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蔡克信医师精选《天籁入魂2 LP2CD vs. CD》

作者:蔡克信 阅读数:8612 发布日期:2013-07-06

摘 要:非营利社团的台湾音响爱乐协会对推广音乐与音响不遗余力, 2012年出版的「天籁入魂」获得正面回响,2013年再度以「LP2CD vs. CD」为主题,制作两张同版本对照的CD,提供协会会员与赞助者比较与探讨LP(黑胶唱片)之魅力与可能。所选曲目古典通俗并蓄,音乐音响并重。

 

蔡克信医师导聆

 

所谓LP2CD就是LP to CD,也就是将LP转成CD。早年LP时代,许多人因舍不得反复聆听,担心磨坏唱片,常将LP转录到盘式带或卡带,当时都是模拟,也没有人刻意去比较LP与录音带的差异。当1980年代CD狂飙,横扫LP,LP落得抱残守缺,然而也有音响迷至今仍只沽LP一味。或许很多人不习惯或不喜欢CD的声色,随着CD读取系统与数类转换的进步,老实说CD已经好到如同盘式录音带,想当年Mercury Living Presence名录音师Fine的夫人Cozart女士,负责母带转CD的监制,当时她说CD是最接近母带的音源,许多人存疑,笔者也不例外。但很快同意这一说法,也就是以高传真理念,CD极其接近母带。但是相当多的人甚至大部份音响迷会认为LP比较好听,怎么好听?为何好听?答案无非是温暖、活生、细节,这些其实CD也办得到。又有人认为是模拟的关系,可是许多LP的母带是数字录音。我承认LP好听,但绝大多数与母带并不传真,因为经过层层转制,只有不经由录音带的直刻LP唱片是例外。我找了许多中外杂志书籍,没能发现LP好听的原因或原理的论述。于是提出假说,希望有人能以更科学的理论解谜。我认为关键是唱针在唱沟循轨摩擦,创造出独特的音像、音质、音色、空间。没经唱针刻画的录音带或CD,再生有若观赏平面绘画,有可能因透视有三度空间,音像也可有相当程度的实体感,但是,LP则有如观赏雕塑,有更明确的立体实体音像与空间感,造成二者不同的音响美学,无关原始数字或模拟录音。

 

早期的SP(Standard Playing)在录音带发明之前都算是直刻唱片,之后复刻成LP或CD,都会先转成录音带,在数字时代或许直接转录成数字文件,但也都得经由唱针拾讯,讲究的的还会使用Mono唱头,利用去噪声工具,转出的LP或CD当然是单音,但是音像刻划一如黑胶之生动深刻。这方面转录最有成就的是Ward Marston与Mark Obert-Thorn(作品详见Naxos Historical)。

 

最早真正将LP转制CD有两种情况,音源唱片大都来自二次战后录音带开始普及,仍是单音录音转制的LP。一是因为母带毁损,一是不满母带转成CD的音效或音乐性。原本从事这种转化大多是为音乐迷之需,提供已绝版的历史性录音,近年来开始有为音响迷为追求LP特有魅力而制作。虽然有许多小厂家从事类似转制,但是成效最佳、最能掌握LP风貌的是Mythos,这家完全手工以CDR制作,并且依不同等级的CDR空白片(价格不同)接受订制,其基本款其实已是许多人的录音用母片。另一家是Spectrum Sound,以CD方式发行,量稍多,早期限量1000-1500片品项多告绝版。这两家都是美日古典乐迷兼音响迷的合作,转制器材均极讲究,笔者曾在音响论坛详细介绍过。但是他们也没提出LP迷人的理论。两家共同点是都很迷福特万格勒,Mythos较多涉猎早期立体声录音域,Spectrum Sound 则较多罕见却精彩演奏版本。基本上两家都是转成DSD档再转制CD。

 

