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经典鹦鹉螺依然神采飞扬:高雄蔡医师玩出全新高度

作者:郭汉丞 阅读数:862 发布日期:2024-10-12

摘 要:玩音响,想玩到极致,少不了要花钱,可是花钱容易,想把音响系统玩到极致,可就不容易了,这次来到高雄听蔡医师的 B&W Nautilus 鹦鹉螺音箱,搭配六颗 REL Carbon Special 超低音,不仅让我开了眼界,也感受到蔡医师玩音响的功力,迈向了全新的高度与视野。

showimage.jpg


玩音响,想玩到极致,少不了要花钱,可是花钱容易,想把音响系统玩到极致,可就不容易了,这次来到高雄听蔡医师的 B&W Nautilus 鹦鹉螺音箱,搭配六颗 REL Carbon Special 超低音,不仅让我开了眼界,也感受到蔡医师玩音响的功力,迈向了全新的高度与视野。


showimage (5).jpg


历经三十余年外观不变

如果要讲「化石」等级的音箱,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 B&W Nautilus,1993 年首度登场的 Nautilus,鹦鹉螺之名不胫而走,国际名声大噪,有些人会说它长得像蜗牛,外观奇特,可是 Nautilus 竟然走过三十余年,在漫长的产品历史当中,仅有一次内部重要的升级改款,外观几乎没有改变,可说是音响史上的奇迹之一。

那么高雄蔡医师怎么会动心起念,想收藏一对鹦鹉螺呢?当然是为了「经典」!蔡医师说,玩过许多音响器材,买回家的 Hi End 音箱也不少,但即便经过这么多年,年轻时对鹦鹉螺的向往,依然没变,在机缘巧合下,找到状况不错的鹦鹉螺,于是就决定买下来。


想整治,需要高手相伴

且慢,故事可没这么简单,千万不要以为蔡医师买二手鹦鹉螺,大伙儿就喊杀声带冲,跑去二手市场寻宝,毕竟鹦鹉螺拥有三十余年的产品历史,如果年份久远,恐怕需要整理、修复的问题很多,背后如果没有人可以帮忙处理,很可能买到价钱漂亮的二手鹦鹉螺,回家却很难听,甚至不能听。

蔡医师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他有高手帮忙,找到合适的二手鹦鹉螺,评估状况不错,经过一番整治,应该可以重现鹦鹉螺的飞扬风采,于是就采取行动买回。


showimage (6).jpg


电子分音器先做健康检查

重点来了,即便是专家评估可行,这对鹦鹉螺依然需要经过「一番整治」。二手音箱有了年份,单元 可能已经老化,此外,鹦鹉螺是四路电子分音,当年是德国 Audionet 帮 B&W 制作,针对鹦鹉螺的单元 特性,四个音路都做过最佳化设定,可是经过多年之后,单元 的机械特性可能有所改变,而且电子分音器内部的被动元件,象是电容有可能老化,这些都是必须一并处理的问题,而且彼此相互有关联,过程可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鹦鹉螺三十多年的历史当中,外观虽然没变,可是内部曾经修改过一次,所以可以区分为第一代与第二代的鹦鹉螺,蔡医师收藏的是第一代,可想而知年代久远,所以单元 的状况可能老化得更严重,拆卸下来测量之后,决定更换高、中、低三颗单元 。

升级第二代鹦鹉螺单元

第二代鹦鹉螺的单元 ,与第一代主要的差异,在内部接线的固定端子不同,第一代的固定端子比较容易脆裂,修复方式常常是剪掉端子,直接裸线连接,但容易因此接触不良。

到了第二代鹦鹉螺的,内部接线使用新设计的夹扣,不容易故障,现在要帮蔡医师的鹦鹉螺换新的单元 ,这个固定端子也要一起订购更换,等于直接从第一代升级到第二代鹦鹉螺。

既然拆解了单元 更换,要让旧的鹦鹉螺焕然一新,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把音箱箱体拿去重新抛光镀膜,外加美容,所以蔡医师这对鹦鹉螺,几乎看不出是中古货,根本就像全新音箱,毕竟直接帮鹦鹉螺穿上新衣服,怎么看都像新的。


showimage (7).jpg


电子分音器要针对新单元 重新微调

再来的工程可就更专业了,鹦鹉螺穿上新衣,换上新的单元 ,但是这对音箱不需要音箱线,而是一条线连接到鹦鹉螺专用四路电子分音器,这个部分需要动用仪器检测,先检查电子分音器是否有零件老化问题,将必要的电子零件换新,然后测量每一个音路与音箱单元 工作的特性,进行微调。

毕竟原本的电子分音器匹配,是根据旧的单元 设定,现在换了新的单元 ,就必须要重新测试设定。怎么测?抱歉,这是专业人赚钱的法宝,不仅要拿到 B&W 原厂的单元 规格数据,还要靠有经验的人来量测,才能针对单元 微调电子分音器设定。

