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汉丞 图:蔡维峻 阅读数:83 发布日期:2025-11-02

要论全世界名气最大的 Hi End 音箱,英国 B&W Nautilus 鹦鹉螺应该可以排前三名,1993 年初登场,立刻引起全世界热议,历经三十多年,Nautilus 依然是 Nautilus,依然是许多音响迷的梦想,可是许多音响迷可能只「看过」Nautilus,却从未「听过」,没问题,高雄富豪音响大手笔实地开声,想朝圣者请跑步带杀声,立马冲富豪音响一探究竟!
真正的 Nautilus 鹦鹉螺本尊登场
日前接到富豪音响赖桑的电话(现在都用 Line 了),说最近都在忙鹦鹉螺,差不多调整妥当,请总编有时间的话来高雄走一趟。
我说:「是最近推出的 Nautilus 801 Abbey Road Limited Edition 吗?听说富豪抢到了第一对?」
赖桑说:「不是,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 Nautilus 鹦鹉螺,而且是最新的版本。」
总编吓了一跳,居然回说:「真的吗?四路电子分音,要配四套大功率后级,动态展示不会很伤本吗?」
赖桑说:「不然呢?总要火力展示一下吧!有时间安排来高雄指导一下。」

总编赶紧跑来富豪学习
糟糕,赖桑一开口,总编又被亏了,虽然写音响评论二十多年,虽然采访过 Nautilus 鹦鹉螺的用家,也在音响展采访时,偶而惊鸿一撇,但是从来没有自己玩过,哪里懂得 Nautilus 的搭配调整之道,赖桑还要总编去指导,我哪里敢啊!
赶忙回赖桑:「下周就去富豪,但不是去指导,是去学习,赖桑不要亏我了。」
高雄富豪音响是老字号,有关富豪与赖桑的故事,U-Audio 上半年才去采访取经https://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4458,介绍音响店在基础工程上的努力与用心,没想到下半年赖桑就大手笔摆出 Nautilus 鹦鹉螺,让总编有机会再次近距离欣赏这款音响史上的超级经典作品。
继承创办人的遗志
话说 Nautilus 鹦鹉螺的研发计划,是 B&W 创办人 John Bower 在 1987 年启动,研发目标是不计成本,探索音箱设计的极限,关键目标是消除传统音箱箱体的负面影响,包括箱音、谐振、背波干扰......等等,不过 John Bower 也在同一年仙逝,因此 Nautilus 鹦鹉螺研发计划,就成了创办人的遗志。
鹦鹉螺研发计划选择在英国 Steyn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SRE)进行,这个研发机构本来就是 B&W 于 1970 年代成立,专门从事声学与音箱的基础研究,在没有商业压力的环境下,让工程师可以专注于创新与实验,早年 Martix 矩阵音箱结构,就是 SRE 的研发成果,也成为 B&W Matrix 800 系列的核心技术。

SRE 耗费五年研发
在创办人 John Bower 过世后,SRE 承接其遗志,继续 Nautilus 鹦鹉螺研发计划,由首席工程师 Laurence Dickie 领导,SRE 研发主管 Dr. Peter Gryer 监督实验项目,并与 Brighton College of Art 的 Alison Risby 合作,强化 Nautilus 的外观工业设计美感,历经五年研发,终于在 1993 年让 Nautilus 鹦鹉螺粉墨登场。
传统音箱音箱采用 MDF,取其合理的制造成本,容易打造方方正正的音箱箱体,可是传统音箱箱体的材料,本身就会产生共振与反射,也就是所谓的箱音,或者是音响迷常说的音染,所以研发团队出其采用双向发声(dipole)或无音箱设计,但成果不佳,频率衔接明显不连贯,耗费了许多时间打造创新原型,却徒劳无功。

Transmission-Line tapered Tube 实用化
首席工程师 Laurence Dickie 最后放弃传统音箱材质,也放弃双向发声,转而借鉴传输线式音箱,设计出 Transmission-Line tapered Tube,把传统音箱箱体变成传输线式的长管,获得初步的突破,但却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做四音路音箱,低音的长管音箱长度需要 3 公尺,根本不可能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摆放。
拉长的音箱不实际,Dickie 灵机一动,把长长的音箱,变成 Tapered tubes,就是前方开口大,越向后方越收缩的「渐缩管」,并且把直线的音箱,弯曲为螺旋状,形成 Nautilus 鹦鹉螺最早的设计雏形。
![]() |
问题来了?纸上谈兵画图,可以发想出 Transmission-Line Tapered Tube,真的要制作?用 MDF 几乎不可能,为了便于塑造形状,Dickie 选择 10 mm 厚的玻璃纤维强化 ABS 材料,具备轻质量、高刚性,而且容易塑形,打造出完全没有缝隙的 Nautilus 鹦鹉螺音箱箱体,后期再由 Alison Risby 强化外观设计,让丑小鸭变身天鹅。
1993 年 Nautilus 鹦鹉螺首度登场时,市场上的评价相当两极,热衷音响的玩家称赞这是「前所未见」的创新设计,但是也有许多音响杂志,刊登嘲讽的漫画,说把蜗牛搬出来做音箱,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不过 Nautilus 鹦鹉螺历经三十多年,依然是 B&W 的招牌,后面衍生出 Nautilus 800 系列,至今依然是 B&W 音箱最核心的技术 DNA,其影响力与历史意义极爲重大。
会唱歌的艺术品
这次来高雄富豪试听 Nautilus 鹦鹉螺,总编根本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而来,走进富豪音响的试听空间,四路电子分音的 Nautilus 鹦鹉螺,午夜蓝沈稳的颜色,真是漂亮,我想,任何人亲眼见到 Nautilus 鹦鹉螺本尊,都会赞叹这的确是「会唱歌的艺术品」。
为了驱动 Nautilus 鹦鹉螺,富豪出动全套 McIntosh 扩大机群,前级是 C12000 + Controller,以 3 部 MC462 立体声后级,驱动高、中、低三个音路,最大颗的 12 吋(300 mm)超低音,则出动 MC 1.25 KW 单声道后级,数位讯源有 McIntosh 自家 MCD 1100 CD 唱盘,不过可能更多人想用数位串流,所以同时出动 MBL C41 数位串流 DAC,藏在 McIntosh 机群后方。