这一年来,为了印证我的LP特质假说,我尝试转录许多LP,特别选择有原始母带转制的CD版本作对照。我的初步结论很清楚:(一)不论LP的原始录音是模拟或数字,LP转制的CDR听感一如LP,因此,LP好听与是否模拟无绝对必然关系。(二)LP的宽容度高,相对于CD,它与原始录音的传真度较低。

 

关于(二)不用怀疑,试想LP系统牵涉多少手动环节,它影响音色、音质、音场、音像自可了解。仅以唱头来说,老头与新头在频域与细节、音色与音像往往有极大差异,但二者再生的音乐都对,也都有不同的喜好者。那请问何者比较接近原始录音场景?我的经验是两者都不如CD。Spectrum Sound的LP2CD就有同一张LP以不同唱头转制的巴赫曲目提供比对证明。

 

再举最近荷兰一张LP2CD的例子左证LP之魅力。荷兰STS唱片以MW编码,重制许多发烧唱片众所皆知,其录音师 Fritz de With 似乎以前没有LP的经验。2012年他一位Blumenhofer Acoustic喇叭设计师朋友,请他去听一套LP播放的系统,令他相当震撼,于是 Blumenhofer请他将LP转成24BIT WAV档,听过者都惊为天人,于是转制CD作为推销喇叭的参考CD,他们将此LP2CD命名为Groove Into Bits,即唱沟变比特,可以适用任何胶质唱片转为任何数字文件的统称GIB,也相当贴切。当然他指称奇,也没提出理由解释,只是可以想见越来越多人会注意到LP的转录。
对于录音我从不认为有所谓的原音重现,一经录音即是制作人与录音师的造境,因此再生越接近母带或母文件即算越传真。LP变量极多,刻片的等化曲线取舍,偏离原录场景自可预料。只要它的重新造境合乎常情实境,最重要的是乐器要如真,频域要宽平,客观音响要件够好,音色如何都可认可。LP在音响系统中,比CD有更多不同造境的余裕也可理解。CD有如母带直接镜影拷贝较少偏差。

 

要从事re-mastering或转录的工作,一套精准的喇叭参考系统必不可免(其实,评论器材或录音也应具备),我的LP2CD在我的Estelon 聆听室进行,采最直接的LP direct to CD方式。因为多重数字转换,可能混入未知的失真,取样升频也多有争议,同样采2倍DSD,有的机器让声音变好,有的却劣化,这是笔者的亲历。华人re-mastering最用心的马浚先生,在他最先进的UltraHD转化技术,认为192KHz有时不见得比96KHz优,要视乐曲母带录音而定。因此,我乃秉持丐帮精神,以最直接简单经济方式从事,非必要也不动均衡器,成品效果甚获发烧友肯定。
转制过程如下:首先要调准LP唱盘系统,因应不同唱片厚度设定VTA(唱针垂直角度)、唱针针压(这些容许有个人的音响美学空间),唱针拾讯经Ayre唱头放大器,输入Orpheus 前级,再导入TASCAM CD录音座,录音座需自定输入电平,LP轨间以手动按控停放,直到整张转录完成LP2CD母片。全程采AAD方式,此母片即可以DDD烧制子片,子片同样具LP特质。

 

另外,有人以雷射LP Player读取LP转制CD,希望可以减少炒豆声,例如日本复刻名厂Altus于2008以此法转录Furtwangler指挥柏林爱乐演奏贝多芬第九(1942-3版),如与XX century CM或Music & Arts以同版本LP以唱针转录比较,用雷射没接触LP的Altus CD,其LP感受相对薄弱,也可左证LP的特质产生与唱针刻画有相当关系的假说。另外日本有位复刻名家平林直哉,他大部分采多轨录音带转制CD,或有可能比原始母代转制得更精致,但是仍然不具LP韵味。

 

