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2367 回复:0
威傲音响

Hi-End江湖(二)| 神话

[复制链接]
楼主

欧洲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起源地,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中饱受战火摧残的欧洲在录音和广播上有过辉煌。尤其是逐渐没落的大英帝国凭借底蕴在BBC等有关广播录音棚影响下还是涌现了众多HIFI音响品牌。例如Tannoy,QUAD,Leak等等,英国人多地少,家用产品多以实用为主,故众多大众品牌凭借独特的英国声,通过香港引进大陆,在大陆音响市场占据不少的份额,其后不少品牌更被中国收购并国产化,成为中国特定时期的产物。

而在二战后中立的瑞士在苏美争霸冷战中左右逢源,吸收了德国的技术和工人,广播,录音和军事电子科技得以蓬勃发展,涌现了STUDER ,NAGRA和Stellavox等业内称为音响黄埔军校的名闻于世的品牌。在战后几十年录音广播行业上,瑞士人牢牢占据了无可匹敌的位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更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为瑞士工业提供了不少高技术人才。



上世纪60年代HIFI音响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其时电子管器材美国作为科技大国正处于历史巅峰状态,然而,随着晶体管器件的迅速崛起,在日本新兴电子行业的大众市场产品竞争压力下,在竞争和转型中,音响都迅速沦为了平价量贩器材。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音响史上一个黑暗期。

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暴增,在对匠人文化有骨子里的追求背景下,日本国内HIFI界开始了极致音响的繁荣时期(这将在下一期写写)。于是,瑞士FM Acoustics就因缘际遇成为HI-END的另一个神话!


FM Acoustics

FM ACOUSTICS由年轻的声学工程师Manuel Huber于1973年成立的小型实验室,从那以后一直是家族企业,由创始人管理。最初专门从事音频研发,声学和振动咨询工作。Manuel Huber拥有多项专利,并推出了首个非共振号筒,独特的强制风冷低音驱动器,后板排气孔的开发以及音圈的“间隙内”冷却,随后是首款高效超紧凑多路扬声器等等.多年来,FM开发了许多特定技术和非传统的解决方案。也许看官奇怪Huber的研究兴趣是如此广泛,确实他本人就是一个充满奇妙想法的技术控。


该公司的第一个自己的商业产品是巧合的结果。1975年Huber进行室内声学研究时,用于进行测量的放大器几次损坏了昂贵的扬声器,在输出端产生70 V的恒定电压。为避免进一步的意外,Huber设计并制造了自己的安全可靠的放大器,该放大器具有高输出功率,高阻尼系数和高效(强制)输出变压器冷却的特点。仅试制造了四台,这就是FM最早的放大器800A!功率输出为300瓦特8欧姆。典型的錄音室等专业场合使用外观。如果不是Huber的一位朋友,一切可能都保持不变。这位音乐家借用了其中一台放大器,拒绝归还,声称这是他一生中听过的最好的设备。从此,功放便成就了FM神话之路的基石。


由于最开始是给錄音室等专业场合使用,品控是重中之重,而且Huber所设计和电路上也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加上瑞士人天性,Huber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慢工出细活,坚持挑选测试老化等工序,根据工厂来固定产量,不为外界干扰的匠人精神。正如机械式手表和电子手表的交替换代,瑞士人凭借精密工业的能力,为机械式手表创造了奢侈品路线的繁华。Huber冥冥中为FM创造了神话的开端并坚持了几十年。


800A型号后,紧随其后的是其较小的版本FM 600A。尽管这些FM放大器偶尔也有家庭用家使用,但它们都是严格为录音室和声音工程工作室设计的专业设备。第一款专门设计用于家用的设备是FM 212唱机前置放大器。早期FM的外观并不讨好,加上Huber不需要宣传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姿态,FM并未迈入HI-END的神坛。

