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汉丞 图:蔡维峻 阅读数:103 发布日期:2025-02-20
美国 JL Audio 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1975 年由 James Birch 与 Lucio Proni 携手创立,JL 就是取两人名字的前缀,算到 2025 年,已经是拥有五十年历史的品牌,不过台湾市场不久前才引进,所以相对音响迷比较陌生,就连总编自己也是第一次试听 JL Audio 的器材,尝鲜,却很惊艳。
2.1 声道是晋升「全频段」的超值快捷方式
怎么说听 E-Sub e112 颇为「惊艳」?传统玩音响的路,要搞出「全音域」(full-range)的音响系统,音箱绝对不可能小,因为低频再生需要足够大的单元与音箱箱体,才能把低频延伸拉到 20 Hz,同时维持足够的音压与量感,这是声学物理限制,如此一来主音箱的投资势必很大,所以,2.1 声道的玩法,就是用书架音箱,或是小型落地音箱搭配超低音,就是近身「全音域」相对超值的快捷方式。
不过,要玩 2.1 声道,如何去做分频与低频管理,又是另一个题目。相较之下,多声道系统比 2.1 声道玩起来容易,因为 5.1 声道(或是其他规格有 .1 者),超低音是独立讯号,直接输出为给超低音即可,但是两声道本身只有左声道与右声道的讯号,没有 .1 的独立超低音讯号,所以,要怎么让超低音工作时与主音箱「无缝衔接」,那就是难题了。
两大招数解决两声道超低音衔接
这次试听 E-Sub e112,它不仅适合多声道使用,同时针对 2.1 声道的搭配,有两大招数解决超低音衔接的难题,好搭、好玩又好调,这就是 JL Audio 让我惊艳之处。
好,先把 E-Sub e112 玩 2.1 系统的主轴拉出来,这是两声道玩家值得尝试 JL Audio 超低音的特点,我在后面实战搭配时,再来谈 e112 如何让 2.1 系统轻松无缝联机设定。
技术含金量超高的 JL Audio
在进入实战之前,我想先聊 E-Sub e112 的设计,JL Audio 的官方技术内容相当有料,以 e112 来说,有五项重要的独特技术,分别是:DMA 优化磁力引擎设计(DMA Optimized Motor Design)、真实双向分音器(True Two-Way Crossover)、VRC 通风散热强化环(Vented Reinforced Collar)、FCAM 浮动锥盆接合工法(Floating Cone Attached Method)与工程设计引线系统(Engineered Lead-Wire System),每一项都有扎实的声学物理根据,可说是技术含金量相当高的超低音。
接下来逐一分项说明,不过如果您对音响技术不感兴趣,请自行省略两千字。
DMA 动态磁力引擎分析
第一项有关 E-Sub e112 的独家技术,称为 DMA 优化磁力引擎设计(DMA Optimized Motor Analysis),DMA 代表 Dynamic Motor Analysis,意指动态磁力引擎分析。
JL Audio 从 1997 年开始研发 DMA,以有限元素分析(FEA)做动态建模(modeling),研究超低音单元在动态工作时,磁力引擎的变化,相较于传统 Thiele Small 或低功率测量,通常假设磁力引擎是固定磁场,不会因为单元的机械运动产生变化,属于静态测量,可是 DMA 采用动态测量建模,找出音圈、悬边与振膜运动时,对磁力引擎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DMA 找出什么问题?简单讲就是单元的机械动作,如何造成磁力引擎工作不线性,透过动态建模,可以发现在驱动单元时,功率、电流、振幅等等变化,都会引起磁力引擎的非线性变化,而 JL Audio 就能根据动态建模,设计出工作线性最好的超低音单元,从而降低失真。
双向 4 阶分音器解决频率衔接
第二项有关 E-Sub e112 的独特技术,称为真实双向分音器(True Two-Way Crossover),这是针对两声道搭配超低音的应用,目的是要让超低音与主音箱频率衔接得好。
