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傲音响 阅读数:43 发布日期:2025-09-14
全球首发评测!
Genesis Advanced Technologies Premium Platinum旗舰铂金版唱头放大器评测
沉浸于极致音乐的震撼音效之中
资深编辑Tom Lyle评测
在《Enjoy the Music.com 》评论杂志2025 年 7 月刊中,我曾评测过 Genesis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 G7 Samba 落地式音箱。尽管我的参考音箱价格远高于 Samba 音箱,但 Genesis 音箱卓越的音质让我很容易忽略这一价差,其出众的外观设计更是锦上添花。这篇 Genesis 音箱评测发布后,Genesis 经销商Distinctive Stereo的Larry Borden前来取走音箱时,我与他进行了一番交流。我们并未过多谈论音箱本身,更多是围绕高端音响行业的整体情况,当然,还有音乐。
这次交流让我们聊到了模拟音频重放话题,也就是在这时,他提到了 Genesis的 Premium Platinum唱头放大器。这让我有些意外,我一直以为 Genesis 只设计和生产音箱。
后来我与 Genesis 的首席设计师兼首席执行官Gary Koh交流时,他向我透露了这些年他拥有多款唱头放大器的细节,但他对这些产品都未完全满意。他还提到,这款唱头放大器最初是他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的。多年来,他不断对其进行升级改进,直到音质表现达到自己的预期,最终才有了今天这款评测产品。由于该机型采用了稀缺难寻的零件,且从未进行过宣传推广,此前仅少量售卖,直到最近才被添加到 Genesis 的官方网站上。此次评测,也是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首次接受专业评测。
首先致歉,这篇评测的篇幅比我以往撰写的大多数评测都要长。这款唱头放大器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我在自己系统中使用它的实际体验,都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我猜,《Enjoy the Music.com》的许多忠实读者可能会在通读全文前直接跳到结论部分。对于这类读者,我先 “剧透” 一下: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名副其实配得上 “尊贵” 二字。它具备一些我此前从未在高端唱头放大器中见过的功能。其音质表现堪比我这些年在自己系统中测试过的多款顶级唱头放大器,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在Genesis Premium Platinum的官方网页上,开篇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力求简单,但切勿过度简单。” 网页后续提到, Gary Koh在设计这款唱头放大器时,“从当时最好的内部零件中挑选出最少数量的作为内部零件”。他始终致力于用顶级零件打造唱头放大器,以实现绝对精准的音质表现。
唱头放大器的核心作用,是将唱头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使其能够传输到线路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或接收器中。设计和制造完美唱头放大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绝对透明的信号传输,即业界常说的 “带增益的直通导线”(straight wire with gain)。更具挑战性的是,在完成信号放大的同时,还需精准逆转黑胶唱片刻录过程中所采用的 RIAA 均衡曲线。
本次评测中,我使用了 Lyra Atlas唱头,将其安装在 Tri-Planar 6 唱臂上。该唱臂配备了一体化唱臂线,一端连接唱头接线柱,另一端最终连接 RCA 接头。这意味着我无法使用 Genesis 专为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设计的唱臂线,Genesis 的这款唱臂线配备了唱臂专用的迷你 DIN 接口。Genesis提醒我,如今大多数高端唱臂线都已采用这种接口作为标准配置。尽管未能使用这款定制唱臂线,但我所用唱臂的原配线材也采用了极高品质的导线,性能同样出色。
减震平台
