免费注册

炫耀的不是财富,而是对音响的狂热与追求Hi End的精神:“将军”郑为元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3654 发布日期:2021-12-07

摘 要:如果您老是远远的看他,他就是神;假若您有机会跟他聊天,才会知道原来将军就是一个狂热份子,一个追求极致表现的人


军(郑为元)是台湾音响界与超跑界的风云人物,一般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很有钱,含着金汤匙出生,几部超跑加起来总价好几亿台币,音响器材加起来也上亿,让人只有羡慕的份,也成了网络酸民酸来酸去的对象。


音响狂热份子


将军既然含着金汤匙出生,想必也是要什么有什么,我们活在人间,他活在云端,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其实,将军也跟我们一样活在人间,他也是个人,只是有些人刻意将他塑造成神而已。您知道将军在念专科时,为了买一个Ortofon MC 20唱头,要存多久的零用钱吗?您知道将军在还没有成为「将军」之前,也曾经在承奇音响上过几年班吗?当年他也跟许多人一样搭公交车,每次走到志兴音响店前,看到橱窗内的Krell KSA-200后级时,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如果您老是远远的看他,他就是神;假若您有机会跟他聊天,才会知道原来将军就是一个狂热份子,一个追求极致表现的人,如果说他在音响领域上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会坚持想完成自己的梦想:自己盖一间理想的音响室、收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唱盘、唱臂、唱头。



收集唱头、唱臂与唱盘


将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对音响产生狂热,买日本Stereo Sound、阅读台湾、国外的音响杂志,透过长期的收集资料,他收藏了超过一万张黑胶,超过五十个著名MC唱头(包括一些稀有型号,如个头超大的光悦唱头),还有三、四十支著名的唱臂,也买过很多黑胶唱盘。唱头、唱臂的数量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唱名」,但将军目前正在使用的黑胶唱盘、唱臂我可以告诉您是那些。Thorens Prestige(德国)、Thorens Reference(德国)、Rockport Sirius System III(美国)、TW Acoustic Raven(德国,三马达版)、Micro Seiki SX-8000(日本)、TechDAS AirForce One(日本),以及Acoustical Systems The Apolyt(德国)。



Thorens Reference当年只生产100部(将军这部是第99号),重量将近100公斤,上面装了三支SME镀24K金唱臂(3009、3010、3012)。Rockport Sirius System III气浮唱盘唱臂带气浮避震早已停产,有钱也买不到,只能装自己的正切气浮唱臂。TW Acoustic Raven装了Schroeder Reference Tonearm、Reed唱臂以及二支Durand唱臂(全部都是木臂)。Micro Seiki SX-8000气浮Platter也早已停产,装了一支FR-66S唱臂与一支Audio Craft AC-3300唱臂。TechDAS AirForce One装了一支FR-64S唱臂与一支SAEC 8000ST唱臂(他家唯一一支直臂)。



Acoustical SystemsThe Apolyt重达385公斤,则是装了Clearaudio Statement TT1正切唱臂与Acoustical Systems Axiom唱臂,还有Swedish Analog Technology LM-12唱臂。将军的这部The Apolyt底座是特别订制的,也是世界唯一。在这个唱盘上装Clearaudio TT1唱臂者全世界可能只有将军这套,唱臂是请Acoustical Systems的老板Dietrich Brakemeier跟他儿子亲自来台湾安装的。Brakemeier说他打死也不会再装第二套,因为难度太高了。



正在使用十几支唱臂


为何将军那么狂热的收集唱头、唱臂与唱盘呢?我想可能是跟收集手工机械表一样的心情吧。这些精品都必须先由精密的机器做出精细的微型零件,再由熟练的工匠组装起来,每一个唱头,每一支唱臂,甚至每一个唱盘中都蕴含浓浓的人味与个性。将军说上百万的手工机械表没有人戴在手上,都是摆在家里静态把玩。而唱头、唱臂、唱盘不仅收藏,而且可以唱出美妙的音乐,其实用价值甚至还超过名表。不同的是名表会有人炒作,价格有机会一路往上飙;而唱头、唱臂、唱盘价格的最高点就是在买入的剎那,日后还会升值的就少了。



