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老师这么说过:老师便像是撑船渡人的艄公,而学生则是船上的过客。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送到知识的对岸。但到了彼岸,过客也就离开船、离开这段河流、离开了艄公。或许若干年后,昔日的过客也会再一次来到这一段河流,但那时彼此已经非复当年的心境了。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又何止艄公和过客这么简单!今天是教师节,忽然想起过去的许多老师,不过最感亲切的,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黄老师。
黄老师是我小学的第一位老师,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他都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是黄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听说黄老师的父亲也是老师,父亲老病,就由他顶替上岗。记忆中黄老师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下课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围绕在他周围看他写字。有时他兴起,便在黑板中央写一首诗,一边写一边吟哦,我们都很是佩服。后来读了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老师写的是《登鹳雀楼》。若干年后,为了印证当年的印象,我还特地找出黄老师写的《家庭报告书》,看完却不禁大失所望,他的字并不如我想象中写的好。但我转念一想,又觉得好笑,如果我还像当年一样为黄老师的字所倾倒,那不是说明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长大吗?
黄老师中等身材,生就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有些不怒而威的派头。但事实上黄老师待我们都很平和,加上那时的我们也不怎么调皮,平日里师生相处融融。除了一次,那应该是小学一年级时候的事。有一次上课,班里最调皮的小杰不知因为什么(年月久远,不想竟忘了)触怒了黄老师,黄老师要他到教室外面罚站,小杰不听,黄老师便动手拉。小杰也是倔强,竟然嘴里叽咕,骂起了老师。黄老师也是在气头上,这时小杰已经被他拽到了教室门口,他忽然把小杰摔在地上,用力踢了他几脚。好在那时黄老师穿的是布鞋,换了皮鞋,那几脚真要踢出事情来。
现在想起,那时的黄老师大约二十岁左右,也就是一个毛头小伙。他原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没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学过什么教学教法,忽然要他面对几十个懵懂小孩,那也真不是一件易事。不过,黄老师在教学上是很认真的,我还记得那时学拼音,他自己读不准,常向同级的老师请教。现在的黄老师,早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不过据说由于他生性耿直,又因为学历不高,转正之后职称就一直没有升过。
也许有人会看不起这些“没知识”的代课老师,理由之一是这些老师败坏了师资质量。但你知道吗?在经济困难的农村,如果没有这些廉价(九十年代的代课老师每月只有两百多块工资)的代课老师,教育根本就无从谈起!
黄老师后来娶了我的远房姑姑,成了我的姑父。那时我在外地读书,很少回家,更少有机会和他见面。记得有一次,我载了一袋稻子去脱粒,脱粒完了,我正收拾着要走,忽然进来一个人,我抬头一看,正是黄老师。我喊了一声“老师”,他愣了一愣,认出是我,点了点头,说,你也来脱粒?一时两人都没有话说。就在那沉默当中,我忽然发现,我这位老师原来是这么的木呐,看得出来他很想跟我说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过了一会,他忽然递过来一根烟,我忙摇手推辞,一边笑着说,我不会抽。他又不知说什么了。又过了一会,他才问:你在哪里读书?我草草回答了一句,便匆匆告辞离开,我真不敢在那种沉闷的气氛里多作逗留。
后来我就更少见到他了,更没有和他谈话的机会。但我知道,我是在敷衍自己。其实黄老师和我,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哪里来的“说话难”?这些都是借口。
今天是教师节。我想,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你还记得你的老师吗?如果你竟然完全忘却了,我以为,那只能是你的错。人的一生,要遭遇几十甚至上百位老师,如果说他们当中竟然没有一个让你惦念,那只能是你的问题。其实我也算不得一个好学生,虽然在校的时候我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我对老师一向疏远,许多为我敬重的老师,也少有亲近。如今想起,心中不免愧疚。今天,在这个赞美老师的节日里,我权以这篇小文,送给我的启蒙老师。
他日复一日辛勤地播种一个个希望的种子,所祈盼的是,
种子能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迎风破浪
健康顽强地成长;
能在记忆长河里千百众人中蓦然回首
他的一点点好......
寒江的回复:儿时的眼光和如今的眼光总有那么大的区别,并非赞美,写出现实,那一种沉默,让人感慨!
您若真的尊敬他,有心感激他,就不该以这样的角度去期待他!高山确实“安可仰”?但小草的韧性难道不是“安可俯”吗?其实,老师一点都没变,变的,是您挑剔的眼光!成长不应该是倨高傲慢!
大米,您,实在不够谦逊!
其实我只是讲出我的真实想法而已。老师的不足并不会使我失去对他的尊敬。这是两回事。在某些方面,比如知识,我的老师可能早就比不上我了。但我依然记得,他曾经是我的老师。而我尊敬他,则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对工作的诚谨的态度。
蓝蓝的秋的回复:唉!下意识的举止难道不更代表自己吗?您细细体味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吧!您确实并不倨傲,但,也确实还是没有放下自己!
大米的回复:我以为,您是把尊敬和佩服这两种感情给混淆了。说真的,在我当学生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不为我所佩服,但这并不表示我对他们不尊敬,尊敬并不一定要完全放下自己,或者是“五体投地”。
另外,我以为,尊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礼貌上的,即心中虽然未必以为然,但仍需维持应对上的礼貌。比如说有时面对某个偏执的长辈。另一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比如对方在学术上或者道德上有让你认可之处,而引发你对他(她)的尊敬。
在我的眼里(当然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黄老师作为一位老师,尽管教学上有一些不足(这也是广大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情况),但他绝对是一位敬业的老师,而他又一向待我甚好,我对他的尊敬无须矫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