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魅惑人心的力与美:试听 D'Agostino Momentum M400

作者:郭汉丞 图:蔡承融/D'Agostino原厂 阅读数:1333 发布日期:2021-10-15

摘 要:以一部 400 瓦单声道后级来说,D'Agostino Momentum M400 的工业设计,实在太美了,而强悍威猛的驱动力,加上细腻的音乐光泽,绝对是魅惑人心的诱人器材。

showimage (19).jpg


以一部 400 瓦单声道后级来说,D'Agostino Momentum M400 的工业设计,实在太美了,而强悍威猛的驱动力,加上细腻的音乐光泽,绝对是魅惑人心的诱人器材。

音乐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先不讲声音,光是随着音乐跳动的功率表头,就象是超跑的转速表,音乐怒吼之时骤然上窜,撑起恢宏雄伟的音场,而大多数时间,音乐轻盈流转,表头指针只是慵懒地跳动,告诉您,可以放轻松,舒服的音乐不太耗功率,即便偶而弦乐四重奏来个快速的转折,指针也只轻轻跳一下,彷彿超跑过弯,犹如刀切豆腐,划一下就滑过去了,Momentum M400 给您的不只是音乐的享受,还有机械与视觉的美感。

Momentum 后级可说是 D'Agostino 奠定基业的第一部后级,而且是跌破所有人眼镜的崭新设计。话说 Dan D'Agostino 在 1980 年代初创业,率先标榜纯 A 类、全平衡、大功率,成就了 Krell 后级的辉煌传奇,也引爆了当年的后级功率竞赛,争相把后级的输出功率越做越大,而功率愈大,后级机箱尺寸就越大,重量也屡创新高,彷彿后级做得不够大、不够重,气势就比不过人家。


showimage (20).jpg

 

跌破众人眼镜的「小」后级

可是,2009 年 Dan D'Agostino 离开一手创办的 Krell,自创 Dan D'Agostino Master Audio System,就是想做不一样的东西,但可能是受限于禁业条款,一直等到 2013 年,才推出第一款后级 Momentum,完全打破所有人对后级的刻板印象,Momentum 后级依然是大功率单声道后级,可是它的形体尺寸却异常的小,虽然不能说是便当盒尺寸,可是却与印象中的 Krell 完全不一样,全新的工业设计元素,建立了 Dan D'Agostino 的崭新形象,这绝对不是 Krell 的延续,而是全新的「大师之作」(master piece)。

在诸多 Dan D'Agostino 的访谈当中,谈起 Momentum 的设计,可以归结出大师的想法,在累积多年大功率晶体机设计的经验之后,他想要做不一样的东西,外观要更漂亮,功能要更简洁,可是依然不忘初衷,坚持大电流、大功率设计。


showimage (21).jpg

 

小,还要坚持大电流、大功率

可是这两件事情本身互有冲突,当 Dan D'Agostino 画出 Momentum 后级的设计图样之后,第一个难题就是要把许多电子元件,全部放入内部空间不大的 Momentum 机箱,而这同时伴随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的散热,要把输出功率做大,必须使用更多功率晶体,每一个功率晶体工作时都会发热,如果散热不良,轻者过热跳机,重者导致故障,两者都不是好事。

既然知道把诸多电子零件,塞到相对小的机箱,会产生散热问题,就要优先处理,简单的方法是用风扇散热,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太简单,也太没创意,而且风扇还会产生额外的噪讯,对于讲究讯噪比的 Hi End 器材来说,不是可行的选项,所以 Momentum 后级选择铜来制作机箱散热,因为铜的散热效果,比铝要高出 91%,所以 Momentum 后级两侧使用厚重的铜片,锁定在底部的铝合金底盘上,实际上,整个厚实的铝合金与铜片构成的机箱,全都是 Momentum 后级的散热系统。

