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1814 发布日期:2020-11-12
您想象过加拿大Paradigm(典范)的音箱一支重量重达86公斤吗?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售价要3.5万美元?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竟然使用铍振膜吗(99%纯度 Truextent Beryllium)?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铍中音单元的尺寸有178mm吗?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 竟然有半主动设计吗(低音主动,中高音被动)?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竟然有他家ARC(Anthem Room Correction)空间修正系统吗?您想象过Paradigm的音箱高音单元、中音单元前面有所谓的先进Perforated Phase-Aligning 相位排列网罩吗?这么多您以前没想象过的设计,使得这对音箱获得美国CES的创新设计奖。这对音箱就是Paradigm 顶级音箱系列Persona系列的最顶级型号9H。
费时五年研发
早在前年慕尼黑音响展时,Paradigm就展出Persona 9H的原型外观,不过当时只是静态展示,没有开声。前年十月我去采访Paradigm时,Persona 9H音箱就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不过我们也没听到他开声,只是大略的知道它的内部结构而已。经过五年的研发,现在,Persona 9H终于正式推出了,而且就在我家开声。老实说,对于Paradigm这么一家音箱制造厂而言,要进行Persona计划,我相信内部应该是经过一番激辩的。为什么?因为Paradigm一向以制造平价优质音箱著称,从来没有推出过这么昂贵的音箱。在产品形象已经定型、市场定位也深植消费者心中的情况下,想要推出售价达3.5万美元的音箱的确必须慎重,否则很容易失败。
我猜,Paradigm想推出Persona系列的原因不外三个,第一是想对外证明他们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第二则是想借着Persona系列的研发成果带动既有音箱系列更上层楼。最后才是让Persona系列切入更高售价的市场。当然,Persona系列只有Persona 9H的售价才有那么高,其他同系列产品的售价相较Persona 9H而言低了很多,与Paradigm现有的音箱售价相去不远,在市场上还是有其一定的接受度。
全新科技设计
Persona 9H从头到尾,由里到外都是全新设计,如果光看外观,实在很难想象这是Paradigm音箱。目前,Persona系列共有9H、7F、5F、3F等四款落地式音箱,B书架型音箱一款 、C中声道一款,以及Sub超低音一款。在这几款音箱中,低音单元全部都是采用电子分音,而非传统被动式分音,至于高音与中音之间则是被动式分音。此外,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都是采用99%纯度 Truextent Beryllium振膜,只是中音单元的尺寸会有7吋或4吋二种罢了。除了Persona 9H属于半主动式设计之外,其他型号全部都没有内建扩大机,属于传统被动式音箱。这个铍振膜是来自美国犹他州的Matreion公司,他们开采铍矿,并且制成铍箔,再按照Paradigm的要求制成铍振膜。Paradigm拿到铍振膜之后在自家厂里组装成为单元。
为何要采取半主动设计?许多人一定有疑问。先说低频延伸能力,如果低频没有采用主动设计,想要把低频延伸到20Hz,势必要有更大的箱体,如此一来太太可能会不喜欢这个丑陋的大家伙。使用主动低音,就可以把箱体容积大幅缩小,而且低频甚至可以低至14Hz。既然主动设计那么好,为何高音与中音要采用被动设计?一方面是要让用家有搭配扩大机的机会,不同的扩大机会产生不同的高、中音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不想以ARC来改变高、中音的声音特性,所以只让ARC空间修正系统在500Hz以下运作。
