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汉丞 图:蔡维峻 阅读数:183 发布日期:2024-12-10
德国 Tidal 旗下中型落地音箱 Contriva,迎来第三代产品 Contriva G3,台湾代理商笙凯邀请我去淡水的企业总部试听,新一代的进步之处,我想说是更沈稳、绵密的低频下盘,撑起宽阔的音场,强化了聆音乐听的沈浸感。
优雅身形、性能猛兽
从外观上,Contriva G3 的工业设计改变很少,主要的进化都藏在里面,Tidal 认为 Contriva 原本的外观设计已经很成熟,所以没有必要改变,可是音响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将性能猛兽藏在 Contriva G3 优雅的身形之中。
德国 Tidal 在 1999 年成立,对照上个世纪 Hi End 音响品牌,大多在 1970~80 年代崛起,Tidal 发迹相对较晚,但 2002 年推出的 Sunray 技惊四座,也是最早采用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的音箱厂家,而 Tidal 成立二十周年时,推出旗舰 La Assoluta,更是用上前所未见的 5 吋钻石振膜中音单元,将 Tidal 的江湖地位,拉升到前所未见的高度。
坚持声音最好、外观最漂亮、制作质量最高
当年 La Assoluta 发表时,创办人 Jorn Janczak 还亲自来台做产品发表会,为了帮他做现场实时口译,我事前做了采访,当时 Jorn 就强调,早在 1999 年创业时,他就坚持「声音最好、外观最漂亮、制作质量最高」三大目标,这可能是 Tidal 可以走过二十年,持续在音响市场上发光发热的关键。
像是 Contriva G3,假如您有机会看到本尊,请仔细端详每一处制作细节,制作工艺非常细致,光是钢琴烤漆的表面,有如镜面般平整光洁。其实,当我们讲到音箱箱体的钢琴烤漆,并不是烤出来的,而是反复上漆、反复打磨的结果,每一层都要手工喷漆、打磨,反复的次数越多,外观才会越平整、越光洁,而且喷漆打磨的过程,全部仰赖手工,以德国的高昂工资而言,成本绝对非常可观。
所有单元全部重新设计
三音路四单元设计的 Contriva G3,Tidal 原厂表示,所有单元都是全新设计,高音是 30 mm 的 Gen3 钻石振膜单元,搭配钕磁铁磁力引擎;中音单元则是 Tidal 订做的 BCC 振膜,也就是黑色涂装的陶瓷振膜,口径 173 mm,称为 Gen4。
Contriva G3 所使用的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全部都是强力钕磁铁引擎。以钻石高音来说,搭载强力钕磁铁很合理,可是黑色陶瓷振膜的中音,也用上钕磁铁引擎,这就相对更耗成本了,因为钕磁铁怕热,温度太高,磁力反而会下降,所以要把钕磁铁用在中音单元,必须增加许多额外的散热设计,譬如搭配钛合金音圈套筒,并且在音圈套筒上增加散热通风孔。
低音单元换成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
至于 Contriva G3 采用的 220 mm 双低音单元,改变最大,前一代是用陶瓷振膜低音,到了 Contriva G3,换成碳纤维和铝合金构成的三明治结构,利用复合材料兼顾振膜的刚性与内阻。
Contriva G3 不论是钻石高音、陶瓷中音或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低音单元,全部采用 under-hang 短音圈设计,意思就是短音圈、长磁隙,代表音圈工作前后移动时,能完全纳入磁隙范围当中,保持磁力与音圈之间的工作线性,让单元的活塞运动失真更低,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大动态,音圈一下子冲到磁隙外面,导致磁力下降,产生非线性工作的失真。
短音圈、长磁隙的单元设计,并不是 Tidal 独创,而是存在多年的经典设计,但并不是每一家厂商都会采用,主要原因还是成本相对昂贵,可是 Tidal 追求的是最高质量,所以舍得花成本,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相对较为昂贵的设计,也反映在 Contriva G3 的售价上面。
