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宁 阅读数:3263 发布日期:2014-03-17
中国戏曲
什么是中国戏曲?这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问题。中国戏曲简单说来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历经汉、唐、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60多个种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各自的个性。中国戏曲,更多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不用布景,舞台空间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所以中国戏曲的舞台与西洋歌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如此令戏曲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现在最著名的戏曲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其中河南豫剧被称为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特别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一直被人称为河南梆子。而现在的豫剧就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除河南省外,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更是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的豫剧实际上在清末民初就已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和高调(以濮阳、菏泽为中心)。1930年代豫剧五大流派逐鹿开封,形成唱腔大融合,特别是知识分子改革家的参与,使之豫剧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开创了豫剧大繁荣时期。40年代西进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50年代南下湖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北上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传播至全国二十多个省份。这种融合使豫剧声腔很快影响各地。这也为50年代豫剧在全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时的豫剧仍不叫豫剧,依然名为河南梆子,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被官方正式命名为“豫剧”。
也正是在这时,导演杨兰春、作曲王基笑开辟了豫剧的一条全新现代戏道路,创造了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调唱法,被称做“现代戏流派”,被称为豫剧中的歌剧。而《朝阳沟》也成为中国戏剧历史上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在豫剧繁盛时期,从事豫剧专业的演职员,其成分已不仅仅是汉族、回族和满族,还有朝鲜族、蒙古族、高山族、犹太人等少数族裔,在一些全国性的戏剧活动中,她更被公认为是当今艺坛上的“叫座剧种”。特别是她那根植中原、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不难不涩、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质朴无华、宽厚浩然的文化风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众格局等,都是中国其他戏剧品种所难以企及的。
当然作为中国戏曲最具引导力的戏种,豫剧亦有属于各自的流派。名旦6大家,并各自创立流派,分别为陈素真(陈派)、崔兰田(崔派)、马金凤(马派)、阎立品(阎派)、桑振君(桑派)、常香玉(常派)。除此,还有5个流派:分别为“台湾豫剧皇太后”张岫云(张派)、徐艳琴(徐派)、宋桂玲(宋派)、王秀兰(王派)、安金凤(安派)。小生四大流派: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刘法印。须生五大流派: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刘新民和李树建。黑脸两大流派:李斯忠(李派)、吴心平(吴派)。丑角两大流派:牛得草(牛派)、高兴旺(高派)。
《相知香玉》,大红的豫剧唱片,是我听音乐多年来,收藏的第一张中国戏曲类唱片,也是豫剧常派代表人物常香玉的孙女--当今中国豫剧常派代表小香玉的首张专辑。
《相知香玉》
《相知香玉》,中国豫剧常派代表小香玉的首张专辑,也可以说是她从艺30年来的精华之作,这张专辑倾注了她30年来对豫剧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所以在这张专辑里我们所听到的唱段都是经过小香玉精挑细选的,也是豫剧最经典的唱段。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继承、发展豫剧,小香玉对于这张唱片采用了最新、最炫的音乐来表现。下面就让我用简单的话语为各位介绍我们的主角---小香玉。
小香玉,中国现代豫剧的代表人物,原名陈百玲,出身梨园世家,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得祖母常香玉嫡传,专攻花旦兼闺门旦和小生。代表作有《白蛇传》、《五女拜寿》、《花木兰》、《拷红》等。1995年筹资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专门招收贫困儿童的“山西省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培养大批艺术人才。她多次把中国民族艺术带出国门,先后到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更是在新西兰举办的亚洲国际艺术节上荣获艺术节最佳表演奖;2006年中国文化澳洲行的主要活动之一,《梨园飞歌》大型戏曲晚会,在悉尼歌剧院,小香玉的豫剧《花木兰》选段震撼全场观众,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相知香玉》是小香玉用了两年多时间推出的首张豫剧专辑,在这张专辑中,她选录了包括《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大祭桩》等四个剧目的13个唱段,所有唱段都是豫剧的经典唱段,所有曲目都以交响乐与传统乐器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最新编曲配器,所以听起来既经典又有新意。
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多年来小香玉一直潜心办学,从未想过给自己出专辑,此次出专辑,也是得到身边朋友的建议,正如小香玉自己所说“她的这番话,如涓涓溪流,打动了我的心。回忆以往,从小时候偷学艺到15岁一战成名,至今风雨30年,只是忙于办学,一门儿心思都在孩子们身上,对自身的艺术却疏于照顾。大姐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坚定了我出专辑的信心,而且我觉得这张专辑要对得起喜爱我的观众、戏迷,对得起关心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因此小香玉认真花了两年时间精心制作了这张具有收藏价值的唱片。
一听说小香玉要准备出专辑,圈内朋友立马响应、认真配合。由国内顶尖音乐人、作曲家孟庆华、卞留念、黄立杰、杨一博、李小沛等都鼎力相助,不计报酬、不要回报,孟可更是和亚洲爱乐国际乐团倾力打造,以西洋交响乐和民族传统音乐相融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而小香玉希望通过她的推广,哪怕是所有人都会哼唱一句豫剧,也是非常有益的。
聆赏音乐
音乐,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最美的,它让你我对自己的心灵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你我充分明白了音乐对于人的重要性。戏曲虽然与我们常听的音乐有一定的不同,但作为音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更直观的感受,从听到看,从直观到用心感悟,戏曲带给我们的有时更感人。
《花木兰》,对于喜欢豫剧的票友、戏迷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豫剧唱段,《花木兰羞答答》、《谁说女子不如男》、《劝爹娘》、《机房》,这些都是在豫剧中朗朗上口的名段。以前的我坐在电视面前欣赏豫剧,就是感受那种气氛,热闹、轻松、团圆的美。但是今天坐在音响面前欣赏《相知香玉》,带给我的不光是轻松、热闹,更多的是对中国豫剧的真正了解,对中国戏曲的理解。以前的我总认为中国的戏曲不过是花拳绣腿,音乐除了乒乓作响,似乎没有什么,但今天坐在那里静心感受,却发现原来并非如此,中国的戏曲内涵不是对音乐的简单凸显,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理想生活的幻想。
透过来自英国的英?和炫Red Reference Mk II CD Player、法国Jadis I-35合并式胆机和英国MAD 1920(Piano Black)的配搭,感受到音乐在这里得到最真实、自然的再现,每一个细节都是那样的细致、清晰,有着极好的层次感。《白蛇传》,中国的历史传说,无论是中国戏曲的哪个剧种都有关于它的唱段,豫剧自然也不例外,但在这里我听到的仿是最轻松的,也最易让人理解的,即便是普通的听众,也能很快进入音乐意境,享受豫剧的美,走进故事情节中,去找寻他们最爱的主人公。
故事的尾声
一张唱片总有欣赏结束的时候,但这时的我真不想让它结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欣赏戏曲,也是第一次长时间聆赏如此美妙的豫剧。以前总是在电视上听某一片段,有机会一定还要听更多流派的豫剧,甚至其他戏曲。其实作为年轻一辈,现在的我们不光是为音乐奔走宣传,为音乐尽到我们一份责任。更要为我们国家的戏曲事业尽力,因为现在爱音乐看似很多,但实际太少,而喜欢戏曲,尊重戏曲者就更少之又少。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遗余力的为我们的戏曲宣传,尽到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