![]() |
Persona 9H的外观非常现代,浑身上下没有一处直角,面板是金属,侧面是弧形,音箱单元也是金属振膜,背后还有金属镂空网罩与金属底座。 |
高音与中音铍振膜
从正面看,Persona 9H只有四个单元,一个1吋Truextent铍振膜高音单元,一个7吋Truextent铍振膜中音单元,二个8.5吋X-Pal长冲程低音单元,其实箱体里面还有二个8.5吋低音单元,二二相互抵销运动时的震动。而所谓半主动就是箱内内建二套700瓦后级,每对低音体各有一套以DSP控制的700瓦D类后级驱动,所以共有1,400瓦,如果是峰值输出,更高达2,800瓦。它的带宽19Hz-45kHz+/-2dB,平均阻抗8欧姆。箱体则是以金属、七层木材复合材料层积压模制成,内部以厚厚的MDF板补强,加上有扩大机,所以才会那么重。您知道吗?这个箱体的七层材料之间每层之间都加了阻尼材料,想要把它固定成行非常困难,我去采访时就已经看到厂方自己做了一个箱体的模子,以这个模子高压加上微波,才能让箱体的形状定型。定型之后再以5轴CNC削切而成,加工难度很高。
没有直角,无网罩
仔细观察Persona 9H,您会发现它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直角,也没有一处是二二平行的箱体,不是弧形就是斜面,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消除箱内背波产生驻波的可能。再者,Persona 9H的箱体边缘全部都是圆角,这也消除直角边缘会产生的声波绕射现象。声波绕射有什么负面影响?会产生另外一个假声焦点,模糊了音场中的定位感。甚至,Persona 9H是无网罩设计,只有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前面有所谓的Perforated Phase-Aligning金属镂空保护罩,这二个PPA保护罩直接锁在金属面板上,不能拆下。省略一般网罩的好处是去除了网罩本身带来的声波绕射影响,而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各以Perforated Phase-Aligning罩住的原因 ,一方面是要保护铍振膜不被接触到,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种有机扩散图形来避免高音单元、中音单元的相位差抵销或增强现象。
说得更仔细些,就是PPA网罩可以把反相的声波挡住,让这些反相声波不会干扰到正相声波,并藉此提升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的声波扩散角度,让用家可以有更宽的Sweet Spot。而在箱体的底部,特别以金属做成一个如高跟鞋般的金属支架,让箱体底部悬空,避免地板的震动直接影响到箱体。您看,Persona 9H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多么仔细啊!
ARC空间修正
Persona 9H箱体正面有一块铝合金板,音箱单元并非直接所在铝合金板上,而是直接锁在箱体上,那块铝合金板主要是要强固音箱箱体正面,降低箱体震动。而在音箱箱体二侧下方与底部则是以金属制成,二侧还设计成镂空,让内建扩大机与ARC相关线路能够有良好的散热功能。
在音箱背面的上方,有几个一般音箱不会有的装置,第一个是ARC空间校正系统的On/Off,这是用来比较用的,让您听听看修正前与修正后不同的声音。第二个是Sweep测试讯号的开关,有三种模式,长按大约二秒就会启动,短按会暂停频率扫描,一直停留在你按下去时出现的频率。再长按,就会解除扫描测试频率,不过实际测试时,测试频率是从计算机送出的,此处的Sweep频率是用来让音箱所附的麦克风收音测试之用。或许有人不知道什么是Sweep频率,其实就是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连续扫描频率,此处是从125Hz往下连续扫描到20Hz,那声音就好像我们在唱黑胶唱片时按Stop,转盘慢慢停止时所听到的声音。