Genesis 官网还提到,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的组装过程极为精细,全部采用最优质的精选零件外,每一台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都配备了一款特别设计的机箱减震平台。Genesis 称,该平台能显著减少各类机械振动,从而带来 “更延伸自然的低频、更丰富的细节表现以及更高的解析力”。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的减震平台,对其音质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enesis 甚至在官网上专门做了一个页面介绍该平台。该平台采用了 HMWA(高分子量亚克力)声学悬挂系统,Genesis 的多款音箱设计中也运用了此类系统。
此外,这款唱头放大器的悬挂系统“就像赛车的悬挂系统一样”。 它采用亚克力悬挂框架,搭配可根据唱头放大器重量调校的氯丁橡胶减震器,并通过钢制尖脚将悬挂框架固定在设备架或地面上。这套声学悬挂系统能有效隔绝来自地面或建筑物的振动,避免其传递到唱头放大器内部。
这款唱头放大器的外观魅力更添一笔在于其悬挂系统部分。在唱头放大器底部有一枚蓝色 LED 灯,使得其下方的亚克力部分散发着迷人的蓝光。
我对音响器材(无论是否为高端产品)一直有个 “小不满”:有些器材的面板指示灯或其他灯光过于刺眼,甚至能照亮我特意调暗的听音室。而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亚克力的蓝光则没有这个问题,它的蓝光更像是一层柔和的光环,而非生硬的强光。尽管这一设计无法提升唱头放大器的音质,但视觉效果确实很酷!这抹蓝光让我想起路上那些经过改装的新款跑车,它们的底盘装有蓝色 LED 灯或霓虹灯,灯光会在路面上形成漂亮的倒影。
核心功能
Genesis 官网指出,唱头放大器的核心功能是将唱头输出的信号转化为线路放大器可接收的有效信号。对于普通MC唱头,放大器需将信号放大约 1800 倍。一款优秀的唱头放大器,应能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信号的透明度。此外,唱头放大器还必须消除黑胶唱片刻录时所采用的 RIAA 预加重均衡,且过程中不能给信号添加任何声音染色。这意味着,在20Hz的低频段,信号需被放大 18 万倍;而在高频段,仅需放大 18 倍即可。
“剧透 2”:在我的系统中,通过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播放黑胶唱片时,实际听感与上述描述完全一致,或者说,我完全听不出放大器本身的存在。
系统配置
为方便不熟悉我的主听音室参考系统读者了解,我在此介绍本次评测中使用的相关器材;同时,也列出一些我手头备用、偶尔会用到的其他器材。通过这些器材,我得以测试Genesis Premium Platinum唱头放大器在不同系统搭配下的表现。
正如前文简要提及的,我的系统模拟前端包括:安装在 Tri-Planar 6唱臂上的Lyra Atlas MC唱头,该唱臂稳固地安装在Basis Audio Model V唱机的底座上。这款唱机配备交流同步电机,我可将其电源线连接到外接电源供应器和转速控制器上。
Genesis唱头放大器的连接线,我连接到了一台采用真空管供电的 Nagra Classic Preamp上;此外,我还会随机使用一台Pass Laboratories的双机箱XP-22线路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方面,我主要使用 Pass Labs X350.5,每声道输出功率 350 瓦;偶尔也会使用 Pass Labs 250.8,每声道输出功率 250 瓦。这两款功放都能轻松驱动我的参考音箱Raidho TD4.2,但在本次评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使用的是功率更强的X350.5。低音炮方面,我搭配了一对SVS SB16-Ultra,但仅用于补充音箱本身难以覆盖的极低频段。
我的参考系统并未直接使用当地电网的交流电。除低音炮的电源线外,系统中所有器材的电源线均连接到一台 Stromtank S-2500 Quantum MKII 电池供电系统上。我曾在《Enjoy The Music》2018年2月号中评测过该设备的早期版本。Stromtank专为音响器材设计,能确保系统音质表现稳定且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配备 Stromtank 电池供电系统之前,我的系统在白天当地电网负载较重时,音质表现会明显变差;而有了 Stromtank 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它都能为系统持续提供接近完美的 60 Hz交流正弦波电源。
调节选项
在我以往评测的其他唱头放大器中,通常会在这一部分讨论放大器的增益和负调节选项,比如负载调节需通过背板的 DIP 开关、机箱内部的调节装置,还是前置面板上的便捷旋钮完成。但令人意外的是,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没有任何这类调节选项,它的增益固定为 66 dB,且不提供任何负载调节功能。
负载设计理念
