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瑞锋 阅读数:72 发布日期:2025-08-17
![]() |
▲这次试听的The Platinum Hybrdi MK II是Van den Hul旗下高阶的平衡讯号线,内部采用罕见使用两股原厂特制的超高纯度白金导体,纯度高达99.5%,每股线径0.3mm,为单芯结构。 |
谈到来自荷兰的音响用线,许多音响迷在脑海中率先窜出的,或许是知名的Siltech或者Crystal Cable。但如果您问我,我认为创立于1980年的Van den Hul,论其经典性可是丝毫不逊色。个人对于该品牌的最早记忆来自十几年前刚进公司时,在试听室内就放着的一条Van den Hul。那是一条线身柔软,外观披覆着独特暗红色的音箱线,上面还印着暗金色的品牌logo,与当时社内的其他参考线摆在一起,就是不一样。
这条线独特的地方还有它天生致密的声音色彩,总能将平凡的古典室内乐,演绎出更具变化性的音乐表情。我还记得,当时只要接手评测的器材听起来「太无聊」,换上这条音箱线总有惊喜。后来查了型号,这条音箱线是Van den Hul旗下的The Magnum Hybrid,也是长青经典的系列之一。
由唱头线圈发现导体重要性
Van den Hul的创办人是A.J. Van den Hul,他目前已经快90岁了。他在1980年创办Van den Hul,然而在尚未创立品牌之前,他从1948年就开始接触音响。一开始只是对音乐感兴趣,后来开始自己DIY设计收音机与扩大机等。
进入大学后,就读的也是与音响设计相关的物理与电子,最终取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创立公司,不仅推出自家的唱头、线材等配件,也同步推出唱放、前级、后级等产品。那A.J. Van den Hul是何时开始专注于线材设计呢?他曾提到早在1975年还在帮人维修唱头时,就发现他重新绕制的20 micro MC唱头线圈即便导体的测量阻抗一样,声音听起来竟会不同,这引发他进一步探讨声音听起来不同的原因。
后来他发现声音的改变是因为导体的「纯度」不同所致,不仅如此,即便纯度相同的导体,也会因为导体制程的细节不同,而产生可闻的声音变化,这让他开始重新审视线材导体在整个音响重播环节里的重要性,从此投入线材的研发与设计。
![]() |
▲为了呼应白金导体特色,这次线材外观呈现出白金一般的银白色调。 |
Van den Hul的音响设计见解
您知道吗?在Van den Hul官网,有一个专属的FAQs栏目,里面涵盖各种音响设计相关知识,其中关于线材各类设计的问与答,就多达200多项,而这还不包括唱头本身的相关问答。这些内容都由A.J. Van den Hul本人亲自撰写,内容除了有着扎实的学术研究,同时也有他独到的音响心理学。
例如A.J. Van den Hul就提到要让耳朵懂得分析好的声音,是需要点时间的。无论是更换器材还是线材,当下听到的改变不一定等于改善,而是要让耳朵慢慢适应当前听到的音乐,然后试着从过去累积对于好声音的经验认知,去判断目前的声音是否有提升。这就跟我们刚戴上墨镜一样,刚戴上去时,眼里看见的世界都会套上一层暗色的滤镜。但随着配戴时间拉长,我们大脑与眼睛的神经连动,就能慢慢判别出真实世界应该有的色彩,视觉是如此,听觉也是。
另外,A.J. Van den Hul也深信全新的线材是需要一定的Run in时间,重点在于透过讯号的不间断,让讯号在导体结晶中的传递得以更为顺畅,进而产生所谓的「Electron Tunnels」,也就是电子通道。所谓的电子通道就是让讯号不间断的在传递过程中突破障碍,寻找到阻力最低的路径。这不是玄学,而是真实存在的量子力学。
A.J. Van den Hul提到,这不仅解释了为何线材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让音响系统更好听。如果您试着大幅度挪动、弯折线材,或者把线材从音响系统中拆卸后再装回,都有可能改变了本来就产生的电子通道,而让声音听起来没有之前好听。需要让讯号再跑一阵子,才会让声音回到平稳状态。
从A.J. Van den Hul撰写的内文,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一位音响人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热诚,就与另一位个人十分欣赏的PS Audio创办人Paul McGowan一样。即便年迈已高,却永远对音响设计保持着无比热情,而我始终相信这种人格特质的「能量」,也是可以从他们家设计的产品中感受到的,是让品牌保持创作活力的关键。