第三个则是Power LED,也就是面板上那个P的亮度切换。第四个是Ambient LED,也就是底下「高跟鞋」底部的情境灯光亮度切换。第五个则是USB槽,那是连接PC与音箱之用。再往下看则是二组Furutech的Bi Wire音箱线端子,以及电源线插座,原厂附了二条相当粗的电源线,真贴心。
![]() |
Persona 9H的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振膜有加上特别的Perforated Phase-Aligning金属网罩,可以让声波扩散更宽广。 |
低音主动式
Persona 9H最精彩之处是半主动式与内建ARC,或许您要问:为何不采用全主动式设计呢?前面说过,我猜这是市场考虑,因为很多经销商、用家对于全主动式音箱还是有抗拒心态,认为全主动式音箱无法享受到更换扩大机的搭配效果与玩趣。而想要内建ARC空间校正系统,音箱必须是主动的。由于一般空间最大的问题是在低频峰值与波谷难以处理,而非中、高频,所以这套ARC虽然可以处理全频段,但是放在Persona 9H身上就只专门用来处理低频段。到底处理哪个频段?500Hz以下频段(低音分频点在400Hz)。事实上500Hz已经算是中频段了,但是您不要忘了,分频网络并非如切豆腐般把频域分成二块,而是缓慢衰退的,那就是所谓的分频斜率,Persona 9H设计的分频斜率是三阶分音与二阶分音二种混合,也就是每八度衰减18dB与12dB。
在此我要稍微说明Persona 9H的分频网络设计。Persona 9H属于6单元3.5音路,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的分频点设在2.4kHz处,每八度衰减18dB。中音单元与外露那二个低音单元的分频点设在400Hz处,也是每八度衰减18dB。另外隐藏在里面的二个低音单元与露在外面的二个低音单元之间还有分频点,设在200Hz处,每八度衰减12dB。
![]() |
Persona 9H的背板上方有几个装置是被动式音箱所无,不必看底下的电源插座,也可知这是要插电的音箱。 |
特殊差动低音单元
如果您以为上述种种就是Persona 9H精彩内容的全部,那就错了,请注意看,Persona 9H正面那二个低音单元的排列是否有蹊跷?怎么二个低音单元距离那么远?其实,正面那二个低音单元之间的距离还摆着一个低音单元,那是隐藏在箱体里面的。再来,底下那个低音单元下方还有一段空间,那里面也有一个低音单元。所以,Persona 9H的这四个低音单元是从上到下依序排列的,并不是外露的低音单元背面又连结一个低音单元。这四个低音单元,二个外露向前,另外二个隐藏在里面,开口向后,这种做法跟一般低音隐藏在内的做法有所不同,不过都一样能够相互抵销低单元发声时的震动。
再来,我们来看那个低音单元,它是双弹波双音圈单磁铁设计,但是振膜只有一个,厂方称为Differential Woofer差动低音单元,这种单元设计原本是使用在他家超低音单元上的,可以获得最佳线性。这二组音圈是反向缠绕的,磁场极性也是相反的,每组音圈处于自己的磁隙中,但通电之后这二组音圈的推力却会结合在一起,好处是可以获得低失真、高功率承受能力,以及更好的音圈散热能力,如此一来就不会有过热压缩的问题。此外,由于拥有二个弹波与长音圈,再配合特殊的悬边设计,使得常冲程运动时不会卡底,并能维持线性的机械动作。这样的单元能发出多大的音压呢?120dB,真厉害!
从2.4kHz、400H、200Hz这样的分频布局来看,可以知道那7吋的铍振膜中音单元所占的份量,它要负责400Hz-2.4kHz这段乐器出现最频繁的频域。而二组低音单元一组负责200Hz-400Hz,另一组负责200Hz以下,这样的设计也是要求得精确的低频再生能力所致。
![]() |
只要有音乐讯号进入,面板的P就会亮起,底部的情境灯光也会亮起。 |
测试五个点
了解了Persona 9H的整体设计观念之后,接下来要讲ARC。Anthem Room Correction是Anthem所研发出来的空间修正软件,以往只用在Anthem AV环绕扩大机上,现在因为他们同属Paradigm集团,所以也被用在Paradigm的音箱上。与一般不同的是,ARC测试时麦克风摆放的位置不是一个点而已,至少可以放在5个点来测试,至多可以放在10个点来测试,多点测试的目的是要让最佳聆听位置更为宽广,不是只有一个皇帝位能听。在使用ARC时,有一个观念必须建立,那就是事先正确的音箱摆位还是很重要,因为在良好的音箱摆位下,ARC所需要修正的范围比较小,如此一来可以让修正结果更精确。如果音箱没有摆在适当位置上,ARC启动之后必须大幅修正,如此一来会增加ARC的负担。所以,使用ARC之前,还是必须先为音箱挑选一个最适当的位置。
