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1074 回复:1
音特网

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 经典重制的最佳代表作

[复制链接]
楼主

image001.png



本文转载自《音响论坛》,作者洪瑞锋,为方便阅读采用繁简转换并有增删。





这次前往钛孚聆听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老实说我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竞上次才来道里外烩当家旗舰喇叭R8Arrete,对于当时旗舰级的音质表现还记忆犹新。这次Trapeze Reimagined再怎么厉害,我想也不至于赢过上次的旗舰喇叭吧?我心里是这么想,但没想到,现实与预想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当然,要说全面赢过是不可能,毕竞R8 Arreté是一对造价不斐(评测时的定价近280万新台币),没有任何妥协的旗舰喇叭。但如果参考到产品价格、外型设计,甚至更直接一点,以这两次聆听就听感上所赋予我的感动程度,我认为道次定价在70万元新台币的Trapeze Reimagined并不比上次逊色太多,值得您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道对喇叭不仅更好摆位、造型更居家,它的音质表现之全面,还会让您一开始主观将它定位在“Life Style生活化喇叭”而感到惭愧,就与我当初一样。这对喇叭为何道么厉害?让我们一步步看。


二代经手,推动一波新改革


当初在评测R8 Arrete时,我有大概提到Audiovector的公司历史。但碍于这次评测的Trapeze Reimagined,它几乎横跨Audiovector整个公司从创办之初,一路走到丹麦喇叭设计大厂的演变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里程碑。因此不免俗还是要快速带过一下公司背景,读者在阅读时比较好理解。

首先,来自丹麦的Audiovector创立于1979年。从品牌的创办之初,一直都是维持着小规模经营,属于家族企业。创办人Ole Klifoth是父亲,主导整个Audiovector喇叭的设计概念。儿子Mads Klifoth则是到2015年才正式接手,成为公司CEO。Mads Klifoth虽然也喜欢音乐与音响,但所学却是商业不动产。在他进入公司之后,也运用商业背景为Audiovector带来了一波产品改良与进化。

但您也不用担心Mads Klifoth是因为“半路出家”就对音响产业一窍不通。事实上,在国外的一篇原厂采访,Mads Klifoth提到他非常清楚Audiovector未来的营运方针。有许多作法看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觉得不符合公司当下的最佳商业利益,但却是他认为要经营一个历史悠久的音响品牌,不可退让的“品牌价值”。例如他就坚持不将自家产品外包制造。同时在未来,也不打算推出任何蓝牙无线喇叭或者其他相对平价的一般消费型产品。以Audiovector目前的产量,他们每年能生产大约5,000对喇叭。商业合作的供应商也几乎都在自家工厂附近,产能效率绝对没问题。

一直以来,Audiovector喇叭就具备相当完善的升级方案。十多年前的Audiovector喇叭还是可以透过现今的套件升级到最新版本,追求反抛弃式主义。Mads Klifoth在采访中,甚至提到几个他非常欣赏的音响品牌,包括Naim、MOON、Brinkmann以及Gryphon,都拥有非常高的产品自制率,并浓厚的品牌文化背景。在他看来,所谓的客户忠诚度,就是这样慢慢培养出来的。而就现实面来看,Audiovector也确实因为Mads Klifoth的加入大幅提升了国际形象,接连带动了整体销量,对公司带来新气象。


暌违45年的经典重制


Audiovector当年的第一对喇叭就是Trapez,原因是创办人Ole Klifoth始终找不到一对可以再生他在音乐厅里面听到的那种声音氛围,于是干脆自己动手做,产品在公司创办后的来年推出,名为Trapeze。当年的Trapez可以说是惊世之作,许多作法都与当时的主流喇叭不同。它的外型请来丹麦知名设计师Lars Mathiesen操刀,以大面积前障板配合上窄下宽造型;在觉上,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箱体结构,利用丰富的宽窄交错,抵销箱体内部的不良驻波。Trapeze当年的独特设计还包括前障板的三音路设计。三只单体的配置并非常见的垂直阵列,而是依照声音相位一致的概念,配合内部一阶6dB分音技术,来决定单体摆放的位置。当您从喇叭的正面观察,会发现Trapeze的低音单体置中,但中音与高音单体都往箱体内侧更靠一点,但两者靠近的距离还是不一样。箱体略微朝后倾斜的作法,当然也是为求声波抵达耳朵的时间点一致,这也与声音相位精准有关。