Gary Koh在邮件中首先提到,在 “负载设计” 这一问题上,他的唱头放大器设计思路可能会被部分人视为 “颇具争议”。他甚至表示,我或许不会想在评测中加入这一部分,因为内容可能过于专业,他不确定《Enjoy the Music.com》的读者会作何反应。我说不必担心,我只会提及他所提供信息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无需费心调整负载选项的设计让我非常满意,我相信其他黑胶爱好者也会与我有同感。如果有人对他是如何做到无需提供任何负载选项不感兴趣,完全可以跳过这一部分。
摒弃传统负载
Genesis的Gary Koh认为,传统的唱头负载调节本质上只是一种 “补丁”,而这款 Genesis 唱头放大器的设计则彻底摒弃了对负载调节的需求。由于MC唱头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极小,唱头的电感与唱臂线的电容在电路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但这两者会共同构成一个被称为 “振荡回路”(tank circuit,有时也叫 “谐振回路”,resonant circuit)的结构,而这种谐振会导致频率响应出现峰值。
Gary Koh将负载调节称为 “补丁”,是因为传统设计中,人们通过设置特定的负载值来抑制这种谐振。即便这种谐振不在可听频率范围内,它仍会导致电路过载,进而引发问题。
这款唱头放大器所采用的解决方法,虽有其他设计师提出过,但极少被实际应用。 Gary Koh将 RIAA 均衡曲线的频率范围进行了扩展,不再局限于 20 kHz,而是延伸到了不可听的频率区域。在 1kHz频率下,Premium Platinum 的增益为 66 dB;而在 1 MHz频率下,增益会降低 60 多dB,如此一来,谐振峰值便会彻底消失。此外,设备还配备了输出变压器,可确保过滤掉任何残留的高频失真。通过这个相对简单的设计改进,几乎所有低输出MC唱头都无需再进行负载调节。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读者都会好奇:用这款唱头放大器播放黑胶唱片时,实际听感究竟如何?简而言之,在使用 Genesis Premium 唱头放大器的听音过程中,我沉浸在了许久未闻的顶级模拟音频重放体验中。虽然这并非我首次在自己的系统中测试顶级高端唱头放大器,但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无疑是我听过的音质最佳的唱头放大器之一。它的价格或许不菲,但其 “性价比” 却高得惊人。
我从小就是Frank Zappa的粉丝,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专辑更是我的最爱。1974 年发行的专辑《Apostrophe (')》,我几乎从未让它在唱机上 “闲置” 太久。我的唱片架上有三张这张专辑的黑胶:一张是 1974 年美国原版,一张是同年的日本版,还有一张是我最新入手的、相对较新的 50 周年纪念双黑胶版本。该纪念套装的第一张黑胶是专辑原版,由Bernie Grundman进行全模拟母带处理;第二张则收录了多首由高解析度文件制作的 bonus tracks(附赠曲目)。
这套新专辑的附赠曲目固然有趣,但在测试 Genesis 唱头放大器期间,我反复聆听的还是专辑原版。尽管我对 1974 年原版情有独钟(或许只是出于怀旧),但其音质本身已十分出色;日本版的音质更胜一筹,主要原因是它几乎没有表面噪音;而 50 周年纪念版则彻底超越了这两个老版本。
原版(或日本版)与之相比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在有了更强烈的动态效果,我猜这要归功于Bernie Grundman精心的母带处理。当然,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这张新专辑由德国的 Optimal Media GmbH 唱片厂压制,该厂比制作原版唱片的工厂晚成立 50 年,且被许多人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黑胶唱片压制厂之一。
当我用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播放这张最新版的《Apostrophe (')》时,感觉唱片的纹路仿佛更深地刻入了黑胶表面,音质清晰度堪称卓越。正如前文所说,这张专辑的动态表现极具爆发力;而通过 Premium Platinum 唱头放大器,专辑的微动态也被还原得极为出色,这使得动态显著提升,乐器与人声的分离度更高,即便多件乐器 / 人声以相近音量演奏、且在音箱所营造的宽阔声场中占据相似位置,彼此间仍能保持清晰的分离感。