此外,LP2CD可以创生个人的音响美学,也可打破ED1(首压版)的迷失,如Mythos唱片大多采ED1转制,但又宣称他的CDR可以让人清楚分辨他的转录风格,其实这已不同于ED1,是他的重新造境,只要造得平衡如真就算成功。ED1的意义在最接近原始制作人、音乐家与录音师的理想,回放除非与当时同样器材(尚不计鉴听环境),否则都属造境,大可不必无谓争辩谁比较接近原音。

 

我相信同一张LP每个人依不同系统会转出不同音效,也可能都是可接受的平顺音乐,这就是我所说的LP有较大宽容度,可以有个人音响美学的造境,但是也很容易陷入极主观的各说各话。 所以,我不希望新一代玩家走老路子。所谓老路子就是极力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音色,强调中频、虚胖低频、软弱高频。当然,玩音响可以很个人,关起门来自得其乐也不坏,快乐就健康,但是要与众乐,与国际接轨,还是要有客观的音响条件。现代愈贵的唱头表现出的规格其实愈接近CD,不同的是多了LP的特质魅力。就音响论音响,要玩好现代LP,音响舞台(Sound stage)的喇叭摆位与「音响二十要」的客观评估仍然是王道。

 

根据老虎鱼唱片公司的最新消息,在2013年7月会发行DMM-CD,以SACD格式上市。这也是LP2CD概念的进阶。也就是原始母版录音档以45转方式直刻在模拟铜版母盘,不压制LP,以唱头读取铜版沟纹讯号,经讯号放大,类数转化,直接转成DSD档,再转制 SACD,可防盗拷。如此,理论上会如同CD没杂音,但保有LP的魅力。我还没听到样片无法提供确认,但做法合理,也取得专利权。这是数位流后CD时代一个突破与商机。

 

非营利社团的台湾音响爱乐协会对推广音乐与音响不遗余力, 2012年出版的「天籁入魂」获得正面回响,2013年再度以「LP2CD vs. CD」为主题,制作两张同版本对照的CD,提供协会会员与赞助者比较与探讨LP(黑胶唱片)之魅力与可能。所选曲目古典通俗并蓄,音乐音响并重。特别感谢玮秦代理的达人艺典、音乐堡、红音堂、风林,博乐代理的Yarlung与Joy Audio代理的瑞鸣音乐各家唱片慨予授权,作为推广与教育之用,仅印一版,赠完为止。

 

 

 

曲目:

 

01. 满江红
选自「伶歌」(瑞鸣音乐RMLP-007)
瑞鸣唱片向以严谨精制绝佳录音闻名,更是古曲新诠文化传承的推手。「伶歌」是世代传诵的诗词名篇, 谱成跨界美学的惊艳新曲。其中,「满江红」是岳飞慷慨名作,刘雪庵谱曲。响锣大鼓,弦群如浪,满腔悲怆,直逼云霄。关栋天唱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治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更是荡气震撼,.,余音绕梁。

 

02. 越人歌
选自「琴歌」(达人艺典DRLP-002)
达人唱片是中国新秀却具世界一流录音水平。有四千年历史的弹弦乐器「古琴」是文人雅士抒怀吟唱良伴,抚琴而歌是谓「琴歌」。古琴弦长幅宽,高音清铮,低域浑厚,意境幽远,清和雅奇。「琴歌」专辑,有古琴独奏也有人琴和鸣。这首「越人歌」词出西汉刘向说苑,描述鄂君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因爱慕唱出美丽情诗,飘逸内敛,伤感淡定。词曰:「今夕何夕兮,赛舟中流。今日何日兮,?与王子舟。炷羞备好兮,不赀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青年古琴演奏家刘杨,运指潇洒利落,吟唱隽永深邃。

 