Trapez的声学设计完全出自O1eKlifoth之手,即便是自家第一号作品,但技术成就却非常成熟,丝毫不见生涩之处。许多技术现在回头来看,套用在现今Audiovector最新的喇叭上也完全成立。包括在当时就已经有了所谓的LCC概念(Low Compression Concept),也就是藉由整合单体、箱体,以及分音技术,去达到音乐回放的
最低压缩。什么样的音乐听起来会让您感受不到动态压缩?对Ole Klifoth来说,当然就是现场音乐。

当年有记者询问过Ole Klifoth有关于Trapeze的设计,他的回答是:他要设计出一对喇叭,是可以带他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的Tivoli Concert Hall。而且聆听 位置大约就在厅内的第13排;从那里,他可以透过宏观视野欣赏到整个音乐厅所管造出的包围感,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多的音乐细节。又或者,那对喇叭可以带他回到丹麦当地知名的爵士俱乐部Jazzhus Montmartre,营造出的音乐画面大约就是距离乐手3—4米的距离。对Ole Klifoth来说,道是他认为欣赏现场爵士现场演出的最佳甜蜜点。如今45年过去,原厂认为这对当年的开山之作,一直还存在着许多可能性。尤其原厂近几年在单体技术上的发展可说是突飞猛进,究竞拿他们现有的技术实力,能否打造出一对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Trapeze?因此决定旧作重启,并终于在今年德国慕尼黑音响展,对外发表了Trapeze Reimagined,也就是以初 代Trapeze做为概念核心,孕育而出的“最强改良版”。


这造型厉害,居家又耐看


如果您对初代Trapeze稍有熟悉,看到最新的Trapeze Reimagined(以下简称TR)一定会非常感动。因为它真的保留了Trapeze当年经典的种种要素,并适度运用原厂最先进的单体、箱体技术,去做一个全面性的加持。对原厂来说,要制作一个最新版的Trapeze并没有那么简单。如何保留经典、维持传统,并让用家能在感受到经典性之同时,还能看得出原厂道次在技术上的大跃进,需要处处斟酌。我想道也是原厂道次不以常见的MKII做命名,而是“Reimagined”,道代表着重新想象、 重新构思。道取名也反映出原厂当年决定“重制”的设计动机。

当天我在钛孚音响现场,第一眼看见TR,道喇叭的体型比我想象中更有份量,而且作工好极了!我特别喜欢道对喇叭以几何角度切割出的造型。谁说居家喇叭的外型一定要圆润柔和,我更爱道对喇叭利用宽窄交错挥洒出的利落线条,箱体厚度与斜切角度都不一样,完全符合现代喇叭优质作工的种种标准!道次新增的铝合金底座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原厂在两层铝板之间配置了碳钢滚珠,道最大程度的降低上下之间的接触点,精准化解振动的垂直传递,配合底座下层的CNC金属脚锥。我想,道对喇叭无须使用任何黑金石底座,也能取得最好的声音动态与声音解析力。

image003.png

Trapeze Reimagined的箱体采用HDF打造,看见实体,我非常喜欢这次的箱体作工,木料扎实,木纹的表面处理更是非常高级,很容易进驻居家空间。

image005.png

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喇叭就是利用丰富的几何切割角度搭配箱体的宽窄交错,来避开箱体内的驻波产生。

