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天楷 阅读数:116 发布日期:2025-07-30
T+A 最新推出的 Symphonia 真是一台有趣的扩大机。外观保有完整的 200 系列设计元素,又有着 R 系列的全尺寸大小。它的功能完备,让人买一台回家,配上一对音箱,就可以听音乐了。这也正是 T+A 意图在 Symphonia 上实现的愿景:打造一台功能强大的一体式系统,让听音乐变得更简单、更直觉。
犹如 200 系列与 R 系列的合体
就其外型而论,圆形的 VU 表、按键旋钮的设计等,都让人联想到这几年深受市场关注的 200 系列。而机器前面板的切角又让人想到 T+A 经典的 R 系列机种。原厂不说,我们还不一定的知道的,则是它藏在尺寸里的密码。这个 10 x 38 x 34 公分的高宽深,更是复刻了 1985 年 T+A 首款前级扩大机的尺寸。两侧精致而不张扬的散热片,显出几分包浩斯的现代简约工业风。这样外观既有细节,又藏巧思,还处处显得落落大方的 Symphonia,谁能不爱呢?
采用 Purifi Eigentakt 的订制放大模块
在扩大机方面,Symphonia 内建客制化的 D 类放大线路,该模块是 Purifi Eigentakt 技术最新的设计。Purifi 是当前全球音响市场上,最重要的 D 类放大开发者之一。他们的放大模块不仅广爲业内采用,也是很多 DIYer 自作派玩家的心头好。Purifi Eigentakt 放大模块有几个重要特征:首先,极低失真。它们不仅 THD 总谐波失真极低,就连 IMD 互调失真也很低。THD 低,就让该放大模块几乎没有声音特征,也就是不带丝毫音染;IMD 低,则有助于实现高解析且稳定的立体音像。而其极低的噪音值,也造就了绝佳的讯噪比。
其次,驱动力强。原厂对于 Eigentakt 模块对音箱的驱动力信心十足,即便是面对难推的音箱也不怕。而且它全频段的频率响应都很平坦,上看 60kHz 没问题。也不必担心音箱的阻抗变化,都不影响它频率响应的表现。再加上它的超高阻尼因子,对音箱不仅驱动力好,也有绝佳的控制力。
其三,极低的空转损耗与电磁干扰。Eigentakt 的误差校正技术,能让它在不降低音讯效能的情况下,让 MOSFET 功率晶体进行较宽松的交换时序,这就带来了极低的空转损耗,让其发热更低,即便在小机箱、低散热条件下,也能保有正常的低温工作。
8 欧姆 125W、4 欧姆 250W,加上高阻尼因子
Purifi Eigentakt 正是靠着这些卓越的规格性能,征服了很多厂商和玩家的心,就连 T+A 也中招了。Purifi 提供标准的模块,也开放订制模块。Symphonia 所使用的,便是 T+A 找 Purifi 订制的 Eigentakt 模块。双单声道设计,左右声道各一组放大线路,输出功率达每声道 8 欧姆 125W、4 欧姆 250W;阻尼因子高于 800。在搭配音箱上,单是这些数据,都给人满满的安定感。而且 Symphonia 还设置了 ISC 智慧安全控制系统,可以随时监控输出状态,一但有任何工作异常状况出现,就会自动调节,保护扩大机和音箱。前级线路则汲取自家 HV 系列的技术,踩高电压设计,具有高频宽、高讯噪比、低失真的特性。
特制交换式电源
为了配合这个 D 类放大线路,T+A 设计了一组特别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可以因应 Purifi Eigentakt 的高速交换频率,产生纯净、平滑的正弦波电源,而不会有任何传统交换式电源的干扰问题。这个电源总供电最高可达 1.2kW,而且没有谐波,没有失真,没有高频噪声,且内有二组供电,一组给数位电路,一组给模拟电路,各自独立。T+A 还开发了可以高速充电的电容,速度高达每秒 10 万次,这个速度是传统电容的 2,000 倍之多。正因为充电速度够快,这组 PSU 也可随时提供扩大机应付峰值讯号的电源。
数位模拟全都通,功能满满
