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虽千万人吾往矣!Audio Note AN-E SOOTTO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1173 发布日期:2022-11-15

摘 要:刘名振所言:「其实AudioNote 唯一的卖点,也只有声音(其他就我一个代理商看来,全都是吐槽的好对象)」。


到AudioNote这个品牌,许多音响酸民对它们的外观、售价往往批评得一无是处,但是对于声音表现,除非根本没有听过,否则即使是一等酸民也不敢说它不好。没错,或许AudioNote的产品在其他地方一无是处,但诚如台湾代理商优声学老板刘名振所言:「其实AudioNote 唯一的卖点,也只有声音(其他就我一个代理商看来,全都是吐槽的好对象)」。尤其是这次我要写的主角AN-ESOOTTO,更是将这句话发挥到极大值。


 AN-E SOOTTO在优声学店内的摆位方式,二支音箱并没有塞在墙角里。

四、五岁就听古典音乐


Audio Note创立于1991年(一说1989年),有关创立者Peter Qvortrup(1950-)与日本Kondo(未改名前是Audio Note)之间的关系我以前已经写过,现在不想重抄,只挑重点再说一次。PeterQvortrup早在四、五岁时,上床睡觉以前经常坐在父亲的膝上,听贝多芬或柴可夫斯基,因为双亲也喜欢古典音乐(后来黑胶收藏在家里火灾时都烧掉了)。当时还是单声道时代,父亲用的音箱是塞在墙角里的那种,盘式录音座是Telefunken,扩大机是Philips,小Peter就这样培养出听音乐的兴趣,终生不渝。


1970年Peter在丹麦念大学时,念的是经济与政治科学,但却对音响很有兴趣,大学没念完就退学了。后来在Maersk工作(1978年),也在父亲的自动铁卷门公司兼差。1978年,Peter Qvortrup终于不演了,在哥本哈根成立自己的音响店Audio Consult,卖些如Lowther跟Hiroyasu Kondo的真空管扩大机等,开始接触到真空管机的美好。


在英国站稳脚步


1984年,Peter Qvortrup搬到英国,与Erik Andersson合作成立Audio Innovations,开始自己制造真空管扩大机,不过时间不长,这家公司在1989年就卖掉了,此后他长住英国,把重心放在Audio Note身上。老音响迷可能还记得AudioInnovations第一部产品就是800真空管前级,当时售价800英镑,可能是当年最便宜的真空管前级。卖掉Audio Innovations之后,Peter Qvortrup开启了Audio Note UK时代。


 从背面的低音反射孔中,可以看出音箱箱体是以桦木夹板做成。

发想来自别人


Audio Note的真空管扩大机以及相关的组件、线材发想都来自日本Audio Note(后来的Kondo Audio Note),黑胶唱盘来自Systemdeck,音箱来自1984年以前的Snell,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大部分人一定很好奇,PeterQvortrup自己不是设计师,但为何能够维系公司那么多年而不坠?AudioNote的产品说外观没有外观、说作工没有作工、说贵气没有贵气、说便宜也不便宜(虽然也有便宜型号),这种让网络酸民酸到爆的产品为何能够活到今天呢?老实说靠的就只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声音表现。而所有的声音表现都是PeterQvortrup一点一滴长年「改善」得来。换句话说,他就是AudioNote的灵魂。而「银声至上」也是PeterQvortrup从日本Kondo所学来的宝贵经验,他也把这项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AN-E SOOTTO的音箱线是直接连接到二个单元上面,由于每个单元都有正负二个接端,所以是四条线直接进去。

成功的经营者


我们可不要因为PeterQvortrup的一切发想都是来自日本,就看不起他。AudioNote目前的雇用人员大概有四、五十位,以这种规模,在HiEnd音响工厂中肯定是排前几名了。而他家的产品繁多,可能没有任何一家HiEnd音响厂可以相比。更厉害的是大部分都是在自家工厂生产的,甚至连唱头这么微小的产品也自家生产,更不要说真空管扩大机、音箱、线材、甚至电容、变压器等等。拥有这种规模的工厂,PeterQvortrup经营能力应该也值得佩服吧?


