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Play 阅读数:103 发布日期:2025-07-27
音响发烧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更高目标的事业,为了参数小数点后几位的一点点提升、听感上细微的进步、外形上的些许优化,不少研发人员和发烧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换来的小小改善也值得大大的欣慰。
从这个角度来讲,追求更高目标的厂家不可能是差劲的厂家,追求更高目标的发烧友也一定不会是可以随便糊弄过关的人,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这一次,我就想为这个来自美国的Hi-End音响品牌点赞打Call,它在音箱箱体的制造工艺上确实达到了“更高”的目标,可以说是世所罕见,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将黑胶唱盘经验推广至音箱
这个品牌名叫Rockport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Rockport),名字来源于公司总部所在的Rockport小镇,位于美国最东北角缅因州临大西洋处。Rockport品牌的创始人名叫 Andrew(Andy)H. Payor,原本是美国中北部俄亥俄州居民,在1981年被自然风光美妙的Rockport小镇吸引后在此定居成家,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响品牌之中。
Andrew Payor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与当时着名的Hi-End音响品牌代理商Transparent有联系,机缘巧合地进入了Transparent代理的一个黑胶唱盘品牌Well Tempered,在该公司负责组装唱盘唱臂,这也为他于1991年正式创立Rockport Technologies品牌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Rockport品牌刚创立的时候并没有研发和生产音箱,而是主打黑胶唱盘。第一款以Rockport Technologies品牌命名的产品其实是公司正式成立的前一年(即1990年)推出的Sirius黑胶唱盘唱臂系统,气动悬浮的方式震惊业界。直到1993年公司才首次推出音箱产品Procyon。之后,Rockport品牌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同时开发黑胶唱盘和音箱。终于在1999年,Rockport品牌放弃黑胶唱盘产品线,全身心投入到音箱的研制之中,每一款音箱都不惜工本,都成为了Hi-End界的一时惊叹之选,也算非常难得。
有人要问了,是不是因为Rockport品牌在黑胶唱盘设计上“英雄气短”才放弃的呢?其实不然,Rockport品牌旗下的各款黑胶唱盘都有着超前的划时代设计,包括真空吸附、气浮轴承、气浮直臂、多种物料复合结构、先进电机架构等等,将黑胶唱盘的设计推向了顶峰。
至于为什么转向音箱,这是因为很久以前,Andrew Payor就认识到,模拟音响重播过程损失最大的两个部分,一是前端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即黑胶唱盘与唱臂环节;二是终端音箱再将电能复原为机械能环节。在1996年Sirius黑胶唱盘进化到第三代时,Andrew Payor认为上述第一个环节已经很难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挑战自己在第二个环节寻求突破。并且当时数字音乐大发展,有一统江湖之势,模拟音乐势微,Rockport厂家顺应潮流转向更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合情合理。
不管怎样,纵观Rockport品牌有史以来的所有高级音箱产品,它们都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音箱箱体内外均采用不同的复合材料多层组成,这也是自首款Procyon音箱延续下来的传统,自然是取其不同材料的振动频率不同,互相之间可以进行抵销,从而实现消除谐振的目的。
在这次最新试用的Orion座地式音箱上,这一特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独一无二的强大复合箱体设计
Orion座地式音箱体型不算大,高度也普通,但是单只重量竟然超过150kg,是怎么做到的?正如此前厂家的惯例,Orion也是采用多层复合箱体设计,被称作Damstif II,将一体成型的铸铝内芯与前后航空碳纤维外壳以三明治方式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间通过高质量的阻尼材料进行加固,最外层采用12道工序进行表面精加工。厂家声称,这种制造工艺完全消除了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设计限制,可以优化驱动单元的表现,并且减少箱体内部驻波和外壳的声波边缘衍射。
巨大的内部铝壳经连续铸造一体成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正面专门留出了安装高中低音单元的孔洞,同时中音单元还设计有完全封闭的鸡蛋形腔室以消除内部驻波,背面也设计有为导向孔等准备的圆形开口。此外,内外部还有一系列加强筋,进一步增强铝壳的强度,外层密密麻麻的横向加强筋还可以增加铝外壳和阻尼材料之间的接触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阻尼特性。
