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193 发布日期:2025-04-10
Dolby Atmos Music不是变环绕把戏,而是彻底解放Soundstage
大部分二声道音响迷,一看到Dolby Atmos Music,就会不自主的排斥。在他们的认知中,音乐就是从前方的舞台而来,哪有飞天钻地、高来低去的乐器演奏?那不是音乐,而是音效,是在变环绕音效把戏。
如果以流行音乐的观点来看,乐团虽然是在前方舞台演唱,但流行音乐现场演出是靠围绕在观众四周的PA音箱发声,而非前方舞台上的乐器在发声。所以,如果说现场音效师将某个鼓声安排在后方出现,或某个吉他声安排在头顶出现,那也是合理的,毕竟我们在流行音乐演奏会中所听到的音效完全是音效场控所营造出来的。因此,以Dolby Atmos环绕音效来听流行音乐录音,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
不过,若以现场古典音乐演出的观点来看,乐团是以自然乐器发声,而且是固定在前方舞台上,所以,二声道音响迷所追求的Soundstage就是以此为依据而发展出来的。当我们听古典音乐录音时,小提琴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定音鼓在聆听空间中跑来跑去,铜管突然在后方出现,这样合理吗?当然不合理。而这种环绕音效就是二声道音响迷「以为」的Dolby Atmos Music。
事实上,Dolby Atmos Music在我听来,最大的吸引力是彻底解放Soundstage。这话怎么说呢?二声道音响迷一定都要注重音箱摆位,Toe In角度,以及皇帝位,这三项要素是互相牵制的。不过,即使做到最好,Soundstage还是只能在二支音箱之间的位置「成形」,Soundstage与聆听者之间是有距离的,而非如音乐厅现场,音乐是充满整个音乐厅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包围在内的。
有些音响迷信誓旦旦说他调出来的Soundstage宽度超出二侧墙,深到对街,那都只是自我催眠的脑补而已,事实上Soundstage就是局限在二支音箱之间的空间中。想要将二声道的Soundstage拓展到整个聆听空间中,以前有Q Sound的录音方式,2017年瑞士Weiss也推出所谓的Crosstalk Cancellation – XTC技术,借着消除二耳之间的串音来达到扩充音场的目的,但那是有条件限制的。
在Dolby Atmos Music的解码之下,您会发现不仅前方二支音箱消失不见,整个Soundstage也扩展到整个聆听空间,聆听者好像进入Soundstage里面,这就是在音乐厅中听古典音乐的「活生生现场感」啊!所以,Dolby Atmos Music真正的目的不是变环绕把戏,而是彻底解放Soundstage。即使你用二声道系统播放Dolby Atmos Music,Soundstage也比传统录音更宽更深更大,立体分离度更好。
Dolby Atmos Music最多可以有34个声道(一声道代表一支音箱,Cinema可以有64声道),而录音师在制作时,有128音轨可以利用,这128音轨其中10轨称做Bed,也就是环绕基础,其余118轨称为Object,声音可以独立移动。举例来说,一把小提琴可以只在左前音箱发声,也可以同时在上方音箱发声,甚至可以同时在34支音箱发声,这些都可由录音师自由发挥。您不必担心一定要布置34个音箱,只要您在设定时勾选使用几个音箱,即使只有5.1.2、5.1.4或7.1.2、7.1.4,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沉浸式环绕包围感。
目前,Dolby Atmos Music只能从串流音乐平台上获得,包括Apple Music、Tidal、Amazon Music,可惜市占率最高的Spotify并没有加入。BD也有,不过快绝种了。而播放设备呢?以现阶段的情况而言,音响迷可以借由AV环绕扩大机与多声道音箱来享受。如果觉得AV环绕扩大机不符音质上的要求,也可以等待未来会推出的播放系统,我相信现在已经有些音响厂商在研发符合二声道音响迷高要求的环绕播放系统,包括与Mac电脑结合。至于音箱,不贵质佳的小体积主动式音箱应该是首选。至于用耳机听Dolby Atmos Music,老实说那只是脑补环绕音效而已。
您不想再听被局限在二音箱间的Soundstage吗?请跟上Dolby Atmos Music的脚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