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这等高端气质,真是迷人!:Dali Epikore 7 落地音箱

作者:戴天楷 图:蔡维峻/Dali 阅读数:45 发布日期:2025-05-16

摘 要:2022 年的慕尼黑音响展上,Dali 推出了
一款超级旗舰,那就是 Dali Kore。

showimage (58).jpg


2022 年的慕尼黑音响展上,Dali 推出了
一款超级旗舰,那就是 Dali Kore。这对旗舰音箱体现了 Dali 四十年来所有对音箱的 know how,融入了他们最新、最顶尖的技术。在开发这对音箱时,高层下了「研发无上限」的指令,大开绿灯,让工程师打造出崭新的全方位旗舰,这才有了 Kore 的诞生。

相隔一年,我在慕尼黑音响展的 Dali 展间,看到一对很像 Kore,可是体型却小一号的音箱。那是 Epikore 11,也是 Dali Kore 之下的次旗舰。Epikore,Epicon,Epikore,Epicon,Epikore ...... 原来这就是 Dali 的策略——打造出超级旗舰之后,再来就是技术下放,让高阶系列也能雨露均沾,并向上提升。


showimage (59).jpg


又经过大约一年的布局,Epikore 的产品线渐趋完整,如今共有三款落地音箱——Epikore 11、Epikore 9、Epikore 7,与一款书架音箱 Epikore 3。中间的跳号会不会补上?何时补上?有没有中置或环绕的计划?我们静观其变,也乐观其成。

这次听的 Epikore 7 是 Epikore 系列最小的落地音箱,4 单元、3.5 音路、低音反射式的架构。但它可不是这么简单一句话就可带过的音箱。Epikore 系列音箱继承了 Dali Kore 上所使用的多项技术,我们得细细来看这许多方面。


showimage (60).jpg


来自 Kore 的 EVO-K 混合式高音

首先是高音的设计。Dali 有一项绝活就是 Hybrid Tweeter 混合式高音,就是以一个软半球高音搭配另一个铝带高音,构成一组双高音单元模块。Dali 首次使用混合式高音,可追溯到 1990 年推出的 Dali 700 音箱上。三十多年来,他们不断精进,也在中高阶音箱上广泛采用此一设计,几乎可被视为 Dali 的显着特征之一。


showimage (5).png


Epikore 采用与 Kore 同级的 EVO-K 混合式高音,除了一个 35mm 的软半球高音,还有一个钕磁铁驱动的铝带高音。这个 EVO-K 是从过去的旗舰 Epicon 系列所使用的高音进化而来的,在材料、结构、性能上予以强化精进,高音失真更低。因为是铝带、动圈混合式设计,高频上看 34kHz。铝带高音负责 12.5kHz 以上的频段,软半球高音负责 12.5kHz 以下、2.5kHz 以上的区间。把高频工作的范围切割开来,也就让两只单元得以在工作最线性、失真最低、且远离谐振点的范围内工作。


showimage (61).jpg


双七吋中低音的材料与技术,也来自 Kore 的研发

在 EVO-K 混合式高音下方是两颗 7 吋的中低音单元。Dali 在 Epikore 11 和 Epikore 9 上使用了 8 吋和 6.5 吋两种尺寸的中低音,但在 Epikore 7 上则采用单一尺寸的 7 吋单元,与 Epikore 3 书架音箱的低音相同,为 Dali 全新研制并在丹麦工厂 in-house 制造的。中低音单元的振膜,技术与配方也是从 Kore 下放、称为 Clarity Cone 的技术。振膜材料依旧是 Dali 所擅长的木纤维纸盆,暗红色的振膜表面还有特殊涂层,加上经计算设计过的立体纹路,在材质本身之外,更强化了刚性与阻尼。于此之外,轻质量设计也让这个单元运动更灵敏,讯息再生更完整。


showimage (6).png


动圈单元的运动,是靠磁铁和音圈所构成的磁力系统,根据电流变化改变磁场,造成推拉动作,使单元进行活塞运动。音圈不能单独绕线存在,必须有个绕线的依托,那就是音圈套筒。音圈套筒连于振膜,当音圈和磁铁发生磁力作用时,带动振膜发声。Epikore 7 的音圈口径为 38mm,和 Kore 的设计如出一彻,采用了钛音圈套筒。音圈套筒一求够硬、刚性够高,工作时才不会造成能损;二求避免感磁,才不会在音圈作动的时候产生涡流效应(eddy currents)。钛金属音圈恰好符合这两点要求,比起常见的铝合金和玻璃纤维音圈套筒都更好。