到底ARC是怎么动作的呢?简单的说,就是当您启动事先下载到计算机的ARC软件时,软件就会从计算机送出测试频率,从音箱发出,此时麦克风就会接收这些测试频率,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收到这些扫描频率之后,就会自动计算应该修正的地方,然后反输回音箱由内部的DSP记忆下来。请注意,Persona 9H的ARC不会去动到500Hz以上的频域,所以不会改变原本的音质与声音特质,但是因为低频已经修正,所以整体听感都会改变。当然,这是正面的改变。
附测试麦克风
重点来了,要如何使用ARC?第一、每对ARC都附有一支麦克风,麦克风脚架、二条USB连接线(一条连接计算机与音箱,一条连接计算机与麦克风,所以计算机至少要有二个USB插槽)、软件光盘。这支麦克风是经过测试校正的,上面有序号,您要先上官网,anthemav.com/arc,找到这支麦克风的测试校正档案,将它下载到您的计算机里。
再来,先把光盘里的ARC软件下载到计算机里,再上官网找找看是否有最新软件版本?如果有最新版本,把它下载更新(请注意要选与Persona 9H兼容者)。对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必须是Windows 7或更新的版本。接下来就是跟下载一般软件一样,要经过设定过程。设定完成之后会有ARC图标在计算机桌面,点选它,打开选单,按照指示开始跑ARC。
请注意,测试时如果有太大的背景噪音,会影响测试精准度,所以室内要尽量保持安静。还有,那支测试麦克风是要向上的,不是向前。麦克风的高度大约与耳同高,测试时先测一支音箱,把结果送给音箱上载之后再测试另外一支音箱。此外,测试时至少要测试五个点,当然,第一个测试点就是您听音乐时的皇帝位,其他四个点(如果您只测试五个点)分别在第一个点的左右二侧。请注意,如果您的第一个测试点是靠墙的,此时另外四个点都要在第一个点前面,说明书有清楚的图示可以参考。
以上所说都是二支音箱的立体状态下所测示,如果是5.1甚至7.1呢?每支音箱都要这样测试一遍。一旦二支音箱都按照选单中的提示逐项测试过,就可以把USB线拆掉,让计算机脱机,此时修正后的频率响应已经存在Persona 9H内部,您可以按背板上的ARC On/Off,比较有修正与没修正的不同声音表现。对了,如果您有打印机,可以把测试后的结果(频率响应曲线)印出来慢慢研究,或是存成你想要的档案放在计算机上。
![]() |
低音单元的悬边十分特殊,这是来自他家低音单元的悬边作法。 |
会踢到铁板
看到我这样写,您可能以为只要把ARC软件下载,按照上面的指示去测试就一帆风顺了。其实难关才刚开始,我先用音箱所附的软件光盘,没想到竟然无法使用,看光盘内容,选项中并没有Persona 9H,好奇怪?这明明是Persona 9H所附来的光盘啊。我转而上官网,找到Persona 9H的软件下载,没想到又碰上问题。什么问题?当我把软件下载成功,按Start,但对话框一直显示找不到麦克风。难道是计算机设定的问题吗?点出计算机的音效设定检查几遍都不得结果,弄了整个晚上还是无法解决。
第二天,请公司技术主编陆怡昶带他的计算机来,因为他上次才写过Paradigm的无线音箱,也写过Anthem AV环绕扩大机,计算机里还有ARC软件。他来了之后先用计算机内的既存软件试试看,还是无法连上麦克风,于是用音箱所附光盘把软件加载计算机,也是无法连上。最后还是上官网下载最新版本,这才把麦克风连上,接着才能开始按照选单上的步骤Measure,让音箱发出测试讯号。此时,要测五个点,每个点距离不得小于2英尺。测试讯号跑完之后按Calculate,让软件计算过该做多少补偿,再把补偿结果Upload到音箱里面,这样才算完成一支音箱。接下来以同样的程序完成另外一支音箱的测试与等化。
修正前后可以比较