如果说让FM挤进HI-END神坛地位的,411后级给了一个绝对的答案。411的4代表 1994,曾经获得美国TAS年度最佳产品推荐的后级,号称「梦幻等级」的后级, 411多年来一直是FM Acoustics旗下相当受欢迎的后级扩大机。分析线路输入时可以立刻识别讯源是真平衡还是假平衡,并且自动调整至平衡输入. 强调超高讯噪比,其性能来自特殊设计的全差动纯A类输入级放大,,新设计的HR放大线路CMRR数值超过100dB,是信噪比超高的机器。,具备160瓦输出功率,宣言没有喇叭搭配最低阻抗限制,只要喇叭没短路,就算阻抗掉到1奥姆以下, 依然能正常工作不烧机,够强悍吧!在输入通道采用的是编号19610的“HR”模块,对于共模讯号(例如干扰、哼声、噪声等)具有惊人的100dB抑制水平。

411的声音和外观让FM在远东地区(尤其是日本)的声望倍增,FM 认为现在音响器材的发展,其主要限制不在扩大机和喇叭,而是讯源本身存在着缺陷,无论是CD,DVD,LP,盘带甚至古老的虫胶片,这些音乐储存媒体本身就有缺陷,不管音响器材多好,最佳的回放状态顶多和原始录音一样好,但遇到古老录音,本身质量就有问题时,再怎么样也无法回复音乐原有的线性和和谐感。不过FM Acoustics拥有独家技术,把不完美的音乐讯号提升至更高的境界,通过独特的线性控制演算,提升录音本身的质量。这有点像是录音室透过Mastering的手段把普通的录音调整为优秀发烧录音,或是把老录音转化为「听得下去的录音」。FM虽然有点玄学解释出独家技术与功能,但究竟如何提升录音质量,FM并没有解释清楚,只说他们有一套独家线性控制线路。但不得不说,它独有的一种声音征服了很多日本人。并谓之“贵气”。聪明的日本人怎能放过这个商机,马上跟FM一起开发了一个新型号711,并签订一个长达十年的合约。合约规定,在 1997至2007期间,FM生产的711 只能售予日本。这一招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串货,保持利润!由此可见,711 不是所谓日本版的 611x!而是全新的机型。虽然在功率上,它和611x 都是250w 8欧。但是,电路架构却有根本的差别:

FM的后级 有两种电路架构,一种是比较早期的,声音更加偏向于专业用途的多板块方牛架构,如 611 或 611x,811还有一些专业机型等。这个架构的优点是电流,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有多大?可以像焊铁机那么大,如FM 2011!

另外一个架构是如,711,411 等专门为民用开发的单板环牛架构。这个架构的产品机器内一个声道只有一块,机器只有2块电路板并使用环牛。这个架构的产品音色非常优美,带了人工的染色,声音特别有一种所谓贵气。缺点是,不能做到如焊铁机那样的电流。



江湖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日本版的 711 在音色上更加纯美(早期)。后期的原版230v的711(这个时期的711 无论日版还是 230v 版牛都大一些),推力更加好,速度更快,以牺牲了一些音色为代价。711 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印象:对于一套中大型系统而言是音色与推力的完美平衡。


以下是制作FMAcoustics功率放大器的一些步骤:

