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听茶品乐,听觉与嗅味觉的跨领域对话:专访 录音师宋文胜

作者:陶忠豪 阅读数:1312 发布日期:2022-10-19

摘 要:宋老师就带着他的茶具收藏南下,一边在现场泡茶分享,一边与展出的艺术品、 Hi End音响做了一场听觉、视觉与嗅味觉的跨领域对话,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回响。


我认识的录音师中,现任国立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兼任教授的宋文胜是理念最为独特,也是我最佩服的一位专家。许多录音师对于音响迷的调音理念不太认同,但是宋老师却是极少数重视线材搭配的录音师,也是极少数重视用垫材调音的录音师。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向宋老师请教,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在Shark Wire鲨鱼线总代理慕陆小江的安排下,我终于有机会到宋老师的工作室进行专访,同行的还有我之前采访过、对品茶非常有研究的音响玩家庄先生贤伉俪。


跨领域的对话


来到宋老师的工作室后,我才知道小江为什么说这次的专访主题是「跨领域的艺术对话」,因为我在这里除了见到宋老师的音响系统,听到他的录音作品,还看到了满坑满谷的茶壶与茶杯。我用满坑满谷来形容,实在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在这个不是太大的空间中,不但柜子里、架子上、桌面上全都是茶壶与茶杯,连老师那对Tannoy Westminster原版古董音箱的顶板上,也放满了茶壶!更惊人的是,宋老师收藏的四百支茶壶并不只是收藏,而是全部亲手养过,实际使用过,对于每一把茶壶的来历与特性都了如指掌。


原来宋老师也是品茶的专家啊,这是我在来访之前所没想到的。同行的小江告诉我,其实在前阵子于高雄举办的「 2022新创生活展」中,宋老师就带着他的茶具收藏南下,一边在现场泡茶分享,一边与展出的艺术品、 Hi End音响做了一场听觉、视觉与嗅味觉的跨领域对话,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回响。小江认为宋老师的理念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所以才安排了这次专访。


 01. 这些容器中存放着宋老师历年前往云南做茶的成果。


发现听觉与嗅味觉的共同语言为什么宋老师会对茶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聆乐与品茶之间有着密切的互操作性。跟录音与音响回放的艺术一样,录音与做茶就像是接力赛的第一棒,源头不够好,后面用再好的器材也救不回来。不过再好的源头,也需要经过一个完整历程,才会形成最后听到的声音、最后喝到的味道。


音响器材与线材的搭配,就是音乐回放必须经过的历程,纵使录音源头一样,但是经过不同的器材搭配播放,音乐的高中低频的均衡性就会出现差异。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茶的领域,茶壶与茶杯的组合,其实也像音响系统的搭配一般,即使只是更换不同的茶杯,也会改变茶的味觉感受,有的茶杯可以让茶清新扬香、有的茶杯宽厚温润,有的厚重饱满。


听觉与味觉的感受也是互通的,在听觉上,我们常会描述音色很甜、音质圆润、声底厚实饱满。其实品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02. 除了收藏茶壶之外,宋老师也收藏了大量珍稀古董茶杯。


13年研究成果


要真正体会录音、音响与做茶、品茶的互操作性,让两个领域相互对话,就必须将两个领域的研究提升到同等高度才行,否则一个研究生该如何与一个小学生对话?


宋老师在录音与音响领域已经累积了深厚的经验与专业,所以他开始认真研究茶。有人说要精通一个科目,必须专心研究三年。没想到宋老师这一投入,就研究了十三年,每天花八到十个小时钻研,用做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完全沉浸在茶的世界中,难怪可以将每一种茶叶、每一把茶壶,每一盏茶杯的特性都研究到透彻通达。宋老师甚至把他对于听觉与品茶的研究成果,整理到他的「美声实验室」授课教材中,让「听觉与嗅味觉的对话」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


宋老师给我看一张表格,上面竟然把「古琴二十四况」与「录音与空间十九要件」,以及刘总编的「音响二十要」相互对照,找出彼此之间的互通关系,整理成为这份「美艺三重奏」判断表格,实在不得不佩服宋老师的研究精神。