若用所有发烧圈的热门词汇来描述 Genesis 这款唱头放大器的表现,仍不足以完全展现其优势。毫不夸张地说,尽管我成年后一直在播放这些专辑,但直到现在,我才通过它听到了专辑中此前被掩盖的所有细节。在聆听过程中,我对这张专辑的喜爱愈发深厚,它确实是一张伟大的作品,不仅展现了Zappa扭曲荒诞的幽默感,还有他极具冲击力的吉他演奏;此外,前 Cream 乐队贝斯Jack Bruce在专辑同名长曲中提供了协助,已故键盘手George Duke、小提琴手Jean-Luc Ponty、鼓手Aynsley Dunbar(参与多首曲目录制)等众多客座音乐人,以及Ruth Underwood、Ian Underwood等Zappa长期合作的乐队成员也参与了专辑录制。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在评测期间只听了摇滚乐,但只要看看我的唱片收藏规模,就会知道并非如此!我收藏了大量爵士乐黑胶,其中最爱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期录制的小型爵士乐团作品,包括我最爱的 Blue Note(和 Impulse Record原版黑胶,以及 Blue Note 近几年发行的多款出色全模拟重制版。
最近,我一直在重温鼓手Tony (Anthony) Williams为伴奏乐手的专辑,其中一张是中音萨克斯手Jackie McLean在1964 年的 Blue Note 专辑《One Step Beyond》。通过Premium Platinum唱头放大器播放时,这张专辑的诸多优点中,空间感尤为突出。尽管录音时乐器分别被定位在左声道或右声道,但我仿佛能听到录音室中的空气填充在乐器之间的空隙,以及两个扬声器之间的空间里。我起初播放的是 Blue Note 原版,但最后却反复聆听了 Music Matters 厂牌发行的 45 转双 12 寸黑胶重制版。
我还收藏了大量古典音乐黑胶,包括 RCA、Mercury、EMI、Decca 等厂牌的原版,以及多款出色的重制版。在我看来,Dvořák's《New World》是最优秀的版本之一,是由István Kertész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录制的专辑。该专辑最初由 Decca 唱片发行,音质极佳。这张唱片发行于 1961 年,正是立体声黑胶首次上市销售的年代。为了说服听众将单声道系统升级为立体声,唱片公司通过仅用三只麦克风的简单录音设置,宣传其 “高保真” 立体声黑胶。
如今的黑胶压制技术已远非当年可比。这张专辑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 Speakers Corner 厂牌发行的重制版,尽管整体带有轻微的磁带底噪,但音质依然极为出色。若有人曾有幸现场聆听过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便能从这张黑胶中感受到他们美妙音色的缩影。中频是音乐的核心频段,而 Genesis 唱头放大器惊人的透明度,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夜晚:我坐在舞台后方的座位上,聆听来访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距离弦乐声部仅约 25 英尺。那种弦乐音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听觉记忆中。诚然,Genesis 唱头放大器无法还原整个乐团的物理尺寸,但我听到的音场比例精准,弦乐声部的精髓仿佛真的走进了我的聆听室。感谢 Genesis!
多年来,我评测过许多高端唱头放大器,涵盖从入门级机型到价格与本次评测机型相当(甚至更高)的产品。Genesis Premium Platinum唱头放大器并非市场上最昂贵的唱头放大器,但除非使用者拥有一套极其高端、小众且达到当前技术顶尖水平的音响系统,否则花费超过该唱头放大器定价的预算,性价比会非常低。
然而,当我放上自己喜爱的唱片,通过这款 Genesis Premium Platinum唱头放大器聆听时,即便我没有戴上 评论员的帽子,没有用声学显微镜去剖析它的音质,我也常常会沉浸在音乐中无法自拔。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发生得愈发频繁,以至于我会忘记做笔记,甚至忘记自己本该在评测这款唱头放大器。Genesis Premium Platinum仿佛成了与音乐直接连接的桥梁,我在音乐中越陷越深,身体也在聆听椅中越陷越深。对我而言,这是我能给予这一款音响器材的最高评价。
RIAA 标准唱头放大器
电压增益
65 dB
RIAA 精度
20 Hz - 20 kHz范围内,误差优于 ±0.1 dB
相位
非反相
输入接口
LEMO 接口 / RCA 接口
重量
放大器主机:50 磅(约 22.7 千克);电源模块:32 磅(约 14.5 千克);声学悬挂系统:5 磅(约 2.3 千克)
外观工艺
放大器主机:玫瑰金(可按需定制黑色或银色阳极氧化工艺)
电源模块:哑光黑实心钢机箱
声学悬挂系统:透明亚克力材质电源模块:9 英寸 ×9 英寸 ×4.5 英寸(宽 × 深 × 高)
声学悬挂系统:18.5 英寸 ×1.4 英寸 ×14 英寸(宽 × 深 ×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