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马勒迷眼中的 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厦门白先生

作者:学明 阅读数:3079 发布日期:2020-07-16

摘 要:白先生本身从事地产的工作,日常事务繁忙,他诚言自己并不算是音响发烧友,也早已过了器材攀比的阶段,因此只是想找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在晚上静静地用音乐舒缓工作的压力,偶尔也看看电影,感受大片感官刺激的畅快淋漓。


厦门市区一个环境清幽的高级住宅小区里,竟然还能够在富一层拥有一个约50多平方米的私家独立影音空间,说出来得让多少音响迷眼馋啊!为什么选择在富一层打造自己的专属空间呢?原因很简单,主人白先生说这里楼层净空达3.8米,而且5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也比较适中,再则在富一层玩影院和音响,绝无打扰邻居和家人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白先生本身从事地产的工作,日常事务繁忙,他诚言自己并不算是音响发烧友,也早已过了器材攀比的阶段,因此只是想找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在晚上静静地用音乐舒缓工作的压力,偶尔也看看电影,感受大片感官刺激的畅快淋漓。然而话虽这么说,白先生选择的这套音响系统的每件器材都不是凡品,下面大致罗列主要的器材:


Hi-End系统   



 ▲德国Acoustic Solid实丽Classic系列Solid Wood LP唱盘

▲丹麦Ortofon高度风TA-110唱臂

▲Ortofon高度风MC Cadenza Blue唱头

 ▲Ortofon高度风EQA-999唱头放大器


 ▲日本Accuphase金嗓子DP-950 SACD/CD转盘


 ▲Accuphase金嗓子DC-950解码器


 ▲日本Melco N1ZH NAS伺服器


 ▲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Emperor Preamplifier皇帝前级


 ▲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Mono Amplifier皇帝单声道后级四台


 ▲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PQS-402落地箱


 ▲线材:瑞士Ensemble瑞宝DALVIVO喇叭线等等


AV系统


 ▲OPPO蓝光机

▲日本Onkyo安桥AV功放


▲丹麦M&K S150环绕音箱系统

▲日本JVC投影机



不说不知道,面前干练儒雅的白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马勒迷,他说自己一个人听音乐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马勒的交响乐,因此他选择的音响系统的前提很明确:必须要能够从容地展现出马勒交响乐中那些激烈的思想碰撞,既有丝丝缕缕清晰分明的柔板,也能重现音响性炸裂的高潮。因此,在大概一年前,通过特维音响的展示会上聆听过后,白先生选择了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PQS-402落地箱,这对音箱在白先生这个聆听空间中大小恰到好处,视觉上小一号会显得太小,大一号会给人较大的压力。而听觉上也是如此,由于空间面积恰当而且净空足够,PQS-402在这里声音能够完全展开,超低频和超高频两端的延伸轻松自然,大动态下,又能容纳汹涌澎湃的低频能量,重播马勒交响乐果然畅快从容。



虽然有水准不俗的黑胶系统,但其实白先生更多以数播系统来聆听音乐,他说重播马勒那些编制庞大的交响乐,只有操控便捷的数播系统才能让他随心所欲地作版本的比较。为何白先生对马勒情有独钟呢?首先马勒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请注意,这里没有第一。鼎盛时期的马勒,连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都望尘莫及——马勒本人得到过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赞扬,更不用说培养了克伦佩勒、布鲁诺瓦尔特这样优秀的指挥,还对德彪西、西贝柳斯和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说,聆听过马勒指挥的观众们,将其称之为“一个伟人最纯粹的告白”。马勒总会在指挥过程中意识到身为凡俗的缺陷,因此不停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尤其是《第五交响曲》总谱就重印多次。马勒自己意识到了身为个体的局限,因此他允许指挥们在演绎其作品时可自行裁决。“我死以后,如果作品中的任何地方听起来不对劲,就改掉!你们不仅拥有这个权利,也有义务这么做。”马勒也对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调整,甚至篡改《圣经》般神圣的贝多芬,改编舒曼和柏辽兹的交响作品配器——因为他认定这二人在乐曲配器上根本就是外行。虽然,他只是为了演出而对作品做了改编,但这在当年也足以引起轩然大波。


马勒藐视一切现代的自负,嘲笑人们总是过分强调追求所谓的精确性和时代风格,而完全忽略了情怀与情感。若是看见现如今有这么多人都在谈论他的第六交响曲,终曲部分到底应当有几声大锤,是两声,三声,还是四声五声,马勒定会勃然大怒。马勒在音乐中所说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有多种解读,指挥应当追随自己对音乐本身的想象,而非严格照本宣科遵守前人留下的指示。这也正是马勒所说的随心而行,依生命意志而动,大胆又自我矛盾的马勒式精神。