 03. 这些是宋老师让我实际体验的茶杯,每盏茶杯所引出茶的风味都不相同。


亲赴云南高山做茶


身为专业录音师与音响爱好者,宋老师深知录音是音响回放的好声源头,要有好的录音之前,必须先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声音,而要知道正确的声音,就必须了解乐曲的创作理念、要了解乐器的声音本质、要了解乐器在演奏空间中的直接音与反射音扩散状况。在脑中架构起对于声音的想象之后,才会知道录音时该用哪种设备、哪些麦克风,也才能知道麦克风该如何架设。


将同样的理念套用在茶的领域,宋老师决定亲自前往云南,在做茶的第一现场,亲自体验做茶的过程,才能知道如何掌握最好的源头。


宋老师所说的第一现场,位在云南海拔2000公尺以上高山,那里的野生茶树属于乔木植物,树龄在五百到一千年,树高大约二十公尺,与台湾常见的茶树种类完全不同。


为什么一定要是高山、野生的古茶树呢?因为越是高山,茶叶生长越慢,油脂成分越多。因为是野生,必须跟其他植物争抢阳光,茶树才会越长越高。茶树越高,根就越深。 20公尺的茶树,代表向下扎根也是20公尺,那里已经深入地层水源,可以吸收到大量的微量元素。


野生茶树潜质优异,但是个性太猛。接下来必须用做茶的技术加以驯化,根据不同茶叶的个性,耐心走水,随时翻动,随时关注气味的变化,才能让香气慢慢浮现。


每年清明前后,是云南做茶的最佳时机,宋老师每年都会在那里停留两到三个星期。云南那时是旱季,茶叶是用太阳晒干,微生菌都还存在,香气也都被凝缩封存在茶叶里,茶叶的风味,会随着时间不断发酵变化。在宋老师的工作室里,就有他每年亲赴云南做茶的成果,年份不同,风味就不一样。


 04. 除了茶杯与茶壶之外,水质与烧水用的茶壶也会影响茶的最终风味。


在山林间录音古琴


宋老师不只自己到云南做茶,有时也会带音乐家一起去做茶。他曾经帮大陆古琴演奏家黄梅录音,就是在茶山中的森林小屋里录制的。宋老师认为演奏古琴除了需要精湛技术之外,心境的提升也影响很大,在北京的录音室里太严肃沉闷,不如到茶山郊外录音,更接近古人在陋巷辟室演奏的心境。在云南做茶兼录音两个星期之后,黄梅回到北京,或许是因为心境改变,许多人惊讶的发现她的演奏脱胎换骨,境界更高,这是原本始料未及的变化。


在不是录音室的一般空间中该如何录音?一般录音师应该会使用低感度麦克风,避免收录到演奏之外的杂音,但是宋老师的录音理念截然不同,他认为古琴是微声乐器,演奏音量极小,应该使用高感度麦克风,才能完整收录一切演奏力度的细微变化。至于环境噪音,让它自然收录,其实不会干扰听感。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发现背景中有自然的流水声,反而别有一番趣味。


 05. 垫在茶杯下方的实木块,竟然也会影响茶的风味。


最单纯、直接的录音方式


极简架构,正是宋老师偏好的录音方式。尽量用最高感度的麦克风,用最少的麦克风数量,收录最大范围的声音,才能录到最直接真实的乐器质感与最多的细节,也才能一次收录到完整的泛音与空间状态。如果用低感度麦克风,就必须用多支麦克风同时收音,才能收录到乐器与乐团的演奏细节,空间堂音则必须用人工方式添加修饰。宋老师认为麦克风用得越多,失真越多,人工添加修饰越多,音乐讯息损失的也越多。相反的,用最单纯、直接的方式录音,反而才能将真正好的声音提炼出来。


在宋老师的工作室中,用他的音响系统听他的录音,的确可以感受到无比真实、直接而醇美的乐器与人声质感,实在很难相信那丰富开阔的空间堂音是录音时一次收录,而不是靠人工后制办到。慕陆小江将会在12月的台北音响展中,将宋老师的录音集结成唱片发表。如果你想体验宋老师的录音艺术,绝对不能错过这张专辑。


附带一提,宋老师录制古琴的方式也很特别。他研究过古琴的发声特性之后,发现古琴是向下发声,如果将古琴放在桌面上演奏录音,声音会朝桌面打,桌面的共振会破坏古琴演奏的通透层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将古琴放置在两支Solidsteel音箱脚架上,让古琴底部悬空,果然录到了更为通透、更有活力,也更有弹性的古琴演奏。