以组件分等级


Audio Note的产品特色之一就是同一项产品可以分为高低不同的价格。就以线材来说,一米银线的价格可以是290英镑(请注意,这是以前的价格,现在价格都涨了,一切以代理商报价为准,以下同),也可以是6,380英镑。以电容器来说,一个最便宜的电解电容只要1英镑,但是一个最贵的银箔薄膜电容却要2,767英镑。或许您会不解,同样是银线,同样是一米,为何价差会那么大?同样是电容器,怎么价格可以相差二千多倍?因为AudioNote的产品以质量、声音表现分为很多不同的等级,所以价格差异很大。就以AN-ESOOTTO音箱来说,外观一样、箱体一样、音箱单元看起来一样、同样规格、同样工厂制造、同样一套测试标准生产的AN-E/D不到二十万台币,但AN-E SOOTTO却要上千万台币。就是因为AN-E SOOTTO的分音器使用的是银箔薄膜电容器啊!而连接线使用的是19,490.22美元一米的SOOTTO LX纯银线啊!


 AN-E SOOTTO分音器采用银箔电容、纯银线绕制电感,由于银箔电容体积很大,所以分音器无法放入音箱箱中,必须外置一个箱体内。

听了会中毒


让我们理智的想想,如果AudioNote的产品真的如网络酸民所说那么不堪,怎么能够从1991年到现在还屹立不摇?而且其工厂规模排前几名。其所生产的各种音响组件、成品包山包海,如果以人生来说,恐怕是从出生到死亡都包了。如果论对音响界的影响力,日本KondoAudio Note虽然是源头,但UKAudio Note的影响力几乎是无远弗届的。您知道吗?AudioNote的Meishu综合扩大机卖出超过5,000部,可见他家真空管扩大机受欢迎的程度。


诚如网络酸民所言,AudioNote的产品说外观没外观、说作工没作工,论价格很贵(其实从最便宜到最贵者都有,AudioNote最便宜的音箱在十万台币以内)。但他们赖以生存的不是将产品外观做得漂亮、做得精致、做得便宜,而是将声音做得让人听过之后就中毒。所以,注重外观的音响迷不会买AudioNote,想要精致作工的音响迷不会买AudioNote,唯有真正关注声音表现的音响迷才会买AudioNote,甚至连售价超过千万台币的小音箱都忍不住买下去。以下,我就要来讲这对其貌不扬、但声音表现惊人、售价超过千万台币的AN-ESOOTTO相关故事。


 AN-E SOOTTO外接分音器的背面,四条线接到音箱,四条线接到扩大机,采用BiWire。

从PeterSnell开始


要讲AN-ESOOTTO的故事,就必须从PeterSnell(1946-1984)这个人开始讲起。Peter Snell出生在美国缅因州Bar Harbor,大学念的是物理,1970年进入EPI(Winslow Burhoey在1970年创立的音箱厂)担任工程师。在1974年开始想要自己设计音箱,于是离开EPI,开始自己研究。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研发出二项成果,一项是低绕射音箱箱体,另一项则是误差在0.5dB的分音器,并完成Type A音箱。1976年Peter Snell成立Snell音箱,并推出Type A(落地式,高、中音箱体面板成弧形,低音箱体独立)音箱,1983年推出Type C(落地式,高、中音单元左右并排,斜面向上,低音单元在箱体底部)与TypeK(书架型,二音路)。


