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凡尔赛宫对应于巴赫小无,可能更容易理解这部作品。这个预告视频,如果能以小无配乐,更为恰当!
Karan唱放把费舍尔的这种演绎理念,充分展开。随后,我把唱放换成了波兰RCM。哇,居然可以把同一个版本呈现出两种气象。
RCM的声音更加朴素,琴腔共鸣、琴弦和琴弓的张力表现是其亮点。这时的音乐,仿佛少了洛可可的过于精致的气象,它更注重肌理与结构,对立与冲突。
两台顶级唱放的表现,加在一起,把我带向了巴赫“小无”,最深邃的宇宙。
4. 巴赫“大无”
我一直认为“小无”是属于天空的、外星球的、宇宙的。传递了人类对自然无限的认知。从音乐情绪来看,它属于母性的,温柔、治愈、具有精神上的引领作用。而“大无”却是父性的,厚重、沉淀、具有生存的踏实感,秩序感,威严感。
“大无”的理想演绎,在我这里,多年未变——
就是比尔斯玛92年版SONY古乐品牌VIVARTE的录音。
在我去年新添了清澈Statement后,古大帮着买了很多我们俩一致认可的首选版本,其中就有这张黑胶。
这次“斗机”选题,其实属于鸡蛋里挑骨头,我已经无法按照常规的顺序,从钢琴开始进入人声,然后室内乐,最后大编制这样进行。
这样常规的表达很难传递这两台20万+级别唱放新贵的特点。因此更注重对音乐本身的深度挖掘。为什么很多资深爱乐者,要拥有多套设备?黑胶老烧要拥有三头六臂?就是这个道理,顶级设备之间其实没有高下之分。
可以说,多个优秀的唱放,乃至重播器材,真的可以把一个优秀演绎的方方面面,挖掘到底。
对“大无”的聆听我是等RCM唱放重新打开一个月后进行的。因为它电源部分过于豪华,猛料云集,这对于小信号放大的新机进入状态,着实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
Karan和RCM都是两分体,但是后者的电源重量就超过了前者两台!
这是官方提供的电源部分内部图。电源输出分为三路,左右声道各一路,控制系统一路。提供了两路RCA模拟信号输入(厂家也提供平衡版输入选择),通过前面的操控面板,设置阻抗和增益。RCA和平衡输出各一路。也可以通过阻抗设定外接升压牛。
如果说Karan带来的是仰望星空的,母性的感受,那么RCM则是另外一个方向的极致。它的音色相对不美。那靠什么呢?平衡、密度、安定、沉稳。无论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能自如驾驭,不紧不慢,这让我想起来多年前的那台奥迪S8,就是V10发动机的那台低调的豪华车。
这种表现,让“大无”一开声就显得非常博大、深沉、把大提琴那种沧桑、富于重量感的表达呈现得极其完美。
看着巨型清澈唱盘慢慢转动起来,羊肠弦的色彩感和琴身的木质感从60年代扬声器里鸣响起来。
琴弓和琴弦的接触点极其清晰,录音场地的残响也足够丰富,就连艺术家的呼吸声都如此真实。
巴赫的“大无”由六首组曲构成,和“小五”组曲部分那种随意组合不同,他严格按照当时组曲的次序展开。每一部组曲,大体是这样的结构。
第一段前奏曲(Praeludium)
第二段阿勒曼舞曲(Allemande),法国盛行的德国样式舞曲,是巴洛克组曲重要角色,主题明快
第三段库朗舞曲(Courante),“库朗”有“跑步”的意思,是一个轻快,而精力充沛的舞曲
第四段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起源于西班牙舞曲庄重而慢速,具有抒情意味。
第五段,每组略有不同第一、二号采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这种舞曲后来广泛地使用在交响曲、奏鸣曲上。第三、四号采用的布雷舞曲(Bourree)第五、六号采用的嘉禾舞曲(Gavotte)
第六段,吉格舞曲(Gigue),英国舞曲,速度快
和“小无”一样,“大无”也是不能割裂的一个整体。
如果说“小无”如仰望星空、如走进凡尔赛宫,繁复而精致,那么“大无”则是心中的戒律、如走进一个又一个欧洲的古老教堂。
The Cathedral of Cologne (or Kölner Dom)
我们知道,教堂不仅仅是西方人信仰的集中地,在那里举行各种仪式,而且也是西方艺术的结晶,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当然还有音乐。
教堂与西方音乐的关系水乳交融,甚至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精神的两种表现形态。RCM BIG PHONO对比尔斯玛“大无”的表现,纯粹而简单,牢牢把握着大提琴乐器的所有特征:低音区松软而不失紧致的冲击力,中音区温暖而凌厉的弓弦对抗。
当我打开Karan后,却也发现了别样洞天。Karan放大后的声音即使在大提琴乐器上,也能体现出甜美、通透、风度翩翩!
我们知道,比尔斯玛的这套演绎,其实用了两把大提琴,1-5组曲,都是用1701年的Servais演奏的。体型庞大,能发出比普通大提琴更低沉的声调。
这把琴是西方大提琴演奏界公认的天花板!
从这个角度看,RCM对演奏者要达到的声效诉求,更加准确;而Karan的浪漫气息,随之也少了那种博大深厚的扎根于土地的感觉。Karan的“大无”中除了洞见道德的戒律,隐隐可以看到头顶的星空。
1720年的巴赫作品,1701年的大提琴,1992年的比尔斯玛演绎,1960年代的扬声器,二十一世纪电声设备的重播,哪一个是标准?作为一个话题,一定会众说纷纭。这就是重播的乐趣!
5. 加个升压牛?听个勃拉姆斯NO.1大编制
斗机到此,意犹未尽,于是给RCM装了一个升压牛。巧的是,这台升压牛,也来自东欧,保加利亚。
这台牛不算贵(官方的报价是3万的样子),但是声音不错,具有极强的古典气质。
在RMC以及Karan没来的日子里,我一直用它加持Mola Makua前级(带唱放模块)。
Makua的唱放模块大概有2万单独唱放的能力。得益于其和前级的整体设计,效率甚至更高。玫瑰骑士这台升压牛加持后,可以说上了一个大台阶,厚度、密度、稳定感、信息量显著提升。
我仿佛感受到半年前玫瑰骑士唱放的那种独特气质。
Makua+玫瑰骑士升压牛,大动态音乐的爆发力也毫不含糊。这个组合比较注重中低频的层次和质感。这正是大型管弦乐不可或缺的能力。
RCM唱放也正好可以搭配升压牛。那么玫瑰骑士的牛会加持RCM吗?如果是,算惊喜和意外,如果不是,也正好看看和顶级唱放MC模式下的差别。
实际上,还是略有差距,但是并没有让RCM丧失自己的个性及应有的素质。差距主要体现在频宽上,但是我也进一步发现玫瑰骑士升压牛的气质,确实也是那种深沉博大式的。“大无”的演绎也算优秀。小插曲到此结束。
最后,我们还是要比一比RMC和Karan在大编制上的演绎风格。我选用了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这是一张,LPO2008年到2011年音乐季现场录音,2019年发行套装黑胶唱片,乐团首席指挥弗拉基米尔· 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和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同样一个曲目,RCM的表达强调对立、冲突、充分体现着LPO乐团那种英式正统气质,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布拉姆斯向贝多芬的致敬;当切换为Karan后,我们则更多捕捉到勃拉姆斯音乐中的温情,甚至还有些许浪漫。
哪一个更好呢?有两段录音,听听看。首先是Ka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