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ya系列是Vivid音箱的主要系列,以大小分为G1 SPIRIT、G2、G3与G4,这四型音箱不仅造型相同,连使用单元的数量以及内部架构都完全⼀样,差别只在于箱体与单元的大小而已。让我先来说Giya系列箱体设计的二大诉求,那就是没有振动,没有箱体反射。当然说「没有」是比较夸张些,但绝对是比传统箱体所带来的振动与箱体反射要少很多,所以原厂用的是「Freedom from Resonance and Reflection」。到底Vivid是怎么把音箱箱体从共振与反射中解放出来呢?以下请看我慢慢道来。在Vivid的官网上,有详细的Giya系列研发过程,首先他们对箱体的造型做了彻底的研究,这些研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利用计算机CAD做设计,从诸多造型中选择最理想者,然后⼿做模型,以仪器测试,用测试数字来做科学实证,这才设计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Giya造型。例如箱体的振动方面,如果不是采用蜗牛型号角,而是⼀般箱体时,在180Hz处会有强烈的共振。加上号角时,此处的共振以MLSSA测试起来就低很多。又,刚开始时是把蜗牛号角设计成对称的双螺旋状,后来改为单螺悬底部肥大上端小,最后才决定类似最后成形的形状。接着是用黏⼟实做模型,确定外观之后,才能送去开模,此时已经是2007年。G4的箱体材料是以玻璃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灌入箱体模子,待材料成固态之后拆开模子,把二个⼀半的箱体组合起来,装上单元,吊在半空中测试(Free Space,也就是完全没有藉助空间边界的声波增强能力),当然也做了4分之⼀边界测试(放在地板上靠墙)。等这些该有的测试都做过之后,才能确定箱体与音箱单元的组合是否与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相符。您看,Vivid的音箱设计是多么漫长复杂的过程,跟⼀般音箱设计完全不同。甚至,箱体正面的内凹形状以及箱体左右二侧的低音反射孔形状都是经过反覆设计测试之后才定案的。老实说,我对Vivid音箱的箱体设计非常佩服,唯⼀让我觉得不够方便的就是音箱线接端在底部,对于我们评论员要更换音箱线造成不便,这当然不是为了让声音更好,而是「美背」使然。
G4的造型与其他Giya系列⼀样,下面大上面小,如⼀个西洋梨,上面再加上⼀段电影第五元素外星女歌⼿的头部,这样的设计大前提是为了好声。G4的箱体上看不到⼀条直线,完全是曲线构成,这也符合西班牙建筑大师高第的基本设计理念。他认为直线是人工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中并无直线的存在,而是曲线,所以高第设计的建筑物看不到⼀条直线,全部是曲线。全部是曲线的箱体有什么好处?Freedom from Resonance and Reflection。箱体内部的单元背波被蜗牛螺旋型箱体吸收了,箱体振动降到最低。而箱体外部的曲线把墙面反射到箱体的声波充分扩散反射,箱体有如隐形战机。说得更仔细些,体型最大的G1 SPIRIT与G2因为够高,所以高音单元、中音单元的背面消音管是隐藏在箱体里面,从外面看不到。而中低音箱体背后刚好接在顶端螺旋管内部,这就是中低音单元的消音管,至于低音单元的消音管则是整个箱体。G3与G4因为箱体较小较矮,所以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的那二根消音管露出外面,肉眼可以看到。您看Vivid箱体造型的设计完全是功能导向,最后再加上视觉美观的修正,这才达到了Freedom from Resonance and Reflection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