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真正的英国味:Musical Fidelity M8 PRE前级、M8 700m单声道后级

作者:Paul 阅读数:9572 发布日期:2014-03-06

摘 要:提起英国声,总有人想起那些属于英国的韵味,也会想起Spendor, Rogers这些曾经称霸音响行业的牌子,在放大器上,也会有Quad, Naim, Linn这些出类拔萃的名字,声音温暖,舒适是对他们最佳的形容。当然,还有一个名字同样会铭记于发烧友的心当中,那就是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我倒是认为这个品牌的声音更适合形容英国人的性格,内敛、严谨,工作时总挂严肃的神情。除了经典的产品Al(俗称“铁板烧”)有那种英国声的韵味之外,新的音乐传真产品倒是很英国!这次送来试音室的M8顶级

 

    提起英国声,总有人想起那些属于英国的韵味,也会想起Spendor, Rogers这些曾经称霸音响行业的牌子,在放大器上,也会有Quad, Naim, Linn这些出类拔萃的名字,声音温暖,舒适是对他们最佳的形容。当然,还有一个名字同样会铭记于发烧友的心当中,那就是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我倒是认为这个品牌的声音更适合形容英国人的性格,内敛、严谨,工作时总挂严肃的神情。除了经典的产品Al(俗称“铁板烧”)有那种英国声的韵味之外,新的音乐传真产品倒是很英国!这次送来试音室的M8顶级系列前后级,正是这样的产品。


    是英国风格而不是英国声风格的箱子,也是很受大家欢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听音风格的改变,这些严谨风格的箱子受众程度甚至已经超过英国声横行霸道的时代,这种严谨令到他们戴上了监听的帽子,PMC、 ATC等正是杰出的代表,参考性非常强烈,这次我也选择了本刊的参考音箱PMC OB1i搭配之,出来的声音究竟如何呢?

 


后级很给力


    最近听发烧友讲,后级不热就不好声,M8 700m看来印证了这个观点,我有开机热身的习惯,尤其是新器材到的时候,因为一听就要听最出色的音色,然后分享给各位。M8刚开声和开声两小时后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尽管我漫不经心地听,但是除了音色和暖,更大是体现在驱动力和饱满度方面。所以后级充分热身后,我就马上来挑战里姆斯基的《天方夜谭》中的《大海和辛巴德的船》。音乐传真就立马显示出传真的气势一一在极大动态和音量下依然保持不失真,这个大块头的速度感很强烈,但又正好和PMC很般配,因为PMC由于箱体内的迷宫设计影响,一方面低频富有弹性和包围感,余韵十足,但是低频的速度却比较慢,搭配不当就会臃肿。标称输出功率700W、最大输出电流350A的M8 700m岂会是等闲之辈的控制力呢,而M8 700m的速度感恰恰加快了PMC的节奏。

    关干速度感,有圈内人提到一种“巧力”的设计方法,所谓的“巧力”是牺牲超低频,去换取更快的速度和更有质量的中高频,属于宁缺毋滥的玩法。但是我敢保证,M8 700m不是“巧力”取胜型,而是驾驭音箱型,整个动态感和跃动感很强,很多人奇怪700W却有着350A的输出电流,是不是有点多余,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活力,好比汽车的扭力,只有具有强大扭力,才能保证汽车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性能表现。这对PMC OB1i推得好是音场型,推不好是音压型,前者是把舞台感完美地刻画出来的,富有三维感觉,后者是控制不住,低频打心口,极低频的声音因为肥而漏了出来,不舒服而别扭。而M8 700m驱动下的PMC OB1i,正是前者。

 


    很多人玩Hi-Fi,玩大吃喇叭却以小瓦数追求音色推之,美名其日“巧力”。尤其是中价位的放大器,往往因为市场上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就把放大器做到只有很可怜的控制力,往往忽视了前级出声,后级出力的道理,尤其是现在的音箱越来越难推,而具备良好控制力的功放越来越少,不禁有前辈发问:Hi-Fi你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当然,在众多旗舰的机种之中选择,具备控制力的功放是很容易找到的,音乐传真的产品以高性价比著称,值得留意的是,M8 700m后级的失真极低,在1kHz的时候,它的失真只有0.001%,在20k日z的时候,只产生低于0.005%的失真,甚至在极其苛刻50Hz,也只有0.02%的失真。M8700m后级承继旗舰后级.“Titan”的关键技术,但实际上卖价比起“Titan”,少一大截,声音呢?旗舰级! M8700m还提供2对大型音箱接线端子,方便用家进行Bi-Wire接法。

 


