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再探盘带机极致表现,当年录音的人可能也没听过这样的音响效果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4185 发布日期:2020-05-20

摘 要:我曾说过,盘带机是终极讯源,今天这样的看法又再度获得证明。今天总共看到Studer C37,Telefunken M10, Ampex ATR102, Telefunken M21等四部盘带机


我曾说过,盘带机是终极讯源,今天这样的看法又再度获得证明。今天总共看到Studer C37,Telefunken M10, Ampex ATR102, Telefunken M21等四部盘带机,也听了柴可夫斯基第六号交响曲(穆拉汶斯基指挥)、展览会之画(卡拉扬指挥)、Royal Ballet(安塞美指挥)、The Well(Jennifer Warnes)、Belafonte in Carnegie Hall、Nonesuch唱片那张Percussion Music,以及柯岗的小提琴等。这场让人难忘的聆听经验是炼金师River邀约的,感谢他。


 ▲Studer C37真空管盘带机


 ▲Studer C37内部


 ▲Studer C37放音、录音前级


 ▲外接Doshi V3.0真空管前级


 ▲Telefunke M10真空管盘带机,可惜今天没有用上它


 ▲Ampex ATR 102盘带机,为何要买这部?因为四部中只有这部有30ips


到底我今天所听到的是什么音响器材?音响效果如何?让我会说出以上的话?后级是Dan D'Agostino旗舰 Relentless单声道后级,每声道1,500瓦(8奥姆负载),一部重达258公斤。喇叭是Wilson Audio旗舰WAMM Master Chronosonic,另外加了二支雷神之槌超低音喇叭。这四支喇叭各用一部Relentless来驱动。前级用的是Gryphon 旗舰前级Pandora,唱头放大器是Legato Legacy。黑胶唱盘是Acoustical Systems Apolyt,唱臂是同厂牌Axiom(暂用),唱头是Clearaudio金手指 Statement。至于数字讯源则是整套瑞士CH Precision,由于今天并没有听数字讯源,我就不说了。


 ▲Telefunken M21


老实说,今天听过这几卷盘带之后,我第一个想说的是:当年负责录音的录音师、制作人、指挥是否听过这么极致的音效表现呢?为何我会这样说?我去过国外几家录音室,包括Abbey Road录音室都去过几次,但我从来没有听过像今天这么让人印象深刻、这么庞大、这么震撼的音响效果。所以,我怀疑当年这些盘带录好之后,相关的人员是否有听过这么极致的声音表现?录音室的鉴听空间并不是很大,鉴听器材虽然很中性,但扩大机功率、喇叭大小有的大有的小,都会有其限制。所以,在录音室鉴听时,会因为这个空间有经过特别设计,频率响应曲线扭曲得没那么厉害,声音的还原比较中性,细节也可以听得很清楚。不过,若要论极致表现,恐怕当时的指挥、录音师、制作人、艺人等未必听过。


 

 

了解今天所用的音响系统之后,我相信您会了解,为何录音室的鉴听室无法听到让人这么震撼的声音,因为录音室不可能使用这样的音响系统啊。或许您会说,录音室也使用很大的多路主动式喇叭,音响效果应该也不会输这套音响系统。使用大套喇叭的鉴听室我也听过,听感真的无法相比。对了,这个聆听空间长度约18公尺,宽度约7公尺,高度约2.8公尺,也是一个开放空间。天花板有斜板吸音扩散处理,地上铺一块地毯,喇叭后墙也做了简单处理,二侧墙采用厚窗帘与网罩帘双重可收可放灵活使用。我不知道频率响应曲线量测起来如何?River说他有量过,相当好。


 

今天虽然有上述四部著名盘带机并列,不过我听到的主要是以Studer C37为主,Ampex ATR 102为辅做比较,另外二部Telefunken并没有使用。对了,使用Studer C37时,因为发现外接Doshi V3.0的效果比较好,所以从磁头就直接外接Doshi V3.0真空管盘带机放大器。由于时间不够,所以我没有机会比较Telefunken M10跟C37之间的差异,最为可惜。


 