声音还需要时间磨合

花了一段时间整治鹦鹉螺,终于送到家里,蔡医师却说:「接下来是一段漫长又痛苦的 Run-in 期!」经过音箱箱体外观回春美容、更换单元 、调整电子分音器之后,这对鹦鹉螺根本就是一对全新的音箱,需要时间磨合。

而且,刚开始的后级搭配老 Pass X 150,四路电子分音的鹦鹉螺,需要用上四部,蔡医师说,刚开始那段时间,音箱的声音又干又涩,一点也不好听。

不过,这没有浇熄蔡医师对鹦鹉螺的想望,身为资深音响玩家,蔡医师很清楚,音箱不是买回家就会自动好听,而是需要聆听者反覆琢磨调整,并且找寻合适的搭配,才能展现音箱的实力,所以他一边 Run-in 鹦鹉螺,一边寻找合适的器材搭配。


showimage (8).jpg


顺势升级至最新 Klimax DSM

数位讯源的部分最容易决定,蔡医师本来就已经买了英国 Linn 最高阶的 Klimax DSM,前不久推出了 Next-Generation 版本,而且原厂提供既有用家升级方案,就顺势换了升级模块。

再来就是扩大机,其实蔡医师玩过的扩大机很多,而且还玩到出名,瑞士 DarTZeel 当年推出旗舰后级 NHB-458,蔡医师就是全台第一位用家,不久前他还送回原厂,升级为 NHB-468,搭配 Magico 音箱,可是蔡医师认为这是「超跑」等级的性能,速度快又猛,用在经典的鹦鹉螺上面,特性未必合拍,他认为鹦鹉螺应该是舒服听的音箱,搭配比较柔美细致的扩大机,应该比较合乎调性。


showimage (9).jpg


扩大机选定 Goldmund

选谁?您看到答案了,瑞士 Goldmund!前级用 Mimesis 37S NextGen,搭配四部 Telos 300 后级,四路驱动鹦鹉螺。蔡医师说,Goldmund 带来了美声的效果,展现鹦鹉螺柔美的声线,而且用四部 Telos 300 驱动,每一个声道都很平均。

数位讯源、扩大机与音箱搞定,再来就是超低音,蔡医师近几年玩英国 REL 超低音,相当有心得,还连带「推坑」好几个朋友,都买了REL 超低音,而且不是买一颗,这里用了 6 颗 Carbon Special 堆栈,构成超低音柱,而且每边三颗 Carbon Special 堆栈,低音柱的高度刚好略高于鹦鹉螺。



六颗 REL Carbon Special 堆栈

蔡医师说,很多人都说,像鹦鹉螺这样的音箱,不需要额外搭配超低音,但是他玩 REL 很有心得,可以补足最重要的空气感,所以打从准备玩鹦鹉螺,就已经决定用 6 颗 Carbon Special。

我跟蔡医师说,其实 U-Audio 也准备购买 REL 超低音,搭配 Wilson Audio Alexia V,原本下订的是两颗 Reference No.31,可是送来 U-Audio 之后,却发现超低音占据的底部面积太大,虽然效果超好,可是却让试听空间很难有回旋空间,只好放弃,改订两颗 Carbon Special。

蔡医师说,Carbon Special 是他认为 REL 旗下超低音相对超值的款式,低频的质地不输给 Reference 系列,而且箱体尺寸相对较小,比较容易融入聆听空间,而且六颗 Carbon Special 堆栈,在分频点与量感的设定,都需要多次、逐步调整到位,不是器材一摆进来就搞定,调整的过程比买器材更重要。



丹麦 Ansuz 混搭 ZenSati

最后一段就是线材的搭配了,讲起线材,蔡医师可玩得多了,他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丹麦 Ansuz 的忠实用家,几乎是全套用 Ansuz 线材,而且数位讯源搭配的网络交换器,也是 Ansuz 最高阶的 D-TC Gold Signature。

我跟蔡医师开玩笑说,还好之前推出 D-TC Supreme 我还买得起,现在仍在 U-Audio 服役,而蔡医师用的 D-TC Gold Signature,身价可能比我用的还贵上一倍。

蔡医师说,他很喜欢 Ansuz 线材,声音表现中性无染,而且音场 3D 立体感与结像力都相当优秀,不过蔡医师并不是一昧找高价线材,以 Ansuz 来说,大部分是使用 C2 中等价位线材,只有在关键的部分选择 D-TC 等级的电源线,在建构鹦鹉螺系统时,本来也想找 Ansuz,但是丹麦 ZenSati 在不久前引进台湾,蔡医师认为,同样是丹麦音响线材,说不定可以玩出不一样的味道。

蔡医师从 siLENzIO 讯号线玩起,他发现 ZenSati 线材有着难以言喻的华丽感,音色带着贵气,相当迷人,于是就留了下来,今年 Zensati 推出更高阶的 ZenSati #X,蔡医师又拿了一对回来试,听过就拔不下来了,所以这两对 ZenSati 讯号线,就用在 Klimax DSM 与前级到电子分音器中间,其他线材则维持 Ansuz C2 与 D-TC 组合。