解决了散热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把诸多电子零件,全都塞进去 Momentum 的机箱,这花了 Dan D'Agostino 大约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合适的电路摆放方式,而为了大功率输出,必须配置大容量环形变压器,可是又要配合相对小的机箱,那就要订做特殊规格的变压器,此外,为了电路板的工作稳定度,刻意采用穿孔元件,而非微型化的 SMD,这些都是设计上的难题,必须一一克服,也难怪 Dan D'Agostino Master Audio System 创办四年之后,才首度让 Momentum 后级亮相。

融入红酒与手表的设计元素

Momentum 后级崭新的工业设计元素,不光是出乎意料的小尺寸大功率后级,还展现了 Dan D'Agostino 的个人嗜好,私底下他是红酒爱好者,也是手表收藏家,而在 Momentum 身上,也可以看到这两样嗜好融入其中。

先讲红酒好了,这件事情与 Momentum 后级的设计,似乎比较难拉上关系,可是仔细观察 Momentum 后级两侧后铜片的散热孔,并不是直通的圆柱状,而是类似沙漏般的形状,上下宽,中间窄,藉此产生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提升气流散热效率,而这项设计也很像红酒用的 wine Vinturi 醒酒器,加速空气与红酒的接触,缩短醒酒的时间。能想到把文丘里管应用在后级的散热上面,独创一格的应用,绝对是神来之笔。


showimage (22).jpg

 

像宝格丽手表的精致表头

再来就是比较容易想象的部分,那就是 Momentum 的表头,任何人都可以立刻联想到瑞士手工机械表,底部的金色雕花,还有指针转轴中央的镂空零件,随着大型指针晃动,模样就象是飞轮往复,Dan D'Agostino 自己说了,Momentum 的表头就是要做出像宝格丽手表的质感。我不得不说,这么漂亮的功率指针表头,确实罕见。

咦?怎么好像都在讲 Momentum,而我试听的主角不是 Momentum M400 吗?没错,2013 年登场的 Momentum,并没有后面附加的型号,因为 Dan D'Agostino 当时就只有一部机器,自然不需要附加型号,可是在 2016 年,机器蜕变为 Momentum M400,外观几乎没有变化,仅有侧边的后铜片增加细部装饰,可是内部元件与变压器升级,所以最早的 Momentum 就变成 M300,而 2016 年之后的机器就是 Momentum M400。

 

showimage (23).jpg 

(图片取自D'Agostino原厂)


为什么机器升级如此低调?因为 Dan D'Agostino 相当重视对用家的音响投资保障,所以 Momentum M400 虽然进化了,但第一代 Momentum M300 的用家可以选择升级更新方案,而且以优惠价格提供,不光 Momentum M400 如此,Momentum HD 前级也是如此,而且,其升级幅度之大,几乎把机箱内部所有线路与变压器都换掉,甚至表头刻度都换掉,只保留了机壳,而且原厂升级价格相当合理,您说,这不是对买家音响投资最好的保障吗?

加倍的输出电流与能量

Momentum M400 的放大线路,在驱动级部分提升为完全互补的放大线路,将音乐讯号的正半波与负半波完全独立放大,而这让输出电流几乎翻倍,大幅度强化了输出级的工作能量,让输出级的开环增益提升了两倍,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加倍的能量与控制力,提升音乐重播的权威感。

既然称为 Momentum M400,代表 8 欧姆阻抗的输出功率是 400 瓦,而原本的 Momentum,就称之为 Momentum M300,因为其功率是 300 瓦(8 欧姆),可是 Momentum M400 厉害的地方,就是对应低阻抗的能力,阻抗减半,功率倍增,所以阻抗降为 4 欧姆,Momentum M400 变成 800 瓦,还可以再减半,2 欧姆可输出 1,600 瓦,而且失真率极低,即便是 8 欧姆 400 瓦输出,1 kHz 的失真率仅 0.1%,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成就。