在这一方面,Leonard Bernstein伦纳德•伯恩斯坦是非常接近马勒的大师,而Pierre Boulez皮埃尔•布列兹则是另一个极端。伯恩斯坦喜欢将节奏放慢,在张力上做延展,有时候乐曲会偏向一方,内在平衡仿佛因扭曲而变形。而布列兹的大多数演绎诠释了朴素、客观精确地细节处理和节制的情感,在他看来,“如果将马勒的作品处理的过于澎湃宏大,则有显得粗俗的危险。”这两位大师可以说完美诠释了马勒所说过的话“最好的音乐并不存在于音符中”,当然马勒也曾说过,“诠释的精髓在于准确。”永恒的自相矛盾个性分裂的马勒,身为作曲家的他要求绝对的精准,而身为指挥的他希望在表达中寻求自由。假定这个二元理论是成立的,那么意味着若想完美演绎马勒的作品是不可能的,每一次演出都不过是朝完美净化的过程,没有终结。


诚然,没有一位指挥家能解答关于马勒的全部问题。任何人诠释的任何一套马勒全集,都无法满足听众求知若渴的探索精神。其实在众多的指挥家棒下,并非所有的录音都能通达马勒,比如那些抗拒情绪表达的指挥,例如Bernhard Haitink海廷克和Christoph von Dohnányi多纳伊。他们的指挥注定会缺少大量重要的关键元素。有些尝试将音乐的棱角磨平的指挥,比如Herbert von Karajan卡拉扬和Riccardo Muti里卡多•穆迪无疑违背了作曲家的本意。更不用说居然还有人选择用古乐器演绎马勒,并杜绝颤音,公然冒犯作曲家本人的世界观。以上都是演绎马勒的禁忌,且仅仅是众多禁忌的冰山一角。从另一个方面理解,马勒的交响乐不但欺负指挥和乐团,更是对音响电声重播的极致挑战,白先生的这套组合能力如何呢?



在German Physiks的产品线中,体型庞大的PQS-402只位列第四,官网预告旗舰Gaudi MK3即将上市,而其余两位大哥中也是旗舰级的制作,Emperor皇帝MK2坐拥巨无霸身形,高1.96米,重量达到惊人的每只425公斤,两只12英寸超低音单元和4只6英寸低音单元的组合,令超低频可下潜到18Hz;三哥Loreley MK3每个箱体也使用4只DDD单元,以及两只12英寸低音和4只10英寸无源辐射器,最大输出声压达到120dB,高1.8米,重量也达到惊人的420kg。相比较而言,PQS-402就显得亲民多了,但体重也达到了每只165kg,在家中若没有旁人帮忙,想挪个位置调整一下都得量力而为。PQS-402虽然较大哥们小一些,但设计概念却如出一辙,较小的体积却能保持极佳的频宽及低音效果,使它更适合在空间较有限的聆听环境中使用。严格说来,PQS-402应该属于巨型音箱的范畴了,因为每个声道音箱拥有二支DDD单元,还有二只10英寸低音单元和四只8英寸低音无源辐射器,算起来每声道共有8只喇叭单元在工作,最大输出声压可达118dB,其能量惊人是可以预见的。



German Physiks音箱之所以能够重现极佳的三维音场感和像真度极高的立体音像效果,皆源自于所使用的DDD全频全向喇叭单元。DDD喇叭单元的起源要追溯到1978年,德国天才数学工程师Mr.Peter Dick在通过12年时间潜心研究后,发表了独一无二的360度全频Dick Dipole Driver(简称DDD)喇叭单元。后来通过和Holger Mueller合作合作,以两年多的共同研究,以German Physiks品牌诞生了第一对获得全球专利的360度全音音箱——Borderland。


DDD喇叭单元的成功可说技惊四座,在结构和设计上,DDD单元的锥盘形态与工作模式确实与传统动圈式锥盘驱动单元类似,声学结构却有很大区别。传统单元声波辐射面较窄,而竖立式圆锥状的DDD振膜却能够将声波做全向的辐射,因此除了直达声外,DDD单元可重现更多的空间反射声,从而更真实地模拟了乐器在空间中发声的状态。


而且,DDD单元虽然是单一锥盆的单元,但实质运作等同一套机械式(非电子式)手段进行四路分音的扬声器系统。透过锥盆的特别形态,包括锥盆壁的斜度比例、面积,音圈一端至基座的固定结构,锥盆的质料与质重的相互关系,并结合Small/Thiele理论关于声箱低频谐震参数,这样就能以单一锥盆的驱动单体形成(机械式)四路分音的效果。因此,DDD单元只需附加特定形式的后载号角帮助低频延伸,就可以实现全频工作。目前DDD单元的振膜有两个版本:厚度仅0.025mm的钛薄膜,和厚度0.15mm的碳纤维编织振膜。使用碳织维锥盆的DDD单元型号,工作频率大概能够下潜到200Hz,高频延伸较钛金属振膜更佳,达到24kHz,因此可将DDD视作全频单元,这也是DDD与传统单元的最大差别。



