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HIFI 阅读数:1327 发布日期:2019-05-04
专辑名称:春风吻上我的脸(冉天豪合唱作品选)
演出: 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
发行公司:现代音像
唱片编号:MCD3102AQ-LE
冉天豪――当今中文合唱界及音乐剧坛最具影响力也最有活力的作曲家,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倾情演绎冉天豪13部原创和改编歌曲作品。
全程采用DSD5.6448MegaHz 1-bit Digital Recording,并采用名贵AURUM金 银线材录取及制版录制。AQCD Technology中心负责,以最先进的压碟技术「紫银合金AQCD」压制Hi-Fi CD碟。
冉天豪
作曲/编曲
1973年生于台北,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现为全职音乐创作者、天作之合剧场艺术总监、台湾实践大学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致力于中文音乐剧与合唱音乐两大领域。
1994年开始从事合唱作曲/编曲,至今已发表超过百首作品,作品广为海内外华人合唱团演出。近期重要作品包括《寻梦者》(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委约)、《青天的韵脚-梦与追寻之旅》(青韵合唱团委约)、《深别晚天-林徽音诗四首》(国立台湾大学合唱团委约)、《蒋勋诗三首》(台北爱乐合唱团委约)、《风雪恋星-徐志摩诗四首》(台北室内合唱团委约)、《致爱-爱情安魂曲》(木楼合唱团委约)等。曾任福尔摩沙合唱团、台北男声合唱团、T42 Singers驻团编曲,现为台北爱乐合唱团、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特约编曲。2003年开始从事管弦乐团编曲,为长荣交响乐团、广艺爱乐管弦乐团等特约编曲。近期作品包括《大稻埕进行曲》、交响诗《少年太鲁阁》等。
2001年开始投入中文音乐剧作曲,至今已完成十五部全本音乐剧,近期重要作品包括天作之合剧场《天堂边缘》、音乐时代剧场《少年台湾》、《渭水春风》、《隔壁亲家》、《四月望雨》、台北爱乐《双城恋曲》等。戏剧配乐作品则有果陀剧场《公寓春光》、可以演戏剧团《我们》。2006年底与剧场同好成立天作之合剧场,首创华人世界全中文音乐剧演唱会,担任艺术总监与驻团作曲,2013年推出创团音乐剧《天堂边缘》,致力于开拓华文原创音乐剧。
音乐创作之外,亦不定期撰写专栏并举办讲座,曾任《古典音乐杂志》歌剧暨声乐主笔、华纳唱片古典部企划。2002年获台湾重唱大赛最佳编曲奖,2010年受邀担任母校政治大学驻校艺术家,2011年获选为中国时报「台湾潜力100」,现任教于实践大学音乐系。
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
「…唱来热情充沛,正是年轻人的精神可贵之处。」-李欧梵《明报》
中大合唱团于1972年由一班中大学生自发成立,早期由学生担任指挥。九十年代起设立固定音乐总监兼指挥一职,历任总监有伍德荣、叶长盛及现任朱振威。从参加学联之夜歌唱比赛到每年主办一场周年公演,现在中大合唱团每年演出活动已扩展至包括每年两场公演、免费校园音乐会、海外交流演出、圣诞演出、指挥工作坊、公益外展演出不等。
多年来曾与中大合唱团合作的本地及海外艺人不计其数,近期例子有本地敲击演奏家邵俊杰、作曲家杨嘉辉、台湾指挥家杜黑、古育仲、保加利亚指挥家帕罗薇琪(Theodora Pavlovitch)、美国指挥家韩多普(Paul Hondorp)、艾力史达克(Eric Stark)及爵士乐大师侯活麦格尼(HowardMcCrary)等。自1970年代起,中大合唱团持续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各地合唱团作音乐交流,曾到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台北、台南、马尼拉、曼谷、新加坡、新山等。除交流活动,合唱团也多次应邀以客席演出者身份参与外地演出,如2006年澳门国际音乐节及2013年暹罗爱乐乐团马勒第八交响曲泰国首演。
从成立之始,推动香港合唱创作就是中大合唱团的使命之一。合唱团不断邀请香港作曲家如胡铭尧、杨嘉辉、苏梓安、邓乐妍、伍华?谱写新曲,现时维持一年一部作品的速度,为建立属于香港的独特合唱之声而努力。除了对本地合唱团开拓曲目发挥影响力,更藉着网络将影响伸至全球--2009年以色列《新消息报》(Yedioth Ahronoth)专题报道,中大合唱团的一段YouTube录像在当时于世界各地犹太人间流传,引发巨大回响。
为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持续发展永不止息的艺术追求,2012年1月合唱团以慈善团体有限公司形式成立「中大合唱协会」。透过艺术、管理、行政三部份的分工,让源自中大、立足中大的中大合唱团,能够在中大本科生、研究生及校友三方面的同心协力下,继续翻过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高峰。
曲目:
01. 春风吻上我的脸
02. 不了情
03. 静心等
04. 今宵多珍重
05. 爱情树
06. 玫瑰玫瑰我爱你
07.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08. 秋风夜雨
09. 绿岛小夜曲
10. 月亮代表我的心
11. 意难忘
12. 愿
13. 让生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