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人声”杂谈

作者:减五度 阅读数:3869 发布日期:2009-05-13

摘 要: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一般理论上是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20kHz的范围,人的语音的频率范围却是要窄得多了。发烧友常说:“人声是最好的乐器”,所以音响是必不可少地要播放许多歌曲,欣赏很多美妙的人声。
    俗话说“一声二色”,人的声带是父母给予的与生俱来的财产。有柄好嗓门,确实也是非常惬意的,如果挖掘发挥得当的话,进可以扬名立万、光宗耀祖,退也可以混口饭吃、藉以谋生。君不见,目前的超级某声,人气鼎沸,少男少女们从山海关排队排到嘉峪关,大家为的是来发掘传扬这样的专长的。
    古代无什么扩音的设备,更不用说有什么假唱对口型了,所有的娱乐歌星和戏子都必须货真价实地凭借着那柄天然的嗓门,要唱到满场清楚、音量充沛,这确实是要全凭真功夫的,需要“破碗落地”那样与生俱来的宏亮声带和绵长气息,来不得半点取巧。 物理上的“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各位请看人声的响度有多精悍充沛:
    《三国》的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里面写道: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知,尽皆股栗。。。。。。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走。张翼德“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如此厉害的“霹雳之声”,吓得曹操等人仓皇失措,真是一个奇迹。
    《世说新语》之栖逸第十八云: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向人啸也。
    大意是:阮籍擅长吹口哨,几百步之外也可以听得到(魏晋之时风,狂傲豪放之士逞其超然萧洒之举,《魏氏春秋》曰:“籍乃?然长啸,韵响寥亮”。“籍素知音”,是个懂音率的人物,阮籍长啸自傲,《简傲》第二十四记:“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听说苏门山中有位厉害的人物,阮籍于是就去会会他,傲慢地考问他一些“道”和“德”之类的问题。可是那个人昂着头不理阮籍,阮籍于是就对着他长啸、吹口哨(示威、蔑视)。回来时刚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了山顶隐隐传来了金鼓之声,在树林山谷中久久回响,原来是那个老兄在长啸!
    人声的能量和穿透力,可见一斑。还有一位刘宝,也是此中高手,《任诞》第二十三记:“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可见此种喟然狂吟高啸,确实非常超脱放荡。
    以上可能有小说的夸张虚构成份,现实中的能人异士的声喉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西安听那种秦腔,就有一种高亢嘹亮的感觉,在我们南方,唱戏要委婉柔美得多了。
 
 
怀冰的回复:又见五度风格! “人声”之最,可否算张飞?另,“柄”字建议改为“把”,不然有些人会茫茫然。
 
减五度的回复:我想,苏门山中那个“真人”,丝毫不输于张飞。张飞刚,真人柔。把柄把柄,应该差不多吧?
 
大米的回复:小时候看书,总弄不明白“长啸”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看多了几本书,才知道能啸会啸其实也是一种流行的本事。武侠小说里“啸”得最厉害的似乎要属杨过。万兽山庄一节,杨过一声长啸,万兽倒伏。比之张飞,张飞用的是气势,杨过主要是仗内力。相同的是两人都有一把好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