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很具教育意义的案例:台北张先生Dynaudio Consequence音箱系统

作者:蔡克信 图:陈玲兰 阅读数:1583 发布日期:2023-01-05

摘 要:没有「音场」(sound stage)的共通语汇,很难获得正面的共识。而「音场」是以塑造音乐厅演出场景为目标,不论现场或录音室混音后制。


这是一个很具教育意义的家访案例。


主人翁显然是有几十年经历的玩家,很用心也很执着,寻找自己的声音,在台湾资深资浅应当不泛相同状况,通常很难接受建言,但是张先生愿意来听课,愿意接受家访,非常难得,至于是否能真正接受「对的」改变,文后有他的现身说法。



我先说一段故事,好多年前,调音社受邀前往一位非常资深大咖的聆听室「朝圣」,到达时,可以见到空间器材都很好,他说已经调到最完美,不希望再动,我们只「卑微」的希望能给我们几分钟以「降龙十八掌」见识,同仁们轮流快速听过,主人以各种媒材示范,我们同仁发现问题的缺失与在听十八掌时完全一致,没有人要坐在皇帝位,礼貌耐心呆了两个钟头,大家说好当作没来过,也未只字词组报导。主人至今应当未改变,没有「音场」(sound stage)的共通语汇,很难获得正面的共识。而「音场」是以塑造音乐厅演出场景为目标,不论现场或录音室混音后制。而要再生立体音乐的音场,音箱正确摆位是絶对不二法门。如果固执只追求音色音质,只用一只音箱比较容易达到,但那不是立体高传真!


言归正传,张先生的空间系统都很优,两声道器材如下(此次先不涉剧院):

数位转盘: Auralic Aries G 2.1

Melco D100光驱(线性电源 KECES P8)

DAC: MBL 1511d

前级:Gryphon Elektra

后极: Threshold SA-12e (mono/mono)

超低音Genesis G900两只

音箱: Dynaudio Consequence MKII



从第一张附图,可以见到音箱放另加的木座上,大toe in,两个超低音相迭在右后也是大toe in,音箱背墙后有一控制中心加唱片室。器材琳琅满目,另有一对Magnepan闲置走廊。他说Consequence没有低音(他的许多朋友或网友也都如是说),所以加超低音,再以等化调整,本以为很好听很过瘾。我常说如果关起门来自己听的满意也是健康,但可能无法与人交流,因为只有非常强烈的主观音色音量音质,没有客观的平顺频率响应,没有音像,过多而模糊的低频以及扭曲的音场。张先生上过课,愿意让我们动音箱,所以首先移走垫在主音箱下的木座,超低音下的石垫,将音箱都转正向,从皇帝位看去视觉对称,关掉超低音,等化归零。我说调好一定会有不错的低音!由侯文智老师主调,同去的文章、贤忠、孟申老师协力,过程如下:


「原本以十八掌检视人声高度低且偏左,乐器没有形体,低频也还不够。在等化归零,去掉音箱垫座,音箱摆正后虽然还没准确,但高度已提高不少,音像也较显现,低频尚未最低,但已呈现乐器原本音色。

1. 人声左偏,将左音箱往外3cm,一并将音场拉高。

2. 左右音箱退后3cm,增加低频量感。

3. 仍有左偏,也希望音像再凝聚。将右音箱往内2cm,左右音箱再退后4cm增加低频。

4. 乐器线条略模糊,将左右音箱各往内1cm,低频也因此再次增加,聚焦也明确。

5. 此时置中人声仍略有左偏,左侧低频也较右侧少一些,最后将左音箱后移0.5cm,完成主音箱摆位。



用15拳低音提琴独奏曲检视超低音,超低音音量过多,最低频段向左偏,调整如下:

1. 将原设低通由84Hz调整至40Hz和70Hz(两款出厂时间不同,一款最低只能70Hz),相位由0度调整至110,音量50减至40,超低音右移1cm。

2. 同样现象有改善但仍在,音量一路由40-30-减至20,右超低音再右移1cm。

3. 此时double bass声音居中,形体清楚,最下段还有增加空间,超低音退后1cm,摆位完成。

4.完全衔接,以15拳第3轨花木兰击鼓,切换超低音有无,加上可以低于30Hz,并增加空间感。」


在完成主音箱摆位时,我以Telarc 〈a touch of sonic madness〉示范,这首包罗万象,不论器乐人声敲击鸡啼牛吼马嘶火车,极高至极低频,音场3D,模拟环绕都呈现非常完整音场音像定位。张先生也以串流片段听小提琴,管风琴,爵士乐,管弦曲。因为他原本认为此音箱既吵又没低音,在摆好位后还它清白。我再放一段TIS示范近距拾音三个八度音程的小提琴独奏,也请孟申老师解说。最后在加上超低音,播放〈聆听中国/春江花月夜〉,从轻脆瞬应的琵琶到电子低音鼓札实落地,可以证明经由摆位,一套系统如何脱胎换骨还其本色,这是我听过最完整的consequence,与其他套比较,只在音质音色稍许不同,那是器材线材之差异,不伤大雅。



