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忠豪 阅读数:71 发布日期:2025-07-09
在尚未安排这次专访之前,我就时常听TCM主事者邓先生提起,他认识一位用了好几条TCM的旗舰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纯银电源线的用家,对流媒体很有研究。听到邓先生所说,我第一个好奇的其实并不是这位玩家用了好几条TCM电源线,而是这位用家已经年过七十。
在我认识的音响迷中,精通流媒体的通常是年轻族群,几乎没见过七十岁还能深入研究网路或流媒体的人。直到这次实际拜访,我才发现这位许先生不只对流媒体有研究,他的音响系统也是顶尖,空间处理与声音表现更是示范级水准。这样的声音表现,一听就知道不是光靠昂贵器材堆砌就能办到,而是历经多年不断用心调校之后,才有办法呈现出如此自然、细腻、均衡而全面的声音表现。
音响资历超过50年
令我惊讶的是,许先生竟然告诉我,这套音响系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建构完成的。难道许先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玩音响的吗?当然不是如此,许先生早在学生时期就热爱音乐,当时跟父母争取了好久,才在高二拥有了人生第一套音响,后来又陆续买了AR黑胶唱盘、Celestion音箱,Luxman真空管扩大机等等器材,一步步跨入音响领域。我在许先生家中一楼见到一对Chario书架音箱,那也是许先生音响历程中的一段记忆。可见许先生的音响系统并非一步到位直接攻顶,而是从入门小系统逐渐升级而来,如果从高二的第一套音响开始算起,许先生的音响资历已经超过50年了。
![]() |
▲许先生曾经用过的意大利Chario书架音箱,目前仍在一楼客厅服役。念旧的许先生说他从没卖过器材,用过的器材全都收藏在仓库中,当作是音响之路上的回忆。 |
既然是资深玩家,为什么许先生会说他现在这套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建构的呢?原来许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长年奔波在外,他虽然是台北人,但是一开始在桃园工作,后来前往香港工作了好几年,接着前往大陆工作二十年。回到台湾之后,又必须到高雄的工厂坐镇。直到前几年,才终于在杨梅的独栋宅邸安顿下来,可以好好的建构自己的聆听室与音响系统,也才终于可以安心的聆听音乐。
许先生笑说之前数十年的工作生涯,像是在四处流浪一般。但是我相信他的心中从来没有忘情音响,各种音响组合的可能性,以及各种音响空间的规划方案,想必早已在他的心中模拟演练过千百次,所以落脚杨梅宅邸之后,才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将全套音响系统与聆听空间整治调校到如此理想的状态。
![]() |
▲MSB Select DAC 2 同时担当流媒体播放机,是整套系统的好声源头,两件外接电源箱都用上了TCM的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纯银电源线。 |
有如音乐厅的聆听室
让我们先从许先生的聆听空间开始看起。许先生是从毛胚屋就开始规划,自己计算出长宽高的黄金比例,从头开始建构聆听室的雏形,再委请专家设计吸音与扩散装置。最特别的是天花板的设计,材质是以真正的清水模工法施作,建构出非平行面的拱顶,最高处有4.2米,最低处也有3.2米,比一般的居家空间更为挑高,天花板还悬吊了四个大型的弧形扩散装置,这些声弧是木工打造,建造的十分厚实,聆听室的前墙与两侧墙同样建构了许多大型声弧与吸音墙面,整体设计与许多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非常类似。
从实际的重播表现可以验证,这个聆听室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挑高的非平行面天花板可以让声音充分扩散,大型的木制声弧,则能避免挑高大空间所可能产生的过多反射音。事实上,这个空间的基础声学工程虽然优异,但是许先生后续还是做了许多微调,在天花板前方角落补强了吸音,同时在音箱摆位上多方尝试,才能让整体声音表现达到如此均衡自然的状态。
![]() |
▲在聆听室后方的抬高地板上俯瞰空间全景,可以看到有如音乐厅一般的墙面声弧装置。聆听室的长宽高是许先生依照黄金比例计算所量身打造。 |
![]() |
▲聆听室的两侧墙面设计,兼具吸音与扩散处理。 |
![]() |
