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有理性与感性的声音Giya G2 在表现大编制管弦乐时,所能给予的动态和规模感比你想象的都大。再以 John Williams in Vienna 这张专辑为例,在电影「虎克船长」的「Flight to the Neverland」一曲当中,简单的主题,在老大师的巧手编织下,一波又一波,一层又一层,每一轮出现都有变化,让人目不暇给;John Williams 尽其所能地把整个乐团都用上了。弦乐的织体绵密,小提琴则细致清丽光泽耀人,打击乐热闹纷陈,鼓声力足而颗粒饱满,木管点缀出色彩层次。Giya G2 清晰的画面感,把曲中诸般表情都说得生动热烈,而且还能层次井然,音色质地真切温暖,不吵不躁;这就是我前面所说说,Giya G2「兼有理性和感性」。
高音有厚度且延伸充足在「第三类接触」的节录曲中,这首经过重新编曲的演奏会版本,前段是外星人来访和 UFO 母船降临的主题,音乐前卫而现代,维也纳爱乐的合奏能力超绝,Giya G2 以清晰透明的画面,把这段音乐的精彩耙梳得清清楚楚。开头的小提琴尖冷的声音,引导出科幻的气氛,低音弦乐涌出,音乐从极微弱渐次高张,乃至声能炸裂。至此,我要夸一下 Giya G2 的低音域表现,它把低音号、低音弦乐的线条书写得好清楚,那是有厚度又有线条的低音。短笛的呼啸尖锐却不致刺耳,保有短笛的声音本质,也呈现了乐曲所欲营造的气氛。我又要夸了,这里要夸的是它的高音,那是有厚度的高音,延伸很充足,光泽与色彩都丰富,但是那是有厚度的声音,是不刮耳教人难耐的。随后导入一段道别的主题,那是浪漫而柔美的弦乐,John Williams 这时又化身成了后期浪漫巨匠,那是一种出自理查史特劳斯、华格纳的腔调。音乐一层一层推涌而上,弦乐的织体密度甚是绵密,铜管吹出五个音符的动机,把音乐带往高潮。好精彩啊,John Williams 太厉害了,写这么好的音乐;维也纳爱乐太厉害了,演奏的这么完美;Vivid Giya G2 太厉害了,把这段音乐重播的这么引人入胜。低音丰富却宽松,包围感更甚于冲击感至于「紫屋魔恋」的主题乐,经过 John Williams 的改编,由独奏小提琴负责主线发展,在这场音乐会里,担任独奏的是 Anne-Sophie Mutter,这是她在「Across the Stars」专辑后再次与老大师合作。主奏的小提琴强悍而充满表现力,时而显出吉普赛风情,时而又操持着普罗高非夫的腔调。琴音扎实,饱满中还见凝聚,声线清楚明朗,即便奏至高把位,仍维持着理想的厚度,不见刺激生硬。大鼓落下时富有重量,听感上则显宽松更甚于冲击感,让鼓声好似空气一般从前方慢慢席卷过来,这种特质很适合表现古典音乐中的鼓声。钢琴琴音饱满扎实,还带微微温暖与甜润Vivid Giya G2 放起钢琴来也着实好听。以 Martha Argerich 在 2006 年的卢加诺音乐节现场,演出萧士塔高维契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为例。这首曲子名为钢琴协奏曲,实为为钢琴、小号与弦乐团所作的协奏曲。钢琴在简短的琶音导奏后,开门见山地奏出引子,先是一段诙谐的下行,然后就是浪漫的旋律。在经过弦乐的反复后,钢琴以戏谑的姿态再现,这才把第一乐章的精神给说了出来。钢琴琴音扎实饱满,带着微微的温暖和甜润,那可真是好听的钢琴。低音和弦压下时,重量十足,琴音往高音探索时,敲出坚实的音粒且声韵灿烂。别以为 Giya G2 用的是金属振膜单元,就一定有「金属味」,它发出的声音非但不显金属味,甚至还带着温暖厚实的质感。
歌手的情绪与特质表现得鲜活真切在播放流行、摇滚之类的音乐时,Vivid Giya G2的表现能带给你热力四射的演出,强壮饱满的节奏和奔放多彩的电吉他,都是让人high起来的要素。以「A Star Is Born」的电影原声带为例,Vivid Giya G2 把 Bradley Cooper 所唱的「Black Eyes」当中,那狂放不羁的气质都表现出来了。鼓声壮硕饱满,钹声清澈响亮,Bradley Cooper 压抑而略带砂质的唱腔,在力量贯出的歌唱下散布着浓烈情绪。至于 Lady Gaga 演唱的「La Vie en rose」,这首香颂被她唱的强悍而坚毅,活像百老汇音乐剧。唱到高亢处,声音能量充足,在 Giya G2 的重播下,那扎扎实实的声腔,足能触动人心底深处。「Out of Time」里面的鼓棒敲击打得响亮清脆,我原本预期金属振膜单元的 Giya G2 可以发出更脆亮的声音,结果它却给了更粒粒分明的声响。听那个张狂的电吉他,配上浑厚沉重的鼓声,那个蓝调的魂魄在燃烧,烧得周围都热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