可惜他在1984年9月20日因心肌梗塞死于工厂内,死前完成TypeA III的研发。PeterSnell死后,WilliamOsgood接管公司。1985年,Snell聘请Kevin Voecks为设计师,他在那里工作了十年,被HarmanInternational挖角去成立Revel音箱。Snell以后的演变我就不说了,因为与本文无关,不过在Peter Snell死后,他们还推出Type D、Type E、Type J等多款音箱,其中与目前Audio Note音箱外型类似的就是Type K、E与J。附带说一句,PeterSnell的父亲GeorgeD. Snell与Jean-Baptiste-Gabriel-Joachim-Dausset、Baruj Benacerraf合力获得1980年Physiology and Medicine诺贝尔奖,可能这一家子的脑筋都异于常人。


 优声学天花板左右二侧都有吊挂弧形板,用来扩散声波。这是左侧。

承袭Snell


Audio Note音箱有四个系列,分为AZ-2(高音在下落地式,Audio Note自己的设计)、AN-K(书架型,中低音振膜黑色)、AN-J(书架型,中低音振膜灰色)、AN-E(书架型,中低音振膜浅蓝色)。其中K、J、E就是从Snell原始的Type K、J与E拷贝而来。


如果从外观来看,当年Snell的Type K、J与E其实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可说是相当「平庸」的音箱。不过,由于其售价不贵,声音表现也不错,一直都获得音响杂志好评。简单来说,TypeK、J、E箱体的特点就是深度很浅,正面比较宽,跟现在流行的正面窄、深度很深的箱体设计完全相反(Peter Snell遵循声学专家Leo Beranek所著Acoustics一书中音箱箱体波长取向设计)。不要以为Snell的音箱箱体设计标新立异,当年的音箱就是如此,您可能忘了当年叱咤一时的加拿大MirageM-1音箱箱体设计也是这种造型。


 这是优声学聆听空间右侧天花板。

坚持泡棉悬边


而在使用单元上,Snell的高音单元有用日本Tonegen者,也有用Vifa者,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而中低音单元呢?有Vifa、有SEAS等,老实说也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果要硬挤出什么特点,那就是Snell喜欢用泡棉悬边,跟以前的AR音箱一样。我们都知道泡棉悬边很怕湿热的天气,在台湾泡棉悬边的寿命可能不会超过10年就会烂掉。也就是因为泡棉悬边容易烂掉,所以现在的音箱单元已经很少看到泡棉悬边了,绝大部分是不会烂的橡胶或塑料悬边,少部分是布质悬边。


既然泡棉悬边容易烂掉,为何AudioNote到现在为止都还坚持使用泡棉悬边呢?因为PeterQvortrup认为泡棉悬边所发出的声音比其他悬边还好,所以他宁愿用家每隔几年更换悬边。如果悬边烂了,可以跟厂方购买,假若请当地代理商更换,一对音箱收费4,000台币。


 优声学的聆听空间其实就是一个开放式长条空间,仅以布帘或其他物品相隔。

最喜欢的音箱


话说回头,为何PeterQvortrup会独钟Snell音箱,甚至在Peter Snell过世之后,将他所设计的音箱专利权买下,而且连生产的制具也一并买下,在英国生产。根据刘名振的说法,是因为PeterQvortrup太喜欢PeterSnell所设计的音箱声音表现,PeterQvortrup甚至说过SnellType A/III是他最喜欢的Vintage音箱(35-40年左右),他拥有七对Type A音箱(四对A/II,三对A/III)。A/II低频可以低到18Hz(-6dB),A/III低频可以低到16Hz(-6dB)。或许您会奇怪,既然Peter Qvortrup那么喜欢Snell Type A/III,为何不按照它来生产Audio Note音箱呢?据说二个原因让他打退堂鼓,一个原因是Type A/III的分音器很复杂,技术上有困难。第二个原因是Type A/III很难推(12吋低音单元),Audio Note的真空管扩大机中没有能够推得好者,所以Peter Qvortrup一直没有推出拷贝。不过,PeterQvortrup说他手上还有许多PeterSnell设计音箱所使用的组件,如果有人坏了想要换组件,他可以帮忙。