03.. 易沙意:「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复仇女神」
选自「Petteri I ivonen---The Art Of the Violin」(Yarlung Records 95658-517V)
2004年创生于美国洛杉矶的Yarlung(西藏中部「王者之谷」)唱片公司,老板兼录音师Bob Attiyeh是极简主义,LP采模拟母带,CD用高解析数字器材。由佩特里·伊弗能小提琴独奏的易沙意「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复仇女神」,在南加州大学纽曼厅,以AKG C-24单一立体麦克风拾音,在自然残响中,弓弦际会,轻重缓急,一音一符,无所遁形,可以领会他的技巧扎实,诠释精确。CD版的数字录音已有近距拾音的活生感,LP版的小提琴更具实体空间感。请留意,近距聆听的小提琴就要有如此铿锵。

 

04.吉纳斯帖拉:「Pampeana No.2」
选自「Antonio Lysy:At The Broad Music From Argentina」(Yarlung Records 95686-517V)
由阿根廷籍大提琴家安东尼欧·李西(1963-)演奏阿根廷作曲家吉纳斯帖拉的「Pampeana No.2」,2009年在大洛杉矶地区大舞台(Broad Stage)的录音。Pampeana,指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到帕达哥尼亚地区之间的广茅平原,是高楚人与非裔美洲人活动领域,也是民歌摇篮。录音采中近距离拾音,大提琴居音场正中,其左后为钢琴,堂音回响不特别长,也可显示不大的空间,乐器的实体感极为明确,弓弦际会之擦柔拨弹,纤毛毕露,钢琴触键可见阴影。笔者刻意以CD版比较,单论CD,也属上乘,但是LP就是多那一分宽松自在。

 

05.佛瑞:巴望舞曲
选自「佛瑞:安魂曲?巴望舞曲」(达人艺典286DRMA-CPO-LP02)
法国作曲家佛瑞于1887年先写作巴望(孔雀舞曲)钢琴曲,之后的管弦(可加合唱)版本更受欢迎。节奏采自西班牙宫庭同名舞曲,音乐由长笛吹出凄美主题,在提琴拨奏伴奏下,合唱优雅缓慢吟唱主题,管弦随着弦律潮起潮落,构成神秘缥缈又优雅动人的曲作。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附合唱版本的实况录音,成绩斐然。现场氛围浓郁,乐团层次有致,弦群绵密如绸,木管气韵飘逸,合唱分部清晰,观众互动见着。 LP版本更加活生,为如置现场下极佳脚注。

 

06.叶小刚:大地之歌之第5段--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07叶小刚:大地之歌之第2段--李白:「宴陶家亭子」
选自「叶小纲:大地之歌—为次女高音、男中音与乐队而作」(达人艺典DRMA-CPO-LP07,08)
中国当代作曲家叶小纲(1955-),美国伊士曼音乐学院硕士,获奖无数(包括台湾省首届作曲大奖)。他采李白的「悲歌行」(第一段)、李白的「宴陶家亭子」(第二段)、钱起的「效古秋夜长」(第三段)、李白的「采莲曲」(第四段)、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第五段)、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与王维的「送别」(第六段)原诗词句,仿马勒标题重新编曲,却是更忠于原作词句的「大地之歌」,音乐当然异于马勒,具强烈中国风的现代西乐,为次女高音、男中音与乐队而作。.
女高音陈小朵与男中音袁晨野并不纯采西方声乐,而以京剧唱腔转化,极具创意,与马勒的「大地之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完全不同,马勒不舍人世的告白,叶小纲则是诗词原典的现代诠释,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一场精彩万分的实况录音。.
男中音袁晨野唱「春日醉起言志」--.「处事若大梦, 胡为劳其身, 所以终日醉, 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 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九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女高音陈小朵唱「宴陶家亭子」--「资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08..苏云:「鸿雁」
选自「苏云---女儿情」(风林FLLP-004)
苏云的「女儿情」(CD版为「惊艳」),是将经典浪漫华语流行歌曲,刻意打造的发烧唱片。名师陈小东在音效混录下足功夫,所有绿叶正为烘托苏云的牡丹歌艺.。苏云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略带磁性的沙哑嗓音,从「女儿情」,「鸿雁」, 「感恩的心」,「爱的礼物」到「一帘幽梦」,不论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转,她都保持赤子纯真,没有矫情忸捏。「鸿雁」是怀乡曲,随着雁啼,随着苏云的歌声,云游:「鸿雁在天上,队队排成行,江水长,秋月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09. Jheena Lodwick:「It’s Now Or Never」
选自「Jheena Lodwick---All My Loving」(音乐堡ESLP-M1007)
猫王普里斯来1960年采用「O Sole Mio」(我的太阳)旋律谱词写成的「把握现在,机会不再」,传唱流行歌坛成为众多歌手翻唱经典。擅长爵士流行的女歌手珍纳,在音乐堡的精心配乐,真空管麦克风的同步拾音,极具活生感染力。且听「把握现在,机会不再,请紧紧拥抱我,吻我,亲爱的,今晚只属于我,明天就已太迟,把握现在,机会不再,我的爱不会等待。当我初次见到你,你的笑容亲切无比,我的心已被你俘虏,我的灵魂已臣服于你。我用一辈子等待这一刻到来,如今你向前靠近,这一刻终于来临,像一棵杨柳我俩会泪流成海---把握现在,机会不再。」