image007.png

喇叭背后有两个反射孔,但两者互不相同。上方的反射孔是专属于气动式高音使用,可以快速释放背波,展现更为通透纯净的音质音色。下方则是低音单体专属使用。


单体技术全翻新


经过45年的演化,TR的单体技术当然全面翻新。首先是高音单体已经不是当年的丝质振膜,而是直接采用原厂最新的SEC AMT气动式高音。发声原理是拿一整片的大面积Mylar薄膜去压制成皱折状,并在振膜结构上施以导电铝合金结构,在强力磁场带动下,迫使皱折来回振动而产生声波。由于这片Mylar振膜非常轻薄,可以发出彷佛蜻蜓振翅一般的极快动作,因此无论是振膜的启动时间还是停止时间,都比传统振膜更短,几乎没有能量残留,配合气动式高音后方的N51强劲钕磁铁系统,即可再生最高53kHz的极高频延伸。

再来,AMT的单体设计也比过去更讲究。包括它整个气动式高音的结构与箱体之间只有三个接触点,几乎零干扰。原厂在单体前方配置的铝板为航天级,作工更讲究。这次的AMT还具备所谓的SEC设计(Soundstage Enhancement Concept)
,也就是音场强化概念。设计重点在于AMT单体后方为开放式设计,没有封死,这可加快单体背波的快速消散,再生更为清晰的真实音场。

来看TR的中音与低音单体,它们同样都采用了纸盆振膜,但两者处理的方式不同。喇叭的5吋中音单体,采用预浸泡处理,这初步取得了优异的阻尼特性。而低音单体虽然同为纸盆振膜,但内中材料特别选择了质地较粗的长纤维制作,这可以提升振膜刚性,保持最佳的音乐动态。即便如此,这次的中音与低音还是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那就是单体的摆幅动作必须非常快,如此才能跟上那只AMT气动式高音的速度。如果您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次原厂在中音与低音单体的悬边处,都个别设计了皱折造型,这可以直接提升单体的控制力,并提升反应时间。

为什么两只单体需要有这么高的一致性呢?因为TR的12吋低音单体分频点设定得比较高,原厂设在为500Hz,已经覆盖到中频(160Hz—1280Hz)范围。意味着它必须在500Hz与中音单体进行分频,因此只要速度跟不上,或者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音色差异,人耳很容易就能分别得出来。但如果设计得当,优势是中频的再生会非常出色!等于利用两只单体来回放中频段落,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都会宽松温暖且真实,就与我当天在钛孚听见的一样。中音单体后方的框架这次升级为铝镁合金,抗振性更好,后方采用的钕磁铁与高音相同,都采用了磁力增强设计,负责500Hz-3kHz的带宽。

至于低音单体则更厉害。原厂不仅为这12吋低音配置了4吋音圈来避开滞后作用,后方采用的铝镁金属框同样为开放式设计,确保背波的快速流通。不仅如此,为了要在有限箱体容积再生足够的低频延伸,原厂这次在箱体内部,还增添了一只隐藏式的8吋低音架构出Isobaric Bass System等压式低音系统;透过两只不同尺寸的低音单体连动发声,再生最低23Hz的极低频,这作法与自家旗舰喇叭相同。


新增的阻尼因数调整设计


TR还有许多设计讲究的地方,例如它的箱体结构虽然维持与初代相同,但木料已经升级成更好的HDF制作,抗振能力更好。这次不仅喇叭摆位更友善,对扩大机的驱动条件也放宽了。例如原厂在喇叭端子部分配置了最新的阻尼因数调整,让您可以针对不同阻尼之扩大机进行调节。设定一共包括三组档位。第一组适用于一般的阻尼因数适中的晶体机(百瓦左右功放),第二组是适用于高阻尼、高驱动力的晶体后级扩大机(甲类或大功率独立晶体后级),第三组则是适用于阻尼因数较低的真空管机(小瓦数管机),让您的扩大机无论何种类型,都能与喇叭取得最好的契合程度。