永远别忘了前级出声


    M8 PRE前级是一台全功能的、由始至终都是全平衡设计的前级,提供了全面的输入接口,包括低噪音MM/MC唱头、两个平衡输入(一个家庭影院旁路选项)、三个RCA投入(一个家庭影院旁路选项)等。M8 PRE每个声道都有一只350VA、低噪声电源变压器,输出电路是纯A类电路设计,属于典型高输入的阻抗再加上低输出阻抗的前级,这一设计虽然能与其他不同器材互相搭配时,匹配性会更好,可是一不小心就会引入更多的杂讯,我们再看看它少于0.003%的失真率,大于118dB的信噪比,5Hz-100kHz的超广频宽,使用这种设计,能达到如此指标的确让人大吃一惊。

 


    其实根据笔者的经验,一段交响曲下来,只要是有耳之人士,便能够分辨一套器材的实力,即使是中频,也不一定要以人声去作为参考标准,因为乐器也有中频。还是《天方夜谭》中的《大海和辛巴德的船》,第一小提琴在拉奏的时候,已经表现出相当的韧性和细致,随后大动态之中伴着的各种不同声部的声音都非常具备层次感,这里和摆位有关系,器材架离音箱必须尽量远,我估计PMC OB1i当时离后墙有2.5m远了,离开器材架也有1m多,请注意!在出色的控制力之下,任何音响系统是不会发出具备压迫感的声音的,因此,我丝毫没担心过PMC OB1i出来的声音让我难受,音箱距离我还是比较近的,比起平时的位置。这样一个舞台才能铺张开。但是这台前级出来的声音特别具备3D感,而接下来还充分表现了这套功放与时俱进的音色。当金属乐器于舞台后方升起来的时候,音色特别具有透明感,会让人有错觉是拥有金属振膜发声的音箱,而且是细节多如繁花,之所以是花,是因为音乐传真在具备Hi-End级音响性能和平衡、正路的声音之外,很有自己的风格,这和前级有很大的关系,除了高频相当通透明亮,气氛轻松和节奏明快外,在音像的展现上也很有特色,会是比较锐利的音像呈现,不会有那种一整台琴在眼前发声的感觉,而是发声点清晰明确,音色中性的样子。这些特点和前级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这台前级单单是出来的数据就吓人一跳。此外,M8前级还具备MM/MC的唱放输入,对于传统的音响系统来讲,是一个新老结合的福音,我相信黑胶在动态会再加一把力,想象黑胶的动态和M8后级的驱动能力,再来平衡的接法,那是多恐怖的力量源泉。

 


会是家用音响应有的样子


    实际上,本刊试音室很接近家庭的客厅。而这套音乐传真的样子非常简单朴实,纯黑色也很贴合现代家居的设计,我们也可以在样子中找到声音取向的影子。在一轮爆机和综合评价过后,我觉得以家用和众人日常喜爱的聆听方式去欣赏这套系统会是另一番考验,我拿出马友友的作品去聆听,其中的《繁花似锦巴洛克》是我的最爱,因为里面有几首富有人文性的宗教作品,如果说后面的几张巴赫无伴奏组曲是巴赫轻轻透露出世的处世态度,那么这张CD就是在直观地表达巴洛克和爱的诗篇。室内乐考验的首先是乐器的分离度,第二是音乐的流畅感、对答感,第三是对音色的平衡度,而这套系统均能出色地过关,在第一点之中,摆位还是主导的,而且音乐的流畅性、对答感实际上就是考验对不同信号的反应,是否全程保持住专注的精神面貌,由此可以看出除了选择材料的优异之外,还有稳定的线路设计,这样音乐听起来才具有一种平稳和舒适的感觉,还考验着机器本身在平衡度上有无偏颇。如此出色的表现,其实是音乐传真的设计师们一步一步耕耘的结果,无论是DAC、前级、后级都能保持一致的声音底子,才会有如此工整的声音,也就成就了音色的平衡度。


    对于一个极为挑剔的耳朵,我的要求还是颇高的,搭配PMC 0B1i出来的大提琴,尽管在M8 700m的驱动之下,把迷宫隐藏了起来,但是我又会嫌弃速度有点快,余韵少了几分。我在这里也推荐一下机器的配线,可以选择速度不温不火,但音色偏暖的线材,垫材也尽量用木的。这样出来的声音相信会更贴合家用的样子。