除了是一台综合扩大机,Symphonia 全面的功能,让用家在应用上非常弹性,不管要听什么、要接什么,它几乎都能应付。Symphonia 搭载了二组 RCA 模拟输入,其中一组还可选择高电平输入或设定成 MM 唱放输入;想听黑胶也没问题。Symphonia 也预留了一组前级输出,以及一组超低音输出,方便用家搭配其他后级或主动式超低音,好扩展系统。如果要听广播,它也有 FM 接收功能(另有适用于欧洲的 DAB 接收);把 all-in-one 的综合扩大机做成功能完备的 Receiver,一向是 T+A 的拿手好菜。
T+A 也考虑到用家可能会有听耳机的需要,Symphonia 前方配置了一组耳机输出,而且还是 4.4mm 的平衡输出,内部用上高电流输出的耳机放大 OP。T+A 自家的 Solitaire P 和 Solitaire T 耳机,都同时配给单端与平衡两种耳机线。可是,很多用家手上的耳机还是单端的,如果可以多一组 6.3 mm 的单端耳机输出就更好了。除此之外,Symphonia 的蓝牙是双向通道,可以蓝牙接收,也可以蓝牙传送。用家也可以用蓝牙耳机和 Symphonia 配对连接,在家里的任何地方听耳机,不受线材的限制。
数位输入方面则有光纤、同轴各一组,以及 type A 与 type C 各一组 USB,一前一后便于读取硬盘的音乐档案。支援 ARC 的 HDMI 输入,让用家可以连接电视,平添追剧、观影时的乐趣。用以连接 USB DAC 的端子比较特别,T+A 为 Symphonia 设置的是 type C 端子,而非常见的 type B。type C 固然未来有很高的发展性,但就现阶段而言,USB DAC 的连接界面,还是以 A to B 为多,用家手中的音响级 USB 线也多属这种规格。T+A 给一个 type C,这岂不是在暗示:什么年代了,听串流还用电脑,还走 USB?
为求音质最佳,特地强化隔离电路
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位电路,会不会彼此干扰呢?很多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厂商没提这件事。T+A 却特别提出此事。他们表示,模拟讯号路径其实都会对数位干扰很敏感,因此,把模拟、数位分开来,其实是最好的做法。但在 Symphonia 上头,既然是 All-in-One 的器材,就要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开发出一套数位模拟分离的系统,使用超高速的 Silicon Labs 隔离器,在数位和模拟部分形成隔离,进而有效保护模拟讯号路径不受干扰。
搭载最新 ASA G3 音响级串流播放架构
Symphonia 本身也具有串流播放功能,用家可透过乙太网络有线连接,或者透过 WiFi 无线连网,而 T+A 为此开发出一套第三代音响级串流播放架构(Audiophile Streaming Architecture, ASA G3)。原厂开发 ASA G3 的使命就是:让这个串流播放架构,能以全面释放声音的潜能,使串流不再是聊备一格的音源选择,而具有无与伦比的播放效果。
PCM、DSD 各有独立译码路径,且具备特别的算法
透过 LAN、WiFi、USB 接收各种串流音讯,用家可使用 TIDAL、Qobuz、Deezer 等串流服务,透过 Connect、AirPlay、Roon 来播放。Symphonia 可接受的本地档案规格,最高可达 PCM 32bit/ 768kHz、DSD 512 的水平。就数位播放来说,已经算得上主流以上的水平了,却还没到 T+A 自家的超高规格水平;T+A 另有可解到 DSD 1024 的 SD 3100 HV 和 DAC 200。可是,Symphonia 对应高解析档案译码的架构仍一样:ASA G3 能从网络接受原生 DSD 档,并进行 1-bit 的转换,而非把 DSD 转成 PCM 格式后再进行译码;T+A 认为这么做会扭曲音讯原貌。是以,T+A 的数位讯源内部,负责 PCM 和 DSD 的译码,各有专属的 DAC。接受到的档案格式会各走各的路,让 PCM 和 DSD 都以原生文件格式处理;这正是 T+A 的路径分离技术(T+A Path Separation Technology)。
