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特性强烈又令人轻易情动的新英伦乐韵!Audio Note M5 Line胆前级

作者:珍纳 阅读数:1376 发布日期:2023-07-13

摘 要:Audio Note 对 M5 Line 的追求是“Organic"的声音表现

1.jpg


者以往的聆听与测试器材主要是原子粒机,所以每当我遇上真空管机(未必一定是测试,有时仅是聆听)开声,总认为胆机是玩晶体管前级的「下一步」,或者是整个系统「另一部」。发烧友多心、贪心是硬道理,「下一步」是因为笔者在真空管前级听到的连贯密度、顺滑流畅感、暖意、人情味,就是与晶体管机不同;针对聆听空间较大的发烧友,应该是你系统中的「另一部」前级的理由相同,因为当我们听人声、独奏、室乐、编制简单的乐团演出,尤其是追求情感共鸣之时,真空管机就是有种透人心弦的感情交流,就如看菲林相片、看 CRT 投影机、听黑胶般,仿真式器材那无数码味的滑,是真空管至今仍然不可被取代的魅力!


M5 Line 开声,我立即的反应是,若然要我在家中设定一套中价 High End 系统,我是会选择胆前石后。的确,不是每一款胆前级也可以爆音乐,M5 Line 是我认为若然在 200 呎以内的空间中,是一款爆得起的胆前级而不会爆得只有理性而放弃感性的选择!


2.jpg


设计原则


笔者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兼全面地去认识 Audio Note 的胆前级,要知道 Audio Note 的主事人 Peter Qvortrup 的两项设计原则:1. 选择绝佳的用料;2. 校声。多年来坚持设计胆机为本,原因是 Peter 认为音乐是线性的,而不应该是半导体。或许,我们都不太容易从 Audio Note 简洁朴实的设计,一如「无印」的形象中察觉到品牌已走过逾30年的里程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声音技术在不断改善与进步之中。今天,Audio Note 对 M5 Line 的追求是“Organic"的声音表现,说成「有机」实在不伦不类,我认为 Organic 是将乐器与人声原汁原味、将乐器的音韵特色、乐手的造诣情感原原本本呈现出来,不以感情压倒理性的方向,亦不是追求理性而忽略感性的失衡,而是用理性的思维还原去触动心灵,产生共鸣,甚至情感的互动交流!


3.jpg


纯铜


在 Audio Note 真空管前级系列中,比较接近的设计有 M3、M6、M8,简单划分,M8 采用纯银讯号路径,甚至是输出变压器也用纯银线绕制,供喜欢「银」声(银导体声音特性)的发烧友的选择;M6 属于半铜半银设计;M3 与 M5 均是全使用纯铜导体与供电,不过 M5 的纯铜线路板与变压器均选用设计最精良的 Audio Note 出品,声音上亦有更强的动力。


4.jpg


低失真组件与线路布局


真空管属纯 A 类工作,没有开关切换的动作,再加上厂方选用零负回输、纯 A 类单端放大线路设计、无分相器产生不必要的波形失真。设计上,M5 Line 的线路布置与选用组件的方向,以尽量减低非谐波元素与极低异常时基失真为本,因为厂方认为减低最原始的失真,比量度出完美响应参数重要。换言之,Audio Note 要求的是最佳线性表现与最低瞬变失真,同时要避免使用错误的「纠正」设计如负回输。


M5 Line 的机箱内的高电平放大级分别使用了一支 ECC82 和一支 5687,电源供应部分用了一支 6X5 用作整流,一支 ECL82 和一支 5651 负责稳压。讯号路径选用 Audio Note 出品的纯铜线铺设、挑选钽电阻器、SILMIC 高音质表现的滤波电容器、Audio Note 出品铜箔讯号电容器,少不得 Audio Note 自家出品,两个以 HiB C-Cores 及纯铜线绕制的输出变压器。


测试用 dCS Rossini APEX + Rossini Master Clock 回放 CD,用 Audio Note ISIS 纯铜 RCA 线接到 M5 Line,inakustik NF-1204 Air 平衡讯号线接到 soulution 311 功放,经 Shunyata Research VENOM-X 喇叭线驱动一对 Bowers & Wilkins 802D4。电源线用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II。


5.jpg


既生瑜,何生亮?!


