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LP 不死

作者:王超群 阅读数:2052 发布日期:2013-10-09

摘 要:自从数字音响进备音响市场之后,CD好或是LP好就是一直是个热门话题。CD的取样频率从开始的44.1K取样到今天的16倍超取样位数,从最早的14位到现在的20位和多比特流,雷射唱盘的制造技术一直在飞快的进步中。尽管如此,入流的产品,充其量也只是中、低级的音响。不时的,LP与CD两阵之间总会有一场激辩。当然啦,最后的结论一定是公说婆无理,婆说公无理,两方在兵穷马困后只好休兵,待下回再见真章。如果你仔细观察两阵的人马,你一定会发现两阵的成员有套明显的差别。

 

  自从数字音响进备音响市场之后,CD好或是LP好就是一直是个热门话题。CD的取样频率从开始的44.1K取样到今天的16倍超取样位数,从最早的14位到现在的20位和多比特流,雷射唱盘的制造技术一直在飞快的进步中。尽管如此,入流的产品,充其量也只是中、低级的音响。不时的,LP与CD两阵之间总会有一场激辩。当然啦,最后的结论一定是公说婆无理,婆说公无理,两方在兵穷马困后只好休兵,待下回再见真章。如果你仔细观察两阵的人马,你一定会发现两阵的成员有套明显的差别。

 

  LP的拥护者通常也都是真空管机的拥护者。这些人强调的音乐性、温暖开阔的音场是他们的最爱,他们可以为了一记清脆的钹声追根究底的挖录音工程师,讨论录音用的麦克风和录音器材。他们也都是TAS的忠实读者,HP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总数约为二万五千的第一群人(参阅67期TAS)维系了LP的生存。这些人的年龄稍长,口袋颇丰。

 

  CD的死硬派大约都是年轻的一辈,大多数人几乎不知唱机为何物。他们相信科学与真理,正确的理论加上漂亮的测试报告就是音质的保证。一记沉重结实的鼓声,一片轻灵清脆的钹声,有机如此,夫复何求呢?

 

  LP的日子到了吗?看看「音响论坛」,和「高传真视听」,显然LP在台湾的市场已是日薄西山。可是在欧美LP却还有一席之地,SME最近才推出订价二万美金的30型唱盘。打开Audio的年度目录,你可以找到132种存在美国市场上的唱盘,价格从100美金到20,000美金不等。至于欧洲就更多了。

 

  以目前的标准来说,一套入流的LP设备大约在2,000~5,000美金之间。加上其他的保养和无止境的维护,总和起来无论是财力、精力都是相当的支出。反观数字唱盘2,000美金就可以买到五流的产品,买回来后只要放上CD唱片,手执遥控,身陷沙发,你就可以好好的享受无噪声的音乐了;不必担心CD磨损,不必保养,而且几乎可以用一辈子。两者相较,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抱着LP不放,如果真是这么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秘方、神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数字音响的问题到底在那里?为什么频率响应、分离度、讯号杂音比再也无法用来分办雷射唱盘的好处?

 

  有心的读者相信都会注意到这几年来雷射唱盘的改进,全部都注重在电子部份的改良。雷射唱盘的机械设计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即或有也只是小小的改进。这代表什么呢?一是机械设计已经达到完美,除了加重机箱,换个马达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二是拥有实际能力来改良机械结构的厂商,以目前的水平为满足,觉得不必再投入人力资源去开发。仔细回想一下,所有改善CD音质的偏方、奇器如CD稳定盘、Stop Light等等都是为了弥补机械性失真,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也可以相当的了解。或是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TAS的年度推荐里所有的CD Transportable(CD唱盘的机械部份)竟然没有一个上榜的。

 

  改良机械部份由于牵涉到的资源太大不是一般音响厂商所能负担,于是剩下能做的就有电子部份,亦即D/A数字、模拟转换器了,手握IC制造开发技术的日本厂商,或飞利浦拼命火头开发新的IC,增加位数,提升取样频率,于是从原始的14位到16位、18位、20位,取样频率也从44.1KHz一直窜到16倍超取样,那些没有能力开发IC的欧美厂商,只好回到基本从线路上着手。于是乎,独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堂堂上市。

 

  基本上独音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市面上中、下级雷射唱盘内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功能完全相同。两者间的差别在于中、下级雷射唱盘内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是IC制造商在决定这个转换器的规格后以最低的成本大量生产的产品。大量生产的产品为了应市场的要求,当有很多重要妥协的部份。加上数字模拟转换的设计仍然是一种尝试的科学,也就是说你可以设计出电子特性几乎相同的线路,而音质却有很大的差别。打个简单的比方,中下级雷射唱盘内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是裕隆速利的话,Theta DS Pre Ⅱ就是劳斯莱斯。

 