收集光悦唱头


例如,将军对光悦唱头Koetsu情有独钟,尤其是老光悦头。光悦唱头的创始人是Sugano(姓) Yoshiaki (名)菅野义信(1906-2002),他是在60岁从Toyota车厂退休之后才创立品牌手工制造MC唱头,他还曾制造Koetsu唱臂与唱头升压器,也是油画家,年轻时打过拳击比赛,又是著名铸剑师,曾替日本天皇铸剑。现在的Koetsu唱头是他的儿子之一 Sugano Fumihiko所制造的。



Koetsu这个名字是来自德川幕府时代的Hon'ami Koetsu本阿弥(姓)光悦(名)(1558-1637),这个人是铸剑师,也是画家、茶道家,是当时的名人。他过世之后,后人在京都建了一座光悦寺来纪念他。菅野义信为了纪念这位远祖,所以把创立的品牌名为光悦。将军说,老光悦唱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魅力,声音饱满,有血有肉,听歌唱是第一流的。的确,由于MC唱头都是手作,任何一点细微的「眉角」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声音特色,听这种MC唱头就好像在欣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也难怪将军会一直搜寻菅野义信手作的MC唱头。



调唱头是功夫


拥有这么多的唱盘唱臂看起来好像不稀奇,不过您要知道,每装一支唱臂都是大工程,而且唱臂、唱头装好之后还要调整,光是调整这十几支唱臂就要花多少时间?这些装在唱盘上的唱臂都有装上唱头,随时可以唱歌,将军说就算背着这些唱盘,你放其中一支唱臂,他大概也可以听出是那支唱臂、唱头在唱歌,这就真的利害,因为如果没有听很熟,是不可能听出那支唱臂、唱头在唱歌的。



还缺二部


或许您会以为这些唱臂都很便宜,没错,有些1970、1980年代的唱臂并不贵,将军会想办法收集到手,那是因为它们是当时的代表性名器。而现代的唱臂呢?我就随便说一支好了,瑞典那支LM-12要价三万多美元;Durand与Schroeder唱臂也都「贵森森」,这些都是世界顶级的唱臂。我不是在这里替将军炫富,要炫富就要说超跑,将军就是因为对黑胶唱盘、唱臂、唱头拥有高度的热忱,以及追求Hi End的精神,还拥有负担得起的财力,所以才会收集、使用那么多的唱盘、唱臂、唱头。



依我看,目前将军还有二部黑胶唱盘可以收,一部是以前划时代的黑胶唱盘Goldmund Reference Turntable(T3正切唱臂),不过这部唱盘很难搞,所以我猜将军放弃了。另外一部则是刚推出的未来黑胶唱盘Nagra 70周年纪念唱盘,全世界限量70部,2022年开始交货。但是,我看将军聆听位置后面已经没有空间再摆一部黑胶唱盘了,对将军而言,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地方摆啊!


Cello Palette当音控


有关将军用了哪些唱头放大器、前级、后级我就略而不谈,我唯一要提到的是Cello Palette,这是一代名器,当年将军上班的承奇音响所代理的,将军想办法去找了一部最末代的产品,将它放在前级与后级之间,聆听音乐时以Palette来控制音量。我去听音乐时发现Palette的旋钮都摆在0的位置,也就是都没加料。我问将军既然买了Palette,为何不使用呢?将军回说因为经过他调校的音响系统已经非常平衡,他也尝试过几次加料,但最后还是归零,因为觉得不加料最平衡最耐听。



将军虽然收集那么多的唱头、唱臂,还有使用那么多部黑胶唱盘,但他并没有收扩大机,唯一的一部就是Mark Levinson LNP-2前级。将军认为那部前级是经典,没有收下来总觉得遗憾,所以还是收了。不过这部前级是用透明胶膜封起来保存,并未使用。