两声道输出是全频段讯号,不像 5.1 多声道,.1 就只有超低音讯号,所以 E-Sub e112 搭配多声道时,Crossover 的开关要切在「off」状态,而搭配 2.1 声道时,则建议开启 Crossover。
双向分音器开启的效果是什么?两声道 Line-in 讯号送入 E-Sub e112,打开 Crossover,讯号会进入 24 dB 滚降(4 阶分音)的 Linkwitz-Riley 低通分音器,让超低音维持在低频段工作,而 Line-Out 讯号则是 24 dB 的高通滤波,送到后级推主声道,这就不会让主声道与超低音「同时」在低频段工作,而是利用 E-Sub e112 做 4 阶分音,彼此分工合作。
VRC 强化散热,超低音不软脚
第三项技术是 VRC 通风散热强化环(Vented Reinforced Collar),超低音因为尺寸大,质量相对较高,需要大功率驱动,音圈工作时发热更高,所以散热设计很重要,E-Sub e112 在超低音单元内部加上 VRC,设置在振膜、金属框架与音圈连接处,VRC 上面的开孔可以提升空气导通,强化散热效果。
第四项 E-Sub e112 应用的独家技术,是 FCAM 浮动锥盆接合工法(Floating Cone Attached Method),这讲的应该是 JL Audio 制作超低音单元的工序,他们使用特殊的制具,将悬边、振膜、音圈套筒、弹波做好中央校正,而连接这些超低音单元时,不使用高压黏合,虽然接合点可能会有些许物理公差,但是 FCAM 可以确保单元的机械中心完全校准。
独家音圈引线设计
第五项 E-Sub e112 应用的技术,则是 JL Audio 拥有专利的工程设计引线系统(Engineered Lead-Wire System),超低音因为是长冲程设计,才能推动足够的空气量,重现极低频,所以连接音圈的引线,需要有相当的长度,才能跟着超低音长冲程活塞运动。
一般来说,引线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把引线拉长,藏在弹波后面的凹槽,这样就不会影响音圈的活塞运动,但是引线与弹波黏合,会影响弹波运动的自由度,也有缺点,另一种设计则是空中引线,就是把引线做得长一点,让它在振膜与弹波中间的空间活动,可是在剧烈操驾时,引线有可能碰触振膜,造成机械噪讯,也有可能因为引线拉扯,造成端路。简单讲,两种设计各有优缺点,都有所取舍。
不过 JL Audio 的专利引线,采用编织线外部加上护套,以双管齐下的工程设计,让引线拥有更高的偏移度,但不会碰触振膜造成机械失真,而保护套则可以免除短路的风险。JL Audio 专利的引线设计,看起来像是是空中引线的进化版,维持引线的运动自由度,但是利用编织线与保护套,避免空中引线碰触振膜造成机械失真,同时提高单元工作的可靠度。
难得美国佛罗里达州组装生产
最后有关 E-Sub e112 值得一提的特点,就是原厂强调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Mirama 工厂组装,对于有产地情结的音响迷来说,美国组装算是 JL Audio 的卖点之一。
好,关于 E-Sub e112 五项独特的超低音技术,重点就是降低失真、提高工作线性、强化超低音频率衔接,接下来就要进入实战了!
可以玩 1、2、3、4、5 颗超低音
E-Sub e112 的输入有 RCA Line-in 与高电平音箱线输入,原厂有附上连接音箱线的端子,不过需要裸线连接,手边没有合适的线材,所以我用 Line-in 输入。
好,这里要讲 E-Sub e112 好玩之处!Line-in 是立体声,假如您只有一颗 E-Sub e112,当然从 Pre-Out 给讯号,可是如果您想串两颗 E-Sub e112 呢?简单,Pre-Out 给左、右声道的超低音,或是从 Line-Out 去串接,先给左声道(或右声道),再输出给右声道(或左声道),这样不只连接两颗 E-Sub e112,甚至三颗、四颗、五颗都可以,一路串下去就好,JL Audio 可真会设计,这样可以多卖不少超低音。
两声道一定要用 JL Audio 的分音器
再来就是 E-Sub e112 设定的重点了,因为我听的是两声道 2.1 系统,所以 Crossover 非常重要,一定要用!