观察ARC所量测出来的低频响应曲线,如果取中间值来观察,我家聆听空间的低频响应其实扭曲不大,不等化也可以。实际聆听时,我切换等化前与等化后(背板ARC按钮按下与还原)做比较,其实差别很有限,等化后的低频量感比等化前少了一点,低频也更清晰一点。您可不要误以为Persona 9H的ARC等化系统无效,这是因为我家空间很大,原本频率响应曲线的扭曲不高,如果在一般小空间中,低频的波峰波谷一定很严重,此时ARC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虽然我得到的数据说ARC是从500Hz开始动作,不过软件的原厂设定值是350Hz,也就是低通频率(不过可以手动改变)。而最大的等化频率是在200Hz,也就是说ARC的实际等化效果是200Hz以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ARC对中、高频段的影响降到最低,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作法。最后我要问:为何我的计算机无法连上麦克风,陆怡昶的计算机可以?结论是我的计算机中可能有某个系统跟ARC相冲,我用的是Windors 10。
![]() |
这是以ARC量测的我家聆听空间200Hz以下低频响应图,以及经过ARC修正之后的响应图。ARC是每个音箱单独测,这是左声道音箱。 |
扩大机功率还是要大些
Persona 9H的ARC等化设定谈过,接下来要说扩大机的搭配。按照一般的想法,由于低音单元是主动式,扩大机只要负担中频段与高频段而已,所以应该可以用小功率管机或小功率晶体机。错了,我试过几部不同输出功率的扩大机,最后的结论是:小功率扩大机搭配Persona 9H的表现不如大功率扩大机。但是,并非输出功率越大声音表现就越好,一旦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大到某种程度以上,搭配的个性影响就大过功率大小。
例如用Audio Valve搭配Persona 9H时,比较柔,比较温,钢琴比较庞大,不过瞬时反应就没有那么凌厉。用Spectral DMC30SS搭配Pass X350.5时,显然比较爽朗,中性,中频与朱低频都比较饱满,但活生感略逊。而用Sower SA150T听时,整个精气神都来了,控制力很好,而且小提琴更甜,更有光泽,细节更多。钢琴的音粒没有那么庞大,也没有那么宽松,但活生感更好。最后我选择Sower SA150T搭配Persona 9H。
![]() |
这是右声道音箱的ARC测试图与修正图。左右音箱虽然处于相同的聆听环境中,但还是有稍微不同的频率响应,这也是为何要逐个音箱测试修正的原因。 |
管风琴干净有劲
既然Persona 9H的特殊之处就是低频主动,而且可以修正,我当然要先拿表现低频的软件来测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KKV唱片那张「守护天使」。这是一张女高音与管风琴竞飙的录音,在小空间聆听时,管风琴的效果很惊人,有时甚至会觉得地动天摇,许多音响迷因此沾沾自喜,以为自家的音箱与扩大机厉害无比,能够让管风琴发出毁天灭地的能量。其实错了,不是您的音箱或扩大机厉害,而是空间的自然共振把管风琴的能量增加了很多倍,这才会让您听到那么可怕的管风琴能量。
实际上在我家用Persona 9H听这张软件时,我所听到的管风琴可以低沉,可以清越,可以有劲,管风琴演奏时的细节很多,那从风箱中挤出来的强劲气流与管壁的摩擦杂音很清楚,营造出很真实的管风琴。但是,我并没有听到房间会震动的强烈管风琴,这就是正确的声音。听过一次,我把ARC切到Off,也就是没有经过低频修正的状态再听,此时我听到的管风琴量感增多一点,声音更软一点,如果以一般音响迷的习惯而言,大部分人可能会更喜欢这种低频,这当然是因为大部分人习惯了增强数倍的低频量感,而不习惯真实干净的管风琴低频。至于女高音,启动ARC与否并没有什么差别,显然ARC的修正并没有影响到女高音。
低频扎实
再来我听Clearaudio那张「Wolfgang Bernreuther’s New Experience」,这张CD中有脚踩大鼓的低频,有不同的Bass低频,它们的频域范围都在200Hz以下,我想听听看修正前后的声音表现。第一首听到的是很扎实的低频,很扎实的人声嗓音,宽广的音场,声音的密度高,饱满,有劲,完全没有一丝虚软。第二首演奏曲中,各种乐器依然扎实,打击下去的接触质感都很好。第三首的Bass低频有点难控制,如果没有经过等化,Bass会往前冲。打开等化,Bass音粒就服服贴贴的留在原位,这才是正确的低频表现。