屋中造屋


接下来我要说这次采访将军的重点了,那就是聆听空间。将军长年阅读音响杂志,早就知道聆听空间是一切的根本,很早就想以自己对音响空间的知识打造一间理想的聆听空间。将军这种想法与深圳大米一样,不同的是大米请声学专家设计,把自家后院挖开灌浆,盖好音响室之后再把土覆盖回去,这间埋在地底的音响室特别安静,音响效果非常好,我曾去过二次。



而将军的做法呢?买房时多买一层权状45坪(公设比0.78),在这个空间中再盖一个屋中屋,也就是音响室。音响室的内部净长度最长处大约是10公尺,净宽度最宽处大约是6公尺,净高度最高处约3.2公尺,最低处约2.7公尺。如果以长、宽的尺寸来看,这个聆听空间大约20坪,再加上后面放唱片的那间,这间屋中屋大概是25坪以内。那么剩下的空间在哪里?空间的二侧与音箱后墙做成夹层墙。



天花板特别施工,让悬吊能够牢靠不会震动,再填入吸音材料。由于夹板角材钉得特别牢靠,有一处灯孔开口不对,将军要求重作,装潢师傅无法撬开牢牢钉死的夹板,还气得说不干了。地板先打钢架,再铺一层掺有细微保丽龙球的特殊水泥,再于上覆盖一层胶垫,再钉上夹板,最后才是铺上实木地板。总共花了三个多月才完成这间「屋中屋」,这么费工的做法无非就是想要降低听音乐时声音传到邻居,敦亲睦邻。除此之外,地线特别拉,电源特别处理(80安培专用)就不必说了。



没有平行墙面


如果您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聆听空间没有平行墙面,音箱后墙是凸起的弧形,二侧墙也不平行,天花板也是斜面的,这样的做法就是要破除二平行墙面所形成的驻波。将军先从聆听空间的长宽高黄金比例着手,再打造非平行墙面消除驻波,这已经打下聆听空间好声的基础。这样还不够,环顾室内,您就会发现在第一次反射音处将军做了吸音处理,在许多地方则做了二次余数扩散器(QRD)。第一次反射音处做适当的吸音处理,可以降低梳形滤波恶化的情况,减轻声波反相相互抵消的凹陷。而二次余数扩散器可以将中频段的声波均匀扩散,降低声波正相加乘的突起。



多样吸音材料


这样还不够,将军把音箱后墙的左右角落做成斜面,内填吸音棉,做成低频陷阱。还有,将军知道聆听空间内最好不要采用单一吸音材料,这样容易让某段频域吸收过多,所以房间的二侧、天花板采用多种吸音材料与吸音方式。许多看起来是平面的地方其实是用洞洞板封住,内部塞有不同吸音棉,藉此来达到均匀吸收的目的。



再仔细分析这个聆听空间的吸音扩散布置,就会发现将军采用的是「前硬中吸后扩散」的原则,这种布局可以让音箱所发出的声波能量充分送到聆听者面前,产生活生有劲饱满弹跳的听感,而且定位感能够很精确,我也是喜欢这种布局。



前硬中吸后扩散


所谓「前硬」就是音箱后方的区域墙面要扎实,可以让声波能量充分送出。如果音箱后墙虚软甚至中空,就会吸收大量音箱所发出的声能。而所谓「中吸」就是左右二侧墙、天花板的中段做吸音处理,降低第一次反射音的能量与干扰。第一次反射音处如果没有适当吸音,不仅加重梳形滤波的恶化,过多的反射音也让音像的凝聚程度与定位感降低。「后扩散」就是在聆听区域布置二次余数扩散器,让声波能够均匀扩散,获得更宽松的听感。将军家的聆听位置后墙主要以二次余数扩散器打造,加上凹凸木墙,墙后面则是一个放唱片的空间。



除了正规的声学处理之外,将军这个聆听空间内还摆了许多独特的雕像,哥吉拉、还有二只「音响狗」,这些小物也有声波扩散的作用,当然主要还是视觉效果,尤其那个摆在中央的大铜雕,细看好像是一个人双手环抱胸前,歪着头在打量对方,十分独特。



唯二的Gryphon地毯


对了,这个房间地板上铺了一张很大的Gryphon地毯,听将军说Gryphon地毯别人可能也有,但像他家这么大张的台湾只有二张,他就拥有一张。为何将军能够拥有这「唯二」的Gryphon地毯?跟创始人Flemming的关系特别好?还是买够多的Gryphon器材?我相信二者都有吧!