蔡克信医师协助打通任督二脉

玩鹦鹉螺的故事说到这里,结束了吗?还没有,蔡医师说,现在这套鹦鹉螺的声音表现,还要感谢另一位蔡医师,也就是蔡克信医师,倡导音响调音摆位的重要性,在这套鹦鹉螺经过 Run-in 与调整几个月之后,来到蔡医师这里,帮忙做最后的调整设定。

蔡医师说,蔡克信医师带着调音班的班长一起来,看起来简单的调整,却是让整套系统迈向圆融的最后一哩路,他自己听过相当满意,而蔡克信医师调整完成后也说,这是他听过最平衡、最好听的鹦鹉螺系统搭配。

看到这里,应该可以了解一套顶级的音响系统,并不是简单花钱了事,而是需要使用者细心照顾,找寻合适的搭配,才能发挥音响器材的性能。蔡医师说,与另外一套 Magico M6 搭配 DarTZeel 468 的系统比较起来,鹦鹉螺相对性能没有那么强悍,如果 Magico 是超跑,那么鹦鹉螺就是顶级房车,性能没有那么强悍,可是聆听的舒服感更高。


showimage (14).jpg


越简单的配器越是考验复杂系统

来听蔡医师的鹦鹉螺搭配 6 颗 Carbon Special,我第一首听的是卢广仲的「鱼仔」,开场是尼龙弦吉他的分解和弦,就这样,没别的乐器,接着是卢广仲的歌声,录得象是自弹自唱,用这么简单的编曲配器,来听鹦鹉螺加 6 颗 Carbon Special,会不会小看了这套系统?

完全不会,算算看,四音路的鹦鹉螺,总共 8 颗单元 ,6 颗 Carbon Special 超低音,正面有 6 颗 12 吋 BlackWidow 超低音单元 ,每一颗 Carbon Special 底部还有 12 吋 CSP 被动辐射式单元 ,又多了 12 个单元 ,加起来总共 20 个单元 ,完全不用担心音乐能量不够,也不用怕频宽受限,但最害怕什么?每个单元 各唱各的!

发挥音箱完全消失在空间的魔法


showimage (15).jpg 


是的,这么复杂的音箱系统,摆在聆听空间当中,最害怕的就是每一个音路各唱各的,没办法形成凝聚的音像,听「鱼仔」,只有吉他,要是凝聚力不足,吉他的拨弦与音符颗粒,听起来就会涣散,失去焦点,而在蔡医师这里听,却有如烹小鲜的轻松,音箱完全消失在聆听空间当中,3D 音场中央凝聚着吉他前奏,卢广仲的歌声听来距离很近,聆听的亲暱感很强。


showimage (16).jpg 


我接着听了 Accardo 拉奏的「La Campanella」,意大利 Fone 的录音,依然展现了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的魔法,小提琴凝聚在音场中央,空灵的三角铁勾勒出高耸的音场,强化 3D 音场的真实感,乐团听得出来编制并不大,是具体而微的室内管弦乐团。

鹦鹉螺即便换上了新的高音,却是一点火气都没有,明亮但不刺激,小提琴拉奏的音色与尾韵相当美,也相当有真实感,而我更爱的是音色的美感,带着些许的华丽感,真是漂亮。

唱什么像什么


showimage (17).jpg 


更棒的是,这套鹦鹉螺搭配 Carbon Special,任何音乐都能听得开心,象是听江蕙的「台湾红歌」,听「再会啦心爱的无情的人」,江蕙天后级的嗓音,有厚度又有磁性;又象是发烧友最熟悉的蔡琴,听「六月茉莉」,不光唱腔迷人,宽阔又轻松的听感,真是舒服。

来点猛的,听 Michael Jackson 的「Black & White」,前段是酝酿气氛的录音,故意录得像单声道,然后进入猛爆的乐段,当然,6 颗 Carbon Special 伺候,想要多少低频量感,百分之百不是问题,但问题是低频受不受控?多颗超低音堆栈,量感很容易多到满出来,但肯定不好听,用 Micahel Jackson 来试,低频要是满出来又不受控,那就糗了。

受控的低频连摇滚都听得爽快


showimage (18).jpg 


不过蔡医师这里的调整,已经弄了好几个月,鹦鹉螺从刚进来的生硬干涩,逐渐圆融熟化,加上细心搭配的前端器材,还有集结众人协力调整,现在可说是听什么像什么,连蔡医师自己秀系统给果听的时候,也选 Michael Jackson 的「Beat It」。

用心对待、认真调整才会出好声

来高雄蔡医师这边体验鹦鹉螺搭配 Carbon Special,聊天的过程中让我最感动的一段话,是蔡医师说,买音响器材,不是买回来就会好听,而是需要聆听者的用心对待,要花时间把系统调整到位。

我想,如果每一位音响迷,都像蔡医师这样想,把买回来的音响器材,用心调整,赏玩音响的过程乐趣会更多,也在文章最后,把我从蔡医师那里学到的经验,与所有音响迷分享,希望大家都能玩音响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