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与维瓦尔第同行 ――特鲁索夫与韦尔比耶的风情八季

作者:H.lipton 阅读数:2188 发布日期:2013-05-17

摘 要:3月2日,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大赛冠军得主Kirill Troussov带领瑞士Verbier Festival Chamber Orchestra来访星海音乐厅。这是今年我听的第一场音乐会,也是我第一次听室内乐,曲目是众人皆知的维瓦尔第《四季》以及阿根廷探戈之王――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

32,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大赛冠军得主Kirill Troussov带领瑞士Verbier Festival Chamber Orchestra来访星海音乐厅。这是今年我听的第一场音乐会,也是我第一次听室内乐,曲目是众人皆知的维瓦尔第《四季》以及阿根廷探戈之王——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

没有在第一时间订票错过了最优惠的票,经一番犹豫之后还是决定去听这场《八季》音乐会,原因在于还没有现场听过室内乐,再有一个是时间允许,最后证明这场《八季》中国巡演的广州站是很值得一看的。如果只是维瓦尔第的《四季》,或许还不够吸引我在20小时内奔波于汕头广州两地,但有了莫扎特的K137号禧游曲以及来自南美阿根廷充满探戈风情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的上演,也就让我踏上这次音乐之旅。

每场现场音乐会我都会做足准备,这次也不例外。小提琴大师Gidon Kremer与他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录制了一张非常出色的《八季》,曲目和顺序编排跟这场音乐会完全一致,因此这自然成为我热身的重要模板。

每个乐团都要有自己特色的声音,这是我现在判断一个乐团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韦尔比耶音乐节创办于1994年,已经成为乐坛重要的音乐节之一,而这支室内乐团创办于2005年,乐手来自世界各地,其中2名中国人。此次来华的只有22名乐手(6名第一小提琴,6名第二小提琴,4名中提琴,4名大提琴,2名倍低音提琴,其中一名大提琴手还兼任羽管键琴的演奏),当音乐会第一部作品莫扎特K137禧游曲响起时,我没有感觉到这支乐团有什么特色。K137还是完整无误地演奏下来,乐团给我感觉声音暗淡,而且莫扎特那种灵性活泼的气质也没能很好地体现。原本以为来自瑞士的乐团应有一种线条细腻清爽的特点,但从这部禧游曲中也没有体会有这种特点,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禧游曲只是热场曲目,随着Kirill带着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入场,这场八季才能算真正开始。

Kirill是梅纽因小提琴大赛的金奖得主,这次他用的这把诞辰于维瓦尔第那个年代的小提琴,已经有300多年了,而且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是这把小提琴完成了首演,可以说这把小提琴才是这场音乐会真正的大腕。

如果说热场曲目禧游曲给人感觉声音暗淡的话,在Kirill的加入之后就全变了,正是因为这把300多岁的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进入维瓦尔第《春》的第一乐章,弓与弦轻而短促地摩擦,奏出非常轻盈非常轻巧的音色,这把小提琴非常明亮而且极具穿透力的音色,让坐在最高一层第五排的我都能听清楚细节,这也让整个乐团的音色变得立体,富有层次。这种轻盈轻巧细腻的音色,更给人一种唤醒春天的感觉。Kirill是小提琴大师Gidon Kremer的学生,原本也是俄罗斯学派,但这种轻盈的演绎显然不是俄罗斯学派的特点了。应该说Kirill学习了Gidon的风格,是一种线条分明,细腻灵动的特点。在第一乐章鸟儿对唱的那一段出现了一小点失误,那段旋律三把小提琴的节奏有点乱,有点对不上,不过最后还是完整结束了。

《春》的三个乐章下来,给我感觉音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点,除了Kirill手中的斯特拉底瓦里音色非常突出之外,就是层次感很好,而对音乐的处理与Gidon很接近。

上演完维瓦尔第的《春》,接下来是皮亚佐拉的《夏》。在这首《夏》当中,皮亚佐拉引用了维瓦尔第《冬》当中的旋律片段。这或许是因为南半球的夏季就是北半球冬季的原因吧!哈哈!