将军所用的音箱重达几百公斤,要如何做音箱摆位呢?将军说一个人不可能移动音箱,每次要做音箱摆位,就必须电邀朋友来帮忙,几个人齐力移动还满头大汗。从音箱搬进屋到现在早已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摆位,将军说大约花了六年时间才大致定位。我去听时,音箱中心点离侧墙大约110公分,音箱前沿离后墙大约340公分(音箱深度约91公分),二音箱中心点间隔约350公分,音箱与聆听者耳朵距离约420公分。



精确音箱摆位


当我坐在沙发上听音乐时,发现如果我将身体往前移大约50公分时,可以听到更好的乐器人声形体凝聚,层次感也更好。将军说他在决定聆听位置时也有这样的经验,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将沙发往后挪一些,因为他觉得我所说的位置人声形体会比较庞大突出,破坏了他想听的整体平衡性。



宽度分布均匀


该来说我在将军这个聆听空间的听感了。我们先听几张CD,很快就进入听黑胶状态,将军那套四件式dCS Vivaldi只是热机时有享受到。聆听黑胶时以The Apolyt唱盘为主,用的也是Clearaudio TT1正切唱臂为主,唱头则是Clearaudio Gold Finger,这个唱头真的厉害。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Soundstage的表现非常好,尤其是内中的庞大空间感,以及从左到右的乐器分布宽度。这二项都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先说从左到右的乐器均匀分布宽度,一般人家里的乐器、人声容易挤在音场中央,听起来就像是「大Mono」。



换句话说,大部分乐器人声都挤在中央,左侧与右侧比较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二音箱的Toe In角度太向内了。另有一种情况是乐器分布拉得相当开,可以达到左右音箱,但乐器、人声的音像却不够凝聚,实体感也不够好。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没有向内Toe In角度,或Toe In角度太小所造成。



精妙的Toe In


到底二音箱的Toe In角度要多少才是最适当?因为每个聆听空间条件都不相同,所以没有定论,只能靠耳朵聆听判断。耳朵判断的基准是弦乐四重奏的四把乐器能够从左音箱到右音箱均匀拉开,多样乐器出现时也要能够从左到右均匀分布,不要挤在一起,或某边空掉了。或许您要问:你又不是录音师,也不在录音现场,怎么知道乐器人声是怎么左右分布的?我的回答是:依常理来判断。混音师在混音时,最注重的就是平衡性,不会让音场中某个地方空掉、某个地方挤在一起。



事实上音箱的Toe In角度也可以用串音(Crosstalk)来解释。MC唱头的左右分离度规格如果越好(例如30多dB),代表左右声道音乐讯号串入对方的量越少,听起来会觉得音场特别宽阔,这也是调整唱臂唱头Azimuth角度时我们想要得到的表现。而我们用耳朵聆听音乐时,左耳一定会听到右音箱的声音,右耳也一定会听到左音箱的声音,这也是串音Crosstalk。如果我们适当调整左右音箱的Toe In角度,适当降低串音,就可以听到最宽广的左右宽度。



或许您又要问了:既然如此,音箱干脆不要Toe In,或把二音箱向外投射,这样不是能获得更宽广的音场?如果您这样做,不仅会增加左右侧墙第一次反射音的量,干扰了定位感与音像的凝聚度,还会造成更多的声波反相,让乐器与人声的聚焦、实体感、重量感大为降低,使得整体声音听起来虚虚的,只有声音而没有形体。



