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一个坚持,三项原则,六大调整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44 发布日期:2025-11-15

摘 要:至于电源处理、换线材、调声道具这些事,我鼓励尽量玩,开心玩,它们可以锻炼耳力,有益无害。

IMG_2215.JPG


多年听音响,我总结经验如下:一个坚持,三项原则,六大调整。这六大调整项项重要,只是影响好声程度不同。所谓一个坚持就是音响迷要坚持对音乐的热爱,如果不热爱音乐,音响器材听过多少都是假的,自己拥有多贵的音响系统也是假的。什么叫热爱?一天没听音乐就浑身不对劲,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做,那就是热爱。


而三项原则呢?第一是好玩,第二是好听,第三是相信录音师。所谓好玩就是DIY、买二手、玩古董器材、买新品不拘;换机、换线、搞电源、用调声小道具无所不玩。而好听就是无论你怎么玩,最终都是要好听,如果千奇百怪的玩下来,但声音难听,一切都是枉然。一定有人会问:什么是好听?谁来认定?好听有很多层次,不必别人来认定,你就一路听下去,有缘就会得道,无缘说了也是白说。


第三个原则很少人做到,那就是相信录音师。大部分音响迷认为天底下只有少数几位录音师的作品能听,其他都不行。如果把录音师限缩在大唱片公司的范围内,这些录音师都是学有专精,经验丰富,怎么可能会录出很烂的录音呢?


其实,音响迷所谓的好录音,大部分只是那张唱片刚好符合他想要的「音响效果」,市面上大家追逐的榜上发烧片,应该说是某方面「音效突出」的录音,听了容易让人兴奋。反而更多录音平衡自然的唱片却不被音响迷青睐。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的音响效果都被聆听空间所扭曲,所以听不到录音师精心调制出来的音乐平衡性与乐器的自然音质音色之美,而音效突出的录音至少可以吸引音响迷的注意力。


要证明我所言不虚很简单,只要用一副稍有水平的耳机耳扩来听音乐便知。听音响时,遇到自己认为不好听的唱片,如果能够相信录音师,就能自省,慢慢找出不好听的原因,这就已经踏上正途。


所谓六大调整就是聆听空间处理、器材选择与搭配、音箱摆位、电源处理、线材、调声小道具等六大调整。以前我说过多次,如果以100分来分析其对好声的影响力,聆听空间的处理要占50分,器材选择与搭配要占20分,音箱摆位占10分,电源处理占10分,最后线材与调声小道具合占10分。


我知道一定有人不赞成我这种比重的分法,没关系,您可以按照您的认知去玩,我只是提出我的经验总结。有些人以为聆听空间处理要花很多钱,其实不必,就按照居家条件加上简单的「补强」,就能让音乐好听。这世上没有聆听空间与音箱结合之后,频率响应曲线平直这件事,只要重点频域能够饱满,残响时间适当,音响系统听起来就会好听。


选择好的器材,不一定要贵的器材,加上适当的搭配,其对好声的影响远远超过音箱摆位与其他调整。因为这是「起点」,起点对了,后面就容易了;起点不对,后面怎么做都枉然。


很多人对音箱摆位有误解,以为移动个一公分、二公分,耳朵听得出差异,那就是音箱摆位了。其实,音箱摆位的重要关键是要先找出音箱在聆听空间里中低频、低频峰值最少、凹陷最小的位置,这种摆位要大胆移动,包括移动方向,移动50公分、1公尺以上的大幅度。


等用频谱扫过,确定「最佳妥协」位置之后,再来进行1公分、2公分或音箱向内投射角度的微调,这样才能克竟全功。人耳对于中频、高频反射音的改变很敏感,不信你只要用手稍微改变耳廓的角度,或听音乐时头稍微偏一偏,就能发现声音改变了。微调音箱位置只是改变中频、高频反射音进入耳朵的状态,但因为中频、高频听感改变了,连带也会影响低频听感的改变,所以会误以为病治好了,其实仍然是沉痾未除。


至于电源处理、换线材、调声道具这些事,我鼓励尽量玩,开心玩,它们可以锻炼耳力,有益无害。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