从 Relentless 延伸的功率晶体

Momentum M400 所使用的功率晶体,其实得利于超级旗舰 Relentless 单声道后级,Dan D'Agostino 找到了性能更好的放大晶体,不仅具备高输出,且速度更快,而在 Momentum M400 上面,每一声道使用了 24 个新的放大晶体,以 69 MHz 的超高频宽工作,这代表音乐聆听范围的 20 Hz ~ 20 kHz,覆盖在 69 MHz 的超大频宽当中,根本就是小事一桩,创造了绝佳的频率响应测试数据,在 20 Hz ~ 20 kHz 的频率响应范围之内,其误差值仅 0.1 dB,这个测试数据太厉害了。

再来,Momentum M400 拥有极高的输入阻抗,与极低的输出阻抗,这符合传统音响设计的金科玉律,高输入阻抗搭配低输出阻抗,可以让音乐讯号保持高速流通,不受阻碍。根据原厂资料,Momentum M400 的输出阻抗为 1 M Ω,而输出阻抗是 0.12 Ω,保证音乐讯号高速流通。

咦?听到敲碗声了!听不懂啦!我知道,要讲白话,其实这道理就象是拿水管浇花,如果想让水喷得远一点,出水速度快一点,在水管口用手指头压住,就能让水喷得又快又远,手指头增加压力就是高输入阻抗,而水柱对抗的空气就是低输出阻抗,道理放在音乐讯号的导通,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提升速度。 


showimage (24).jpg

 

小,更考验组装工艺

Momentum M400 另一项进化的内容,就是大容量环形变压器,提升为 1,800 VA,毕竟输出功率从原本的 300 瓦提升为 400 瓦,供电能量必须跟着提升,新的变压器不仅尺寸增加了 20%,同时输出级的设计也必须强化,所以,Momentum M400 内部的机板几乎全面翻新,原厂竟然还提供升级服务,太贴心了。

当我写这些 Momentum M400 的设计细节时,心里面想的不是光是技术规格的提升,而是如何组装,因为 Momentum M400 的箱体尺寸的确很小,还是一部 400 瓦输出功率的后级,要如何组装那么多的零件,真是难以想象,原厂说 Momentum M400 必须从底部开始制作,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最后把机板与零件塞满整个机箱,这绝对是复杂的手工艺。

我经常觉得,在大量制造、降低成本的工业社会当中,愿意耗时费力,精工打造传统扩大机,绝对是为了理想而坚持,就象是日本手工打造的刀具,传统工匠从铁砂筛选开始,到炼铁、锻造、反覆敲打、淬炼、打磨,耗力费时,产量极为有限,可是工业化大量生厂,快又便宜,但仍有许多人愿意花高价排队,购买传统刀具工艺大师的作品,那是对百年工艺的尊敬,还有职人一生悬命、全新制作的精神,看到 Momentum M400 这么精致的机箱,却要一层层叠出复杂的线路,我们买的不是简单的后级,更是音响工艺的精神。

进驻 U-Audio 最昂贵的音响系统

在 U-Audio 试听时,音箱选择 Wilson Audio Alexia 2,而且加上了新的 Acoustic Diode 脚钉,数位讯源是 EMM Labs TX2 SACD/CD 转盘与 DA2 V2 数模转换器,线材是全套 Transparent,包含 Reference 音箱线、XL G6 讯号线与 XL 电源线,并且将 Momentum HD 前级与 Momentum M400 后级,放在 HRS RXR 音响架上,我想说这是多年来进驻 U-Audio 最昂贵的音响系统,而且提升了编辑部的音响视野,这是我是听 Momentum M400 最心满意足之处。

 

showimage (25).jpg 

(图片取自Wilson Audio原厂)


在功能上,Momentum M400 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电源开关藏在面板底部,要用手指头去摸开关,讯号只有一个 XLR 输入,想用 RCA,请加上转接头,背后只有一组音箱输出端子,将讯号线与音箱线接好,就可以准备听音乐了。背板另有 Trigger 端子,用来连动自动控制,这部分安装时可由专业人员处理。


showimage (26).jpg 

(图片取自D'Agostino原厂)