![]() |
▲既然定位在高阶线材,原厂的盒装品质自然不在话下,原厂手提箱以全铝材打造,质感一流。 |
线材型号藏玄机
回头来看这次试听的MC–The Platinum Hybrid MK II Balanced,这是Van den Hul旗下的高阶平衡讯号线。型号有点长,但依照型号解释,每个选词又都有它特殊的技术含意。例如MC代表Matched Crystal,意味着内中采用的导体结晶是匹配过的。这能减少导体弯曲时产生的结晶断裂,同时避免氧化。
而Hybrid则是混合的意思,代表Van den Hul线材很少采用单一种金属制作结构,多数都是混合制成,包括OFC无氧铜、纯银,甚至碳等。而型号中的Platinum则是本次试听线材的关键技术,也就是导体用料。照字面翻译是白金,又称铂金。这是一种贵金属,外观呈现漂亮的银白色,具备高密度、抗腐蚀性且不易氧化等特性,非常适合拿来当作线材导体。
但白金导体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因为白金的价格相当高昂,采量十分稀有,据说仅有黄金的二十分之一,提炼过程也更复杂,不可控的变数更多,一般都是拿来制作成昂贵的珠宝。而过去要作为音响线材使用,多数厂商都是将白金用在导体表面做镀层,或者是在多芯导体结构中做混搭,很少直接将白金拿来当作单芯结构使用,这也是本次Van den Hul这条平衡讯号线定价高昂的原因。
![]() |
▲铝制手提箱内部采用泡棉固定线材的摆放位置,硬质泡棉上方还打上Van den Hul的字样。 |
采用昂贵的白金导体
这次试听的平衡讯号线,内中一共采用两股原厂特制的超高纯度白金导体,纯度高达99.5%,每股线径0.3mm,为单芯结构。导体外侧的屏蔽是双层结构,原厂以经过MC结晶配对的OFC编织成金属护网,随后在OFC外层,另以厚实且高密度的纯银进行镀层,可高效率避免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电磁杂讯干扰,光是以上三种用料的成本就相当可观。
再看线材外观,为呼应白金导体的特色,原厂这次在线材的外层夹克,用上仿佛珍珠一般的银白色调。重点是,这层套管使用的并非一般的PVC,而是原厂特制的Hulliflex。这中间的差异为何?原厂提到,一般工业级的线材常常使用PVC作为套管,但对于音质重播有极高要求的音响用线,这绝非理想选择。
PVC本质上是一种硬材料,它的质地会柔软,是因为加工过程混入了塑化剂(plasticizer),才让材质变软,因此容易塑型。但随着使用时间拉长,或者经过高温曝晒,PVC内中的塑化剂会不断流失而导致材质硬化,进而产生裂痕,这会让外部污染源渗透其中,并对导体产生干扰。而Van den Hul使用的Hulliflex则不同。首先,它在加工过程不但不添加任何塑化剂,对环境更友善,即便长时间使用,材质也不会劣化。
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完善的气密性,任何有害物质都无法渗入对内部导体造成污染。无论是耐用度还是声学角度出发,都是相当理想的绝缘材料。
![]() |
▲线材外侧套管采用原厂特制的Hulliflex绝缘材料,不但在加工过程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使用还能确保材质不劣化,更具备完善气密性,任何有害物质都无法渗入对内部导体造成污染。 |
白金导体,美质至上
这次试听选在本刊二号试听间,由于这条线停留在公司内的时间较长(近两个月),因此除了在公司听,我也将它带回家在自己的系统上聆听,接在MSB Discrete DAC与Gryphon Diablo 120综扩之间。而在公司内,我主要将它放在两套系统身上,一套是Master Fidelity NADAC D与Naim NAP 250后级,另一套则是Naim NSC 222前级与NAP后级。参考音箱则包括Focal Diablo Utopia Evo、ELAC Vela FS407.2,以及Sonus Faber Concertino G4 Maestro Edition。
首先,作为一条高阶平衡讯号线,我必须先说,Van den Hul这条线的搭配范围比我想像中更广,更有弹性。在近两个月的相处时间,我发现无论参考器材如何变化,它总能随遇而安,找到安放自身的最佳位置;全频段近乎完美的线性分布,让它几乎可于系统中化于无形。但在那无形之间,又能让我深刻感受到拥有它的美好,每次都能精准赋予我所需要的东西,不会施力过猛,或者解析与透明度开太强,导致音乐过份惨白。以一对定位在高阶音响市场的平衡讯号线,这种百搭无碍、畅快滑顺的声音特质,是我认为非常难得可贵的东西。