▲音箱前障板距离后方墙面约3米,可以避免声波反射抵销音乐重播的中低频域。 |
![]() |
▲TAD Reference One旗舰音箱的背板有TAD当年总工程师Andrew Jones来访时留下的亲笔签名。 |
符合声学的音箱摆位
许先生的音箱摆位也值得注意,因为空间够大,所以许先生将音箱大幅拉离后方墙面约3公尺,乍看音箱距离聆听位置反倒靠近了些,许先生说已经有点类似近场聆听状态,但实际上音箱距离聆听位置至少仍有3公尺,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这是非常适当的聆听距离。
重点是音箱与后方墙面的距离,理论上音箱前障板与后方墙面距离乘以4的波长频率,将会与音箱的重播频率相抵销,如果以音速每秒344公尺计算,音箱距离背墙1公尺的话,会在约86Hz处有大凹陷,音箱距离背墙2公尺,会在约43Hz处有凹陷。如果音箱距离背墙3公尺呢?大约在28Hz才会有凹陷。28Hz已经远离绝大多数音乐的发声频域,对音乐重播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显然许先生精心调校的音箱摆位,是完全符合声学理论的作法。
![]() |
▲以清水模工法 施作的非平行面天花板,吊挂了四个大型木作声弧。 |
![]() |
▲请注意天花板右前方的墙角,许先生在这里额外添加了吸音材料进行调音。 |
![]() |
▲聆听室的前方只见到一对TAD Reference One旗舰音箱与TAD-M600单声道后级,其他器材都在聆听位置后方的音响架上,两者之间的讯号线设置在地板下方预留的管道中。 |
![]() |
▲这是TAD-D600 SACD唱盘与TAD-C2000前级,虽然已经是前代旗舰,但是声音表现至今仍是顶尖水准。 |
Andrew Jones认证的TAD旗舰组合
再看许先生的音响系统,这里使用的前级、后级与音箱都是TAD制品,音箱是TAD Reference One、前后级扩大机分别是TAD-C2000与TAD-M600单声道后级,CD唱盘则是TAD-D600。这些型号虽然不是最新世代,但是却也都是前代旗舰,至今实力仍属顶尖。
前面我说这套系统是示范级水准,这可不是乱说的,许先生的确是TAD旗舰系统的最佳示范案例,TAD本地总代理当时就曾带着时任TAD总工程师的Andrew Jones来到许先生的聆听室参访,并且在后级与音箱上留下签名。
我曾经数度采访过Andrew Jones,知道他的耳朵很灵,对于音箱摆位与空间处理更是在行,连他都对许先生这里的声音感到满意,可见许先生这套系统的声音表现的确有着极高的水准。
![]() |
▲TCM香港总代理郭先生(右)也与邓先生(左)一同来访,没想到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许先生,立刻用流利的广东话与郭先生聊起音响经。 |
中岛式音响架
在聆听室的前方,我们只看到音箱与一对单声道后级,其它的器材全部放在聆听位置后方特别定制的音响架上。这个音响架的设计独具巧思,首先,它是建构在聆听位置后方的抬高地板上,所以操作音响非常方便。其次,它是「中岛式」设计,代表这个音响架的四周完全开放,不但有利器材散热,而且音响架的后方预留了走道,最大的好处是更换线材轻而易举,解决了换线不易这个困扰音响迷的一大难题。
与许先生聊过之后,我才知道这整栋宅邸的内部空间,都是由许先生专精于室内设计的女儿负责规划。如此贴心实用又兼顾美感的聆听室设计,真的足以当作音响室设计的参考案例。
![]() |
▲架高的中岛式音响架是特别定制,最大的好处是换线轻而易举。 |
![]() |
▲音响架的后方是整面的CD架,兼具声波扩散效果。 |
解决换线难题
既然更换线材轻而易举,许先生当然可以尽情的尝试各种线材搭配。绕到音响架后方,我发现许先生使用的线材都是一时之选,不过理性务实的许先生,在挑选线材上并不会随着知名品牌或是高价线材起舞。
目前他所使用的线材,都是多方尝试之后,所选定的最好声组合,其中虽然不乏非常昂贵的Siltech三皇冠XLR平衡讯号线,但是也有本地音响迷并不熟悉,但是实力却颇为优异的日本线材。
最令人注意的,当然是使用数量最多的TCM 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纯银电源线。从各种讯源到前级与单声道后级,算算竟然用了九条之多,另外还搭配了几对TCM的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旗舰XLR平衡讯号线。
![]() |