    而在马友友之后,也会是另外一位美女小提琴出场,她就是Nicola Benedetti,这张名为《The Silver Violin》集合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最珍贵的是,这张专辑恐怕是DECCA的两声道遗作之一了,因为DECCA已经宣布不会再生产两声道的CD,我们正在失去一些真正的东西,不单单是CD,不单单是一套平衡、工整、大气的Hi-Fi…这张CD听起来也是轻松活跃的感觉,而钢琴贵为Hi-Fi的试金石。借着PMC的极高密度感,钢琴一拉一粒,但丝毫没那种闪亮即逝的虚无感,且慢,不是说M8拥有很快的速度吗?为什么会有一种粘滞感呢?我认为是PMC的中高发了功,特殊的腔体结构,令到声音富有韵味,而那粒馒头又给出滴水不漏的密度感,这个时候,M8只需要给出自己应有的实力,给出应有的细节和能量,就能够给出有余韵又有密度的声音。钢琴的泛响不会特别强烈,而是强调点发声,倾向琴键的存在感而不是琴腔体的存在感,但是音色本身非常晶莹剔透,高音的琶音区速度快之余,就有种玉石的美感在其中。


最后的终极考验—瓦格纳


    这张瓦格纳的《Heroes》取自DECCA的雄辩系列,这是本次评测第二张DECCA的唱片,也算是一个怀念吧,恰好今年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用瓦格纳评测再好不过了。除了宏大的动态和宽广的声场,我选这张唱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人声,人声是系统的试金石,是因为人的耳朵最常听见的就是人的声音,只有唱片中人的歌声,才能与聆听者产生直接的对话。这张唱片颇有交响乐的气势,一出来就是狂轰滥炸的动态,之后就有大圆号的独奏声音。M8面对动态向来有一套,在这里更表现出强大的声场刻画感,除了前面所述的深度,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广度,大动态之后,你仿佛可以听到爆发的一刹那间,声音从扬声器的两外侧出现,这对于特别难推的PMC OB1i来讲是一份特别大的惊喜,如此难度高的动作,对于M8前后级来讲似乎是小菜一碟,几次的爆发均可以把声音推至离箱,只可惜试音室的空间有限,如果在更大的空间,必然能发挥更好地效果,笔者在这里认为,这套机种不单在小空间中能发挥强大的控制力,甚至在30-40┫的大空间也能Hold得住场面,让你的旗舰级喇叭尽情地大口气呼吸。


    除了声场的广、深度,我还想提提它对单件乐器的刻画,我所认为的点发声,应该也和真实乐器当中的点发声是相通的,每种乐器都有它的发声点,接着是共鸣腔,我们所听到的大部分乐器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共鸣腔的声音,也有音响厂家针对这种发声的特点,进行调声,例如深受录音室欢迎的屏风音箱,天价的FM器材,JBL的新号角监听系列,都会是强调共鸣腔结像的音响。按照真实乐器的发声顺序,而不是人耳接收真实乐器的声音,就应该是由点到腔的,这就好比一滴水滴入池中,一点之后就化开波纹。


    在这套M8 PRE和M8 700m前后级的声音里面,会让我听到圆号手的按键位置,会听到圆号发声点的位置,而且透亮干净,接着就是圆号的形体、泛音、光泽,能量的延伸,力量的展现和微动态感(尤其是乐手吹奏下一音符的时候,那种键位和音色光泽的变化)。点至腔的变化尤其明显,你可以讲是几乎同时进行的,但是“点”的力量却非常明显,我希望你可以在现场聆听音乐之后,赶紧再试听本系统,你会发现与现场的共通之处,却有不同的体验。


    男高音出来的时候,面部表情极为丰富,每一句歌词带来面部肌肉的松紧感觉各有不同。人声相当镇静清晰,口型针尖,却能感受到胸腔的力量,我甚至能感受到,这个胖子捂着肚皮,绷紧面部的滑稽感。


结论


    听完这几张唱片,我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这套旗舰级机种的性格和魅力,清劲而有力,全面平衡的声音。最难得是在多年之后,终于又找回一份音响的情怀,来自遥远的英国,却不是昏黄的色彩,而是缤纷的彩虹。


M8 PRE技术规格:
线性输入总谐波失真+噪音(20Hz-2OkHz):<0.005%(RCA单端)<0.004%(XLR平衡)
总谐波失真十噪音(20Hz-2OkHz):<0.004%
信噪比:>118dB ‘A’加权
频率响应:+0, -1 dB, 5Hz-100kHz
输入接口:1对MM/MC对线性电平RCA端口、2对XLR平衡连接端口、5对RCA端口
体积:440 × 162 × 400(mm)
净重:17 kg

 

M8 700m技术规格:
功率:700W每声道,80负载(28 dBW)
输入:2对RCA端口、1对XLR平衡端口
总谐波失真+嗓音(20Hz-20kHz):<0.005%
输出:2对4mm接线端.
体积:440 × 160 × 460(mm)
信嗓比:>120dB
频率响应:+0,-1dB,10Hz-80kHz
净重:30kg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