Trigger 旁边有两个摇头开关,用来控制表头明亮度与指针灵敏度,表头明亮度有三段可调,标准亮度置中,向左较亮,向右较暗,看个人喜好设定。另一个开关控制表头指针灵敏度,分三段可调,置中代表表头摆动范围为 400 瓦,向右缩为 200 瓦,向左则是 40 瓦,这不是输出功率切换,只有表头指针摆动幅度的切换,设定在 400 瓦摆动范围时,大部分情况下,指针只会微微跳动,假如您喜欢看到指针活跳跳地摆动,那就可以切换在 40 瓦摆动范围,指针就会很兴奋地随着音乐起伏摆动了。

自家前后级搭配最对味

原厂说明书写着,Momentum M400 开机后就有不错的声音,但建议暖机唱个三十分钟,机器的工作温度会进入更好的状态,这道理就像好的红酒需要一点时间醒酒,所以,每当我进办公室时,第一件事就是把 Momentum M400 开机,放上一张 CD,用中等音量唱歌,等一张 CD 唱完,绝对超过原厂建议的半小时,这时再回来认真听 Momentum M400。

虽然 U-Audio 本来就有 EC 4.8 与 EAR 861 前级,可是我只试了一下,马上就放弃,Momentum HD 与 Momentum M400 配成对,可说是浑然天成,其他的前级搭配起来,味道都会有些变化,最重要的差异是音乐的透明度与瞬时反应速度,全套 D'Agostino 器材组合起来,就是那么地纯粹、干净、通透、明快,音像形体与音场层次的呈现具备高度权威感,我想说,我听的不仅是 Momentum M400,而是 Momentum HD 一起加乘的声音。

轻松自在的巧劲


showimage (27).jpg面对大系统,我从「小处着手」,我想举史塔克的「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这是几乎每个发烧友人手一张的经典录音,我听的是 SACD 版。为何要从小处着手?大功率后级,最怕力大无穷,却少了精致细腻,有蛮力,没巧劲,音乐只能猛,不能柔,可是 Momentum M400 呈现的大提琴,却是精致又带有丰富细节的琴音,录音开头的细微模拟噪讯,带出录音的空间感,第一号 G 大调 Prelude 熟悉的旋律响起,左手指尖在指板上移动敲打琴颈的细节,与右手拉弓厚实绵密的擦弦质感,还有强弱对比的变化,当琴音拔高收尾时,还可以感受到右手琴弓的细微动作变化,带出尾音收敛的细节,很容易让人听得入神。

简单的大提琴,却是不简单的音乐重现,Momentum M400 拥有极低的工作底噪,即便我将耳朵贴近 Alexia 2 的高音单元,也几乎听不到扩大机的电气噪讯,安安静静的工作背景,让史塔克的大提琴尚未拉奏前的细微母带与空间噪讯,预先营造了录音的现场感,而大提琴琴音响起,音像的凝聚集中,线条刻画清晰而自然,我特别要强调自然,因为过度清晰地刻画,经常让大提琴的音色变得比较干、比较扁,而 Momentum M400 有着适当的湿润感,增添了大提琴音色的厚度与浓度,是温暖且刻画细致的大提琴独奏画面。

钢弦吉他直接从音箱中央跳出来


showimage (28).jpg继续用简单的音乐来考验 Momentum M400,听「Million Dollar Bady」电影原声带,开场的「Blue Morgan」是钢弦吉他独奏,接着是「It' Nice Viewing」的钢琴独奏与乐团合奏,从钢弦吉他开始,Momentum M400 几乎让吉他的形体,直接又清晰地从 Alexia 2 音箱中央跳了出来,音符颗粒饱满又清晰,刻意近场收音的吉他,不论是右手的拨奏力度变化,或是左手滑音转位的声响,简直就像有人在面前弹奏吉他那么真实。