全部用 Accuton 订做单元
还有什么原因导致 Contriva G3 昂贵?订做单元!Tidal 的单元都是找德国 Accuton 订做,意思是说,外面买不到,就算外观看起来一样,规格也不一样,都是 Tidal 客制的单元。
订做单元一定更贵吗?不一定,但是订做必须满足最低订购数量(MOQ),不然单元厂家怎么肯「量身订做」?我不清楚 Accuton 的 MOQ 需要多少颗,但是如果音箱卖得不好,订做的单元用不完,那才是真正「伤本」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 Tidal 不干脆买现成的 Accuton 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来用?当然是为了要配合自家音箱箱体与分音器的设计,所以需要特定规格的 Accuton 单元,简单讲,就是 Tidal 求好心切,不惜成本要达到最高音质。
分音器组件追求最小公差
根据原厂资料,Contriva G3 的分音器安装在音箱内部的独立隔间,密封隔离,目的是避免麦克风效应,不让音箱内部声波的振动产生额外音染,Tidal 选用的被动组件,几乎都是「用钱买得到最好者」,而且强调被动组件「最低公差」。
这代表 Tidal 必须将买入的被动组件,逐一测量,记录数值,然后匹配出公差最低的数值,安装在分音器上面。
独家 TIRALIT 与 TIRADUR 复合材料
最后要讲 Contriva G3 的音箱箱体,Tidal 使用了两种特殊复合材料,分别是 TIRALIT 与 TIRADUR。
看不懂吧?我也不懂,这是 Tidal 的技术所在,就像美国 Wilson Audio,他们也有 X-Material、S-Material 与 V-Material,它们都是特殊应用复合材料,材料本身的阻尼与刚性不同,策略性地用在音箱箱体不同位置,可以控制音箱谐振,尽可能将音箱本身音染降到最低。
以上是采用 TIRALIT 与 TIRADUR 的好处,比起 MDF 单一材料,使用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自然更容易做音箱谐振控制,可是缺点呢?怎么可能没缺点?复合材料更贵啊!
内部还藏着诸多音箱强化
看不见的技术,还包括 Contriva G3 的内部补强,像是音箱侧面的「Contriva」字样,可不光只是装饰用,不锈钢抛光的材料,里面藏着强化音箱箱体刚性的设计,而且在 Contriva G3 内部,还隔出多个箱室,让单元彼此之间不致相互影响,中音单元还采用密闭式设计,让中频的纯度更高。
Contriva G3 的低音反射孔,放在音箱背后,上下各有一个,Tidal 称之为 AEROTUNE 反射孔,代表加入空气力学导流技术,降低气流噪讯,表面以手工抛光不锈钢,边缘带着圆弧,让气流宣泄更顺畅,原厂还有附上专用盖板,可以塞住低音反射孔,方便调整低频量感。
低音反射孔可以用盖子调整量感
因为 Contriva G3 上下都有低音反射孔,假如您的音箱摆放比较靠墙,低频量感太多,可以用专用盖板把其中一个低音反射孔塞住,适度降低量感,但是我问代理商,Tidal 只给两个吗?为什么不给四个,这样可以让 Contriva G3 有两种玩法,既是低音反射式音箱,又是密闭式音箱,不是很好吗?
答案不难猜,因为如果给四个,让 Contriva G3 变成密闭式箱体,音箱的效率会降低不少,更难推,我跟代理商建议,跟原厂要求送四个盖板,让发烧友可以玩得更尽兴,不然,就代理商自己加订,反正是配件,原厂有做,多买两个送客人也好。
低底盘、低重心底座设计
最后要提有关 Contriva G3 设计进化之处,那就是全新「低底盘、低重心」底座!与之前的 Tidal 音箱比较起来,Contriva G3 向外伸出来的四支不锈钢脚座,更显威武霸气,可是高度却降低很多,几乎是让音箱紧贴着地板,原厂说这是低重心脚座的新设计,让音箱在低频的性能更好。
讲 Contriva G3 进化的技术特点,大致到这里,接下来要听音乐了。笙凯摆出从头到尾的 Tidal 搭配,讯源是 Arkas 数字符串流播放器,数字输出给 Preps-d DAC 前级,以 Impulse 后级驱动,本来准备了两部 Impulse,要切换单声道驱动,可是 Contriva G3 没有想象中难推,所以只出动了一部立体声的 Impluse 后级。
全套 Tidal 搭配 Telos 电源供应与接地