showimage (7).png


Epikore 7 中低音单元的磁力系统,搭载了 Dali 的招牌技术之一:「第二代软磁性化合物」(Soft Magnetic Compound/ SMC generation 2)。一般单元上磁铁的极片多为铁制,但铁无可避免地会产生涡流效应,降低导电性;SMC 则是用来取代铁制极片的颗粒状物质,可透过模制来定型。Dali 很早就开始采用 SMC 技术制作单元,在 Kore 的中低音单元上,更首度使用第二代的 SMC Gen-2。与铁相比,SMC 的导电率是铁的 1/10,000,而第二代 SMC Gen-2 又比第一代低了 2.5 倍,相当于铁的 1/25,000,更不易生成涡流效应。有涡流效应又如何呢?涡流效应会在极片或 T 铁部位形成一个第二磁场,干扰音圈的运动,这也是一种失真。SMC 技术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失真问题。


showimage (62).jpg


分音器用上结合 SMC Gen-2 的自制电感

EVO-K 混合式高音是 Kore 的技术下放,中低音单元用的振膜和 SMC Gen-2 技术是 Kore 的技术下放,并且,分音器也有 Kore 的技术基因。Dali 在白皮书里表示,分音器不仅仅是为了分配各个单元的工作频段,它也与音箱的频率响应、反应时间、时间相位、扩散性、细节、音色、平衡有关,因此分音器设计一点都不简单;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零件的选用。Dali 为 Epikore 7 挑选零件的最高原则就是声音好坏,其他诸如零件单价或尺寸都在其次,声音最重要。很多厂商会标榜使用什么品牌高级的空心电感,但 Dali 不这么做。他们自制电感,且用 SMC Gen-2 取代常见的铁粉芯绕制,结果阻抗比一般的空心电感更低、讯号路径更短、更不容易出现串音,且比铁芯电感降低了电流失真。至于电容,Epikore 7 则使用 Mundorf 的低能损电容。


showimage (63).jpg


手感一流又精致高级的音箱端子

音箱内线也用上高质量的无氧铜绞线,端子更是新开发的大型音箱端子。我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个端子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过去一直对 Dali 音箱所配的专属端子印象深刻,外壳够大,容易握持,方便施力。他们家的音箱端子是我心中模范生等级的。可是这次在 Epikore 7 上看到的端子,整颗黄铜切削而成,表面还加上镀金,质感一流。原厂不配常见的黄铜跳片,而是同样质感不俗的跳线。跳线一端是香蕉插,一端是 Y 插,不管用家习用的音箱线如何,它都能搭配。


showimage (64).jpg


做工细致且制作难度更高的箱体

至于箱体的制作质量也不在话下。Dali 的音箱箱体制作水平向来不俗,可是很明显的,Epikore 和 Kore 又是不同量级的造工。以 MDF 加工制成的圆弧箱体,少了平行面,不仅不容易生成内部驻波共振,还能增进箱体的刚性。Epikore 音箱的前障板还特别加厚,EVO-K 混合式高音还有一个专属的铸铝障板,嵌在前障板上。箱体内部加上复杂的强化结构,外部则有细致的实木贴皮与钢琴烤漆。钢烤表面大家都会做,但 Dali Epikore 的钢烤水平是真的好,亮面涂装平整均匀。钢烤水平怎样,你看反影会不会变形就见真章了。

低音反射孔位于音箱背后,有两个斜向通道。原厂称这个反射孔设计为 Continuous Flare,也就是说它能够快速且连续导流,不仅有助于低频延伸与量感,还能保有干净与解析。音箱底部延伸出去的支撑脚,搭配可调高度的脚锥,既赋予落地音箱稳定性,也能提供良好的隔震效果。