 

10. Jheena Lodwick:「Imagine」
选自「Jheena Lodwick---Feelings」(东方立体声ES-LP-100105-10)
Imagine(想象)是举世闻名英国披头四之ㄧ约翰.雷侬所谱写演唱。这首畅销曲的歌词在鼓励听者,想象一个和平的世界,国界宗教没有藩篱,人性尊严不役物欲。菲裔女歌手珍纳活跃于新加坡与香港流行爵士乐坛,音乐堡丛炜先生识伯乐,为她量身打造不同风格的四张专辑,从中再印行二张LP。在「All My Loving」,编曲的骨干是朝向民歌纯朴自然风格,在「Feelings」则以浓烈流行乐风铺陈,劲力十足的鼓击,弹跳震撼的电贝斯,珍纳具穿透力与感染力的歌声中,在同步绝佳的平衡录音,有如临演出当场的感受,也是挑战系统的调音。

 

11. Ella & Louis :「Tenderly」
选自「Ella & Louis Together」(Not Now Music NOT2LP142)
「Tenderly」是1946年由Gross作曲,Lawrence作词的流行歌曲。具有华尔兹节奏,之后成为爵士音乐标准曲。早期有Sarah Vaughan的录音热卖,巴西钢琴手Crooner录制风靡,随后多人翻唱,以Rosemary Clooney最着。但是1956年由埃拉.费兹杰罗与刘易斯.阿姆斯特朗(兼小喇叭独奏)的诠释,最能呈现词意的对唱:「晚风吹拂树梢,轻柔地,颤枝拥抱微风,轻柔地,我俩却在叹息中徘徊走失---你展开双臂拥我入怀,抓住我的唇我的爱,轻柔地」50年代单音录音,有爵士名手Peterson, Ellis, Brown, Rich助阵,埃拉与刘易斯歌嗓真切,强烈穿透,难怪传唱不已。

 

12.徐雯:何日君再来
选自徐雯「十亿掌声」(红音堂LP-002)
「何日君再来」家喻户晓,最初是1937年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主唱,上海百代发行唱片。之后黎莉莉翻唱,李香兰在满洲国灌唱,比周璇原版更为风行。由于穿凿附会,一度成为两岸禁歌。原作经考据为黄嘉谟作词、刘雪庵作曲。1978年台湾歌手邓丽君新诠,包括唱红日本的日语版(长田恒雄填词),成为至今各方模仿经典。新加坡女歌手徐雯仿唱邓丽君,音色、细节、表情、尾韵均可乱真。「十亿掌声」专辑收录13首邓氏经典国、日、粤语歌曲,精心混录音,伴奏的萨氏管与贝斯非常精彩,这首日语版,从高跟鞋音效入场到关门出场,更增词曲背景氛围。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