  独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另一个好处是,一旦有新的设计你不必换一部新的机器。你只需要把处理器内负责转换的程序更新即可(通常是抽出一块板子,插入一块新的就行了)。独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从早年的Wadia、Stax、Esoteric P2等高级高价的产品也渐渐朝着普及化发展。Meridian的203 D/A、Arcam的黑盒子、Music Fidelity的Digilog都是低于1,000美元的产品。还有Argon推出D2A和P.S Audio的Digilink。P.S Audio的Digilink是所有产品中订价最低的,却上了TAS的荣誉推荐榜。相信挟TAS的盛西国内读者一定很快就会听到Digilink。当然啦,读者中穷酸如我者,不妨再等,在未来的一年内一定有更好、更便宜的独立数字信号处理器上市。

 

  数字音响能更好吗?数字音响能超越LP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第一个角度是如果数字音响有缺点,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缺点一一克服,以今日的技术难道会做不到?第二个角度是数字音响会不会是先天不足,即使后天再怎么补也补不回去?

 

  如果从第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释位音响到底有没有缺点。相信任何人只要看过数字音响测试报告的人都会同音,那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无论是频率响应、分离度、谐波失真每项都超越LP。一部毫无缺点的数字音响却不能令挑剔的发烧友所接受,那么问题出在那呢?

 

  问题出在测试上。

 

  测试报告是器材良莠的成绩单。任何人评断器材好坏的第一步就是看看器材标示的规格和测试报告。可是每一个音响杂志的读者在读完任何一篇器材评鉴的文章后一定会有相同的疑惑;每位作者在描述比较器材好坏时所提到的音场深度、声音暖度都不列在规格表上。如果这些条件是决定器材好坏的主要因素,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列在规格上让我在选购器材时,可以买一部音场是12×10×8(长×宽×高(?)),同时有38°C暖度的放大器呢?

 

  入门的读者一定会了解这牵涉到器材匹配和聆赏环境。暂且假设我们把这些问题都简化、控制,能不能测出我们希望了解的资料呢?答案是我们能的没有人去做,我们不能的没有人(至少在音响界)去研究。在音响器材的规格表中所列出的测试结果,主要是以厂商的方便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有这些测试数据,是因为这是最容易做的测量。这些数据只是告诉你器材设计、生产的成果而不是器材的音质。许多实际与音质有关的测量一般是制造商不愿意去做的,因为所有额外的工作都会增加生产的成本,更何况许多人也不能了解这些测量结果的意义,所以这些责任最后都落在音响杂的作者上。也就由于个人的主观差异,候得很多器材得到互相冲突的评鉴。

 

  至于不能渊的呢?什么因素决了音质的暖度?奇数谐波?偶次谐波?还是高频渐进式的切割(Sopt Clipping?什么因素决定音场?一次反射?残响强度?还是相位的改变?音响里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人去研究,以现在利润导向的经济,有谁愿意投资去研究这些问题呢?由于这些的不知与不为使得音响仍然有其神秘的吸引力。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多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出现,这层神秘的面纱会一点点的退下,届使找一套好的音响会容易多了。

 

  第二个问题是数字音响是否一开始的设计就不是很理想?相信注意放大器技术发展的读者都注意到放大器的带宽已经延伸到接近MHz的频带,也就是说3分贝衰减点都已经提升到接近MHz的频带响应曲线有更平坦的表现。以Krell KSA-200 为例,在20KHz时的衰减约0.25分贝,30KHz时才0.5分贝。新的Threshold S/550 l在50KHz时才有略高于0.5分贝的衰减。这种宽带带的放大器提供高频带更和缓的衰减曲线,因而减少二阶和三阶段波失真。而数字音响的取样频率由于设在44.1KHz的美制,你必须设计一个Filter在20HKz~40HKz之间有3分贝的衰减而不造成二阶、三阶段谐波失真,而这是不可能的。也就由于这种先天的缺陷,才使得数字音响一直有着无法克服的问题。有人提至少要把取样频率提升到300KHz才能有充份的条件制造出高水平的数字音响。姑且不论这种论点是否正确,至少在LP的水平停滞不动的情况下,数字音响尚有一片开阔的空间可以发展。

 

  测量的技术在进步中,音响心理学的研究也在缓慢的发展,数字转换的程序也会不断的更新,虽然今日的数字音响在细致的程度上尚不及LP,可是给数字音响足够的时间(LP也不是一出世即有今日的水平),数字音响一定会赶上LP。

 

  LP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DAT,DCC还是Dolby-S

 

  录音座(除了专业机种外)对大多数音响迷而言只是个次要的音乐媒体。数唱盘上市后,一部中级的数字唱盘都比大多数中上级录音座有更好的表现,加上数字唱盘的种种好处使得录音座的地位更是低落。

 

  为了不愿录音机市场从此萎缩至随声听市场,Sony首先推出了DAT(数字录音座),希望挟持数字科技的优点,能再为录音座带来第二春。从DTC-700数字录音座到TCD-D3随身听,一时在消费者市场上掀起一场热潮。当然目前市场堂在起步,能否真正建立据点尚是未知之数,不过下场至少会比上一回的超卡(不知道有几个人记得这个短命的产品)好一些。