showimage (65).jpg


单一员工个别组装并测试的制作理念

除了上述的各方面设计和技术,还有一点值得一提,Dali 有个特别的制作理念,那就是每一对音箱从组装到测试,都由同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完成;原厂称这个是 Individually Crafted。不仅如此,他们更要求每支音箱都要经过诸如阻抗、频率响应、失真、灵敏度、相位等多项测试,且所有的测试数值都要与该款原型数据一致,方可通过测试。这样,就能确保每一款的每一支 Dali 音箱,都有相同的质量。前面讲的还只是 Epikore 7 的设计和技术,加上了这一点,更让人买得放心且安心。


showimage (66).jpg


声音表现面面俱到,细腻有之,恢弘有之

试听地点就在公司的试听室。Dali Epikore 7 一开声,就让我和一干同事们感到吃惊,「这个声音不错啊!」「声音很平衡,高音很顺,延伸很漂亮。」「低音蛮沉的,这个贝斯好听。」你一言,我一语,几个人讨论了起来。其实前不久,代理商就送来过一对
 Dali 落地音箱 Rubikore 6,郭总编的试听报告,给了一句「柔顺耐听」的评语。Epikore 7 同样也有这种柔美流畅的底蕴,只是,比起 Rubikore 6 要全面的多。Epikore 7 的高音光泽感更好,音乐画面的透明度更好,中频的解析力和低频的扎实度也是 Rubikore 6 所不及的。

作为 Dali Epikore 系列最小的落地音箱,Epikore 7 的个头不大,但声音表现却有超乎体积的气度。不管是播放管弦音乐时的壮盛感,或者是播放摇滚乐时的冲击力,无论是规模还是力道,都很有一套。至于表现室内乐或爵士乐三重奏这种编制较小的音乐类型时,它所呈现出来的器乐质感实在出色,质感鲜明而且够细腻,乐音的光泽自然,既不过量造成难耐,亦无不足致使音乐暗沉。听小提琴也好,钢琴也罢,抑或是爵士鼓的铜钹、萨克斯风,都能细腻而准确地拿捏其音质和音色。


showimage (67).jpg


U-Audio 的试听室是个超过二十坪的大空间,Dali Epikore 7 在这样的空间里,也能表现从容,不感觉局促。Dali 总会在手册里注明音箱摆位的建议,包括间距宽度、离墙距离等。以 Epikore 系列音箱来说,原厂建议音箱间距 3-5 米,离背墙 35cm 到 120cm,且由于 Epikore 音箱水平扩散角度够好,Dali 原厂建议用家不必调整内倾角度,只要让音箱正面朝前,然后坐在正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即可。实际使用上,也确实如此。一来,音箱间距可以拉开;二来,的确无需另作 toe in,就能有清楚的结像。然而,原厂说明书里写的,终究只是建议,实际上,要如何摆位,还需考虑使用环境与用家的声音偏好。原厂建议是一般性原则,保有因地制宜的灵活弹性,才能得到最大的聆听乐趣。

搭配的扩大机有两套,一套是 EAR Yoshino 868 前级与 509 MK2 后级,一套则是 EAM Lab Classic 202i 综合扩大机;前者是 100W 的真空管前后级组合,后者是 200W 的晶体管综合扩大机,驱动起 Epikore 7,均可谓游刃有余,只是风味不同。EAR 的真空管前后级,声音柔美一点,光泽温润一点,古典和爵士听起来细腻滑顺,很是好听。EAM Lab 的声音扎实度很好,冲击力道更明显,声音层次也更鲜明清楚,放起流行或摇滚,听起来更带劲。

郭总编问过原厂,是不是 Dali 音箱配晶体机比较好听?原厂的回答是 Dali 音箱的反应速度快,所以不是管机、晶体机孰好孰坏的问题,是扩大机能不能让音箱展现速度,重现高信息量的问题。

用天鹅湖说明它如何兼顾纤细与壮阔这看似极端的两面

showimage (68).jpg


饱满的声底,扎实的质地,开阔的音场,轻松而自然的两端延伸,Epikore 7 在播放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时,既能给出壮阔的场面与浓烈的情绪,亦能提供优雅的姿态和细腻的质感。听罗斯托波维奇指挥柏林爱乐的经典版本,第一轨由弦乐的拨奏起始,那个拨奏的活生感真好。随后三拍子的圆舞曲响起,在优雅而轻灵的步伐之后,则是加入打击乐的一段乐团齐奏。听这一段由弱到强的音乐,其音乐的动态幅度宽广,却能轻松舒展,那种从容的气度,就是中大型音箱上才可见到的气质,Epikore 7 没那么大,却像大音箱一样从容。敲响的大鼓有着十足的重量感,值此之后,音乐一收,三角铁轻轻敲响,那个透明的画面真是漂亮啊!