分音器微调


到底PeterSnell所设计的分音器有什么独到之处?刘名振说,有一次PeterQvortrup去美国Snell工厂,看到Peter Snell正在微调分音器。前面说过,Snell音箱的分音器误差只有+/-0.5dB(甚至0.2dB),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PeterQvortrup看到PeterSnell找来一位女大提琴家鉴听,调整分音器的方式是拿出分音器,把线接得长长的,PeterSnell与女大提琴家就坐在聆听位置上聆听,PeterSnell按照大提琴家的指示来微调分音器。


或许您以为女大提琴家听的音乐是大提琴音乐,不!他们听的是粉红色噪音!什么?请大提琴家来听粉红色噪音、并依此来微调分音器?没错!既然是听粉红色噪音何必请大提琴家?一般人不是也可以吗?这就是PeterSnell神奇之处,那位女大提琴家可以从不同的粉红色噪音变化中来决定分音器该如何微调。不仅是你,连我也觉得这段故事太神了,以后有机会再来求证。


 当天使用的M5前级与DAC4.1X Balanced。

自家音箱厂制造


Peter Qvortrup买到Snell音箱的各项权利之后,一开始是销售Snell那几型音箱的库存,库存卖完之后就按照蓝图生产。音箱单元尽量跟原厂买,后来也向音箱单元厂下定,生产单元。例如浅蓝色振膜的中低音单元振膜就是跟德国一家振膜厂订制的,振膜材料以麻、纸浆为主,而整个单元则是交由Vifa制造。而箱体的材料则有MDF与桦木夹板,最顶级的音箱箱体当然是以桦木夹板制成,而且标配上了六层亮光漆,便宜的音箱箱体就以MDF制成,面漆则可以加价选择。箱体是在奥地利制造,有些型号是把箱体运回英国组装音箱,而AN-ESOOTTO则是整个都在奥地利组装,所以背面有奥地利制造字样。对了,奥地利音箱厂也是AudioNote自家的,并不是代工厂,这家音箱厂所使用的电力还是自己以水力发电的,并非使用市电。


箱体遵Snell旧制


Audio Note所生产的音箱箱体形状、大小都严格遵守Peter Snell的设计,没有改变。只有背后的低音反射孔阴错阳差改变了些许位置。为何说是阴错阳差呢?这是有一次箱体厂打样把低音反射孔的位置开错了,PeterQvortrup本来想作废不用,不过他发现单元装上去之后,声音表现反而比原来还好,所以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既然音箱箱体、单元看起来都没什么独特之处,只有分音器要求比较严格,那么AudioNote音箱的好声从何而来呢?严选组件,以及反复的配对。以音箱为例,每对音箱所使用的单元、分音器组件都经过仔细配对,分音器完成之后还要再一次的配对,这些配对工作甚至超过50次。也因为如此,所以当Audio Note的产品要维修时,此间代理商一定要向原厂报序号,而原厂的计算机里也保有该音箱的所有原始数据,包括所使用的组件测试数据等。原厂会找出能够与之配对的组件来更换。


配对精细


刘名振说,AudioNote音箱的配对非常「厚工」,当他们在做分音器配对时,并不是只在计算机上做「静态」配对而已,而是真正的「动态」配对。AudioNote的工程师告诉刘名振,分音器的分频点虽然可以计算,但当分音器跟音箱单元、箱体结合之后,真正的AcousticCrossover Point会改变。所以AudioNote在配对分音器时,是将麦克风放在音箱的侧面,让音箱实际发声去观察频率响应曲线,再一次次的微调分音器,让误差值达到0.2dB以内。工程师告诉刘名振,有时候电容就换了十几个,真的换电容电感还无法达到精确的配对时,甚至还要换单元。这种作法不仅耗时,而且耗组件,这也是AudioNote顶级系列售价昂贵的原因之一。