选择功率晶体管:产品的可靠性取决于其组件的质量。仅使用来自世界领先制造商的最佳组件。每个组件都在供应商的工厂进行检查,然后在到达FM工厂后再次进行检查。此后,所有有源设备都要通过测试,在其中测试不同的参数,并对组件进行匹配和颜色编码。在散热片上安装功率晶体管:功率晶体管是为FM Acoustics专门制造的,因为没有“标准”晶体管可满足电压,电流,线性和速度的极端要求。在低温和高温以及不同的电压和电流水平下,还需要在曲线跟踪仪上检查所有功率晶体管。在进行此选择和其他选择之后,使用扭矩敏感工具将晶体管小心地手动安装在定制的挤压散热片上。之后,使用专门制造的测试机测量晶体管以及每个晶体管与散热片之间的绝缘。手工焊接的音频电路:组装了各个部件,并对控制,峰值读数LED显示屏,电源等各个部分进行了功能测试。然后将不同的部分安装在一起,产品将进行第一次校准测试。然后将组装好的放大器转移到测试台,在此每个放大器都经过单独校准和补偿。必须通过最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特制的测试机来测量数十种不同的参数。功率放大器的典型最终测试时间为5个小时。一切正常之后,放大器将移入专门构建的老化器中。 一台专门制造的老化机可同时控制多达12个放大器。通过改变功率水平,循环时间等来对放大器进行热循环。老化室内的温度通常约为40摄氏度,因此,与任何实际应用相比,其承受的应力更大。每5、10或20分钟,放大器就被允许以静态电流运行几分钟,以使所有组件之间保持连续的温差。至少连续200个热循环,将放大器连续至少老化50个小时。此后,将放大器放置在振动台上2个小时,以使所有机械和电子部件的压力都远远超过任何正常操作模式。最终测试:将放大器移回执行最终测试的测试台。再次检查在校准测试中测量的所有参数,并手动输入每个产品随附的说明手册中。最终测试之后,再次对放大器进行机械检查,完全手工的生产过程所以只能限量预约排队,音色优美,瑞士精工,限量生产,这些无一不是奢侈品的符号,故产品当然也为天价!


在日本的推崇下,FM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东亚的音响文化深受日本影响,台湾也紧随其后。有时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精明。其时大部分FM产品都是卖向日本和台湾地区。2000年后大陆经济腾飞,一个价格相对外观比较让人易于接受的品牌GOLDMUND崛起,满足了国人喜欢大的消费观和市场日益变态的大型音箱功率索求而迅速蹿红,硬是抢夺了不少FM潜在客户。FM也在压力下停产了1988年推出的811, 由輸出功率:500W(8歐姆)的FM 1811 取代。

FM毫不避讳的表明声学优化的理念,并一直发展研究,除了看家的线性控制线路,新的FM 223加入了新的滤波抑噪功能,可以根据烧友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滤除或者减轻由 于唱片本身及划伤带来的噪音。FM 268C后面板一排电位计标记为“声共振补偿”。使用单独的按钮激活两组Comp 1和Comp2,其中包括录音棚中已知的参数电位器。简而言之–这些是模拟窄带滤波器,其中心频率和强度均可调。它们的功能是消除室内声学引起的着色,尤其是在低频共振时。所以这些异于我们发烧友的一般理念。但也许正是这个优化出来的音色最入你耳朵,你又如何选择呢?

FM往往一套前后级搭配最为合适,这些年经济实力显山露水的中国大陆也成为天价机器的主要卖场,除了香港正规代理,台湾也有中介人加入,市场比较混乱,最明显的就是珠三角不少富豪级带FM系统组合整体效果差强人意,成为发烧友以及业内媒体家访后之间的闲聊笑话。



FM产品体现了Huber在制造中的许多创新思想(包括使用定制的专有组件),并且包括许多不寻常的电子功能,这些功能有助于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保护。Huber的设计理念很有趣。他指出放大器设计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认为对电流放大器设计的许多方面进行改进和适当执行可以带来很多好处。这些改进中的许多都是昂贵的,无论是优质组件的基本成本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和测试程序及技术。他近乎偏执地反感试图以引人注目的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认为美观的外观绝对不是音频设备中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FM的外观都是简洁,耐用和声音取向,这可算唯一不像奢侈品的一点。这点恰恰是GOLDMUND高文的强项。


Goldmund


发烧友说起FM,肯定会联想到高文,毕竟这是继FM后另一个瑞士HI-END的神话。而说起高文的成功就离不开善于经营的高文老板--Michel Reverchon。Reverchon任职于IBM法国的市场经理,出于对音响的兴趣,1978年在看到两个法国物理专业的大学生所设计的直线唱臂后,他敏锐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杰出的设计,为此他购买了所有权并在法国成立Goldmund公司,开始在全世界推广第一个产品(Goldmund T3唱臂)。在美国,当时High End音响正在快速的发展,这只唱臂引起很大的回响。他资助了著名电子工程师Pierre Lurne(Audiomeca音乐甲虫创始人)研发了Studietto磁悬浮转盘与T3的商业进化版T5唱臂。极具战略性商人头脑的Reverchon意识到High End音响市场的可为性。决定把Goldmund运营中心从法国移至瑞士日内瓦,一个专以生产奢侈手表闻名的城市,很早就将公司定位为奢侈品领域品牌。并开始研发划时代的Reference Turntable黑胶唱盘 。