最后来看这对喇叭的分音设计,它同样采用自家经典的一阶6dB滚降分音线路。原厂针对全新的单体性能重新设计分频网络,取最短路径。分音线路中的滤波组件不多,这可帮助维持喇叭的高灵敏度,并降低对声音相位产生的不良影响。分音线路中同时可见严选的被动组件,例如低温处理的PP电容、镀锡铜线圈,原厂的筛选标准是正负0.3%。这次也特别用上向Duelund特别订制的高档滤波电容,为音质做最好的把关。


满满的声学认证


当然,TR同样也具备了所谓的声学认证,这是Audiovecto南叭向来的传统。随着声学认证的数量越多,声音表现就越全面。这次取得的认证包括 DCC,这是在高音与中音单体配置部分放置了自然纤维来吸收单体能量,降低绕射。“Cu -238C”是机内线预先经过-238度C的超低温处理,可优化讯号传递质量。FGC则是相对新的接地技术,也就是可透过独立的接地系统针对单体金属框架进行接地,藉此降低单体多余动作所引起的失真,但必须搭配颇外购买的Freedom fo Grounding接地线一同使用,才能发挥效果,可降低约3dB的失真(约总失真的50%)。至于其他的声学认证还有许多,包括NSW、DFA、DMD、LCC、NES以及SEC,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前往官网查阅,数据非常丰富。

image009.png

为了让低音单体跟得上中音与高音单体的速度,原厂在12吋低音的周围配置了特殊的皱褶悬边,可以提升反应时间。

image011.png

喇叭端子部分除了备有独家的接地系统端子,图中黑色的旋钮则是最新的阻尼因数调整系统,可以依照扩大机类型调整挡位。



音特网
沙发

  Re: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 经典重制的最佳代表作



明星阵容,一次展出

这次试听是在钛孚音响,是一进的开放式空间。搭配器材包括Innuos Statement NC音乐服务器、Constellation Audio Altair III前级、T+A SD 3100HV DAC,以及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80S立体声真空管后级,搭配全套Siltech线材。有趣的是,眼前的这套音响系统,每个品牌都不一样,但它们就像彼此紧密相联的齿轮,流畅得各自相容且互补,在当天提供一场深富美感的听觉响宴。

当然,无论前端器材如何优秀,最终关键点依旧是末端喇叭,作为一套系统的音质天花板,TR是否对得起这次代理商为其准备的明星阵容?这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我先选了由瑞典小提琴家Daniel Lozakovichi演奏的Spirits来小试身手。TR演唱出的声音非常线性,而且流畅。听见的小提琴演奏特别浮凸、饱满,且真实,配合着够深邃的音乐背景。即便我与喇叭之问有着近四米以上的距离,这对喇叭就是有办法自然的将音乐直送眼前,那是一种非常活生、有机的音乐体验。当下我听着小提琴与钢琴彼此交错演奏,形体与音色交融又分离;我的呼吸几乎就要与音乐家们的演奏快慢同步。尤其在播放贝加马斯克组曲第三曲的《月光》,我听着纤细又紧实的小提琴拉奏缓缓划破空气,在喇叭之问留下精炼的形体,是这对喇叭高密度的证明。这对喇叭丰富的细节挖掘能力,也可透过音乐家演奏时的细微换气声,为简单的音乐回放带来更深层面的即兴互动。此时我彷佛置身于一座广大却无人的音乐厅,周围一片漆黑,仅留下一盏投射灯,打在两位音乐家身上。
在那一刻,我彷佛瞬间理解设计者Ole Klifoth当初所说的“要带听者重回演奏现场”,是怎么一回事。