 当天使用的BluesoundNode串流播放器。

AN-E 17种等级


AN-E SOOTTO是目前Audio Note最顶级的音箱,说是旗舰,但看起来跟AN-E系列最便宜的AN-E/D也没什么差别。为何会这样呢?因为Audio Note的音箱会随着几个不同的重要组件而改变其价格,包括漆工、箱体材料、单元、内部配线、分音器、分音器组件等。我们都知道AudioNote的组件等级大体上分为五个等级,从Level1到Level 5。所以,即使是一部扩大机就有可能分为多种价格,而音箱更是特殊,光是AN-E系列就分为17种等级,连代理商都还要看价格表才不会说错。


例如,AN-E系列最便宜的AN-E/D古早以前售价2,700美元(现在都调涨了),将内部连接线由99.99%纯铜单芯线换成双股99.99%李兹线之后,就变成2,950元的AN-E/L。再来换成15芯单股李兹绞线,就成了3,350美元的AN-E/SP。再来就是售价3,850美元的AN-E/SPx,只是把连接线从15芯单股纯银李兹线换成双股。再来就是7,500美元的AN-E/SE,它跟AN-E/SPx的差异就是使用单元、分音器的公差更小。接着是13,500美元的AN-E/SE Silver,高音单元与中低音单元的音圈使用纯银线绕制,银箔电容、银线绕制的电感,此外就是中低音单元的磁铁改用Alnico。


千万音箱


还有没有更贵的音箱?有啊!AN-ESEC Silver售价19,500美元。AN-E SOOTTO的前身是2004年推出的AN-E SOGON,现在售价 290,482.54美元。而现在的AN-E SOOTTO则售价368,606美元(一千一百万台币)。到底SOOTTO与SOGON有什么不同呢?二者的1吋软凸盆高音单元都采用银音圈、Alnico磁铁,二者的8吋麻、纸混纤中低音单元也都是采用银音圈、Alnico磁铁,二者的分音器都是外接。唯一不同的只是二者所使用的连接线。SOGON使用SOGON LX纯银线,而这对音箱会命名为SOOTTO的原因就是因为使用了SOOTTO LX纯银线。这种银线是以168股纯银李兹线绞绕而成,一米就要19,490.22美元。不必揉眼睛,您没看错,一米一万九千四百九十美元。一对音箱从外接分音器直接接入音箱的二个单元上,您算算看要用多长的音箱线?所以,AN-ESOOTTO光是音箱线的价格就吓死人,一对音箱要价上千万台币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天使用的Gakuon单声道后级。

发展励磁单元


在此顺带说一下,Alnico磁铁并不是只有一种等级,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至少也有五、六种等级,而AudioNote采用的则是最高等级的Alnico磁铁。还有,所谓Alnico磁铁就是Al(铝)、Ni(镍)、Co(钴)合金磁铁,并非什么天然磁铁,也不是什么磁钢,纯粹就是人造永久磁铁。目前,AudioNote正在研发励磁(FieldCoil)单元,也就是比Alnico磁铁更早的电磁铁。假若以后Audio Note的音箱使用励磁单元,其售价恐怕又要往上调了。


音箱塞墙角?


说过AN-ESOOTTO的前世今生之后,接下来我要说那天在优声学所听到的声音表现。当天使用的后级是Gakuon(每声道40瓦)、M5前级、DAC4.1X Balanced。当天我都是播放Tidal串流音乐,优声学使用Bluesound Node 2i当串流播放器。我们都知道,PeterQvortrup无论是在自己家里、或音响展时,都把音箱塞在墙角里,以大向内投射角度摆位聆听。这种听法虽然跟现在流行的拉离后墙大相径庭,但也是有他的道理。第一、将音箱塞在墙角里可以增加中频段与低频段的量感,也可以提升低频的向下延伸能力,就像Klipschorn一般。所以Audio Note的音箱箱体、单元虽小,但这样摆法可以唱出磅礡的气势。第二、大ToeIn角度让二支音箱的交叉点定在聆听位置之前,可以适度降低高频段的锐利感,开大音量不吵。第三、二支音箱塞在墙角,相互之间的间隔可说是极大化,可以营造宽广的音场。不过,我认为这样的摆法也会减损Soundstage的深度感。