第四首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扎实又带着软Q,听起来很迷人,而且过瘾。吉他的声音不是细细轻轻的,而是厚实爽脆的。人声嗓音的中气饱满,有重量感。听完这张CD,我可以确定,Persona 9H的声音很扎实,而且无论是高、中、低频段都很扎实。第二Paradigm的音场宽广,而且密度高,实体感很好,听起来不会有空虚轻飘的感觉。第三是Persona 9H的高频段很清晰,很爽脆,但一点都不噪耳。
一切都很真实
老实说,当我用「Chasing the Dragon」来测试Persona 9H时,才知道Persona 9H的厉害。厉害之处在哪里?听「Chasing the dragon」,每一段音乐都很真,反应快速,听起来宽松,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老实说这就是原音乐器的本色啊,该快就快,但是该宽松还是宽松,刚强与柔软会视不同音乐而展现出不同的程度,软与硬也是可以并存的,该软就软,该硬就硬。
例如第八首管风琴与女高音,那管风琴在后面,管子所发出的质感清楚真实,而女高音的嗓音明显很靠近麦克风,因为相比之下管风琴声音比较深远。女高音的嗓音很真实,很近聆听者,喉音特质听得很清楚。第十首钢琴独奏也是真实已极,就好像坐在钢琴前面不远处听演奏,脚踩踏瓣的声音那么浮凸,高音键的晶莹甜美、中音键的扎实,低音键的宽松下沉都太棒了。
第十一首的铜管更是真实,那金黄的光辉又带着温暖,还有金属管壁的破金之声都让人着迷。第十二首的古典吉他也是,Persona 9H都呈现出高度的真实感。该软就软,该硬就硬。第十三首的弦乐群与木管都太棒了,那弦乐群的声音清晰又融合,又绵密,就像近距离听到的弦乐群。木管的光泽与水分,音色都有说不出的美。
第十四首的爵士乐Bass音粒控制得很好,完全没有肥肿,小号、钢琴、套鼓、吉他等每样乐器都是那么的真实。怎么老是说真实?是的,除了真实,实在找不出更高的赞语。入耳的乐器声音都那么真实,我还能说其他形容词吗?第十五首的打击乐器细长的尾音、敲击剎那的质感,整片锣打击后的震动带着真实的金属质感,还可以感受到重量感。第十六首最精彩的是小提琴演奏,那不是是坐在观众席所听到的小提琴,而是指挥位置所听到的小提琴,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接近,那么的真实,拉到高把位时一点都没有紧绷的感觉。搭配的管弦乐也是真实无比。总说一句,听「Chasing the Dragon」时,我唯一能赞美Persona 9H到天花板的形容词就是真实。
![]() |
Persona 9H附有校正过的麦克风、麦克风脚架、还有ARC测试软件。您不仅可以用来测试Persona 9H,也可以测试聆听空间。 |
弦乐有黏滞感
再来我听Denon那张贝多芬「弦乐四重奏No.9、No.3」。No. 9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即使拉到高把位,Persona 9H依然不会紧绷。第二乐章大部分是音域比较低的音符,Persona 9H展现出来的擦弦冬瓜纤毛真是惊人,那是宽松又真实的声音,而且又清晰又温暖,还带着一点黏滞感。
听过那么好听的弦乐四重奏,我拿出Tacet的二张莫扎特「弦乐五重奏」(Tacet S223、S224)。当KV516一唱出,怎么弦乐的黏滞感那么好,而且小提琴声音内敛温柔,大提琴的声音尤其迷人,那是带着适当鼻音浓度、又听得出细微擦弦震动的美声。此外,五把琴的和声效果很美,好像在听一首小型弦乐群演奏般。
接着我拿出大考片来测试Persona 9H,那是2L那张海登、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Engegadkvartetten)。这一听,我更确定了Persona 9H宽松柔软又不缺刚性的个性。这张弦乐四重奏如果是一般硬调空间或硬调音响系统唱起来,大多是清晰到刺耳的边缘,不仅木制弦乐器的木头味根本就消失了,而且声音还很冷硬,当然这肯定是不对的声音,因为没有录音师会把弦乐四重奏录成冰库中拿出来的音符,无论挪威再怎么冷,木制乐器听起还就是要有温暖的木头味才对。而Persona 9H唱起这张CD时,不仅清晰,还带着温暖的木头味,这才是自然的声音啊!