▲TAD-M600单声道后级使用的TCM 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纯银电源线,用架线器与高密度泡棉撑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也降低共振干扰。 |
![]() |
▲许先生是务实的音响迷,系统中既有超高价的荷兰Siltech三皇冠讯号线,也同时使用了国产TCM 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旗舰XLR纯银平衡讯号线,东西方两大纯银旗舰线材同场发功,交融出兼具音响性与音乐性的迷人美声。 |
TCM免费外借试听服务
我好奇问许先生,为什么会一口气用上这么多的TCM顶级电源线?这才知道谨慎的许先生并非冲动购买,而是因为TCM邓先生提供试听服务,先借了一条来试听之后,确认声音特性与他的系统契合,而且明显感受到声音表现有所提升,才一条、两条的慢慢追加,逐渐把大多数的电源线都换成TCM的旗舰制品。
老实说,我觉得邓先生这种免费外借试听服务实在有点大胆,因为并不是每个借去试听的人,最后都像许先生一样会实际购入。难道不怕有人借了不还吗?邓先生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他完全相信音响迷都是好人,经验中从来没遇过借了不还的。之所以提供外界试听服务,是为了避免用家买回去才发现与自家系统不合。一方面这是邓先生对于TCM用家的体贴,另一方面,邓先生也不希望他用心研发的线材,在别人的家中无法发挥实力。
线材的耐久性很重要
老实说,与Siltech等顶尖主流音响线材品牌相较,TCM只能算是原生于本地的小品牌,但是出身产业界的许先生,对于音响线材显然是以更专业的标准来挑选。「耐久性」是许先生挑选线材的关键之一,他知道任何导体不论纯度再高,历经多年使用之后都会逐渐氧化变质,传导特性与声音表现势必随之劣化。但是TCM旗舰电源线的纯银导体中融入了微量铂金,原本是使用于航太领域的特殊导体,即使经年累月在极端环境下使用,依然可以确保传导特性稳定一致,在耐久性上远远超越一般音响线材。
![]() |
▲这是特别定制给Roon Nucelus+主机使用的直流电源供应器,竟然也用上了TCM的旗舰电源线 |
不盲从品牌,最务实的选择
许先生选用TCM旗舰电源线的第二个关键,是导体含量真材实料,这是电源线传输充沛能量的根本之道。TCM电源线内中是以超细纯银导体多芯慢速绞绕而成,兼具多芯结构与单芯导体的优点,但是市面上采用这种耗时费工方式制作的音响线材却少之又少。
许先生选择TCM线材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知道这个品牌值得信赖,每一条TCM电源线都是邓先生自行开发,亲手制造,所有电源线的插座与线材接点都彻底灌胶填充,确保整体结构可靠耐用,如果使用上有任何问题,邓先生也完全负责维修,即使是二、三十年前推出的产品,也二话不说维修到好。放眼Hi End音响产业,恐怕也只有TCM敢提供这种等同于终身保固的维修服务。
![]() |
▲MSB Select DAC 2超级数模转换器是整套系统的好声源头,许先生认为在市面上最顶尖的数位讯源中,Select 2是最有模拟韵味的选择。 |
最逼真的Flamenco脚踏地板
至于声音表现呢?许先生告诉我,在没有使用TCM电源线之前,他始终觉得低频解析不够好,整体的声音表现也有点闷,原本他一直尝试在音箱摆位与空间处理上做调整,直到换上TCM的旗舰电源线,上述问题才迎刃而解。
许先生首先放了由佛朗明哥吉他大师Sabicas与La Pocha y Su Grupo de Flamenco乐团演奏的著名发烧片「Flamenco」,听第二首「Taranto - Son Son Sera」,佛朗明哥舞者脚踏地板的低频冲击,当然是试听的主要焦点。许先生这套系统所展现的低频冲极强劲、质感浑厚、密度扎实、节奏紧凑、暂态收放毫不迟疑,毫无疑问是正统派TAD系统所特有重播风格。而强劲、扎实、快速、庞大的低频气势,同样也是TCM线材的一贯声音特征。
照理说,全套TAD与九条TCM旗舰电源线联手,那种极度扎实强悍的重播风格应该会更强烈才对,但是我在这里听到的,却并不只是强劲雄浑的低频而已。许先生这套系统在彻底展现劲爆音响性的同时,也兼具自然的音乐性表现,那脚踏地板的冲击力,并不只是僵硬死板的低频轰炸,而是有着扎实又带有Q度的低频弹性,让我更真实的感受到舞者脚踏架高舞台的那种木地板震动质感。除此之外,吉他演奏的拨奏劲道扎实、快速拨弦粒粒分明,同样是音响性满分的重播表现。有着自然弹性的拨弦质感,以及丰润甜美的音色,则是让吉他演奏更为真实的关键。
![]() |
▲许先生的TAD系统并非直接攻顶,而是先购入书架款的TAD-CR1音箱之后,非常满意它的声音表现,才再购入Reference One落地音箱 |