 

  数字音响的另一位大佬飞利浦当然不甘于拱手把这个市场让给日本,于是乎也推出了欧洲版的数字录音座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DCC与DAT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在录、放音部份DAT是用螺旋扫瞄R-DAT的结构;DCC则是用线性扫瞄S-DAT的结构。在使用上,DAT只能做数字录、放音,而DCC可以做数字及模拟录、放音。似乎飞利浦在开之余并没有忘记广大的录音座使用者。事实上DCC号称能同时处理数字及模拟讯号,有混淆视听的嫌疑。原因是DCC的录音带大小结构和8┨录像带差不多。即使DCC上有模拟讯号的音轨又不能在一般的模拟录音座播放的话,你为什么要录模拟讯号呢?飞利浦的决定无疑把DCC最强的卖点放弃了。

 

  DCC的前途呢?日本的厂商无疑的大多会支持DAT。现有的模拟录音市场则加入新的生力军Dobly-S。Dobly-S主要目标就是把模拟录音的质量提高到CD的水平。Harman-Kardon TD 4800就是首部附有Dobly-S的录音座。虽1,200美元的订价比DAT要高了许多。不过这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部,一旦Dobly-S是否达到默认的目标呢!三月号的Stereo Review举行了一次试听测试,比较DAT和Dobly-S的音质。这不是一个人的试听,而是找了一群听众做A-B比较,最后的资料再以统计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仔细调整,Dobly-S和DAT两者的音质不分轩轾。看来模拟录音座还有一段日子,不过DAT挟其方便或可能脱颖而出。

 

  DCC则有欧洲市场和许多录音公司为其后盾。为什么录音公司在大举攻伐DAT之余会支持DCC呢?一方面飞利浦本身就拥有大量的软件,且身为录音工业的主要成员之一。其次是DCC除了有限制拷贝的线路外,录在DCC磁带上的讯号是经过DCC重新译码降低位的讯号,所以已经不是完全的拷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飞利浦同意每一卷DCC的磁带,每一部DCC录音座都付版税给录音公司。在这一场磁带之争里,科技、政治都有其影响力,到应最后的结果是三雄鼎立,还是一家称雄呢?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魔钟传奇续篇

 

  前文中曾介绍过魔钟,并介绍其原理和功效。在这其间也有数字智者尝试为魔钟神奇的效力提供解释。首先要提出的是在一月号Stereophile上魔钟的制造商George R. Tice所提出的辩言。

 

  他首先澄清魔钟并不是一种产品。魔钟是科技(Tice Pulse Technology)和贮存媒体的结合。他的比喻是TPT像音乐,数字钟像磁带,一般的数字钟才能把TPT的效果发挥出来。就像音乐要记录在磁带上,磁带才能把音乐带到您的空间。他进一步的辩说,你不会因为看不到磁带上的音符而否认音乐的存在。同理你不能因为看不到TPT的存在就否定他的效果。

 

  其次他还说,选择以钟为媒体是为了嘉惠大众,否则这么高深的科技只卖350美金,实在太便宜了。最后他还声明魔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警告大家千万别买了假货。撇开全文一字未提TPT的原理外,整体辩论法和天桥上卖万灵丹的如出一辙。

 

  和George Tice比起来,另外两位就高明多多。这两位先生的高论都发表在BBS上。第一位先生的说明是以科技挂帅,他说魔钟的功用在于反向消除干扰。一般人都知道电源如果有噪声,会影响音响的音质。这位仁兄进一步的说明大家所不了解的是,当器材(如功率放大器)在使用时由于需求功率的变化,会造成电源供应线路内电压的变化。当这个变化藕合至家电时,影响到家中电源的稳定。所以魔钟有类似半导体的功能,使功率放大器中电压的变动不至藕合到家电。不过他说这是因为数字钟本身线路的特性,和高科技无关。所以如果你想尝试一下魔钟的效果,简单。到街上买一个电子钟插上交流插座,您就可以体会出他的好处。如果你实在听不出好在那,没关系,至少下回您不会因为一时为音乐所迷而误了约会。

 

  第二位先生特别为TAS的诸君提出说明,以免众人误以为HP及手下的几位主编如此易为江湖郎中所欺。他说以HP等人的功力,任何些微的变化都难逃法耳。大至温度、湿度的变化,小到喇叭线的摆设(这不是笔误)都会对音质产生影响。所以当魔钟一旦进入TAS的试听室,对整体环境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这种影响一般人可能毫无察觉,但是对TAS的主编们而言,变化就历历可数。所以魔钟的魔力在于它的存在。真正重要的是魔钟安排的位置,而非它的线路设计。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位先生的最有道理,在此我还可以向各位免费公开一个秘密。如果您买了魔钟,记得一定要请风水先生来帮你决定魔钟的位置和方位,如此一来新的一年您不但能把握分秒,享受更佳的音质,连您的气运都大大的改善,这真是一举数得,藉此和各位读者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新运!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