▲黑胶唱盘每支唱臂经过这部Viola当切换。


宽幅展开


而将军这里的二音箱Toe In角度非常适当,听各种音乐时,都可以清楚「看到」乐器、人声从左边到右边的宽幅展开,不会挤在一起,也不会某个地方空掉。显然,将军的耳力非常好。音箱的Toe In角度只要差一点点,前后移动一点点,辨声能力强的人马上就能够听出来,这种能力没有公式可循,唯有不断的反复聆听,锻炼听力方有大成。就像多益考400分跟考900分的差距一般,后者能够达到跟老外接近的英文听力,靠的不是死背单字,而是不断反复聆听英文会话的成果。练英文听力如此,练音响听力也是如此。



庞大空间感


再来说到将军这里的Soundstage空间感表现特别好这件事。我所听到的是很自然的宽度、高度与深度,所谓很自然就是可以感受到「很真实」的空间感,好像可以看到虚空间中的实体细节,尤其是音场的高度表现更让我惊讶。Arrakis音箱的单元分布是MTM架构,这种架构的音箱可以有宽广的水平扩散,而垂直扩散则可以受到抑制,避免天花板与地板过多的反射音。



不过这类的设计通常音场的高度表现会被限缩,而我在将军这里所听到的音场高度表现却非常好,难道这是因为音箱本身高度使然吗?或者是因为低音单元摆在侧面的关系?或者是聆听空间布置所造成?将军说当初在决定低音单元到底要向内侧或外侧时也是费尽心思,因为低频的不同表现会影响到整体听感。经过多次摆位之后,才决定让低音单元放在外侧。



背景噪音低


将军这里的空间感特别好还有二个原因造成,那就是聆听环境特别安静,背景噪音低,还有音响器材性能特别优异。聆听环境的安静可以让所有的细节完整浮现,空间中的空气骚动也能听到,这就营造出很自然的空间感。这也是为何我常说,在音响展中根本听不到空间感,细节也少很多,因为音响展场地太吵了。



至于音响器材性能更不必说了,优质器材所能呈现的细节非常丰富,将军这里光是Transparent线材的使用长度就非常惊人,幸好Transparent线材越长卖得越便宜,而不是1公尺1万,10公尺10万这种计算方式。或许您会奇怪,为何Gryphon Mephisto Mono后级要用二套?因为将军这对音箱是特别设计为Bi-Wire、Bi-Amping的,所以您看到四部单声道机。



听一首就够了


在将军这里,不会听到臃肿的低频,也不会有飙耳的高频,中频也没有特别的浓,也不会听到低频峰值,一切都是很平衡,很自然,而且音质很美,瞬时反应快得惊人,动态范围宽广的幅度让人觉得音量可以无限开大。当我听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时,这套音响系统的美质很轻松就呈现出来。而当我听日本演歌时,迷人的人声嗓音魅力无法挡。



尤其听Hugh Masekela那首「Stimela」(The Coal Train)时,那种庞大的声音能量、清晰稳固的音场、如临现场所看到的层次、深度、定位感、真实的乐器与人声绝对可以当作完美的聆乐句点。听完这首曲子,我跟将军说:「下次如果有客人来访,只要播放这首歌,听完就可以请他回去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听过这首歌的完整表现之后,将军家里这套音响系统的各项表现已经完整涵盖了。


高度热诚与Hi End精神


人在各方面都不可能平等,有长有短是必须坦然接受的,但有守有为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将军对音响的狂热您也能够拥有,将军对Hi End的追求精神您也不遑多让,唯一不同的是口袋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很少人能够做到将军的「屋中屋」,但内中的声学处理您可以学习;很少人能够买那么昂贵的音响器材,但想办法让自己拥有的音响器材发挥到最佳表现能力您也可以做到。


甚至您也可以跟将军一样,收藏唱头、唱臂与唱盘,享受把玩过去音响黄金时代的精华结晶。您可以羡慕将军所拥有的财富,但将军值得炫耀的不是财富,而是对音响的高度热忱与追求Hi End的精神,这才是值得年轻音响迷学习之处。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