在 DSD 方面,走的是自家开发的真正 1-bit 的译码。在 PCM 方面,Symphonia 采取了一种衍生自 T+A 双差动转换(Double Differential Converter)的译码线路,用上二颗 PCM 1795 的芯片。此一双差动译码线路可以补偿音调上的非线性失真,使其以近乎为零的谐波失真,重现准确的音色。搭配这个双差动转换线路,还有特别开发的算法,让用家可根据自己的声音偏好,选择不同的数位滤波型态而微调音色。听音乐是很个人的事,零失真固然好,若能透过音色微调,让聆听更愉悦,那样更好。
音量旋钮转动手感真好,而且没有机械声
在谈到声音表现之前,我还想提一点操作体验。T+A 的 ASA G3 还有相应的自家播放 App,用家可以上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下载最新版本的 T+A MusicNavigator G3 App。用家除了透过机器上的按键旋钮以及实体遥控器,还可使用 App 来控制。透过 App 可以看到专辑封面等信息,比起单纯以文字呈现的前面板显示屏更漂亮。这个 App 的音量控制有个亮点,在拉动音控的 bar 时,音量会实时变化,荧幕上也会以变动的数字显示音量值。至于机器上的音量旋钮,转动手感不错,原本在 200 系列上继电器切换的机械声没有了,而是 Q 弹流畅、段落感明确的转动手感。如果你不喜欢那种「咖哒咖哒」的机械声,却又认为明确的段落感很重要,Symphonia 这项改进绝对为自己加了不少分。
声音干净、透明、活生、快速、开阔、庞大,失真低、质地纯
试听是在日月音响的第五号试听室进行。因为 T+A Symphonia 是一台 All-in-One 的综合扩大机,系统也就配得简单,一台 Symphonia 搭配一对书架音箱 Focal Sopra No1 就搞定了。在这个六坪多的空间里,这套系统够用了。Sopra No1 虽然是书架式的,却也非省油的灯,即或低音量感和延伸不如落地音箱,但在规模感和能量感的表现上,其实都超过了我们对书架音箱的想象。因此,在这个空间里用它来搭配 Symphonia 其实并不会不够。反倒因为 Sopra No1 的音色表现力好,细节量也丰富,Symphonia 能不能在加了放大镜下,还不露馅,让人察觉不出问题,那才是我这个下午最关心的。
Symphonia 的声音如何呢?在我听来,它充分反映出其内部所搭载的 Purifi Eigentakt D 类放大线路的特质:干净、透明、快速、活生、庞大、开阔,极低的失真、纯粹的质地。这种声音走向,和 T+A 的 HV 系列与 R 系列有点不一样,倒是更贴近 200 系列的风格。基于这不同的声音美学,让 Symphonia 和 200 系列所面向的市场与客群,和 HV 系列、R 系列自有分别。
解析出清楚的舞台画面,层次分明,质感精致
|
|
Symphonia 既然以「交响」为名,我就以交响曲开始谈起。Symphonia 干净透明的声底,让它可以解析出清晰的舞台画面,舞台上的信息巨细靡遗,分毫俱现。声部层次清楚分明,各自坐落的区块位置皆可明察。就着质地表现这面,Symphonia 给出的是凝聚而紧致的形体,配上纯净且精致的质感,音色纯粹自然,带着明亮色调。Symphonia 颇擅于重现小处和细节,但在宣扬音乐的恢弘气势时,亦有其自信的一面。充沛的功率,加上高阻尼因子的设定,让它对音箱的驱动与控制力都值得信赖。
Pierre Boulez 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马勒第五号交响曲,是一个音色丰富、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演出。我很喜欢 Symphonia 表现这首曲子的手法,似乎,它很懂 Boulez 一样,也很懂 Boulez 怎么理解马勒似的。它能推出滂薄的、开阔的齐奏,也能巧妙地表达马勒暗藏于乐曲中的管乐独奏。听见那定位明确地象是看得见、指得出位置的管乐,你有什么感觉呢?听见那既嘹亮有光泽,又温暖厚实的铜管时,你有什么想法呢?听见那交缠堆栈的声部,却又被梳理得层次分明,你会为此感动吗?听见那大提琴悠扬的吟唱或低音提琴丰厚的低音支撑,你不会因此而被融化吗?这就是我赞叹的:二者明明已经错过多年,T+A Symphonia 是真懂 Boulez 啊!