在小天鹅之舞的乐段里,木管和弦乐交相搭配,谱出俏皮而诙谐的场景。听这里的木管吹奏,Epikore 7 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器乐质地,不仅清楚,而且自然,更是真切。它能让人一听就知道:这里是低音管,然后单簧管加入了......,彷佛亲眼见到演出一般。音色准确,质感写实,这都是本事。接下来的竖琴独奏乐段,那铮铮琴音是水波荡漾,而后的小提琴带着淡淡的哀愁,悠悠地唱着。随后音乐速度加快,配上拨弹节奏,情绪也跟着开朗起来。有翔实明确的描绘力,还能带出气韵和生气,Epikore 7 在传真之外,还能传神。

最后一曲是与邪恶巫师的大战,疾驰的音乐,酝酿着不安的情绪。忽然间,大鼓猛地敲响,战斗展开。在这段战斗场景的结尾是定音鼓的滚奏,后面接上情绪浓烈的主题,先以绵密的弦乐奏出,再是法国号温暖的乐声,淡去之时则由竖琴的分解和弦作结。短短一段乐曲,随着剧情发展变化,Epikore 7 在乐团热烈齐奏时,能发出充足的能量,在轻声细语时,也能清楚还原旋律线条。在这举足之际,Epikore 7 拿捏轻重拿捏得准确。

听这钢琴琴声,既圆润又扎实,能深沉还有光泽

showimage (69).jpg


在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上,Epikore 7 同时展现出它能兼顾纤细与壮阔两方面的本事。再以 Martha Argerich 弹奏的萧士塔高维契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为例,说明 Epikore 7 那个质地扎实绵密,又具自然光泽的声音,是多么有音乐表现力。第一乐章开头就是钢琴华丽的进场,音符坚实之余还保有圆润的质感。这钢琴开场十足的说服力,既出自钢琴家,也出自 Dali Epikore 7。

我很欣赏 Epikore 7 对器乐本质的高度还原力,尤其是钢琴。钢琴的发声机构复杂,同时,响度和带宽都很惊人,在乐器之中仅次于管风琴。同时,它是以琴槌击打琴弦发声,琴弦共振带来的丰富谐波,速度控制、力道变化以及谐波迭加,造就出钢琴声响的多变性。比起其他乐器,钢琴的表情更多,可发挥的空间更多。

正因如此,要完整地重播钢琴音乐并非易事,若非全音域的大型音箱,重播总得打点折扣。我会把 Epikore 7 归类为「中型偏小」的落地音箱,按照经验,这种尺寸的音箱,重播钢琴总有限制。可是,Epikore 7 在重现钢琴的音色、响度、力道、质地和规模等各方面时,有着超乎我预期的好表现。当我听见几处遁往深处的低音,深沉、干净、力劲,让我不禁叫好(我可是真的喊出了一声「哦......」)。

萧士塔高维契这首曲子很特别,乐团只有弦乐五部,没有其他管乐和打击乐,另加上钢琴和一把小号。Epikore 7 明白表现出的小号的金属光泽与质地,有时,是金灿灿的,有时,又很温暖柔软,又有时,因加了弱音器而显得犀利。这些音色与质地上的丰富变化与多重面貌,在 Epikore 7 上都听得明白。

至于弦乐,绵密而细致的弦乐,小提琴纤细且有光泽,低音弦乐则以厚实的合奏支撑着。第二乐章就是这样的发展,弦乐的铺陈引出钢琴的叙事,再进入一段高潮,由钢琴奏出张力十足的音乐。而且,即便乐团的编制比较单纯,层次还是有的。在我试听 Dali 音箱的经验里,它们总是很容易就「消失」于前。眼睛一闭,一个活生的演出现场就在前方,而不让人觉得是从两个音箱发出来的「声音」而已。Dali 自豪于自家音箱优异的扩散性,是有所本的。这在 Epikore 7 上听起来似乎也是小菜一碟。