在这部充满南美风情的作品中,探戈是最重要的特点,探戈的节奏也是这部作品最吸引人之处。在这首《夏》当中,倍低音提琴手敲打琴声制造出的探戈节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种身体会随之摆动的欲望。而乐团在这部作品中的表现,我感觉很不错。音色扎实有力,默契地配合制造的整体音效对探戈的节奏表现很到位,很好地表现皮亚佐拉的风格。Kirill的表现依旧很出色,只是出现一点打滑的小失误。

接下来上演的是维瓦尔第的《夏》。维瓦尔第的《夏》应该是这部四季中我最喜欢的一季了,《夏》的三个乐章有两个乐章是描写雨的,特别是第三乐章,狂风暴雨的倾泻而下,将第二乐章描述夏日的炎热一扫而空,让人感受一种酣畅淋漓透心凉的爽。曾经在大学期间上课的时候,目睹了这样被狂风暴雨轰炸的场面后还为此写了一篇日记,当中就提到维瓦尔第的《夏》。而正当下雨时,我也带上耳塞听了这首《夏》,那时听的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版本。卡拉扬与柏林爱乐,那就真叫一个爽!因此来听这场音乐会前,我最期待的便是维瓦尔第的夏,希望亲临感受被狂风暴雨轰炸的爽快。

由于乐手数量的缘故,要让这个仅有22人的室内乐团演绎出卡拉扬与柏林爱乐那般的爽是不可能的,但Kirill为乐迷带来一种另类的暴雨。在第三乐章中,暴雨与狂风的阵阵袭来,衔接做得很到位。弦乐的摩擦抖动制造出来的层次和音响效果,让人亲临其境。在第三乐章狂风暴雨到来之时,制造出来的暴风雨并不是卡拉扬那种特大暴雨倾斜而下,而是利用非源于原谱的另类强拍和断句处理,制造出风和雨争先恐后,交替轰炸的效果。我认为这种不切合原谱的强拍点处理,却能更好地表现风雨节奏无常的场面。Kirill在演奏强拍点时,特意踮一踮脚尖,力图将强拍点处理得更夸张一些。

整个《夏》听下来,我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山寨版的Gidon Kremer啊!《夏》的这种处理方式就是Gidon的那种处理,速度节奏,强拍点如出一辙,制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和所描绘的场景,也是惊人的相似。好吧!整场音乐会的曲目顺序安排跟Gidon那张《八季》一模一样,本场音乐会也叫《八季》,Kirill还是Gidon的学生,这山寨也就变得很合情合理了。

随着维瓦尔第《夏》的结束,上半场也到此为止。

下半场从皮亚佐拉的《秋》开始。伴随着强烈的探戈节奏,这个“秋”从弓摩擦琴码后的弦制造出的“噪音”开始,随后把主旋律交给首席大提琴,大提琴的独奏演奏出一段慵懒的旋律。随后强烈的探戈节奏又再次出现,而后主角变成独奏小提琴,经过他的一番华彩之后,再次出现慵懒的旋律。这就是一个懒散悠闲而又律动的秋,慵懒的旋律和强烈的探戈节奏交替出现,营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一样的风情和生活气氛。

在这首《秋》中,Kirill与乐团都完全进入状态,对音色的处理,节奏的把握,内动进行的节奏以及相互间的配合都很到位。在独奏小提琴华彩那一段,Kirill也给听众展现他娴熟的技巧。

接下来轮到维瓦尔第的《秋》了。秋的第一乐章描绘的是农夫唱歌跳舞,庆祝庄稼的丰收的场面Kirill弓用得很短,以此塑造轻盈轻巧的舞步。总得来说,就是跟Gidon很相似。

秋的第二乐章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村庄,而Kirill以及乐团对这个乐章的处理,是整场音乐会我最大加赞赏的一个乐章。所有的乐手都装上消音器,大键琴所弹奏的旋律跟我听过的所有四季的版本都不同,而整个乐团所营造的那种宁静祥和明镜的夜晚,是一种极致的表现!在这个乐章当中,我觉得所有的弦乐手只发出一个声音,各声部的衔接达到一种天衣无缝的境界,营造的那种宁静的意境完美无缺,所有乐手对音量音色的控制都是一个极高的水准。Kirill手中的斯特拉底瓦里是音色最明亮的一把琴,但是在这个乐章中,这种明亮的音色也只是点到为止,并不突出但又能引领乐团。整个乐团真正地融为一体,而且这样整体的音色持续了3分钟柔板的乐章,没有人出现一点失误,实在厉害!Kirill与韦尔比耶演绎的这个乐章是我听到的最佳演绎,没有之一!