只有全套 Tidal 器材搭配 Contriva G3 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藏在音响架后面,还有 Telos 加持,电源经过 QRC 电源处理器,所有插电器材都连接 GNR 接地,线材则是 Telos 独家技术的单导向电源线、音箱线与讯号线。
上一次来笙凯淡水企业总部时,他们正准备要搬家,因为外销做得越来越好,不仅企业总部的空间不够用,更重要的是找到可以做工厂登记的厂房,才能扩大产能,所以笙凯现在其实已经搬到淡海的新厂办,淡水这处企业总部,纯粹作为预约试听展示之用,所以一楼办公室区域全部清空,二楼两间试听室则保留原貌,我听 Contriva G3 的区域,在二楼入口处较小的空间,而不是有无敌海景的大试听空间。
空间残响较长
虽然笙凯的企业总部,是我熟悉的试听空间,也办过好几场古典音乐讲座,可是这次来却不太一样,因为东西变少了,看起来虽然更清爽,可是空间残响却变长了,我一走进去,和笙凯的同事聊天,就感受到稍长的空间残响,是相对声响比较活的空间。
残响太长,对音响系统不算好事,因为过多的残响,可能影响音场的清晰度,在还没听 Contriva G3 之前,其实有点担心,可是等老板小林来了以后,他说刻意保留「比较接近居家环境」的空间残响,是希望消费者来试听的时候,不会感觉与家里的空间有太大的落差,同时也更能展现音响专业调音的实力。
调整功力不简单
笙凯小林来之前,Contriva G3 我已经大致听得差不多了,我说:「不简单!我来调整恐怕也没办法这么好。」
因为 Contriva G3 的右声道,旁边就是隔间的落地玻璃,左边则是半开放的空间,连接玄关廊道,整个声波反射条件相当不平均,还好右边有个大空间,左边也连接玄关,代表空间可以宣泄低频,不易淤积,但是在开始听之前,着实心里有点担心。
音箱自然消失在空间当中
可是当我选第一首曲子,听 Mile Davis「Kind of Blue」专辑的「So What」,就知道 Contriva G3 厉害在哪里,还有笙凯的调音功力有多强!重点只有一个:音箱消失了,音场浮现了!
|
「Kind of Blue」经典之处,不仅是 Miles Davis 的名气大,更在于录音方式,是在录音室里面,乐团成员同时演奏录音,而不是分段多轨录音,这代表音场定位在录音时,已经有初步的设定,之后再利用分轨录制的器乐声音,混音做出紧凑又准确的音场定位与空间感,所以,高明的录音重播,必须听得见开阔的音场,同时几乎可以「看见」乐器的位置。
Contriva G3 表现如何?很棒,小音箱稳稳地居中,低音贝斯在中央略微偏右,钢琴在左,萨克斯风则在右边,Contriva G3 拉出宽阔的 3D 音场,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乐器的形体在各自的位置上,鲜活地绽放着爵士摇摆的音符。
中低频的宽松度更好
如果要说 Contriva G3 让我感觉与之前的 Tidal 音箱有哪里进步最大,我想说是中低频的宽松度,之前采用陶瓷振膜低音时,低频反应速度超快,可是有时候会觉得略为紧绷,但是 Contriva G3 的中低频依然有相当好的瞬时反应速度,但是下盘感觉更为宽松,听爵士乐更舒服流畅。
还有,过去我觉得钻石高音版本的 Tidal 音箱,个性比较敏感,有时候催大声会觉得高音略显刺激,少了点圆润感,可是 Contriva G3 却在这个部分进步不少,尤其在笙凯这里听,旁边有许多大面积的落地窗,以空间声响来说,不是有利于音箱的空间,但是即便我尽情操驾 Contriva G3,都没有「飙高音」的问题,中高频的延伸多了分柔和与自然。
听现场录音也不会飙高音
来张现场录音,听 John Mayer 在 2008 年的「Where The light Is: Live In Los Angeles」,听开场的「Neon」,Contriva G3 撑开现场演唱会的热闹场面,从听众的欢呼声开始,拉出音场宽度,John Mayer 讲 Good Evening 问候,人声收到中央,然后是钢弦吉他独奏「Neon」。
我常说,假如您正在学吉他,从入门到进阶,还没突破之前,正在懊恼要不要放弃,来听「Neon」现场演唱会版本,保证您可以下定决心不练琴了!可真难啊!Contriva G3 准确地把 John Mayer 独奏「Neon」的钢弦吉他,迸发出清晰的颗粒感,拨弹的力度掌控着吉他音色,吉他已经这么难了,John Mayer 还要唱啊,根本神人等级!