凝气成形的关键
这套系统的音场表现,也是许先生调音特别重视的焦点。或许是因为音箱大幅拉离后方墙面,这套系统的音场深度层次特别分明,可以很自然的在两支音箱后方展开一个极具立体感的音场舞台,乐手的形体轮廓与定位也能清晰在舞台上浮现。不过舞台虽然向后延伸,但是音像却不会因此后缩,反而有一种积极向前涌现的实体感与能量感,完全具备总编特别重视的「凝气成形」重播特性。这种特质让我想起之前评论TCM 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旗舰电源线的声音表现,当时我只是在系统中用上一条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电源线,那种「凝气成形」的能量感就能明显涌现,这次许先生的系统中共有九条Golden Signature Double Plus电源线同时发力,难怪这种特质更为突出。
TAD+TCM的音乐性
许先生接着播放了「艺伎回忆录」原声带,马友友的大提琴擦弦质感清晰,有着自然的厚度与宽松感,音场层次分明,金属敲击声响凝聚,高音非常清晰,而且泛音飘逸。
再听史托考夫斯基指挥的发烧名盘「Rhapsody」,听第三轨「莫尔道河」,演奏场面不但开阔大器,而且木管吹奏的音质甜美优雅,小提琴齐奏密度高又轻松,那绵密丝滑的质感实在迷人极了。
老实说,这样的表现与我以往听到过的TAD系统很不一样,以往TAD给我的印象总是音响性强过音乐性,动态、暂态威猛无比,没想到在许先生的调校下,全套TAD旗舰竟然也能展现出如此细腻、宽松、柔软、流畅的音乐性。
老实说,这样的表现也完全扭转了一般人对于TCM线材的刻板印象。TCM这个专业音响线材品牌创立将近40年以来,始终是以饱满强劲的中低频与壮阔庞大的音场表现著称,这是TCM赖以成名的特色,但是许多人却可能因此认为TCM强在音响性,而忽视了TCM在音乐性的表现。许先生这套同时用上九条TCM旗舰电源线的系统,完全证明TCM在细腻音质、通透质感、飘逸泛音与细微动态变化的表现上,同样具备顶尖水准,而这些特质,正是释放自然音乐性的关键。
![]() |
▲网路线先经过光电隔离转换器,转换成MSB专用的光纤线,再与MSB Select 2 DAC连接。 |
光隔离顶尖流媒体系统
写到这里,都还没提到许先生的流媒体系统。许先生的流媒体是以Roon为播放中心,交给最顶级的MSB Select DAC 2进行数模转换。之所以选择MSB旗舰DAC,是因为许先生认为在最顶级数位讯源中,MSB是最有模拟味的选择。实际聆听,也证明的确如此。许先生为Select DAC 2加装了Pro ISL光纤输入模组,网路讯号先经过光电转换,排除电气杂讯之后,再以MSB独家玻璃光纤介面输出给Select 2进行解码。
![]() |
▲这是许先生使用的Nordsost QNet网路交换器,独特的碟形机箱,可以将每个RJ45插孔的距离拉开,降低相互干扰。请注意所有线材都用束线吊挂,借此排除线材下垂拉扯连接端子。 |
![]() |
▲直流供电使用了电池供电设计的EAhibrid的PureDC-B1。 |
许先生另外还使用了Nordost的QNet网路交换器。他认为一般用电脑级交换器改造的制品并非最佳选择,QNet则是专为音响用途而设计,碟形机箱设计可以将每一个RJ45插孔的间距拉开,将干扰降到最低。直流供电则搭配了EAhibrid的PureDC-B1直流电池供电。
![]() |
▲一楼大厅竟然有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只需要按一个琴键,立即就能感受到史坦威真实琴音的优美质感、清晰层次与自然的泛音延伸,有史坦威名琴做为调声参考,难怪许先生的音响系统表现如此出色 |
极致境界
这次的试听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先生最后播放的「三十弦」,这是一张奇特的专辑,演奏家宫下伸所使用的三十弦虽然是日本传统乐器,但是乐曲创作与演奏手法却融合了传统与前卫实验风格,许先生这套系统完全展现出琴弦震颤的厚实弹性、高音拨奏的通透泛音,以及穿透凝聚的日本尺八吹奏,将整场演奏开展成一幅奇幻壮阔的风景画。
毫无疑问,这张专辑的录音极度发烧,但是我在其他系统听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般的发烧,许先生这套系统却能将录音中的所有音响性元素完全释放、尽情发挥到淋漓尽致。只能说,在妥善的空间声学处理、精心调校的音箱摆位,以及适切的线材搭配之下,许先生这套TAD旗舰组合,不论是音响性或音乐性,都已经逼近极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