放起管风琴,才知 Epikore 7 能吞吐的能量远超所想

showimage (70).jpg


钢琴难重播,管风琴更难,它能发出的音域最广,响度最大。除了手弹键盘外,下方还有脚键盘,手脚并用下,使之能发出更丰富的和声,比之管弦乐团,有过之而无不及。管风琴更可透过调节音栓改变音色,让同一架管风琴,在相同的演奏方式下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高雄卫武营音乐厅内的管风琴,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厅管风琴,有多达 9,085 支音管,以及 127 支音栓,搭配可移动的电子式演奏台,是现代管风琴中非常先进的设计。拉脱维亚管风琴演奏家 Iveta Apkalna 就曾在卫武营演出,并留下精彩的录音。

以这张专辑里魏多第五号管风琴交响曲为例,Epikore 7 的音响规模感比我们凭眼见所以为的要大得多,它的两端延伸轻松自然,特别是两颗尺寸不过 7 吋的低音,竟然可以让管风琴的低音轻松沉下。第一乐章一开头的主题呈示,就带着低音而出,营造出厚实的音响。高音管再与低音相互应答,营造出错位的效果。随后展开的主题变奏,先是轻柔而优雅,继而出现的变奏则显得壮盛且激昂,再来的变奏又将音量放轻,回归和颜悦色。Epikore 7 的声音规模感够大,频率响应够宽,再加上宽广的动态,要表现第一乐章的主题与变奏,完全不是问题。当你听到这个乐章的后段,那宏大而缤纷的管风琴音响,就知道 Epikore 7 的厉害了。

不得不提的还有它对音乐层次感的爬梳本领。Epikore 7 能把复杂的音乐梳理的清楚明白。这很难吗?一来要看音乐有多复杂,二来要看你听多大声,三来要看你对这曲子有多理解。关于这个,我要以这曲子最有名的触技曲乐章为例,这个乐章经常被单独拿来演奏,甚至出现在好些位名人婚礼上。乐曲开头便是华丽的分解和弦,配上丰富的和声。亮丽的高音不能刺耳,还要有充足的金属光泽,才显得出华丽感。此时还有沉重、厚实、饱满的低音伴奏,一高一低的发展,让乐曲有着绚烂的色彩与堂皇的气度,搭建出雄奇宏伟的建筑。卫武营音乐厅的管风琴音色真是漂亮,音乐厅管风琴与教堂管风琴不同的是空间残响的长度,这里的管风琴听起来干净、清澈、层次分明。Epikore 7 是我遇过这种尺寸的落地音箱里,重播管风琴的表现最全面的一对。Bravo!

深沉却干净,带有细节与画面的低音提琴,谁不爱呢?

showimage (71).jpg


这些年我听了不少对 Dali 音箱,在低音的表现上,当然会因音箱大小而有差别。但量还是其次,重要的是质。Dali 音箱的低音,量不会少,而且质多半还很好。Epikore 7 也是这样。钢琴的低音是一种,管风琴的低音是一种,低音提琴呢?我以 Edgar Meyer 与 Christian McBridge 的「But Who’s Gonna Play the Melody」,两位有份量的低音提琴手合作的专辑为例。低音提琴可不是只有闷闷的低音而已,此处我所听见的,琴音饱满深沉,同时还保有解析。解析在哪里?拉奏时的擦弦质感,以及拨奏时的音符颗粒,再加上琴弦振动与琴板的共鸣,那个共鸣声响组成其实很丰富,并非只是单纯的低音而已。Epikore 7 表现这两把提琴的低音,显得很大器,也很有自信。如果单从规格来看,区区 35Hz 似乎没那么让人惊喜,但那只是个数字,我们可透过它听见什么才重要。

空间描绘能力出众,开阔且深远;人声鲜活,纹理可察

showimage (72).jpg


Dali 音箱一贯的厚实温暖,在 Epikore 7 上亦复如是。他们惯用的木纤维振膜中低音单元,其实就是一种纸盆。在个人的经验里,使用纸盆单元的音箱所播放出来的人声,我尤其喜欢;Dali Epikore 7 就有这种魅力。听 Eivør 的「Eivør Live」专辑,第一曲的鼓声扎实有力,键盘与合成器则带来迷幻的氛围,引出一个悠远的情境。Eivør 的唱腔多变,现场演唱会的收音,多会加上一定的 reverb,好让声音更丰润饱满;这些录音特色都听得清清楚楚。精彩的演出,换得满堂喝彩,而那些现场的鼓噪和掌声,则拉出一个宽广的空间。对了,Dali Epikore 7 所能营造的空间感也是开阔、开放的。