Contriva G3 搭配全套 Tidal 插电器材,在音场中央形塑具体的舞台感,台下听众偶而兴起欢呼声,拉出现场演唱会的空间感,这讲的都是 Contriva G3 的音响性,不过,当我听到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这些音响性能并不重要,而是让人可以沈浸在现场演唱会的气氛,那才是听音响的乐趣所在。
马友友的诠释表情超清楚
光是音响性能,无法展现音乐的魅力,可是 Contriva G3 不仅有音响性能,可以呈现清晰的舞台感,新一代流畅的中频与高频延伸,可以轻松辨认录音当中蕴藏的表情,我想举马友友的「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全本他录过三次,可是我在 Tidal 数据库只找到最近的两个版本,一是 1997 年的「Inspired By Bach: The Cello Suite」,一是 2018 年的「Six Evolutions: Bach Cello Suite」。
我先播放 2018 年的版本,听耳熟能详的 BWV 1007 Prelude,Contriva G3 呈现流畅的大提琴声线,凝聚力够,同时带出录音空间的空气感,流畅的音符回荡在聆听空间,音色相当美,我跟笙凯的同事说,这个版本是马友友真正做自己,也是音乐大师的诠释。
怀疑吗?来,换上 1997 年的版本,我说:「这是马友友当『古典乐界明星』的诠释。」一样的 Prelude,声线更滑,可是运弓的力度细微变化,多了些华丽的色彩,可是,用在音符很纯粹的巴哈,似乎修饰得太多了,感觉有些刻意,太花俏了,所以我说,这是马友友当古典音乐明星的诠释。
如何完全不用怀疑?再来听 2018 年的版本,那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且全是更纯朴、更写意的马友友,刻意的装饰变少,可是音符的强弱动态变化却更大,音符之间的连接,更显行云流水,听懂了吧?Contriva G3 就是能如此深入音乐的细部纹理,让聆听者更接近演奏家的神情。
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终极试炼
来个最后试炼吧!从 Tidal 数据库搜寻「马勒第五号交响曲」,选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版本,直接选第五乐章,轮旋曲的开场,从法国号开始,彷佛破晓的阳光,唤醒大地,木管与双簧管随后跟上,然后整个乐团都动了起来,Contriva G3 撑开宽大的音场,绵密的弦乐群,对应有厚度的铜管,新的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低音,下盘可真稳,不仅有厚度,还有圆融的滑顺感,漂亮!
且慢,第五乐章的前半段还不太难,直接拉到最后的 Finale,暗潮汹涌的铜管,与弦乐呼应,准备冲向最终的高潮,木管反复着相同的动机,弦乐群逐渐拉升音乐的气氛,等待铜管掀起滔天巨浪,当音乐的主题再现时,铜管用一半的速度,撑开主题的张力,弦乐群却是激昂的回应,木管群火力全开,与铜管相呼辉映,定音鼓催促,一路冲向终点,这 Contriva G3,够猛!
Contriva G3 可说是 Tidal 中型落地音箱的主力战将,如果以台湾的聆听空间来说,可能比旗舰更受欢迎,而这次来笙凯试听,我想说 Contriva G3,可是没有笙凯调音的技术,在残响颇长的聆听空间当中,很难搞出如此平衡、开阔,且音箱完全消失在空间当中的样貌,所以,我听的不仅是 Contriva G3 的性能,同时也听笙凯团队的调音成果。
音响性兼顾流畅音乐性
而 Contriva G3 让我觉得进步之处,要数更显流畅自在的音乐性,前面讲过,我总觉得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相对比较敏感,比较神经质,处理不好,会让音乐带着紧绷感,甚至飙高音,可是 Contriva G3 却让我听见更圆滑、柔顺的音乐个性,对于有志于高性能的音箱,同时想兼顾流畅的音乐性,不妨来笙凯取经,用耳朵验收 Contriva G3,最准!
器材规格
Tidal Contriva G3
型式:3 音路 4 单元落地音箱
单元:30 mm Gen3 钻石高音 × 1,173 mm Gen4 陶瓷中音 × 1,220 mm 碳纤维铝合金振膜低音 × 2
平均阻抗:4 欧姆
承受功率:150 瓦
建议扩大机功率:30 瓦以上
尺寸:130 × 27.5 × 48 cm(高×宽×深)
重量:114 kg(每声道)
售价:NT$$3,100,000元
代理商:笙凯
电话:02-8626-0773
网址:https://telos-audi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