巧妙整治空间


在分享我的听感之前,我还要说优声学的聆听空间。去过优声学店内的人就知道,这是一个长条型的开放式空间,一进店门就可以看到满墙的CD与吧台,这是谈生意聊天的地方。再往内就是以布帘相隔的聆听空间,这个聆听空间以黑胶唱片柜来隔开更里面的仓储室。黑胶唱片柜在中央留下一道进出口,以布帘遮住,通往仓储室与洗手间。而AN-ESOOTTO音箱就以黑胶唱片柜为后墙,不过并没有塞在墙角中,而是拉出来摆,与墙角、黑胶唱片柜有相当的距离。


这个聆听空间中由于已经摆了很多东西,所以并没有特别安排很多吸音或二次余数扩散器之类的声学处理器,只有在二支音箱的侧面各摆了二块立式吸音板,还有天花板左右二侧吊挂几片木板,藉此反射声波。不过实际听起来残响时间相当适当,不会有高频反射过量的问题,声音也倾向温暖。我问刘名振,为何不将二支音箱塞在墙角内呢?他说如果塞入墙角内,二支音箱的间隔恐怕会太宽了,而且他也觉得这样摆声音的能量也已经够了,不需要再借助墙角发功。


 将布帘拉开之后,就可以看到通往后面的中央通道。原来陋室也有好声音啊!

大鼓音效惊人


当天我播放的第一首曲子是普罗高菲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曲(LisaBatiashvili小提琴),临走前播放的最后一首曲子也是这首曲子。这是一首音乐规模感庞大的曲子,有小提琴,管弦乐还有大鼓。我这样做的用意是要比较热机是否足够?这一前一后所听到的声音表现是一致的,显然我去之前,刘名振就已经将整套音响唱足时间了。老实说,这第一首曲子就让我心中暗暗一惊,为什么?因为我所听到的大鼓能量远远超出我原本对AN-ESOOTTO的估量,那是大音箱才能发出的丰厚饱满软Q大鼓声。可是AN-E SOOTTO就只是一对「瘦又薄板」的音箱,而且只有一个1吋软凸盆高音单元,一个8吋中低音单元,为何能够发出那么强的声音能量呢?还有,驱动它的扩大机也仅不过是每声道40瓦的211管机而已啊!总之,听到这么庞大的音乐规模感,打破了我以往的经验。


音质美极


管弦乐与大鼓那么厉害,如果是听小提琴独奏呢?我听韩国女小提琴家SueyePark那张「JourneyThrough A Century」。连续听二首小提琴独奏,AN-ESOOTTO都呈现非常美的音质,还有很真实的擦弦质感。再来我听韩国女小提琴家Bomsori所演奏的Waxman「卡门幻想曲」。小提琴所展现的音质音色之美跟前面二把小提琴又有所不同,但同样都是很美很真实的表现。而管弦乐同样也充满整个空间,丝毫不会让你感觉这是眼前的AN-ESOOTTO所发出的。


再来是土耳其钢琴家FazilSay伴奏、女声独唱的「SenSen Sen」。钢琴音粒的凝聚程度有如小钢珠掉在碟子上,铿锵有致,而女歌手的嗓音饱满凝聚程度也可以用「凝气成形」来形容。紧接着听马友友与EmanuelAx合演的那张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Hope AmidTears」。钢琴我就不说了,绝对是第一流的表现;而大提琴的宽松、美质、细致的摩擦质感与温暖木头味更是美不胜收,那绵绵不绝的细微震颤听起来舒服极了。


 AN-E SOOTTO采用1吋Tonegen软凸盆高音单元,以及8吋Vifa中低音单元(振膜特别订制)。这二个单元外观没什么奇特,但内部采用纯银音圈、Alnico磁铁。