image013.png

原厂这次提供的配色相当多样,图中就备有四色可选,包括黑、白双色,以及两种深浅不同的木纹贴皮。


饱满的能量滚滚而来


这对喇叭还有着非常强劲的音乐动态,确实如当初在做功课时,官网资料一再提到的LCC概念,也就是低动态压缩。这张专辑虽然仅有小提琴与钢琴,但演奏过程常常有着乐曲突然拉高张力的强力演奏段落,许多喇叭要在这么大的开放式空间将声音能量填满,拉高嗓门唱歌很容易让声音显得硬朗。但TR就像它下盘宽厚的造型一样,有着标准金字塔型的三频分布,气定神闲,稳稳投射出钢琴与小提琴演奏瞬间所激发出的音乐火花。现场听见的小提琴演奏即便充满炙熟的声音能量,也能始终持着温暖厚度,高把位演奏技法在AMT气动式高音加持下,呈现出的音色更华丽、更奔放,泛音更具空气感。我特别喜欢道对喇叭毫不压抑高频,让它自然往上窜的堂音塑造。明明喇叭高度齐腰,但当我坐在位置上,我的受好像一对体型更大的喇叭在发声,在音乐的强弱之间,充满着丰富的活生感与音乐张力。

换上编制更大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这对喇叭描绘出的古典音乐气势恢宏,弦乐群是以厚实的量份从音场周围挥洒出来,随着低音域的浮现,架构出一层层更期雄伟的音乐规模,可以直探23Hz的Isobaric Bass System(等压式低音系统)确有本事。常天我听Jeremy MoCoy那张《Dialogues with Double Bass》也常精彩。听着大提琴与Double Bass的温暖音色一左一右,以丰富的演奏技巧幻化出各种迷人的温润,透过TR回放,我很难想象道么浓厚的音色组合,竟然可以演化出如此丰富的声音色彩。当天回放出的大提琴与Double Bass非常宽松,大提琴鼻音不仅真实,不会过份浓厚,随着音阶一沉,音色就自然往下延伸,激发出足量的尾韵细节。如果您认为所谓的现代喇叭,就是单一专注在音响性,而遣忘了音乐本身应该令人成动的珍贵特质,别担心TR会犯一样的低俗错误。

image015.png

钛孚聆听空间够大,现场搭配的器材也是一时之选,包括Innuos、T+A、群星荟萃,以及Siltech等。即便 品牌不同,却能产现出很好的平衡美感效果。


聆听爵士如同现场


最后我选了两雨张现场演奏专辑,包括Gustav Lundgren的《Live at Fasching》,以及Fausto Mesolella那张经典的《Live ad Alcatraz》。这两张的音效果都非常好,重点是空间感的塑造很真实。我很好奇道对喇叭能否像设计者所说的,带我如临现场?没想到《Live at Fasching》一开场,我马上就进入状态,现场听见的音质音色非常棒,刻画出的电吉他有着紧实线条,高频通透,音色优美,就背景后方的鼓组钹响,也因为气动式高音的加入而显得更为细致高级,如金砂般的颗粒同样吸引耳朵注意。换上Fausto Mesolella的《Live ad Alcatraz》,对这对喇叭来说完全送分题。开场的鼓掌声就像为一场伟大的现场演出拉开序幕,这对喇叭再生出的电吉他有着各种会让人深深着迷的声音特质,音色爽脆清甜不说,光是勾弦瞬间能在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感,就彷佛能看见实体波纹让泛音朝着周围扩散。这对喇叭助静皆宜,电古他演奏速度加快时让人手汗直冒,丰富的音响性比比皆是。但当它试着跟随演奏家的速度一同放慢,柔情的解味又合让我听到直入心坎,高分过关。


经典重制的最佳代表作


一直以来,我对于器材的改款是又爱又恨。恨的是若改款太快,深怕手边的器材很快便成过气产品,总希望它的生命周期可以尽可能长一点。但爱的是,每一次的器材改款,只要厂商拿出诚意,那绝对是能在既有的成功套路下,让我听见不可思议的音乐火花。我认为Trapeze Reimagined就是款这么出色的作品,它示范出一个作品是如何能在维持它既有的经典外貌下,利用崭新的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强化与升级,能将45年的经典旧作重新构想,烹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绝对音响经典重制的最佳代表作!

image017.png


END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