坐着听,才懂得鹦鹉螺多厉害
开头就说,总编是来朝圣的,并不打算写评论,坐定在皇帝位,立马可以感受到 Nautilus 鹦鹉螺,为什么如此经典且历久弥新,即便是近场聆听,坐在皇帝位上,Nautilus 鹦鹉螺马上消失在空间之中,在音箱后方营造出栩栩如生的 3D 音场,而且音场宽度并不侷限在音箱中央,而是完全在空间之中打开,太棒了。
其实,在坐下来听 Nautilus 鹦鹉螺之前,总编是走来走去,四处端详 Nautilus 鹦鹉螺,音乐没停,因为富豪这对 Nautilus 鹦鹉螺才全新拆封,开嗓没几天,所以近期一直在 Run-in 音箱,我边走边听,心里觉得这音箱名气很大,声音听起来却有点普通,可是当我一坐到定位,立刻肃然起敬,果然,这才是 Nautilus 鹦鹉螺的音乐魅力,太厉害了。
所以,假如您要来富豪朝圣 Nautilus 鹦鹉螺,请不要先开声试听,一定要坐在皇帝位,再挑选喜欢的音乐试听,否则,站着听或四处走动着听,可能会误杀忠良。

三十多年前就知道控制垂直扩散角度
为什么 Nautilus 鹦鹉螺一定要坐在定位聆听?因为四路分音要融合得天衣无缝,必须要在一定的位置上,此外,三十多年前设计的 Nautilus 鹦鹉螺,已经注意到垂直扩散角度的问题,所以其垂直扩散角度已经缩到 10 度,而水平扩散角度则超过 60 度以上,因此,站着听 Nautilus 鹦鹉螺时,音场是趴在地上的,人声结像也不漂亮,但是只要坐在适当的位置上,您就能感受到 Nautilus 鹦鹉螺不凡的音响实力。
我坐下来听 Nautilus 鹦鹉螺一阵子,心里反省着刚才站着听与坐着听的差异,一旁的赖桑请我先起来,让他听一下,然后赖桑与同事便动手调整 Toe-in 角度,Nautilus 鹦鹉螺音箱本体重 44.5 公斤,底座重 42 公斤,组合起来重量单边就有 86.5 公斤,最好两个人动手调整,否则困难度很高。

只调整一点点就差很多
只见赖桑向内 Toe-in 大约 0.5 公分,肉眼几乎看不到音箱角度的变化,我坐下来再听一次,漂亮,只差这一点点,3D 音场的刻画更加鲜明,低频的厚度与弹性都更好,这对 Nautilus 鹦鹉螺显然很需要懂的人来调整。
赖桑说,这么多年来卖出不知道多少对 Nautilus 鹦鹉螺了,每一对他们都花费很多心思调整,音箱拆箱分成两部分,底座先摆好,从底座把 Nautilus 鹦鹉螺 专用音箱线穿过去,稍微固定音箱线的位置,但不能锁紧,再把音箱本体放上去,上下组合起来。
这时候 Nautilus 鹦鹉螺的仰角,还没有设定完成,就要找音箱的摆位,然后再微调仰角,看聆听的位置距离,找到合适的音箱仰角,之后才能将音箱线与音箱本体锁紧,再来微调 Toe-in,这些步骤都是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即便 Nautilus 鹦鹉螺是很厉害的音箱,没有经过细部调整,不一定能发出好声音。

还好评论员不适合用四路电子分音音箱
买音响,当然要找懂的人买,富豪音响累积数十年销售 B&W 的功力,确实有一套,总编说过了,这次是来朝圣,不是写评论的,富豪音响调整的 Nautilus 鹦鹉螺,实力有多好,需要您亲自来品味,总编不想多说。
但这次来听 Nautilus 鹦鹉螺,虽是很好的体验,还好总编没有心动,因为四路电子分音,写音响评论不能用,假如写后级要请代理商一次送四部才行,大概不会有代理商送扩大机来 U-Audio 写评论了,听过就要当展示品折价,一次拆四部给总编听,太伤本了,所以写音响评论的人,不能买 Nautilus 鹦鹉螺。
最后我问富豪赖桑,他印象中最早 Nautilus 鹦鹉螺卖多少钱?赖桑说差不多 120 万左右,那眼前最新款的 Nautilus 鹦鹉螺呢?参考售价 480 万,比三十年前贵了四倍,感觉贵了很多,但是台北市三十年前的牛肉面,可能也才几十元,现在都要破两百以上,看来音响的通膨也不算太夸张,三十年涨四倍,如果再来个三十年,等于要比当年多十六倍,若这么想,Nautilus 鹦鹉螺的价格看起来也不算贵吧?

听过,才会懂得音箱多厉害
扯远了,价钱对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没听过 Nautilus 鹦鹉螺的音响迷来说,现在总算有机会了,来高雄富豪音响听 Nautilus 鹦鹉螺,亲身体验,才会懂得叱诧音响市场三十多年的经典,究竟拥有多强大的声音魅力!
厂商信息
富豪音响
电话 : 07-237-0288
地址 : 高雄市三民区长明街152-2号
网址:https://www.volvoaudio.com.tw/