声音平衡


接下来听东京弦乐四重奏团所演奏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那四把琴的和谐美声也会让人着迷,虽然弦乐四重奏听不出什么庞大的音乐规模感,但那种精细交织的弦乐美声任谁听了都会喜欢。


至此,我可以确认,AN-ESOOTTO的音质表现绝对是第一流的,高中低频的音乐平衡性同样也是第一流的。而那么小的音箱却可以表现出那么庞大的音乐规模感(没有塞在墙角里),更让我惊讶这对音箱的深厚实力。难道那外接的分音器是好声关键吗?或者那昂贵无比的连接线才是重点?Alnico音箱单元我不是没听过,虽然厉害,但也只有一个1吋高音单元与一个8吋中低音单元,难道会比四、五个单元的音箱还厉害吗?或者,这是Gakuon单声道后级在发功?不论如何,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Audio Note的音箱可以厉害到这种程度。


强烈冲击性震撼力


接下来我听流行音乐,原本我以为AN-ESOOTTO应该无法表现出流行音乐强烈的冲击性与震撼力,没想到一首RogerWaters在阿姆斯特丹现场演唱会所唱的「Time」就再度让我对AN-E SOOTTO另眼相看。那么强烈的雷声、那么饱满的各种声音,清脆的时钟声,飘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细微声音。虽然是摇滚乐,但我所感受到的动人音乐感染力却一点都不输给古典音乐。


再听Fink的「Blueberry Pancakes」。厚重的电吉他声音、脚踩大鼓噗噗声、饱满穿性又强的嗓音,这些音响效果同样也是震撼人心,这又是音乐感染力在作祟。听NilsLofgren的「Driftin’Man」。那钢弦吉他的扎实、爽脆一听就会让人兴奋,NilsLofgren的嗓音清亮又有厚度,能量很足。其他套鼓、电Bass与电子乐器也都交织成绵密的音响网,将人紧紧网在其中,有如置身音乐会现场。


定位解析强


听YosiHorikawa的「Bubbles」。此时更能听出AN-E SOOTTO的定位、实体感,以及3D立体的音场表现。那么复杂的混音与真实的落地接触质感彷佛就是有人不断朝坚硬的大理石地面洒下各式各样的坚硬小珠小球,引发出各种弹跳声音。听CarolinNo的「Crystal Ball」。这是一首低频很有弹性的曲子,AN-E SOOTTO同样没在怕,一个个低频音粒有如饱涨的结实小水球般弹射出来,低频的动能真的厉害。


能量惊人


听默林茂的「十面埋伏NoWay Out」。虽然这对音箱没有塞进墙角,但依然能够承受那么庞大的音乐能量与冲击性,而且内中的复杂乐器都能解析清楚。听这首曲子时,AN-ESOOTTO所发出的声音能量当然无法跟我在家里听二对ATC主动式音箱相比,但我相信如果这对音箱是塞在墙角里时,其发出的整体能量一定会让人更为惊讶。同样的,听默林茂的「2046主题曲」时,那雄浑的音乐气势彷佛怒涛拍岸,将整个空间塞得满满的,这种声音的能量与密度绝对会让人动容。AudioNote的音箱与扩大机再度敲碎一般音响迷对输出功率与音箱大小的固有印象。


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天我在优声学还听了很多音乐,就不再细说了,有兴趣者可以拿着我公开的歌单去那里实地体验。不论您对AudioNote产品原来持什么态度,我相信都会改观。这套音响系统(不仅是千万音箱)所呈现的惊人声音表现与音乐的强烈感染力不是音响理论派梦里能够出现的,也不是固守一般传统音响思维者所能够想通的。其实这其中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我认为PeterQvortrup就是找到了能够彻底释放音乐感人力量的正确方法,而其价值不是以几个音箱单元、多重的扩大机所能量化的。最后我要说:假若我有钱,虽千万人吾往矣!


优声学地址:台北市中山区吉林路407巷17号1楼

电话:886-2-25361129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