瑞士向来以钟表业闻名于世,这是一项高精密的工业。当地人已经从制作钟表的传统中,培养出高精确度的精神。由于钟表业的需要,瑞士有不专为大型钟表厂提供服务的小型卫星工厂,这类工厂的产量并不高,不过却能生产水准非常高的金工产品,军工电子厂家也接受小批量订单,与Hi-End音响正好不谋而合。有了这些代工生产体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相应的专家来研发。不得不说,这个理念非常超前,而且不需要昂贵工厂的运营成本,这样专业外包的生产模式也成为了当今众多瑞士品牌的生产模式。


说到金工机械设计,有一个对于高文是分量很重的功臣,他是GOLDMUND的机械总工程师,忘了这老人家名字了,Reference CD钻油台与ReferenceTurntable两者全出自他的手笔,该设计师在法国军事工业中担任机械工程师,对各种机械振动有深入的研究。由于军事器材对机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因此不能容许因振动而造成的误差。这一点正好与音响不谋而合。众多周知,唱盘最怕的就是震动,高文老板专门请他来配合设计Reference黑胶唱盘,研发中发现机械振动是主要音染的来源,透过机械震动的消除,声音可以保有原来的特性与平衡的音色,经过大量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Mechanical Grounding机械接地技术,该技术是Goldmund最早也是最知名的一项技术,其使用物理法则采用由软金属向硬金属逐层传到的方式,在震动传导过程中能量被逐层吸收来消除结构的振动,不仅是喇叭,器材也都可见这样技术的应用。高文曾经想创造Reference II唱盘和 T8唱臂的部分先进构想也因为这老人家的去世而未能完全实现目标,可想而知此人的重要性。

1983年,Reference黑胶唱盘在CES音响展上推出,震撼的外形,精致的做工,高度透明的声音赢得诸多赞誉,同年被Absolute Sound (TAS)杂志评为“震撼音响世界的12款模拟产品”之一。至此,高文真正开始扬名立万。

1987年,高文推出首款Goldmund 功放:Mimesis2前级放大器和Mimesis 3后级放大器。也是采用CELLO,FM般模组式设计,其后8.9等后级也推出。但市场反应未算成功。


机遇是给予有准备的人,Reverchon在为功放电路音色改进困扰之时,1994年几个就读于日内瓦大学的年轻人在研究硕士毕业论文时,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放大器技术,是基于Mosfet的A /B类,低反馈,宽带宽且无条件稳定。该技术采用DC交连结构信号通路上没有任何电容,这是解决低频时阈误差的唯一手段。减少对低频的渲染,让音响器材回放的低频更接近现场录制时的效果。将线路传输距离缩减到极致,以此提高放大器的反应速度。极简的线路带来的是更低的失真,更小的染色。可以让群延时失真低至不可测量的水平,同时频响宽度满足Mhz级别。这种极高速度放大器的技术,可以获得自然鲜活的声音。Reverchon发现正是他想要的,当即买下专利,并资助该JOB团队继续完善。就这样Goldmund放大电路的传奇由此开始......在高文厂家中,特意摆放了金灿灿的cube和低调的JOBmono这两款当年最成功的JOB电路产品,如果你有幸聆听过,你必然为其音色陶醉,如果只以音色来说,众多后期比它贵多了的高文产品也没法做到,很是神奇。

从此JOB放大技术应用在Goldmund产品中,为加强功率和完善保护电路,目前为止已有9代研发团队致力于此原理图的改进。应用JOB电路的28.29等在日本开始攻城掠地,日本代理还学习FM模式,采用定制模式例如改为碳纤顶板,添加平衡输入转换板等等。为迎接2000年的M版更是极受欢迎,在香港和大陆市场的风头展现。千禧版Millennium的出现,高文终于在东南亚市场奠定HI END万神殿的重要地位。