击乐播放有速度感、有冲击力
|
|
因为速度够快、对音箱单元抓得够牢,如果乐曲的速度快、变换快速,甚至还有丰富的打击乐,Symphonia 能够轻松重播出音乐中的明朗画面与果断演奏。别看 Symphonia 放起来轻松愉快,换成别的扩大机,可不一定办得到。以 Christoph von Dohnanyi 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所演出巴尔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琴所做的协奏曲为例。这首曲子的配器非常特别,拿掉了所有的管乐,却有丰富的打击乐器,加上同样具有打击乐特质的钢琴,音乐分外显出其速度感和冲击力。Symphonia 能清楚表现弦乐的绵密、纤细与柔美等不同方面的风情,又能表现出钢琴的冲击力道与流畅演奏,还能表现各种打击乐的重量和层次。Symphonia 所解析出来那既开放、爽朗、明快的画面,让这首曲子听起来更现代了一点。
空间感与氛围感的塑造能力一流,低频能沉还有解析
|
|
如果你是电影音乐的爱好者,你多半也会喜欢 Symphonia 的表现。「沙丘」(Dune)的配乐里,Hans Zimmer 为了想象未知宇宙的声响,设计了许多声响独特的乐器,让整张原声带听起来格外有趣,象是跟着音乐来了一场宇宙的冒险。Symphonia 的高解析力,让 Hans Zimmer 的音乐层次被爬梳得更有层次和秩序。厚重的、多层叠加的声响,在它的抽丝剥茧下,当中的理路都清楚了。那些透过后制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以及发生的层次感,那听感真是太特别了。这些声响,可不只是来自前方,有的是包围的,有的来自上方的。Hans Zimmer 搞出来的音乐和声音,总有种让人被卷入其中的氛围感;Symphonia 可以把这些信息都重现出来,并且组织出一个让人身历其境的空间来。Symphonia 的低频既能深沉,还有解析。Hans Zimmer 埋在音乐当中的低频,或是有冲击性的,或是缓缓蔓延的,在 Symphonia 听来,能沉还干净,让音乐听起来理路和层次都清清楚楚。
听见多而又多、清楚明确的细节信息
|
|
既然有良好的解析力,又有着干净透明又澄澈的画面。放起人声怎会失败?当我放上 Dan Patlansky 演唱的「Big Things Going Down」一曲,开头的吉他,金属琴弦的音色亮丽又明快,左手的滑音不但听得清楚,就那个滑一下,歌曲听起来就更「blue」了。背后还有电贝斯的低音支撑;容我再夸一次:这个低音干净又深沉,质感真是好啊!高音有钢弦吉他音色的背书,低音有电贝斯的佐证。中频呢?Dan Patlansky 那带着沙哑韵味的歌声,声嗓的细节好清楚,喜欢听人声的人,就爱这种多细节的、高亮度的声嗓,不是吗?此外,这曲子录音里有不少来自地板或座椅的环境杂音,在此听来也好清楚。这些声响虽不是音乐,却是演出的一部分。当这些细微的声响也被清楚呈现出来,甚至还有画面时,那还不过瘾吗?
强节奏的流行歌曲,听起来最带劲!
|
|
同样为人声演唱,我还很激赏——没错,正是激赏——Symphonia 表现一些强烈节奏的流行歌曲,如嘻哈或节奏蓝调。听 Usher 的「Yeah!」一曲,强烈而稳定的节奏,配上三人的合唱,那依序窜出的人声,听起来就象是加了特效的画面一样。不仅人声的组成听得明白,混入的配乐加上节奏,更是歌曲的灵魂。到了饶舌的乐段,那浮出清楚的 rap ,让人想跟着唸,帅啊!