在笔者的心目中,与 M5 Line 同级的晶体管前级就好比周瑜,而 M5 Line 则是诸葛亮,当晶体管前级在同一价位已几近不容挑剔,而且参考实力毋容置疑之时,M5 Line 就是拥有更自然流洒、更加人性化,感情挖得更深一点的实力。M5 Line 没有明显的音色偏移,即是没有强烈的个性,尽管它来自英国,也没有旧英伦低频那份特别厚、浓郁、厚和、动态表现倾向多了一点和谐,甚至是有点暗沉的传统,即刺激感偏少的情况。我认为 M5 Line 的声音属于新英伦气息,有着英国声的一丝丝暖意,音色不单调不清淡,感情生动活泼而不激烈,瞬变灵活能变通,速度爽而不急速,乐器形态活灵活现,音场深邃通透,有灵秀之气,典雅又没有闷气,亦没有过浓过重或缓慢的低频,有追贴时代步伐的实力!


6.jpg


人声变化丰富,情感真挚!


《Vivid Audio Jazz – Red》〈Overture〉收录自 Flora Purim 于 1994 年推出的《Speed Of Light》专辑,钢琴深潜的力量有速度、能量深邃,没有慢条斯理或一点点的湿气,背后远方如海鸥鸣叫的声音通透立体,Flora 哼着声音,音调微妙的变化丝丝入扣,既柔和又孤独,复有抒情感与一份神秘感,M5 让复杂的神髓表达得很细腻,又不黏稠,敲起锣钹的声音,听着,似是看到那个薄薄的圆形金属片有多大,颤动的密度与跳动力有画面,声音变化丰富,不锐利,有一点光泽,颤动之声似是有能数得到颤动次数的细巧,立体感与通透感活灵活现,没有不少晶体管前级的一板一眼,而是有着碳画那种有动感的笔触,有活生的自然美。


9.jpg


Jason Mraz《Mr . A-Z》〈Geek In The Pink〉教我听得心花怒放,人声爽快中有丰满的厚度,肉质肉汁兼备,不腻味,入咪的动感似在录音室看着他演出的近距离,还有直透心弦的真挚感,立体魅力在流行曲中并不暗淡,声音的速度能够掌握得神韵俱备,不会高速干燥,声音是清脆活泼,有生气与生命力!


10.jpg


《恋恋风尘》〈岁月的船〉,女声在空气中流动,轻柔中又带一点点凄美,又有一种明净清纯,远离繁嚣洗涤心灵之感,声音绵密连贯,令人声的血与肉还原得心领神会,投入音乐、电影画面的魔力,就像看着菲林投影机播着菲林的情怀,絮絮动人,结他弦线清灵又饱满,指与弦的关系牵动聆听者的心神,时光回到了那个被遗忘的年代,清甜美润中,带着一份暖意,动听,动人!2V1G《第三次心动》,结他弹弦有一份光泽,没有锐利感,线条却清晰立体,弦线的粗幼与乐韵无一或缺,女声的完整无粗糙、无瑕疵、无生硬、无干枯,清润甜美,情感有一份渗透的力量,却由一把清柔温软的嗓音带领着细味曲词,一人一结他,美不胜收,滑润柔美。我不认为简单的编曲就没有鉴听力,M5 Line 的音响元素丰富得教我心悦诚服,而情感渗透实在有一份沉浸感!


11.jpg


《Blue Coast 3》〈Rolling In The Deep〉,乐器的排位有分明立体感,前后左右距离没有一点含糊,大牛筋充满弹力,浓度饱满丰盛,女声细节变化连贯,将轻轻变换的强弱与混声变化呈现得细美动人通透,悠扬飘逸又充满力量,没有一丝生硬与菱角,男声和音厚满潇洒,声音伴着女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强弱变换细致入微,质感厚度与动感丰富动听,小提琴有滑不溜手的细美变化,饱满又清甜,热情又醇美,没有任何拖泥带水,音乐有跳动力,有立体感,整支琴有立体与具体的形态,细美动人!