日本和中国市场的迅猛增长,让Reverchon充满雄心,全力进军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期望凭借高文的金字招牌可以在家庭娱乐系统上占据顶峰。除了推出用于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的主动式扬声器,他不惜重金雇佣多个软件工程师,(在瑞士长期雇佣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费用非常高)在2002年推出Goldmund首款数字处理器:Mimesis24,向多声道处理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并在摩洛哥和纽约分别设立高文的标准为模板装修的GOLDMUND media room开始承接影音室设计,专门为挥金如土的土豪服务。但高达60万美元的基础设计费,还有厂家人员,原材料等费用另算,如果再加上器材简直是无底洞,因而响应者寥寥。



由于飞利浦CD Pro机芯停产和多声道家庭影院需求,高文开发以先锋兼容机为基础的全兼容机器。也许是Reverchon的自信膨胀,在音源产品上,高文魔改先锋的机器越来越少改动,到后期连电路板都全盘借用,如果阁下买了20A,36T,36U, 甚至ReferenceBlu等,就不要打开看内部了。随着网上质疑声讨之声起伏,让如日中天的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屋漏偏逢下雨,高文的最大销售市场在当年日本大海啸后,日本人以购买奢侈品为耻,市场极度收缩,陷于财务压力下,高文相继更换日本和香港的代理商,而日本接手的代理商竟然是一个二手经销。折腾一番后,Goldmund似乎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很久。近几年在台湾和新加波代理商的资金扶持下,Reverchon把高文交给儿子Yohann接班,重振旗鼓,再度推出看家的模拟功放系列,更加贴近亚洲市场需求,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重设厂房,招贤纳士,陆续推出新产品力图再现风云。



16.jpg

NAGRA


相对于FM和高文这些小型家族企业在HIEND行业的风生水起,有70年历史的瑞士NAGRA二十年来就完全是壁上观。毕竟依附上市集团旗下的HI FI部门只是老板Stefan Kudelski的兴趣而已,并不是生意。



NAGRA自50年代开始在录音领域的成就就不用重复了,你可以自行百度。从1997年推出第一款HI-FI产品PL-P后陆续推出了PL-L、VPA、等经典产品,每款都是以军规标准来制造制品,这些产品的外观在基本上都没有改变。直到2012年家族把音频部门私有化后,女儿Marguerite Kudelski接手后才开始着力利用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开发HI END级的产品。她拥有微技术的EPFL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拥有无刷直流电机的计算和IMD的MBA学位,作为一个科学家,她决意挑战难度创造领先业界的产品,调集NAGRA集团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一个超强研发项目团队,并重金请来法国前总统颇为欣赏的广播技术总监Philippe C.作为该项目的团队负责人。Philippe号称金耳朵,能敏锐的分辨听觉印象与电路细节轻微相关联改变。你可以看到现今NAGRA产品上各式定制元件和复杂的电容类型,那就是Philippe反复调试监听最终才定下的功劳。


音色可以调节,技术门槛的突破就要靠技术团队的实力了。NAGRA在创始人StefanKudelski的以身作则下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公司,Kudelski本人就非常喜欢音乐和各种探险,他自己拥有飞行牌照还参与直升机的建造开发。所以在他影响下,员工都有业余广泛爱好,项目团队里的Schlup就是他的老搭档兼从事飞行以及飞机和直升机的建造,如果你看到项目团队里的成员背景那可是吓一跳,简单举个例:其中电路板工程师Georges为空中客车A380,波音7X7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劳斯莱斯发动机监控单元设计电路板。菲利普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是瑞士音频工程协会负责电子考试的委员会成员,并且正在建造一个多轨录音计算机系统。而团队里的业余音乐家更是普遍:Matthieu Latour是鼓手,Patrick是古典吉他手,Sylvain在一个摇滚金属乐队里唱歌并弹吉他,Jean-François弹钢琴,风琴和吉他,集结这样一群大内高手,光明顶攻破亦非难事。



