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汉丞 阅读数:2646 发布日期:2014-03-28
音响公司必须赚钱才能存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赚了钱温饱之余,还能为音响界做什么?mbl做了棒的示范,成果就是这张唱片「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
如果没有爱乐者,任何经典的音乐缺乏聆听者,经典也就不成经典,自然会消失在历史洪流当中,还好,这世界上有数不清的爱乐者,所以好音乐就这么流传下来。音响也是如此,因为爱乐者希望在家中随时享受音乐,所以他们需要音响,也因为爱乐者讲究音乐重现的自然与传真,所以Hi End音响得以在市场上存活。mbl因为众多讲究音响的爱乐者,在Hi End音响市场上茁壮成熟,而他们在赚钱之余,做了一件非常棒的事,就是拨出预算赞助科隆古乐管弦乐团(Concerto Koln),并推出mbl自家录音发行的CD。mbl赞助的内容不仅是录音,还包括举办音乐会,以及其他音乐推广活动。
不仅赞助唱片录音,mbl首席工程师Jurgen Reis还亲自操刀,担任录音工程师,同时包办混音与母带后制,所以从这张唱片的录音,我们可以窥见mbl对于「自然重现真实音乐」背后的思维逻辑。
如果我们想要透过音响重现自然真实的音乐,首先要思考究竟我们听的唱片是什么?要如何才称得上自然?举例来说,如果不是现场录音,那么五月天的唱片真正的录音现场,绝对不是一群团员聚在录音室里面弹唱录音,而是让鼓手先录音,然后再把贝斯、吉他、键盘、主唱,一个个跟着鼓手的节奏分开录音,之后再做「混音」,这是多轨录音的真实面貌,换句话说,自然且真实的录音现场,根本没有存在过!我们要如何在顶尖音响系统上重现?
Jurgen Reis回归了「自然」的本质,「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选择在德国的Kempen老教堂录音,让乐团在古老而神圣的空间当中自然地演奏,音乐和空间产生自然的残响,然后Jurgen利用麦克风把这些自然的声响录制下来。
听起来每件事情都很自然,不是吗?抱歉,教堂空间开阔,残响比较长,所以乐器容易重现足够的响度,可是要捕捉精确的定位点,并不容易。残响较长似乎不容易想象,如果我们说「空谷回音」,可能就清楚了,一件乐器在开阔的教堂中发声,我们都可能因为空谷回音的效果,听不出乐器正确的位置,更何况要摆一个小编制的管弦乐团进去,谁在哪里要怎么听清楚?
这时候录音师的专业浮现了。租用教堂的时间有限,录音的顺序是乐团练习,然后再录音,Jurgen必须趁着乐团练习的时候,赶快找出麦克风摆放的正确位置。Jurgen使用的录音方法是单点录音,而不是时下流行的多麦克风录音,这样的录音方式看起来很简单,只要摆个麦克风,录音工程师按下录音键,音乐就录到硬盘里了,可是要怎么决定麦克风的位置?抱歉,全靠录音工程师的经验。摆对了,录音自然又真实,但如果摆错了,管弦乐团就会乱成一团,什么乐器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录得如何?非常棒。因为是古乐管弦乐团,编制不大,演奏曲目约莫在维瓦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为主。乐团如果讲究些,还会用上羊肠弦,不过唱片里面没有特别说明。实际聆听弦乐的声响稍暗,这也是古乐团的特征,不过因为选择Kempen教堂录音,空间感高耸,向上延伸很开阔,而录音的实体感也很好,就算是大键琴这样缺乏抑扬顿挫的乐器,也不会被弦乐群埋没。在这时期的音乐中,大键琴通常负责骨干的数字低音,如果大键琴的细微声响被弦乐群盖过去,音乐听起来就会有些混乱,但是Jurgen显然找到了Kempen教堂非常棒的「甜蜜点」,录音清晰、自然、通透,同时掌握了饱满中带着轻盈的古乐特质。
我知道,mbl身价不凡,不是每个拥有「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唱片的朋友,都可以用mbl来播放这张唱片,但是想拥有这张唱片,代价并不高,好吧,买不起mbl,收藏一张mbl发行的CD,总该是容易达成的「小确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