碳纤维背壳和面板由真空灌注工艺制成,以产生航空航天级的连续碳纤维结构。在将碳纤维组件一前一后“扣”到内部铝壳上并密封之后,铝壳和碳纤维外壳之间的空隙会用重量超过50kg的厂家专利高阻尼、高质量化合物进行填充。一旦固化,这种阻尼材料会将铝壳和碳纤维外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整体形成一个浑然一体、非常坚硬、高度阻尼的箱体结构。
Rockport品牌认为,任何单一的材料都会在某一个频段上产生谐振,因此多种不同阻尼特性的材料紧密组合起来,则可以消除不同频段的谐振,从而实现一个“宁静”的声音基底。实际上,在音箱界中,对于箱体谐振的处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一些欧洲品牌(BBC系列为典型)就注重保持一定的谐振,经过仔细调校产生“乐器箱体共鸣”般的听感;也有一些品牌(以北美地区为主)则强调尽可能消除所有谐振,以保证无失真。显然,Rockport品牌属于后者。
但不管怎样,话说回来,Orion座地式音箱的这种箱体设计实在是太让人折服了。
精心匹配的单元和分频器
在单元设置上面,Orion也一点不弱,整个构架是标准的三单元三分频低频后导向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直径13英寸的低音单元和直径7英寸的中音单元,其振膜表面均有着明暗方格图案,看上去非常别致,这也是Rockport品牌近代音箱型号的重要特征。这两款单元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锥盆,由Rockport品牌自行研发,并由老搭档Audio Technology品牌代工生产。
这一代的碳纤维中低单元采用厂家自2005年研发成功的可变截面厚度,进一步提升了锥盆的刚度,超高模量碳纤维织物表皮单位重量更轻,碳纤维/树脂比更高,以钢化玻璃合成聚脂为主要成分,再以高压加高温夹上一层Rohacell泡胶材料,最终制成刚度/重量比最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确保单元在整个频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活塞式运动,并且锥盆的分割失真和不良谐振降至最低。此外,坚固的铸铝盆架、低损耗音圈、通风式钛金属音圈骨架、带铜质短路环的超低失真磁体、宽大的橡胶悬边,同时具有最大的动态余量和尽可能低的失真。
高音单元由名厂 Scan-Speak根据Rockport品牌的要求定制,采用了直径1.25英寸的铍振膜,振膜四周的盆架呈一个弧度很小的导波器。这只高音单元除了失真低、音色透明的优点之后,其频率下限还远低于2kHz,因此降低了与中音单元之间的分频点,整个频率表现更容易无缝过渡到中音区域,同时也能让中音单元能够更为自如地发挥优势。
分频器方面,Orion采用点对点布线,以避免印刷电路板结构的寄生效应,并使用了定制的薄膜/箔电容、电感和电阻,所有组件的匹配精度均在1%以内。匹配组件后,再以人手仔细焊接,并经过与实际匹配驱动单元一起进行的一系列严格测试。最后,分频器以专用的阻尼环氧树脂完全封装,务求将电磁及振动干扰降至最低。
当然,Orion也搭配有专用的脚架,由6061-T6铝合金实心坯料经CNC加工而成,然后经过精心手工打磨成型,最后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达到了业内的超高水准。
失真几不可闻
试听时,搭配了同样非常高阶的Wadax品牌Studio多功能播放器。这台播放器除了支持流媒体播放之外,也支持CD和SACD碟片,正好手边有几张经典的CD唱片,所以就走一次“传统”路线吧。
首先播放麦斯基演奏的《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一开声,Orion座地式音箱复杂的箱体结构的优势就展现出来:宁静度和稳定性就让人惊叹不已,现场录音的背景极为深黑而通透,有着良好的纵深感,在这样的暗调衬托下,乐音显得格外真切而突出,还具有闪烁的光泽感。有这样的背景铺垫,大提琴的声音也显得格外的绵密、粘稠而具有“筋骨”感,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韧性和力度。同时,琴箱的共鸣也显得凝聚而生动,有一种浑然一体的质感。更漂亮的是,稳定的下盘也映衬出了空气流动感,大提琴的音符仿佛在空中自由游走,流畅自如,带来格外愉悦的享受!
换上《霍洛维兹:浪漫传奇》一碟,Orion座地式音箱又体现出铍高音独有的“轻甜”精致韵味:低失真造成的高解析力和对弱信号真实的再现能力,让钢琴的声音清澈透明,带着丝丝甜润光滑的润泽度,琴键的敲击甚至有一种毛绒绒的舒适感觉,饱满而富于生气,相当具有活生感当进入较激烈的乐段时,钢琴声又体现出扎实的重量感,结实、有力之际又有着不输大中型音箱的震撼力和权威性,特殊的中低音单元振膜立下一功。
Orion座地式音箱的人声表现又如何呢?在播放《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时,歌手喉部和胸腔的质感非常真实、血肉感活灵活现,现时整体又显得温和宽松。歌手在曲目高潮时,浑厚的身体共鸣伴随着乐器的齐奏,烘托出强烈的感染力。由于Orion整体是追求纯净无染,因此即使音乐的响度非常高时,也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有任何不适,可见音箱对于失真的压制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