2017年NAGRA推出的旗舰前级HD PRE就是彰显其革新技术的能力,这台每声道使用一只E88CC胆的前级号称世界上最安静的前级,信噪比高达前所未有的160dB! 其技术亮点之一是采用独特的虚拟电池供电技术(Virtual Battery Technology),采用11支超级电容器,每支电容最高达50F(50,000,000μF),供电效果媲美电池供电但却没有电池的缺点!给主机供应纯净、高速、稳定、不受干扰和超强能量储备的电源供应。能够稳定管控超级电容这点就是非一般音响企业能做到的,特斯拉也一直为电车使用超级电容研发。

这个天价前级卖价相当于胆机神机AUDIONOTE M10,比高文旗舰22还贵,自然还有别的绝活,音量控制线路是这台前级设计的精髄所在,它并不是采用常见的电位器或者级进式电阻器,而是革命性地采用Nagra独家设计,每声道使用一个自家精心绕制的输出牛,同样用Mu-metal屏蔽,以每级0.5dB的方式,用数码操控来选择变压器的不同绕组,以达到调校电压增益的目的。由于没有电阻器的工作噪音、功率消耗和不够线性等缺点,所以用输出牛来调校音量是最清纯、准确和直接的理想能最转移方式,但缺点是制作成本非常髙昂和有极高的制作难度,所以这种设计在音响市场上极为罕见(希腊神话有用,但只能手动转档)。还有一点,当输出讯号通过输出牛的时候是处于浮起(floating)的状态,所以免除了接驳后级之时出现地回路,而且有超低输出阻抗的特性。




也许你会诧异为何一个变压器而已,为何很少厂家能掌控?因为要满足现代带宽和线性相位响应的极高要求,这对牛的磁芯和线的材料绕线工艺等要求非常严格,但对NAGRA来说就是小菜一碟!NAGRA制造变压器水准之高在音响界可说是无出其右,是因为其每件都是原厂老工人生产的高级制品。这个超复杂的mu-metal高导磁合金封闭的牛,明亮的蓝色磁芯据说是具有革新挑战性的全新磁性零件,其初级导线非常细,次级更细,阻抗等都是厂家工程师不断试验才确定的。看到机器的测试文件里面极其优秀的参数,你就可以知道这牛确实了不起。某些电线仅是人类头发粗细的三分之一。用这种导体在缠绕过程中的秘笈只有专门的绕线专家才能完成,NAGRA的变压器专家像大多数NAGRA员工一样一生都在公司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锻造出来的真功夫。


这里就又要说起一个神话,估计熟悉NAGRA历史的烧友都知道,NAGRA七十年代为FBI制造的 SNST,在当时长达十年仅供美国的情报机构使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变压器都是他家定制,这样的军工背景实力又有谁可比肩?NAGRA公开也说过这台前级的音量牛需要一个专门的老员工制作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可想而知要求多高。



一些用家受不了M10在高灵敏度号角中的底噪或想在过于精细冷静的系统中加入一点温度,这台前级就成为不二之选。凭借这款产品,NAGRA可以牛气地说声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需要吐槽的是他家的HD后级只有250W,虽然厂家宣称大电流可以驱动市面绝大部分音箱,展会也是驱动威信和YG等,但在面对日益变态的功放功率索求的音箱,连FM都要顺应市场,高文更是全力发展大功率。NAGRA的固执确实值得商榷。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瑞士与中国签订自贸协议,两国关系良好,HI END亚洲市场滋润了瑞士业界,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为一道漂亮的风景线。一件件神话般的产品也带给我们来自瑞士湖光山色般的天籁之音。下一期,我们聊聊日本的HI END匠人文化。


版权声明:

文中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公司秉承推广HI-END的理念,精选代理世界一流的音响品牌,如瑞士NAGRA南瓜、美国Viola中提琴、美国Genesis珍妮西施、塞尔维亚KARAN ACOUSTICS佳龙、意大利DIESIS AUDIO天使、丹麦DANISH AUDIO DESIGN小蓝猫、瑞典BIBACORD线材、意大利ATOMICA奥图美格,为尊贵的客户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