我搭配的第一套系统是 Cambridge Audio EXA100 综合扩大机,推 KEF Q Concerto Meta 书架音箱,从 EXA-100 的 Pre-Out 输出给 E-Sub e112,超低音音量设定在「0」(正中央)的位置,分频点设定 80 Hz,相位依照原厂参考值 80,Polarity 切正向,先来听一首 AC/DC「Back In Black」。
开场的电吉他闷音 Power Chord 不是重点,随后跟上的电贝斯与爵士鼓节奏,能不能喷出下盘的猛爆感,那才是加上 E-Sub e112 的爽度所在,初步简单设定,E-Sub e112 内建的四阶分音,切得很干净,Q Concerto Meta 与 E-Sub e112 衔接得算不错,所以前面三项设定我先不动,来测试 Polarity 设定。
低频更饱满就是对的 Polarity 设定
一边反复听「Back In Black」的前奏,切换 Polarity,只有 0 与 180 度,哪一个位置对?要看您的聆听空间与超低音摆放位置,耳朵听才知道。
怎么听?像我听「Back In Black」,听的是前奏爵士鼓杀进来的大鼓踩踏,大鼓颗粒比较饱满、比较跳、弹性比较好的,那就是对的 Polarity 设定,反复试听五、六次,决定设定 180 度。
电影原声带让 E-Sub e112 单元跳不停
用摇滚乐来听 E-Sub e112,差不多只能看到 12 吋超低音单元微微的跳动,如果您想看到 E-Sub e112 的单元跳个不停,那就要用电影原声带。
|
像是「沙丘」或是「黑暗骑士」,我平常少这样操驾超低音,但是摄影说要拍到 E-Sub e112 超低音单元跳个不停的影片,所以配合演出,不过还好试了一下,E-Sub e112 即便是「为了做影片效果」的不均衡调整,低频段的速度还是够快,看着超低音单元大幅度跳动,催出砰砰作响的电影音效,E-Sub e112 确实猛。
如果 E-Sub e112 是 JL Audio 的高阶超低音,我不会觉得这么受控的超低音很厉害,但实际上 E-Sub e112 算是入门进阶款,以十万元等级来说,这样的超低音性能很棒了,可谓相当超值。
前后级搭配联机方法可以有变化
EAX100 与 Q Concerto Meta 搭配 E-Sub e112,算是门当户对的搭配,不过我接下来要让 EAR 868P 与 509 MK II 后级登场,因为要玩 E-Sub e112 不同的联机方式。
以 E-Sub e112 的设计,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超低音本身的四阶分音,玩 2.1 声道相当方便,如果是搭配 868P 与 509 MK II,您可以从 868P 的两组前级输出,一组给 509 MK II,一组给 E-Sub e112,前级音量的控制可以同步超低音与主音箱的音量,另一种联机则是由 868P 前级给 E-Sub e112,再从 E-Sub e112 的 Line-out 给 509 MK II 后级。
咦?两种联机方法都会用到 E-Sub e112 内藏的四阶 Linkwitz Riley 分音器,有什么不同?从 868P 拉出两组前级输出,E-Sub e112 与 509 MK II 接收的是相同的全频段音讯,可是从 E-Sub e112 输出 Line-out,509 MK II 收到的模拟音讯经过高通滤波,已经把低频段滤掉,所以两种联机方法,虽然都经过 E-Sub e112 的分音器,可是讯号路径传送的音乐讯号有所不同。
不同讯号路径效果略有不同
怎么样连接比较好?当然要试试看才知道,先从 868P 前级拉出两组讯号,一组给 509 MK II,一组给 E-Sub e112,按照搭配 EXA100 与 Q Concerto Meta 的参数,再听一次「Back To Black」,虽然没有更动 E-Sub e112 音量,可是 868P 的搭配显然 E-Sub e112 的量感太多,适度调降音量与分频点,让主音箱与超低音量感平衡,然后更换接线,从 E-Sub e112 的 Line-out 给 509 MK II。
两种联机方法差别在哪里?超低音本身的量感可以调整,所以低频量感并不是问题,不过 Q Concerto Meta 与 E-Sub e112 的频率衔接,从 E-Sub e112 Line-out 连接,感觉比较干净,速度较快,而用 868P 输出两组给 E-Sub e112 与 509 MK II,感觉厚度比较好,音色略有差异,我自己比较喜欢用 868P 输出两组模拟讯号的连接方法,但个中差异并不是好与坏,而是听感喜好的差别,我建议都尝试过再做选择。
配大型落地音箱也能「补一口气」
最后,要换 Wilson Audio Alexia V 上场了,从 868P 输出两组讯号给 509 MK II 与 E-Sub e112,换上 Alexia V,分频点再往下降,拉到 50 Hz 左右,为什么数值讲的不精确,因为那一格是 45 Hz~60 Hz 之间,说不准是 50 Hz 还是 55 Hz,总之听起来顺耳,主音箱与超低音不要重迭太多,低频多一点下盘的厚度,同时带出更开阔的音场空间感,差不多就是合适的调整参数了。
听 2.1 声道,要知道自己是否调整得当,标准在于「听不见超低音的位置」,假如您调整超低音,总是听得出电贝斯这些低音,都从超低音的位置附近发声,代表调整还没到位,但是如果您在 E-Sub e112 的音量、分频点、相位角与绝对相位这四个参数,调整到甜蜜点,您应该听不出超低音的位置,但却补得「多一口气」,那就对了!