为何会以Studer C37为主呢?因为一开始听柴可夫斯基第六号交响曲时,先用Ampex ATR 102,或许是机器还没热够,或许有其他原因,总之我所听到的音响效果并没有什么稀奇,说得直白些,就是并没有让我感动。奇怪,这么著名的录音版本,我也听了很熟,但是怎么音响效果会这么差呢?不应该这样啊!尤其搭配的音响系统已经是世界最顶尖的。所以,我要求同样的这卷带子换用Studer C37来听听看。这一听,天啊,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或许我这样说比较夸张,或许我的耳朵、大脑因为长期比较音响效果的差异,所以会把差异放大很多倍,总之,如果要我买,我是绝对不会选Ampex ATR 102的,绝对要选Studer C37。


 

既然差距那么大,那就不必再听Ampex了,专注在用C37来播放。上述我说的那几卷盘带,Jennifer Warnes的「The Well」虽然是2001年的录音,但原本录音就是Analog盘带,所以也有盘带可以听,不是用CD去转录的。老实说,这些盘带不可能是母带,顶多就是从用来刻片的工作带中再拷贝而来,到底已经是几代拷贝说不准,到底拷贝的时候有没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拷贝也不知道,但就我现场所听到的音响效果而言,已经是非常好了。我相信如果有机会听到真正的母带一定会更好,但即使是几代拷贝,也已经不是一般人所能听到的音响效果。


 

 

唱片评论家到底是以什么等级的「音响效果」来评写唱片呢?这是我听过这场盘带盛宴之后深自反省的。我自己写过非常多的唱片,深深明白唱片评论员对唱片的诠释或喜好绝对受到所听到的音响效果所影响,除非写的唱片是钢琴独奏或小提琴、大提琴独奏。调校得当的音响系统可以听到作曲家、指挥、乐团、甚至录音师想要表达的乐思与管弦乐配器音响效果。尤其管弦乐配器的内声部层次与音色营造,如果没有良好的音响系统,绝对会被误解。还有,最难达到的就是庞大的音乐规模感,试想,整个管弦乐团的声音威力有多大?怎么可能是小小音响系统所能再生?所以,一般唱片评论员所听到的管弦乐音响效果大概有很大的成分是靠想象来弥补。或许很多唱片评论员会反对我的说法,我要直接说:那是因为没听过这套让人震撼的音响系统,所以才会以为小小的书架型喇叭、或一般的落地式喇叭就能完整再生管弦乐的音响效果。


 

 

 

 

 

到底我听到的是什么样的音响效果?在此我不必去说那些枝枝节节,我不想说树,而想说林,第一个让人震慑的是庞大的音乐规模感,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声音的直接无隐。第三个一听就迷上的是超多的细微细节。第四个一般系统做不到的是完整的低频基础与向下延伸能力。什么瞬时响应、什么速度感、什么透明感、什么层次感都不用说,全部都活生生呈现在眼前,进入耳朵与大脑。至于音质,那还用说吗?


 

或许您会问:以前我说深圳大米那里所听到的音响效果最平衡,最迷人,现在跟今天的聆听经验相比呢?本来今年2月农历春节过后我要去大米那边聆听的,因为大米说现在的声音表现跟我以前去听时截然不同,整体升级很多。可是因为疫情,所以我无法去深圳。如果要凭以前的印象跟今天所听到者相比,大米那边好像是坐在音乐厅中段聆听音乐,今天所听到的则是坐在第一排所听到的效果。何者比较好?无法比高下,因为二者给我的印象都是那么好。除非等我再去大米那里听过新的声音,我才有办法做比较全面的描述。


 

今天的聆听经验,除了再度验证盘带机的确是目前的终极讯源(当然盘带机与带子的状况是正常的) 之外,也再度验证了音响效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我很好奇,真正的数位母带(不是外面卖那种数字文件)到底能发出什么样的音响效果?我从来没听过真正的数字母带,当然也没有在今天这种顶级音响系统上听过真正的数字母带,所以真心想比较,说不定真正的数字母带的音响效果也会让我震惊。


 

很感谢今天的主人,能够勉为其难的让我报导,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去过二次,但因为主人低调,都没有允许曝光。今天是死说活说,再加上River在旁赞声,主人才一脸难色的让我拍照。我不是要替主人炫富,也不是要为代理商做宣传,纯粹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一套音响系统可以发出让人多感动的声音,那不是对声音的感动,而是对音乐的感动。


 

对了,River是谁?喻绍发,脸书上找炼金师就可以找到,在台湾,他经手过的盘带机不计其数,也一直在挖掘盘带,对盘带机有兴趣者不妨加入他的脸书「母带新鲜报」。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