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Dolby Atmos Music开始在音响界大火烧灶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40 发布日期:2025-10-18

摘 要:而Dolby Atmos 虽然早在2012年就推出,但一直到2021年Apple Music加入才算开始添柴烧灶。未来几年我相信大家都还在摸索,期待大家很快就能享受到真正的「沉浸式」音效。

1.jpg


2024年TAA圆山饭店音响展在8月15-18四天已经热烈展过,今年由于V楼大房间只剩下一半,所以许多往年租V楼的代理商被挤往2楼以上楼层,加上报名参展者踊跃,展区多了5楼。而这5楼大部分分配给AV展区。恰好,今年Dolby Atmos Music演示房间也就大部分集中在5楼,让观众可以很快的比较各房间沉浸式音效的差异。此外,V楼爱乐音响也特别布置以SVS喇叭为主的Dolby Atmos Music演示,使得这次的Dolby Atmos Music演示共有10家,可说是大爆发,显然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发起的Dolby Atmos Music推广已经看见成效。


我听过大部分的Dolby Atmos Music展房,内中有我认为音效不错者,也有我认为还无法达到「沉浸式」包围感者,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因为无论是录音师、混音师或音响业者、音响迷,大家都还在摸索中,录音师在面对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时,其对沉浸式音效的创意一定是不同的。例如流行音乐可以随性安排人声、乐器的位置,但古典音乐就必须遵循几百年来古典音乐演出的章法,不能任意让乐器、人声移动至不合理的位置。所以,流行音乐要创造出让人「惊艳」的沉浸式音效我认为比较容易,而古典音乐就比较困难,因为音响迷想要的是如音乐厅中好位置那种被音乐紧紧包围住的现场感。


单论古典音乐的沉浸感,如果前面三声道所发出的音乐与环绕声道、天空声道无法融合,则前方三声道与环绕、天空声道之间好像有一段「空白」,其听感就会类似在音乐厅不好的位置上,音乐距离观众(你)很远,没有「亲密感」。所以音响迷在调整时,首要的要求就是前方三声道与其他声道要能够紧密融合,让音乐亲近你,而非如你坐在音乐厅末排位置,音乐距离你很远。我建议可以买「John Williams Live In Vienna」那张蓝光碟,一开始有乐团调音,以及鼓掌,这二种音效经常去音乐厅的人都很熟悉,请回忆你在好位置上所听到的调音、鼓掌音效,慢慢调整每支喇叭的音量与角度,找到你熟悉的「沉浸感」。可惜的是,串流平台虽然也有这张唱片,但乐团调音与一开始的鼓掌声被省略了。


我们在调二声道系统时,有我所推广多年的「音响二十要」作为参考依据,而在Dolby Atmos Music方面,目前我还没有整理出适用的纲领,不过我建议可以依照美国CEDIA (Custom Electronics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Association)所列出的12项指标去调整。这12项指标包含核心三项(Spatial Resolution、Timbre、Dynamics)与周围九项(Audience Coverage、Immersion & Envelopment、Sound Movement、Localization Accuracy、Dynamic Range、Bass Impact、Sound Isolation、Tonal Balance、Dialog Clarity)。


早在19521953年,各唱片公司就开始在做二声道实验录音,一直到1958年才正式商业化。而Dolby Atmos 虽然早在2012年就推出,但一直到2021Apple Music加入才算开始添柴烧灶。未来几年我相信大家都还在摸索,期待大家很快就能享受到真正的「沉浸式」音效。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