秋的第三乐章描写打猎和动物四处乱窜的场景。这个乐章舞动的节奏感很强,Kirill的断句处理和强拍的力度,更夸张了这种舞动的节奏。虽然没有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制造的那种非常夸张的动态,但短促的运弓,轻巧灵动的断句,还是让人感受到打猎的乐趣。

皮亚佐拉的《冬》,一开始给人一种慵懒暖暖的感觉。由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温暖抒情的旋律开始,充满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种特有的浪漫气息。随后独奏小提琴经过一段探戈以及重述这段慵懒的旋律后,乐曲变得激烈,而后马上又回到温暖慵懒的气氛中来。乐曲就是在这种慵懒与激烈的旋律氛围中交替进行,也夹杂了维瓦尔第《冬》第二乐章当中的一些旋律片段,描绘那种在火炉边取暖,悠然慵懒的那种氛围,这是一个温暖而又充满欢乐的冬天。

Kirill以及乐团在这首曲子中的表现也是相当完美,对技巧的把握,音色的控制,节奏的制造都是很到位。

维瓦尔第的《冬》,可以这整部《四季》我最喜欢的就是《冬》的第二乐章,因此我也格外关注他们对这个乐章的演绎。不出我所料,跟Gidon如出一辙!《冬》的第二乐章,应该是一个速度偏慢,抒情,温暖的乐章,但KirillGidon一样,速度快了很多,声音短促轻巧,已经没有那种在火炉旁烤火那种懒洋洋的味道,而是一种匆忙路过的感觉。真不知他们为何要这样另类地处理,或许在北欧的他们不喜欢冬天吧!也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风格烙上明显的印迹,让观众一听就知道是谁的演绎。但既然Gidon这么做了,Kirill还是这么做,就完全只能说这是个山寨版了,因为这已经没有他自己的特点了。

最后上演的是皮亚佐拉的《春》。目前我听过的2个版本都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因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是秋,季节变换秋冬春夏的顺序,但“春”这个乐章倒是有点结束的味道。由小提琴独奏演奏出主旋律,而小提琴声部和《秋》一样,弓摩擦琴码后边的弦制造出“噪音”。这个乐章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探戈节奏,与其说是春天的到来,还不如说是送别冬天,更有一种从冬天走进春天的感觉,并不像维瓦尔第的《春》从一开始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在一段热烈的探戈之后,又进入一段温暖祥和,宁静的旋律,带出《冬》的主题,跟体现了从冬天走向春天的意图。当再次出现热烈的探戈,人们用热情迎接春天的到来。乐章在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中结束。

这是一场与维瓦尔第同行的音乐会,不单Kirill手中的斯特拉底瓦里出生于维瓦尔第那个年代,皮亚佐拉写这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是对维瓦尔第《四季》的敬意,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维瓦尔第《冬》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旋律片段。但这部作品更多是展现南半球不一样的四季,它并没有像维瓦尔第那样,用标题音乐描述某种特定场景,没有描绘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取而代之热烈的探戈节奏、慵懒浪漫的气氛描绘出布宜诺斯艾利斯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情调。

对于Kirill和韦尔比耶,除了我一直说的这场《八季》音乐会就是山寨版的Gidon与波罗的海,他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对维瓦尔第的《四季》,一直用一种比较短促轻巧的运弓方式,使得音色和节奏轻盈灵动,富有活力而且充满现代气息的风格,而对表现皮亚佐拉我感觉比维瓦尔第还更胜一筹,声音扎实有力,对探戈节拍的韵律表现更是到位。韦尔比耶来自阿尔卑斯山脚下,他们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或许就是因为如此,他们的声音并没有特别之处。但从这场音乐会看出,他们的声音是很扎实的,整体协作非常默契,还是具有很高的素养。

虽然我一直想说Kirill山寨了他的老师Gidon,但或许是因为斯特拉底瓦里的缘故,他的音色比Gidon还更明亮一些,可是却感觉他对音色的控制略逊一筹,还有不少毛刺棱角,对整体音响效果的掌握也不是很老练。Gidon对音色的塑造和控制那是当今小提琴大师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Kirill还需努力。

在正式曲目结束之后,还上演了两首加演曲目。在第一首《威尼斯狂欢节狂想曲》中,Kirill给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技巧,尤其是娴熟的左手拨弦,看得我不禁感叹。加演的第二首曲目是中国二胡改编曲《良宵》。至于中国曲目嘛!呵呵!只能说演奏下来不是问题,但中国的那种韵味就别想奢望了,中西文化差异太大,西方人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

祝福这个技巧过人的年轻人Kirill Troussov吧!或许他会成为下一个Maxim Vengrov,他的气质要成为下一个Gidon Kremer或许不太可能。Kirill应该让自己的风格渐渐形成,接下来我会继续关注这个年轻人的动向,等待他成为一颗真正的明星。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