我也想提一提「Where Are the Angels」中的吉他。只听这琴音清楚,共鸣丰富,琴音重现的丰富度和朗声程度,与音响的谐波再生有关系,也是鉴赏音箱性能很重要的指针。「Sum sólja og bøur」一曲里,Eivør 富有诗意并民谣风味的演唱,是这首歌听起来迷人的地方。Epikore 7 干净、温暖、透明、绵实的中音,让人除了可以清楚听见歌手声嗓纹理,在她那穿透力十足的高音一出,就显示出中高音域的动态表现了。Epikore 7 在重播人声上,确实厉害的紧!

听现场录音专辑,让人好似身在现场般

showimage (73).jpg


又如 Eagles 在 1994 年 MTV 现场演出录音「Hell Freezes Over」专辑,听最有名的「Hotel California」。超过两分钟的导奏,老鹰粉喜欢听,音响迷更爱听。开头就是 Don Felder 和 Glenn Frey 的吉他,那琴声清楚地好像音符一个一个跳出来一般。不仅有圆润的音符颗粒,吉他弹奏的动作,也因为声音讯息重播上的完整性,而得以清楚重现。至于这里的鼓声,则是拉丁式的几款鼓配在一起,鼓手以手代棒敲击出声;致使我们所听见的鼓声和平常习惯听见的套鼓不太一样。这些画面,都在 Epikore 7 的解析下,让人可以清楚分辨并且在脑中浮现出想象的画面。主唱 Don Henley 经过岁月刻画过的沙哑声嗓,唱起「Hotel California」更是别有韵味。

「Take It Easy」由 Glenn Frey 担任主唱,贝斯手 Timothy Schmit 和在这里回到鼓手位置的 Don Henley 为之合音。加入了合音的歌曲,人声显出了更丰富的层次。这里可听见我们所习惯的套鼓;听这鼓声扎实有劲,加上似乎更前倾的歌声,配上乡村摇滚的节奏,以及 Joe Wlash 那带着即兴的电吉他演奏,诸如这些加总起来,挑起现场观众的情绪岂是难事?

至于「Desperado」,收拾了热烈的情绪,Glenn Frey 在钢琴前,静静地弹奏出主题旋律,再由 Don Henley 像是旁白一样的叙事姿态,缓缓地、稳稳地唱出这首歌。我见到一个浮凸、立体、且活生的音像,也轻易地就被卷入了那伤感的、悲哀的、看似绝望的情境里。随后弦乐团的加入,让歌曲更添抒情意味,这场演唱会歌单的编曲真是高明。Epikore 7 的播放下,这首歌真是让人一听,情绪就跟着进去了。

这等高端气质,真是迷人!

我过往试听过 Dali 的 Rubicon 与 Epicon 音箱,但这次试听 Epikore,深感在设计与做工上都更具备 High End 质感。我们以前想到 Dali,总觉得他们就是「负担得起的音箱」,实可谓平价又好听的代表。现在,还是有售价可亲的 Dali 音箱可选,但对于重视质量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也提供了更精致的产品——Epikore 和 Kore。

如果你有百万元的音箱预算,除了那些本来就在经营这个价位带的品牌,也该听听看 Dali。又如果你的空间有限,最多只能摆放中小型落地音箱,Dali Epikore 7 则是百万以内可买到最好看且好听的音箱之一。




器材规格

Dali Epikore 7
型式:4 单元 3.5 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音箱
单元:10×55 mm 平面振膜高音 × 1,35 mm 丝质软半球高音 × 1,7 吋Clarity Cone 木质纤维振膜低音 × 2
频率响应:35 Hz – 34 kHz(+/-3dB)
效率:88 dB
阻抗:6 Ω
最大音压:110 dB
建议扩大机功率:40-400瓦
分频点:800 Hz、2.5 kHz、12.5 kHz
尺寸:1120 × 380 × 420 mm(H × W × D)
重量:40.5 kg
售价:990,000 元
进口总代理:极品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号2F-1
电话:+886-2-2792-9778
网址:https://www.topaudio.tw/
脸书粉丝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topaudio.inc.tw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