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串流音乐开始。
要试层次、清晰,编曲复杂色彩丰富的新一代J-pop必是首选。无论是Yoasobi Idol中的打call声,米津玄师最新曲Bow & Arrow的丰富音色都不费力地表现出来;尤其播idol音量加大也没有凌乱变粗,速度完全同步,低音完全没有大口径单元走得慢的毛病。
再播放药师丸博子2022东京演唱会,更丰富的堂音/临场感反映12吋大低音的优势,这不是瘦身柱型音箱容易做到,即使速度上大家都能响应到相同的低频段…
新晋女小提琴家Maria Duenas签DG后首张大碟,很个人色彩的琴感令音乐添上不少新鲜感,飞人十分出色表达她的音乐特色,其中圣桑的Havanaise一段, Duenas肉紧的演奏令笔者轻易代入其中,“没有HiFi,只有音乐”,这是笔者首次在家中听串流资源感受到的!
再接着听一些CD碟。
首先出场RR 的Nojima Play Liszt,一张较早期的发烧CD,考验空中飞人复刻版的动态和瞬变。典型大件头的近咪钢琴录音,由弱音击弦至十指齐落的瞬变和动态不是开玩笑!聆听位置最高80多dB的音压,飞人气定神闲,结象自然在面前展开(印象中R3极点和D7是略靠后),有听4343之类大JBL的Big Sound感。
接着听截然不同的百老汇音乐,John Williams 指挥Boston Pops乐团的《That’s Entertainment 》,早期飞利浦的数码录音是和美国发烧品牌Telarc同样Soundstream系统录制(特点是48khz取样),所以音效也非常生猛,用今天的数码器材播放发挥得更尽致。无论播放Fiddler on the roof或GiGi,丰富色彩的管弦乐音色追随着弹跳的音乐旋律,Trapeze Ri令我听到不停脚跟着打拍,音色更添一分优美,淡化那早期的数码味;音场展开依然不是纵深型,是较Presence/ 前排型,画面大而立体,定位非针点,但更真实自然。
接着坂本龙一的the End of Asia, 是集合大师于80年前后一系列以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加上东洋色彩,以古乐器演奏的音乐,与他在YMO时的风格截然不同。本碟原录音是极为出色的,各位想搜购此碟请尽量找原版Denon 38C38-7045。笔者买过张HQCD再版(Columbia发行),平衡度不行,听到要掩耳!
Trapeze Ri重现本碟栩栩如生的古乐器音色,而且分隔度超强,让你了解合奏不是等于混奏。
最后一张CD是Telarc的Big Picture。
这张碟自90年代末起,笔者每更换器材都会重温当中Crimson Tide一段,乐团背后男声合唱有一位合唱者嗓子特别提高,这段随组合水平愈进步就愈清晰!另外本碟龙卷风音效选段也不易重现,那只卷起的牛,从Trapeze Ri我一次听到它的不幸下场...(突然撞上硬物?地面?)
笔墨难以形容的听感实在太多,在此总结一下Trapeze Ri 的表现:第一,容易设置和匹配。Trapeze Ri不是毫无人性的监听声,它有一定美化和厚度,但快速的反应仍给你极真实的声音,比想象中易搭配,选择哪一类功放很容易(有阻尼选择旋钮可调整);摆位只需尽量给它摆阔(厂方建议最佳是相距2.5m),Toe in 随拉开可按需要增加一点就可,很容易建立理想的音场;
第二,isobaric等压式低音能提位清晰的低音层次感兼强大的能量感,而且不易造成轰鸣,加上密封式的中音,Trapeze Ri 的音色干净且快速,层次和讯息量表现也是Hi-End级,十多万元售价好像不算便宜,但笔者认为它的表现优异,再加上集合了Audiovector傲力所有的技术精华,性价比反而是相当高。
(后续)有一些补充:经更长煲练后(百多小时),Trapeze Ri表现己更稳定,我再把之前提过舍下的系统不太匹配的Freedom地线接上,出现截然不同的正面效果,最明显是音场更立体。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