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克信 图:陈玲兰 阅读数:4052 发布日期:2024-01-24
阎先生的聆听空间是挑高5米的空间,器材桌很长,两侧放B&W702 S2落地音箱,能移动范围有限,相对考验音箱摆位。
使用的器材包括:
McIntosh MA352合并扩大机
Cambridge cxn v2 .
T+A DAC 200。
平常都听串流,所以林孟申老师带上Sony BDP S380播放机播放cd,方便评估前端也方便音箱更精确摆位。
阎先生听过课后很认真摆位,从大toe in到正面,从地上贴纸记号可知。
初聆,人声左偏、音场高度低,音像欠形体,低频不够下沉也量感不足。由林老师主调,修正如下:“1. 先求音像聚焦形体,将音箱靠拢并同时修正左偏,右音箱向内8 cm,左音箱向内6cm,乐器的音像形成,音场也随之提高。2. 修正左偏再次加强乐器形体,将右音箱左移2 cm。3. 左右音箱往后两次共8 cm以增加低频。4. 仍稍左偏,将左音箱往外1 cm。5. 低音大提琴音像低域有些淤积并且不够下沉,将左右音箱再度往后2 cm,往外1 cm。6. 前述有改善,为求更下沉并消除些许左侧最后淤积,将左右音箱往后1 cm再往外0.2 cm,完成音箱摆位。”
摆位完成,先以小提琴音程示范检视,非常平顺不尖不锐到极高,顽皮豹的贝斯低域层次可辨,请阎先生坐皇帝位,以《a touch of sonic madness 》一曲作综合评估。这个系统的确实力强大,没有复杂的器材道具,却有绝佳音乐与音响的表现力。
这次家访另外让大家盲测两条电源线,以蔡琴机遇的《月光小夜曲》试听,大家听过厂线后,再分别试听第一号与第二号线,我的立意是以“新音响十要评估”测试大家对音响客观条件的认知能力。很不错,大家结论一致,基本上这两条试听线在客观条件都符合要求,特别是都具音像3 D实体浮凸感holography的特质,这是线材高难度的表现,并且在正确摆位的系统换线不需再微调音箱,可证明其频响平衡平顺,并且有正确的方向性(许多名厂线必须重摆音箱才能呈现其优点,方向错误亦非少见),可以做为标准参考线。在主观上,第一号线有稍许讨喜的妖娇,第二号则中性直接并且音量形体稍大(非胖),这是属个人喜好不予评论。这两条线的成功前提是都在正确摆位的音箱当monitor下制作(这个前提是我一向给DIYer的建议,而非只在音质音色琢磨而没有整体音场的考量),而内芯材质不同,音质音色稍异自是可以理解。
这次另外附带教学是以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尾部华采段解说,采用Jorg Widmann的书写,带有定音鼓与当代音乐精神的华釆,既欣赏独特构思,也欣赏新世代女小提琴家Veronica Ebele 拉奏1700史特拉迪瓦里名琴如丝绸光泽的美声。在众多前辈名盘中这个版本仍颇值一听!
阎先生心得:“非常感谢昨晚蔡老师与师母 、林老师与侯老师拨冗来寒舍家访。虽然上次参加台中班后回家尝试摆位 ,从原本的大角度Toe in 改回完全不Toe in ,自己调整也提升了低频的表现量感与延伸,音场更为宽大 ,但丧失了若干解析与结像。经过各位老师摆位后,发现低频延伸更低,量感虽然比习惯的少一些但是整体十分顺畅 ,且快速有力不会散掉 ,更能应付所有类型的音乐 ,且某些频段的淤积已全部消失 ,声音的结像与解析已全数找回 。另外老师带过来的第二条电源线立马提升整体的舞台定位感 ,历历在目 ,舞台纵深提升许多 。经过各位大师的出手调整终于让我知道我的系统可以发出如此好听正确的声音,轻松重现所有类型的音乐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忙 ,未来还想继续参加课程提升自己分辨声音的能力与摆位技巧。”
正确音箱摆位占调音成功的百分之九十,也才能评估前端器材的能耐,再好的器材或线材,在拙劣摆位下完全无法观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