至于 Lady Gaga 和 Beyonce 合作的「Telephone」一曲,歌曲开头还显得平和,才没一会儿功夫,浓烈的节奏加进来,那个多层次的混音可是功夫啊。既要表现强节奏,还要配合歌曲的剧情发展,一层一层像洋葱一样的混音,在 Symphonia 的解析下,我们就来拨洋葱吧!两位天后先后出场,嗓音各异,你一听就知道这时是谁在唱。当他们叠在一起时呢?音量扭大一点,不大台的 Symphonia,配上同样不大的书架音箱 Sopra No1,倒是给出包围感十足的「Telephone」。
人声的描绘力强,就算接电视用,观影乐趣定可大增
|
|
我很喜欢 Symphonia 在表现这类快节奏流行音乐时的表现,它能带出清晰的层次,还能给予干净的画面,鼓声节奏也敲得明快利落。此外,正因为这个特点,我认为它在播放人声口白时,也能为用家在观赏戏剧时,带来更多的乐趣。我试播「一个巨星的诞生」原声带,当中穿插了多段剧中对话的情节,Symphonia 带出的场景是开阔的,前后左右的层次很清楚,而且每个人的形体明确,咬字发声的细节相当充足。听到后面有一段 Ally 和 Jack 吵架,Lady Gaga 激动地高升爆出粗口,那激动的情绪很震撼。片尾曲「I’ll Never Love Again」里,Ally 演唱的情绪,配上插入的作曲情境,那个催泪片段,在 Symphonia 的播放下,即便没有画面,透过充分的细节信息还原,照样催泪。它背后的 HDMI for ARC,记得要用。
一台 Symphonia 可抵多台 200 系列
我在试听现场看到同样摆在架子上的 200 系列器材,有 MP200 多功能播放器、DAC 200 译码器、M200 单声道后级,这三款 200 系列器材加起来,要用掉四层音响架,售价总额更来到 80 万以上的水平。换成这次试听的 Symphonia,一台抵多台,售价还不到那套的一半,更省下好多线材预算。连当天陪同试听的日月人员都直呼买 Symphonia 这样 All-in-One 的综合机省很多。
复古?未来?还是当下的乐趣最重要!
在 T+A 的眼里,Symphonia 是他们向自家 50 年来工业设计的致敬产品。既有着复古风格的外观设计,又具备适应当代并面向未来的丰富功能。T+A 以此作为对历代的工程师、设计师、巧手工匠致敬。照原厂的说法,Symphonia 立足于过往的基础,拥抱着未来的可能,这是一台体现了「复古的未来」(The Future of Retro)的器材。
我不管复古,也不在意未来,我只在乎当下,只在乎今天。T+A Symphonia 所能带给我们的乐趣实在太多;这个乐趣,是当下的事,是今天的事。音响需要买好多台吗?Symphonia 说:一台就够!
器材规格
T+A Symphonia
型式:无线串流 DAC 综合扩大机
输出功率:125 瓦 / 8Ω,250 瓦 / 4Ω
阻尼因子:大于 800
耳机输出:4.4 mm Pentaconn
数位输入:Coaxial,Optical,USB DAC,HDMI ARC,蓝牙
模拟输入:RCA × 2(其中一组可切换唱放)
模拟输出:前级输出 × 1,超低音输出 × 2
DAC:最高 768kHz PCM / DSD512
串流功能:Podcasts,Tidal,Qobuz,Deezer,Amazon Music HD,highresaudio,Tidal connect,Spotify connect,Airplay2,Audirvana,Roon
广播:FM,DAB
尺寸:380 × 100 × 340 mm(W×H×D)
重量:6.2 kg
建议售价:356,000 元
进口总代理:钛孚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号2楼
电话:+886-2-2570-0395
网址:www.autek.com.tw
脸书粉丝专页:钛孚脸书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