多一点点超低音强化聆听沈浸感
换到 Alexia V,一样是 2.1 系统,不过规模感还是胜过书架音箱许多,虽然 Alexia V 已经足以担当全频段发声,可是用 E-Sub e112 补一点最下段的低频,厚度好一点点自不在话下,但是补上超低音的 Alexia V,增加的却是更开阔通透的空间感,就是多这一点点的空气感,就让听音乐的沈浸感提升许多。
前面听摇滚乐,根本就是「小蛋糕一块」,用 Alexia V 搭配 E-Sub e112,让马勒上场,听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送葬进行曲,铜管从音场深处窜出,多了 E-Sub e112,音场的深度很漂亮,小音箱的四连音,一句一句催促着,向上飙高之际,铙钹带出管弦交响,即便小音箱吹奏时,几乎没有超低音的频率,可是用手去触摸 E-Sub e112 的振膜,可以感受到细微的振动,那是隐藏在录音当中空间细微低频声响,撑开 Alexia V 更通透深远的音场啊!
随着送葬进行曲的脚步,弦乐群拉奏着轻飘飘的旋律,音乐本身的极低频相对少,而 E-Sub e112 看似没有动作,或者可能跟着低音大提琴的拨弹,慵懒地跳动,但我好奇地靠近 E-Sub e112,边听音乐边用手摸着振膜,E-Sub e112 的动作根本没停,持续作动着,甚至不是跟着低音提琴的拨弹而跳动,根本是把录音里的低频全部再现,把管弦交响的气氛烘托得更完整。
轮番用 EXA100、Q Concerto Meta、868P、509 MK II 与 Alexia V 上场,搭配 E-Sub e112,玩够了吗?还没,但是没得多玩,因为有 Line-in/Line-out 的 E-Sub e112,其实很适合 2.2 玩法,而且可以用前级输出两组讯号,给两颗 E-Sub e112,或是一组讯号给 E-Sub e112,然后从 Line-Out 给另一颗 E-Sub e112,这样就不只可以玩双超低音,甚至可以加到 3 颗、4 颗,甚至 5 颗 E-Sub e112,那可就是疯狂的玩法了。
实战调整过程相当容易衔接超低音
讲技术,E-Sub e112 有五大独家技术,技术含金量相当高,不过实战 E-Sub e112,我觉得选择它的重点在于「容易调整」,不管我怎么换系统,只需稍稍调整分频点与相位角,最后设定 Polarity 档位,每次换音箱,大约三到五分钟,就能调整得当,而且超低音的工作线性很好,与主声道的音量变化,可以绵密衔接。
这次听 E-Sub e112,少玩了什么?两颗 E-Sub e112 搭配 2.2 系统,变成四件式音箱,人家玩四件式音箱系统,动辄上百万,E-Sub e112 差不多十来万的价格,玩四件式音箱预算是人家的一半不到,下次跟代理商借一对 E-Sub e112,玩小型四件式音箱,再跟大家报告心得。
器材规格
JL Audio E-Sub e112
型式:密闭式超低音
频率响应:22~118 Hz(+/- 1.5 dB)/21 Hz (-3 dB)/17 Hz(-10 dB)
内建功率:1,500 瓦
输入端子:RCA x 2(Stereo or Mono)、音箱端子高电平输入
输出端子:RCA x 2(Stesro or Mono)
音量控制:mute ~ +15 dB
滤波模式:低通滤波
滚降斜率:24 dB/Octave Linkwitz-Reiley
分频范围:25 Hz~130 Hz
相位:0~280 度可调(参考点 80 Hz)
尺寸:394 x 412 x 467 mm(宽x高x深)
重量:33.3 公斤
JL AUDIO 台湾总代理
卡本特国际有限公司
电话:02-2345-3199
网址:https://www.cp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