此外,由于DDD锥盆是固定的,所以并不像传统活塞单元般,当音圈移动是整个锥盆即随之移动。实际上当DDD的音圈运动,对固定的锥盆进行激励时,震动会由锥盆口径较小且连接音圈的一端,朝大口径开口的一端传递。也就是说音圈通电在磁路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会“压迫”或“拉伸”锥盘产生振动发声。正因为DDD锥盆采用水平方向360度全向全频幅射声波的发声原理,在这模式下,振膜活动质量、振动幅度都非常低的DDD锥盆有着非常快速的瞬态响应,极佳的强、弱音动态响应及弱音细节分析力。而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令单元在水平方向的扩散达到点音源兼球体幅射这类模拟乐器或真人发声的效果。正因如此,造就了德国German Physiks扬声器更佳的离轴响应和无可比拟的360度扩散特性,从而令更广泛的聆听位置能够享受到优秀的立体音像效果,营造出更接近音乐厅真实的空间反射、残响等效果,仿如现场演奏的自然真实感觉来得非常强烈,这都是传统单元设计远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归纳出DDD单元在设计上的几个优点:


一、DDD单元是真正的360度水平扩散发声设计,也是最接近真实乐器的点音源发声状态。声音能量均匀向四周扩散,模仿乐器或人声在演奏厅或录音室中的空间反射效果,残响自然丰富,指向性极为宽阔。用这种单元重播古典乐录音,提供拟真度极高的现场感,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自然的残响泛音和空间感,彷佛乐手就在眼前演奏。


二、因为DDD单元重播的声音可以在空间中均匀扩散,所以在摆位上可以比较不受限制,皇帝位范围得以拓展到比较宽阔的聆听位置,就像在音乐厅中不一定要坐在正中间的位置也能达到良好的音场包围感和平衡感。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由于空间或摆位因素导致音场偏差失衡的情况。


三、DDD单元的振膜非常轻、薄,碳纤维振膜的厚度只有0.15mm,钛合金版本的振膜更只有0.025mm。假如将这些材料制造传统动圈单元,由于工作原理的差别,根本不可能胜任中频的重播,更别说中低频了。但是,以Bending Wave弯曲波原理发声的DDD单元,虽然肉眼难以察觉振幅,但却能重播宽阔的频响范围。这种材料和结构带来极快的响应速度,重播声音细节丰富、对微弱的演奏微动态变化及泛音延伸能够准确呈现,而特殊的结构和强大的磁路特性更能驾驭复杂庞大的大编制与大动态音乐。最重要的是,DDD的360度扩散设计,能让声音听来都活生、自然,不会受传统音箱前向发声指向性的局限,听起来也就更接近于真实的发声状态。


四、正是DDD锥形振膜面积大而且振动幅度小,因此也降低了箱体的共振。事实上,DDD单元根本不需要喇叭箱体辅助发声,相当于开放式的设计,所以不会有箱体音染的问题,无形中解决了传统音箱的局限。




通过4台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原厂Mono Amplifier皇帝单声道后级以及Emperor Preamplifier皇帝前级的全力驱动下,白先生这套组合重现马勒交响乐高潮迭起,精确与活力鲜有其它系统能与之匹敌。每台Mono Amplifier皇帝单声道后级最高输出功率达800/1600/3200W(8/4/2Ω),白先生选择了每声道用两台后级分别驱动低音和DDD全频单元播放,因此整套组合用上了4台庞大的后级功放,在4欧姆的负载下,最大输出功率高达惊人的6400W。这套组合的威力我在佛山何府也感受过了,但诚言厦门白府的空间比何府更佳,因此白府所感受到的效果更加极致,尤其是低频的从容宽厚感,以及音场的自然通透感都令人心驰神往。



在版本方面,历史上马勒十首交响曲的演绎版本多不胜数,但演录过全集的却不算太多。最早的两套马勒全集,出自Rafael Kubelik库贝利克和Bernstein伯恩斯坦之手,两人的手法竟然是截然相反。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的诠释呈现出精致,然而表达却相当保守低调,导致经常有观众错过重要的高潮段落,同时有些部分的温情,大大盖过了音乐底层的悲伤。而活力四射的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New York Philharmonic),则以豪情万丈甚至是殉道者般的热情激起听众内心的澎湃。如此一来,作品中大量的微妙情绪便被牺牲掉了,而且其诠释有时候显得偏执。两套极端的全集在很多方面彼此互相补充,然而事实上每一方都仅是占据了马勒音乐世界的一个小角落。Georg Solti乔治•索尔蒂的表达在情感风格上十分接近于伯恩斯坦的热诚,却没有伯恩斯坦的象征意涵,有些地方显得粗野而歇斯底里。卢塞恩时期劫后余生的Claudio Abbado阿巴多用音乐呈现出长时间的冥想式升华。这些诠释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探讨走进马勒世界,却都无法表达马勒的全部。



在全套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前后级功放与PQS-402大型落地箱的诠释下,马勒音乐的魅力得以正确展现,甚至各版本演绎的区别更是一目了然的。这得益于高解析度音乐文件所带来的高密度、高信息量音质重播,而German Physiks德国殿堂功放强大的驱动力与DDD全频全向专利喇叭单元所重现的透明、活生音场感,当然也是功不可没。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