连续听几张弦乐,Persona 9H的表现都是那么好,虽然每张录音的特色都不一样,但Persona 9H都能够把每张CD的不同弦乐之美表现出来。虽然心里已经很满足,但还是要听另外一张比较难过关的录音,那就是Dorian「Homage to Sarasate」。
此时Persona 9H再生小提琴与钢琴的优异能力再度展现,第一首的小提琴就算是穿入云霄也不会刺耳,而且还能保有擦弦质感,琴音不会变成尖锐的笛声。而钢琴就算是轻轻弹奏,琴键激起的弦振感都很丰富,也很宽松。而在用力弹奏时,也不会变成打铁声,还是能听出是木头琴键打击的感觉。在拉到双弦和声处,声音听起来更有「娇艳欲滴」的感觉,好像蜂蜜滴下来。要知道,小提琴就算是拉到很高的把位,声音也不会变成笛声,还是会保有该有的细微冬瓜纤毛(擦弦质感)。如果您的音响系统听小提琴拉到高把位就听不出是小提琴,那就不如Persona 9H很多了。
庞大音乐规模感
听过那么多弦乐与钢琴,我要听交响乐了,听的是Denon那张Inbal指挥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当我把音量开大时,Persona 9H所展现的庞大音乐规模感让人震慑,那是平衡又强烈的震撼,好像一团气流温柔的打在身上,连骨头都震动。Persona 9H让我听到整个管弦乐团的每个声部,每件乐器,甚至说是每支弦乐的丝丝缕缕,当这些声部融合起来时,却又是那么的绵密细致。Persona 9H不是只能把弦乐群演奏得让人动容,那铜管的温暖、破金震动质感、高频的黄金光辉、低频的自然下沉更是让人爱到骨子里。此时的Persona 9H即使在大音量下,也感受不到一丝粗砺,反而是如珍珠般的浑圆温润。能够把管弦乐大声唱出来,而且一点都不压缩、不勉强、不紧绷,这样的音箱真的不多啊!尤其Persona 9H的体积是那么的「袖珍」,更属难得。
听过让人浑身投入的马勒交响曲之后,我听Anne Bisson那张「Conversations」。Anne Bisson的嗓音非常柔,钢琴非常柔,大提琴非常柔,Bass也非常柔。不过,柔并不是无力,柔并不是演奏质感如冰淇淋融化般。相反的,Persona 9H在柔的同时也能把乐器该有的演奏质感真实呈现,如第二首、第三首的Bass拨奏就充满弹性,以及拨奏时手指扣弦的质感。而大提琴更是带着清爽的鼻音,而且宽松。听第四首时,那钢琴的弦振感还有丰富的泛音真是迷人。此时Anne Bisson的嗓音转而有劲,唱歌时的力量变化很清楚,而且音像形体很凝聚,不会浮肿,这也显示Persona 9H除了宽松,同时也很凝聚。其实,Persona 9H可说是很多矛盾的综合体,这话怎么说呢?因为它可以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宽松凝聚并陈、轻重缓急有序。说得直白些,就是录音该是什么样?Persona 9H就唱出什么样,这样的音箱不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吗?
解决空间与低频问题
Paradigm Persona 9H并不是一对抢先的音箱,它的半主动式设计不是第一家,它的空间修正能力别家也早就有了;铍振膜高、中音单元日本Yamaha更早在1974年就已经推出。不过,它却是一对拥有极高价值的音箱,它能把小提琴、钢琴唱得让人心动,管弦乐唱得让人震撼,流行音乐唱得让人兴奋。低频强劲饱满声声打中心坎,中频饱满扎实密度高,高频清晰爽朗温暖柔细并俱。还有,它解决了一般音响迷最头痛的空间与低频相互干扰问题。像这样的音箱才卖3.5万美元,恐怕只有Paradigm才会这么佛心啊!
![]() |
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可能很少听吧?如果您根本没听过,那就从这张听起吧!Tacet的录音您可以放心,这张杰出的录音与演奏可以让您享受到很美的弦乐五重奏和声,以及这五把弦乐器优美的音质音色。(Tacet S224,响韵唱片) |
Paradigm Persona 9H 规格:
类型:3.5音路6单元半主动式落地音箱
推出时间:2016年
使用单元:采用1吋铍高音单元×1,7吋铍中音单元×1,8.5吋X-Pal低音单元×4
带宽:19Hz-45kHz+/-2dB
平均阻抗:8欧姆
灵敏度:93dB(无响室)
分频点:2.4kHz、400Hz、200Hz
内建扩大机:内建1,400瓦功率与ARC空间校正系统
外观体积(WHD):300×1,320×520mm
重量:86公斤
焦点: 1. 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都采用铍振膜,尤其中音单元直径有7吋之大,是目前所见尺寸最大的铍振膜。 2. 半主动式设计,四个低音单元以二组700瓦内建扩大机驱动。 3. 内建ARC空间修正系统,可以修正低频,让用家听到正确的低频表现。 4. 声音真实无比,刚柔并济、清晰又温暖,音乐规模感庞大。 建议: 扩大机还是以大功率为优先考虑,真空管或晶体不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