![]() |
▲导体外侧屏蔽则是双层结构,原厂以经过MC结晶配对的OFC编织成金属护网,随后在OFC外层,另以厚实且高密度的纯银进行镀层,可超效率避免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电磁杂讯干扰。 |
再来,白金线听起来有何特殊之处吗?老实说,刚开始听的时候,我觉得很多时候听起来很像高阶银线。例如它杰出的解析力可以轻松分辨出弦乐与钢琴合奏时的音色层次;那种随着音乐动态层层推进,又能解析出精致漂亮的光影色彩,几乎把古典音乐最美的音响效果都呈现出来了。
又例如它通透的高频质感也会让我联想到高阶银线应该有的样子。这点即便搭配Focal顶级的铍高音,听见的泛音效果同样精彩,不具任何侵略性,而是精彩描绘音乐家在小提琴高把位运用精湛弓法所表现出的畅快淋漓。这些会让声音呈现出更高级、更精致,声音色彩更丰富的声音走向,都与我过去聆听高阶银线时,有很相近的地方。
温润音色仿佛微光
但随着我聆听的时间越久,我越能发现白金导体的与众不同。例如这条线材的醇厚度我觉得就非常棒,那种「醇厚」不单单是指音质可以推送出更饱满、更有弹性的音质,其中还包含了音色的呈现不是那么直白,而是让声音仿佛包覆着一层油光温润的光泽,如同晨曦刚探出头的第一道微光,总能在透亮光线中,带着一丝和煦暖意,听起来超级迷人。
当我在听莫札特小提琴协奏曲,这条白金线表现出的从容与自信就让我佩服,即便这次搭配的几对音箱,体型都不算特别庞大,但只要用上这条讯号线,那种轻松推送出恢弘又具气势的声音能量就是俯首皆是。而且弦乐群的和声很美,音质带着一层细腻圆润的质地,细节的质感也比过去更显细幼。聆听钢琴演奏更是美质显尽,光是听基音与泛音两者加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就超级好,让细节轻松填满整个聆听空间。此时您不用懂任何古典乐理,都能被眼前的音响效果所吸引,让音乐本身具备非常高的说服力。
另外,在听ECM录制的「En attendant」爵士三重奏,我也发现这条线的声音分离度非常棒,即便录音中仅有三件乐器,但各自都具备着极佳的分离度与开放性,不会将乐器挤在一起。整体描绘出的音场效果非常安定。例如听专辑第五轨的「Glimmer of Hope」,开场的钢琴仅是轻轻演奏,也能让我听见一层细腻温柔的触键质感,钢琴音色轻盈透亮,质感高级,此时配合后方的鼓组钹响四起,以及低音贝斯凝聚的形体厚度,立即就能刻画出极具深度的音场效果,吸引力十足。
低频饱满与弹性兼具
最后来听低频效果,这条线材的低频效果比我预期更好一些。白金导体有着先天温润的音色特质,因此中高频的解析与描绘不是特别鲜明锐利的类型,换上后,音乐画面不会瞬间「眼前一亮」,而是适度收敛画面中的噪点,让声音线条的呈现更为浮凸、饱满。这样的效果套用在低频表现,同样成立。
包括先前听ECM爵士三重奏专辑那首「Riders on The Strom」,开场的低频质感就是浮凸弹跳的,鼓皮震荡后立即回弹的效果非常真实,暂态表现轻快,又能维持低频迷人的厚度,能一次兼具这两项声音特质的线材并不多。
听流行音乐,低频能量的释放也是轻松自如。例如椅子乐团新专辑第一轨的「Sorry Folks! The Host Is Gone」,我发现不用将音量特别拉高,录音中的低频噗噗声就已经非常迷人,而且听见的低频是流动的,是不断往前推进的,那种借由低频核心将音乐不断往前推进的速度感,能将音乐的三频分布维持着一股精妙的平衡性,不会让低频末端拖着一条尾巴,这也是个人偏爱的低频效果。
![]() |
▲线身两侧采用高级的镀银Neutrik XLR端子头制作,质感出众。 |
音质美,个性佳的顶级平衡线
总结来看,Van den Hul The Platinum Hybrid MK II Balanced无疑是现阶段市场上最高端的平衡讯号线之一,采用白金导体不但让有能力挑战音乐重播的最高美质,百搭无碍的声音个性,更让它可以轻松与各家高阶系统配对成双。音质美,个性佳,且容易搭配,如果您挑选理想的线材条件,是将这三者摆在前面,这条Van den Hul就是您寻觅已久的命定之线。
规格:
平衡讯号线:采用99.5%超高纯度单芯白金导体。
以双层镀银MC OFC编织护网做屏蔽,搭配Hulliflex绝缘材料。
原厂官网:https://www.vandenh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