张先生写下心得:「感谢蔡老师伉俪、侯老师、林老师、李老师、吴老师们的家访指导。音响迷都知道摆位很重要,可是在上课之前,一般音响迷心中并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及可实际体验的案例作为参考。所以动了音箱知道声音,空间感,定位会有变化,却没有一个可依循的标准方法及结果验证,心中总是觉得不踏实。那日在日月音响上课,藉由老师针对Track 1,2,3,5,7,8的实际一对一聆听重点教学到下半场实际操作音箱摆位实习,对如何摆位才有了一些较系统性的初步了解。回家之后就赶快把这些音轨在自己的系统上播放,到第3轨都还OK,到了第5轨就有点不知所云了,然后7,8轨继续播下去,嗯…,这试听片的音乐真是好听,然后就一直听下去,之后也就没有对7, 8轨有更清楚的认知。前阵子有位学员的家访报告又让我觉得心动不已,因此下定决心约家访。当日家访后我只能说大开眼界,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过程我想老师会有报告详述,我主要会针对我当场学习到的可以转化成我吸收理解的部分及过去观念的误区做些对比性及模拟性的描述及心得。两支音箱加上环境因素经过正确摆位后,因为能与空间产生出最和谐及正确共鸣的声音,所以造就出真正的Sound Stage。大角度Toe-In所造就出深度的音场并不是真正的Sound Stage。不必透过Toe-In及加宽音箱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很明显的消除高音飙出的火气。


后墙是空腔或甚至没有后墙,正确摆位后还是可以产生足够量且漂亮的低频。在好的软件及适当的音量播放下,音场宽深破墙而出这件事是真的,而且发生在自己家中。经过正确摆位后,除了坐在皇帝位之外,在客厅其它位置一样会享受到和谐正确的声音。在侯老师主调的过程,我们一群人除了蔡老师,其余人等都在左侧边边坐着。从原本很吵杂的声音的过程到突然间出现了很明显的正向改变,从头到尾老师就只是使用Track 5, 7, 8。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声音产生和谐共鸣的对焦过程。用视觉来比喻,就像用手动镜头透过电子观景窗看画面从模糊逐渐清晰到准焦的过程。Track 5是调整的关键,Track 7,8比较像是验证结果。


Track 5, 7, 8在摆位的过程就好像是一个好用的辅助工具,有点像数字相机里的峰值对焦机制,能协助你快速正确的对焦,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这项工具。Track 5 左右还比较好理解,高低对生手来说真的有点雾里看花。透过自己反复的实验,发现就算坐在皇帝位,仅是头部些微得左右上下不自主的位偏,都会影响左右上下的判断。猜老师们因为对Track 5, 7, 8有充分的实战经验,所以直觉的就可以把自己的头摆放在正确的位置进而清楚的辨识出调整前后的差异。


定位感及结像力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摆位后,定位感及结像力大幅提升,可是又不是那种会锐如刀割,让人产生紧张感的那种,而是正确清晰而柔顺如临现场的感觉。正确摆位这件事,应该要是在音响、音箱进驻到家中之后首先需要做的事。这可以让你很快正确了解到家中器材的真正潜力,不会每天疑神移鬼,在没有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就想要用换器材、加超低音、换线、加垫材或是买一堆吸音扩散板来改善。换器材、加超低音、换线、加垫材或是买一堆吸音扩散板,一定会有所改变或甚至有效,可是因为顺序错误,会是一个事倍功半且无法抓到正确方向的过程。经过正确摆位后,你会发现系统变得很敏感,这时再透过换线、加垫材甚至数字领域的EQ去做优化自己喜欢音色的调整,会让你事半功倍。一定要先求正确,然后去熟悉正确Sound Stage、正确的定位感及正确的音色。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音色和感觉。如果以摄影来说,就像是准焦后再去后制调整自己喜欢的白平衡、色阶及对比…。真实的乐器、聆听现场音乐会及摆位家访的经验能有效建立对正确音响调音的认知。后续心得:老婆回家听到后说WOW!! 这什么空间感,还有定位变得好清楚。原先音箱下的木垫和超低音下的大理石垫,我本来还想看要不要摆回去,老婆大人指示说现在都这么好听了干嘛再垫这些? 所以已经先将它们塞到家中不起眼的地方了。有时候会忘了开超低音而不自知,听感上也没有特别失落的地方,真的感谢老师帮我家把音乐基石部分的低频段找回来。在正确和好听的天平中,我和老婆大人目前选择了往好听的那个方向倾斜。可是这次不一样了,之前自以为是的透过低中高音量感配置弄得好像比较好听悦耳却失去正确性;现在是在正确的Sound Stage和正确定位感加持下的基础上,跳跃式的变得更加好听更加悦耳了。就好像天龙八部里的虚竹突然获得了无崖子60年功力加持后的惊讶,OMG! I love it…」



张先生的心得写得传真传神,相信对许多不信邪的朋友能有所启发!


第二期调音速成班将在1月7日开课,早已满额,第三期预定二月底,有兴趣的可留意发布时间地点!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