12.jpg


Alexandre Tharaud《Barbara》的琴音似在说话、在诉情,粒粒音有着清晰的细节与连动力,甜美醇美与清灵的琴键声中,又带着一份凄美,相比晶体管前级, Dominique A 中性嗓音的深情更轻易触动情绪,厚滑又变化丰富的嗓音润美,高音圆滑又通透;Septembre 是我在两个音响房听过人声最滑,最连贯的一次,鼻音既浓又清,真空管的感染力尽在不言中;Mes Hommes 今次既不是老娘有火,是个性爽直的老娘的嗓音带着一份甜美,以及几乎未有过如此清晰的幸福满溢与浓情蜜意之感,手风琴的声音同样厚滑动人,美不胜收。这张听过多次的专辑,今次聆听到的情动与感性最传神。一直听,当我在微调左右声道的音量时,我发觉 M5 Line 最好声的音量范围介乎 11 点到 1 点之间,在我们的大房中,12点 位置最吸引!


13.jpg


一支小提琴


Isabelle Faust《J.S. Bach – Sonatas & Partitas》的一支小提琴,通透之中,擦弦的细滑美中,还有很丰富的细节,清平气和的音乐神髓、精纯的技巧有爽敏的速度与立体的乐韵,也让她的演出不冰冷、不矫情、准确而平和,庄严与轻爽教我听得美满。


《Venus Jazz CafeBrunofaffé & Italian Jazz》〈Tu Si ‘Na Cosa Grande〉的音乐弹跳力活泼灵巧,大牛筋饱满够深够沉,小鼓敲得爽快又立体,动弹的跃动感活泼吸引,又高密度又通透,连贯美与晶体管前级确实是两种面貌。锣钹的声音厚薄分明,而且圆形的形态完整,钢琴明亮甜美,按键好力,没有湿、淋、朦、松、平、利的效果,声音轮廓既分明又滑溜,动感丰盛,瞬变快,声音细节不会比同级晶体管前级逊色,而音乐魅力又是晶体管前级较容易忽略的。〈It Ain’t Necessarly So〉,手指弹牛筋的爽有晶体管前级的动与爽,更有晶体管前级比较容易忽略的连贯无瑕的密度感,后段敲鼓爽劲,既热血又有快感,声音的击动力有鲜明的动态。同样是低音大提琴,这张专辑的低音大提琴比《Audiophile Jazz》厚润沉潜。〈What’s New〉色士风的中高音明亮有光泽,中低音饱满润厚的对比既滑润,一鸣一放,一收一紧,细节密度高又变化多端,转调和顺丰富,吹动出开叉的声音同样有细滑感,吹动时空气流过的通透感丰富,清敏的色士风带着一份轻渗的暖意,缓慢的节奏没有累赘感,既慢又爽,不滞后、不怐(吽哣)、没有湿气,润而爽,甜又透,节奏感一流,可以感受到乐手享受玩音乐的乐趣,而我作为听乐者,完全融入其中!


15.jpg


《Pink Martini》〈La Soledad〉,钢琴的柔和美满带来了平和感,音乐立体感强烈,沙槌粒粒沙听得清楚,撞击容器两端时的力度强而清,低音大提琴甫出,音乐变了调,将寂寞的情绪变作清爽,男声厚满深情,听完又听,就是美得动人,细节又丰富得让我感到心满意足!


最后,听《Tharaud Plays Rachmaninov》序曲与5分半钟起的一段大动态音乐,激荡的动感、动态、能量其实可以感受到典型的真空管前级较柔和抽得起的动感,M5 Line若然在 200 呎以下的聆听空间,可以推断,它的抽击能量播摇滚、播爆炸力的电影音乐也能播放热血激情!


16.jpg


3D 音场、乐器大小形态、乐队立体的定位、充满细节的丰富讯息、微弱动态的鲜明对比强烈,感情细腻入微,沉浸在音乐之中的感受强烈。真空管前级没那么令人担心与恐惧,按指示装插后,你享受到的,与你听惯的晶体管前级是截然不同的味道!


原文转载自香港《HiFi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