音乐不间断地转入「It's Nice Viewing」,钢琴的声响不仅凝聚,还可以清楚听见演奏者逐渐加大延音踏板的变化,钢琴的声音彷彿环绕了起来,增加许多回音与残响,钢琴也是刻意采取近场收音,不光是钢琴音符,还可以听见琴键敲打的声响,Momentum M400 带出非常丰富的细节,精心营造出温暖的音乐场景,形单影只的钢琴独白,引来乐团弦乐群的应和,彷彿拥抱一般的温暖旋律,底部有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厚实的衬底,音乐又真又美。

钢琴独奏现场细节超丰富


showimage (29).jpg再来一张钢琴独奏会的现场录音,继续用简单的器乐考验 Momentum M400,听辻井伸行的「卡内基独奏会」,盲眼钢琴家首度登上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开大音量聆听,音乐会现场的空间骚动,带出现场录音的气氛,钢琴家初登场,就是贝多芬的「暴风雨」,琶音开场,随后是安静的独白,钢琴家的椅子细微的骚动,轻声的钢琴掩盖不住,音乐会现场细微的咳嗽声也收录进来,Momentum HD 与 Momentum M400,没有遗漏任何细节,然后钢琴进入强奏,除了钢琴之外,还有钢琴家的呼吸声,与钢琴的强奏一起浓浊了起来。

即便是大音量聆听,Momentum M400 的音质一点也没有变粗,强奏时呈现庞大的钢琴规模感,弱奏时则带有细腻的光泽,辻井深行演奏时,呼吸声总是稍大,或许是身形较小,酝酿强奏的情绪时,必须增加呼吸的吞吐,而 Momentum M400 把凝聚有神的钢琴,与钢琴家的呼吸声,层次分明的重现,用大音量聆听,彷彿坐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前三排,钢琴的规模感庞大又厚实,高音与低音的对比强烈,带出贝多芬既古典又浪漫的表情,而年轻的盲眼钢琴家,则是投注更多浪漫的情绪,让「暴风雨」更显风强雨骤。

轻易让音箱消失的空间感


showimage (30).jpg三张「简单」的器乐,Momentum M400 呈现音乐细腻质感的能力,已经令人赞叹不已,接下来换上「The Bach Trio」,听马友友、Chris Thiel 与 Edgar Meyer 的三重奏,我想听的是空间感的呈现,这张唱片的录音是在乡间谷仓改建的录音室,音场向上延伸的空间感特别好,我改用适当的音量来听,三重奏的乐器形体,维持适当的厚度与密度,三件乐器清晰定位,右边清亮的弦乐拨奏是曼陀铃,中央是大提琴,右边则是低音大提琴,Momentum M400 有着很好的声道分离度,让三件乐器的相对位置清晰,乐器结像凝聚有神,交替主奏,相互装饰的变化,在开阔的音场当中,活跳跳地重现。

我想说,Momentum M400 轻易地让 Alexia 2 消失在空间当中,我从快板一路听到慢板,低音大提琴的拨奏与曼陀铃衬底,大提琴拉奏悠扬的旋律,闭上眼睛聆听,完全分辨不出 Alexia 2 左右声道的位置,而是宽松又通透的音场,摆放着三件乐器,我想,音乐重播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如此了吧,能做到忘记音响器材的存在,只专注在音乐上面,Momentum M400 可说是举重若轻,毫不费力。

来拼搏一下吧

看我都用这些似乎不太难的音乐,来听 Momentum M400,不过瘾吗?我常觉得,音响最难的就是听什么好听,而不是只听发烧片,这些恬静隽永的音乐,看似难度不高,可是音响要呈现自然且通透的样貌,可不是那么简单,否则音响迷又为什么会苦苦追求,只为了那一点点的进步?