 06. 这次采访同行除了慕陆小江(右)之外,还有我曾经采访过,对于品茶与音响都很有研究的庄先生贤伉俪。


茶杯影响茶的风味


前面说到,茶杯的影响就像是音响器材会改变回放特性一般,也会改变茶的香气风味。这是怎么回事?宋老师实际让我们体验了不同茶杯的差异,先比较现代磁杯与清代景德镇的磁杯,虽然材质看似相同,但是古磁杯的香气明显更为清透。宋老师接着又让我们体验了明代黑晶釉与宋代官窑茶杯,同样的茶,香气却有明显不同,这不是魔术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明显可以分辨的味觉差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茶杯明明只是装茶的工具,怎么可能会改变茶的风味?宋老师先从水的本质开始解析。茶叶需要以水为介质引出香气,许多人以为水是稳定的物质,其实水分子非常敏感,氢与氧随时在安定与不安定之间摆动,也会与茶杯的器形,釉料与烧结状况相互碰撞。简单的说,茶杯会影响水质,水质因此影响了茶的风味。


为什么茶杯的年代也会影响茶的风味?这与退火有关。茶杯的原料原本在地下矿脉与水融合,经过一千度的烧制之后,累积了大量应力在茶杯的原料中,必须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让应力消退,让茶杯回复到与水融合的自然状态。这种现象其实与乐器类似,新的小提琴绝对不会好听,至少必须经过一百年之后,漆跟木头之间才会稳定密合,应力才会消退,声音才会好听。


 07. 宋老师的音响系统采用斜面摆位,避免空间平行墙面的驻波干扰,空间中使用了许多大型扩散板。


 08. 宋老师的工作室里有两对音箱, Tannoy西敏寺故障维修中,这次使用袁大伦改装整修的原版Quad 63静电音箱播放音乐。


 09. 连西敏寺音箱上都摆满了茶壶。


 10. 这个柜子里排满了茶壶,这只是宋老师400把茶壶收藏的一部份。


用心养壶


除了茶杯之外,茶壶的影响当然也是一样。茶壶绝对是越古老的风味越好,但是越老的茶壶,脏污杂味也越严重, 长年在土胚的毛细孔里隐藏了许多杂质与杂味,必须不断反复用热水浸泡,让毛孔打开,才能将杂质清吐刷洗干净。这个过程叫做「养壶」,越老的茶壶,需要花越多的时间养壶。宋老师有四百把茶壶,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珍宝,难怪他要历经那么长的时间,慢慢养壶,慢慢体会了解每一把壶的特性。虽然茶壶存放时间越久,等待应力逐渐消退,泡茶的风味越好。但是这个道理却不一定适用于现代生产的茶壶。现代茶壶为了提升烧制成功率,同时为了呈现更漂亮的表面质感,采用电子窑或两次烧方式低温烧制,这种作法会破坏土胚结晶,导致茶壶无法回复到与水融合的原本状态。唯有用古法长时间烧制,让土胚对火的适应性更完整,退火之后才能完整回复到原矿状态。


 11. 宋老师是少数注重垫材调音的录音师。


 12. 这对Soildsteel音箱脚架,就是用来摆放古琴,让古琴底部悬空进行录音的的特殊装置。


 13. Shark Wire鲨鱼线已经成为宋老师录音使用的标准配备,这是全新推出的鲨鱼网络线。


 14. 这是宋老师使用的Grado鉴听耳机。


跨领域的启发


在宋老师的书架上,我发现好几本摄影书籍,这才知道宋老师以前曾经当过导演,对于摄影拍片也是专业,拍过许多纪录片。宋老师说他的第一次跨领域是从听觉到视觉,后来又回到听觉,现在又从听觉跨领域到茶的嗅味觉世界。跨领域的研究,让他在不同领域得到新的启发,让生命更为丰富,也因此交到许多新的朋友。


能像宋老师一般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做茶之道的人可能不多,不过从宋老师分享的跨领域体验之中,我想我们都已经在品茶与聆乐的相互对话之中,开启了不同的视野,并且得到了全新的启发。


 15. 这是袁大伦担任技术长时设计的Nuforce D类单声道后级,使用的线材都是Shark Wire制品。


 16. 这对小功率真空管后级也是袁大伦制造,反应速度极快,搭配西敏寺刚好可以取得互补。


 17. 瑞士FM Acoustics的麦克风扩大机,是宋老师录音的秘密武器。


 18. 这是宋老师使用的Sanken制超高感度麦克风,可以收录到100kHz极高频。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