showimage (31).jpg来吧,该拼搏一下了!拿出电贝斯手 Marcus Miller 的「Tutu Revisited」,这是模仿当年 Miles Davis「Tutu」音乐会编制的致敬音乐会,当然听专辑同名曲「Tutu」了!猛爆的大鼓踩踏,满场的听众欢呼声,带出小音箱独奏,加上弱音器的小音箱,音色嘹亮又有穿透力,Momentum M400 呈现鲜明的铜管光泽,却不会紧绷刺激,同时下盘顾得很好,大鼓踩踏的颗粒饱满,小鼓脆又干净,电贝斯弹跳的细节,干净利落,快速的切分音与 Funky 节奏变化,电贝斯弹奏的点可复杂了,要是音响没有办法清楚地呈现,低频糊成一团,那可就对不起 Marcus Miller 了。

其实,在试 Momentum M400 的驱动力时,我根本没有意外的感觉,阻抗减半,功率倍增,还能低到 2 欧姆,输出 1,600 瓦,大电流输出的大功率后级,本来就该是如此的表现,当我恣意用大音量来听「Tutu」,看着 Alexia 2 低音单元轻微的跳动,低频快速又带着狠劲,干净利落,这是 Momentum M400 预期当中的低频控制力道,可是,Momentum M400 的低频比预期好的地方,是适中的低频形体呈现,它不是用特多的低频量感,撑出底盘的饱满虚胖,而是干净、快速、弹跳有力的劲道,快又有力,我想说,Momentum M400 的低频表现,不是加料渲染的类型,而是趋近录音真实样貌的重现。

同时兼顾音乐性与音响性

最后,我想用 Hugh Masekela 的「Hope」专辑收尾,这张 CD 我平常少用来写评论,一方面是「Stimela」的音乐动态变化大,音响很难表现,令一方面是音乐太沈重,控诉南非社会的不公不义,听完总是心情沈重。用 Momentum M400 来听,音乐的感染力一样强,可是音响性能完全展现了录音的精彩。


showimage (32).jpg大鼓与牛铃的强劲敲打,终结在铜钹猛力敲打,吉他轻轻弹奏和弦,Huhe Masekela 唸起沈重的歌词,终结在 Choo-Choo Train 的火车汽笛人声模仿,从真音到假音,歌声拔尖却力道不减,根本是用生命在唱,乐团强劲的打击乐回应,电光火石的劲道,Momentum M400 拉出强大的对比,强奏之后又落入弱奏,电贝斯衬底的滑音,彷彿是火车移动的样貌,铜管接力独奏,背后有着电吉他的和弦拨奏,大鼓厚实的回应,音量再大,Momentum M400 依然神定气闲,从容地控制的 Alexia 2,拉出录音的高度反差,渗透出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唉,听「Stimela」的歌其实心情很沈重的,可是 Momentum M400 率真又巨细靡遗的音响性,却又让人听的兴奋,真是矛盾啊。

虽魅惑人心,还是舍不得地送走了

听完 Momentum M400,我想说这是一对令人目眩神驰,具备极度诱惑力的后级,它不仅有宛如瑞士机械表的漂亮表头,还有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金属加工,内在蕴藏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几乎是源源不绝,随心所欲,而且同时满足音响性与音乐性的要求,要猛爆,Momentum M400 随时候教,遇到温柔婉约的音乐,Momentum M400 可以唱得缠绵,刚柔并济的高水平演出,真是魅惑人心,我很舍不得地送走了Momentum HD 与 Momentum M400,但我很感谢,因为工作的关系,让我有机会窥见更上层楼的音响境界,或许,能够超越 Momentum M400 者,只有 D'Agostino 自家 Relentless 了吧?

器材规格

Dan D'Agostino Momentum M400
输出功率:400 瓦/8Ω,800 瓦/4Ω,1,600 瓦/2Ω
频率响应:1 Hz ~ 200 kHz, -1dB; 20 Hz ~ 20 kHz ±0.1 dB
失真:0.1% @ 1 kHz(400 watts @ 8Ω)
讯噪比:105 dB
输入阻抗:1 MΩ
输出阻抗:0.12Ω
尺寸:317.5 × 133.4 × 546.1 mm(宽×高×深)
重量:95 磅
实售价:2,350,000元
进口代理商:和申达
电话:02-2776-0905
网址:
www.audiosummit.com.tw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